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云南地区各类型地震序列的早期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地震波垂直分量P波初动和P、S波最大振幅比,结果表明:前震序列振幅比为过原点的直线,比值稳定,P波初动一致;双震型地震序列在第一主震后P波初动出现一组时,仍有一类波形(“大头波”或“小头波”)的振幅比保持为过原点的直线,第一主震后P波初动出现两组时,仍有初动相同的一组地震振幅比保持为过原点的直线,或者两组初动的地震振幅比分别、共同成过原点的直线;主余震地震序列在非大震孕育期间,地震振幅比离散,与大震孕育有关的主余震地震序列振幅比仍可为过原点的直线。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在上述三类地震序列的早期判断能力分别为75%、55%—73%、90%。  相似文献   

2.
蔡静观  雷素华 《地震研究》1995,18(2):117-124
本文通过对双震型地震序列的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的研究,提出了识别双震中第二主震前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双震第一主震发生后,序列地震的P波垂直分量初动一致时,可依据波形来识别第二主震的前震;而初动不一致时有三种情况:1、两组初动中有一组P、S波振幅比仍保持为过原点的直线而另一组离散,2、两组初动的振幅比分别为过原点的直线;3、两组初动的振幅比共同组成过原点的直线,对前两种情况可识别第二主震的前震,最后一种情况难以识别。总体达60-70%的可识别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宁蒗-盐源地区各类地震序列在3天和7天内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的研究,表明该地区前震序列的地震在垂直分量上P波初动一致,且P、S波最大振幅比值稳定,呈过原点的直线,其振幅比值较低,而早期前震序列振幅比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宁蒗─盐源地区各类地震序列在3天和7天内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的研究,表明该地区前震序列的地震在垂直分量上P波初动一致,且P、S波最大振幅比值稳定,呈过原点的直线,其振幅比值较低,而早期前震序列振幅比值较高。双震型地震序列出现两组初动,第一主震的余震振幅比不稳定,但第二主震的前震振幅比仍保持呈过原点的直线,利用地震特特征可望区分第一主震的余震和第二主震的前震。主余震地震序列的地震振幅比不稳定。应用地震波动力学特征作为地震序列的早期判断方法,可在3天和7天内对宁蒗─盐源地区的前震、双震型地震序列作出判断,在3天内对主余震序列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5.
云南地区地震序列分类的定量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云南地区1965提以来116次大小地震序列的清理和归纳,引入了地震序列分类的时空强定量尺度,提出;表明震源区进人失稳状态的前震序列主要发生在主震前10天,前震序列的最大震级5.5级;震群型地震序列在时间、地点上的确定应与震级有关,在时间上以同在地震孕期内为宜,7、6、5级分别不超过1年、半年、3个月,在地点上以同在地震孕震区内为2,7、6、5级分别不超过100、50、30公里,震级上以小子等于0.5级为宜;主余震地震序列和孤立型地震序列的最大震级差分别是2.9级和3.3级  相似文献   

6.
迭部5.9级地震爆破地震波动力学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清河  郭建康 《地震研究》1989,12(4):314-327
本文利用遥测传输台网可见记录和磁带记录对厂坝炮爆破进行地震波动力学特性分析,发现各次爆破记录有一致性。对失真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经凝聚函数分析证明了爆源的一致性。对1987年1月8日迭部Ms=5.9地震的分析,表明由于介质状态的改变,记录到的地震波优势频率向高频方向移动。在近震中有关台站上,地震波位移谱出现多峰与能量分散现象,拐角频率也向高频方向移动,振幅比呈现低—高—发震的形态。在地震前二十几天,主频处地震波衰减小,而震后明显变大。上述特征可能与该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水平和介质状态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刘永廷  杨欣 《内陆地震》1994,8(3):280-284
中强地震前库尔勒台地震波振幅比变化特征刘永廷,杨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0前言前兆观测的间接性和离散性是地震预报这一建造与观测基础上的科学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根本问题之一‘’。把地震观测深入至地下是从事地震预报研究的科技人员梦寐以求的愿...  相似文献   

8.
中国云南地区上地幔地震各向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基  张俊伟 《地震研究》1995,18(3):227-236
本文分析云南地区中周期SKS偏振,得出观测台附近上地幔S波快速方向和分裂时间为:昆明,85°,1.0秒;洱源,89°,1.0秒;腾冲,165°,0.7秒;昭通167°,0.9秒。按上地幔地震各向异性是应力作用下矿物优势取向所致的观点,腾冲和昭通的各向异性观测与现代应力场作用相符。但昆明和洱源的观测与现代应力场作用矛盾,它可能是古生代至中生代间攀西裂谷张裂时期,地幔物质流动引起矿物有序排列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2001年云南地区地震活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有锦 《地震研究》2002,25(2):200-204
1 地震活动概况据昆明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测定 ,2 0 0 1年 1月至 1 2月云南地区 (2 1°~ 2 9°N ,97°~ 1 0 6°E)共发生M≥ 3 0级地震 1 88次 (不含余震 ) ,其中 3 0~ 3 9级地震 1 49次 ,4 0~ 4 9级地震 2 7次 ,5 0~ 5 9级地  图 1  2 0 0 1年云南地区M≥ 3 0级地震M -t图震 1 1次 ,6 0级地震 1次。 2 0 0 1年云南省内共发生M≥ 5 0级地震 7组 9次 ,分别是 3月 1 0澜沧 5 0级地震 ,4月 1 0、1 2日和 6月 8日施甸 5 2、 5 9和 5 3级地震 ,5月 2 4日宁蒗 5 8级地震 ,7月 1 0日楚雄 5 3级地震 ,7月 1 5日江川5 0…  相似文献   

10.
杨欣  杨坚 《华南地震》1996,16(4):46-50
通过分析1995年5月2日新疆乌苏5.8级地震前北天山部分跟踪台站地震波参数异常特征,特别是石场台视孕震区内地震直达波振幅比的空间分布和时序变化规律,及时发现了异常并大致判断出潜在孕震区的范围,为预报决策和动态跟踪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1965 ̄2003年云南地区强震前3个月内发生过的短临中强前震进行整理,将其按距离主震发生时间分为直接前震、临震前震与短期前震三类,然后通过地震序列动态分析地震活动,发现各类前震有以下显著特征:(1)直接前震:3、4级地震时间间隔临震时骤减;将地震序列从时间上分成三等分后,第二时段的地震频次没有明显衰减。(2)临震前震:震后第一天地震的频次较高而第二天相对过低,同时同一台站P波初动符号基本上一致或振幅比稳定在某一范围。(3)短期前震:震后10天前震频度衰减至零;20-30天左右地震频度骤增,同时h、p值也反应出类似的特征,30天h值迅速减小接近1或小于1,而b值基本稳定且均低于区域背景值。  相似文献   

12.
云南地区地震序列的P值和b值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地区 1965年有台网记录以来的地震序列中选取 27个序列,根据大森-宇津地震频度衰减公式得到其中 23个余震序列的 P 值; 根据古登堡 -里克特地震频度与相应震级之间公式得到其中 24个余震序列的 b 值; 并给出 P 值和 b值的空间分布。 P 值的空间分布存在较明显区域性,而 b值的分布较复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敘述用三維液体—固体超声波模型試驗,来研究地震波在断层介貭中传播的动力学特性(波形,波的頻譜及振幅)和运动学特性,确定了所記录波的类型,討論了根据波的动力学特性来发現和追踪断层的基本准則。工作是在垂直于断层稜边的纵剖面上进行的。并探明了寻找断层时最佳剖面方向的选择(θ=60°—90°)。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波形资料,用P、S波初动和P、S波的振幅比联合计算了发生在云南省内的91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通过与矩心矩张量法和P波初动法的结果对比分析,认为用P、S波初动和振幅比求解震源机制的方法是可行可靠的,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得到5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也可以计算台网分布较好地区的3~4级地震的震源机制.另外,用91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得到了云南地区震源机制类型、主压应力轴的平面分布及其统计图,结果表明云南地区以走滑型地震为主,主压应力轴优势分布方向为NNE向,这些结果与利用哈佛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云南地区数字地震波波速比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8~2006年间云南地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中,选用有4个以上台记录到的震相清晰的直达Pg波、Sg波的到时(包含Pg、Sg的到时差在20~25 s的远台和小于0.5 s的近台),计算出云南地区数字地震波的波速比(VP/VS),并分析了其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8~2006年云南地区波速比月均值为1.685,滇西南地区的月均值高于云南地区的月均值;滇西地区的月均值变化幅度相对较小, 2002年10月至2004年11月间的月均值低于云南地区的月均值.2005年云南地区的波速比整体偏高,平均值达1.74,高于多年均值,可能是2004年印尼8级大震后云南地区波速比的一种新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敘述用三維液体-固体超声波模型試驗,来研究地震波在断层介貭中传播的动力学特性(波形,波的頻譜及振幅)和运动学特性,确定了所記录波的类型,討論了根据波的动力学特性来发現和追踪断层的基本准則。工作是在垂直于断层稜边的纵剖面上进行的。并探明了寻找断层时最佳剖面方向的选择(θ=60°-90°)。  相似文献   

17.
通过搜集辽宁地震台网1997~2004年8个台站记录的ML≥2.5地震观测资料,结合前期工作,对岫岩5.4级地震前后地震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岫岩5.4级地震前,P波初动、P波和S波振幅比、小震综合节面解及岫岩ML≥4.0地震震源机制解等同时出现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我们分析了1978年8月10日福建平潭海外5.3级地震资料,初步结果表明,可用地震波的振幅比的偏差来识别前震序列。地震序列的类型与震源区应力场的特征有关。地震所辐射的纵横波振幅的辐射图型呈四花瓣形,振幅比  相似文献   

19.
中强震前单台地震波振幅比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欣  敖雪明 《华南地震》1994,14(4):22-28
通过对乌鲁木齐、石场和库尔勒地震台十几年来地震波振幅比的系统追踪研究,发现在中强地震前,振幅比无论是在空间分布还是在时间进程上都显示出比较明显的异常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监测范围内的孕震介质发生变化时,单台地震波振幅比可以反映出介质的异常变化过程,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20.
We analyzed 223 earthquakes with M ≥5. 0 that occurred in the Yunnan region during1965- 2014,among which 74( about 33. 2%) had foreshocks.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foreshock populations in different tectonic blocks: the most abundant foreshocks occurred in the Lancang-Gengma and Tengchong-Baoshan blocks,which have the most abundant foreshocks in the Yunnan region. The predominant magnitude difference,time interval and spatial distance are 0. 5- 2. 9,within 10 days and within 20 km,respectively.Thes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used to forecast the mainshock after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foreshoc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