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生物及有机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学术会议于1985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四川省新都县召开。代表来自生产、科研、院校从事生物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会议期间23名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出。报告内容广泛、新颖,介绍了有机地球化学、油成气特征、煤化作用、生物地球化学、生态环境、矿物生物结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于1984年10月22至24日在西安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与来宾共75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秘书长李正瑞、西安地质学院院长李永升,以及陕西省科协和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并讲了话。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涂光炽教授向大会发来了贺电,西北大学地质系送来了贺信。陕西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筹委会副主任袁耀庭教授致了开幕词,筹委会秘书长安三元作了会议总结。大会对各单位推荐的理事候选人名单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并一致通过了由二十九人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大会对本会筹委会主任张伯声教授表示敬意,鉴于他年事已高,一致通过聘请他为本会名誉理事长。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于1984年10月22日至24日在西安地质学院开召,出席会议的共75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李正瑞,副秘书长夏晓和,西安地质学院院长李永升,陕西省科协和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并讲了话。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涂光炽教授向大会发来了贺电,西北  相似文献   

4.
由中山大学王将克教授等编著的《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学》(科学出版社,1991)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学是介于地学、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性学科,是地学中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也是地学学科发展的必然产物。地质体中氨基酸的研究历史并不长,本世纪初叶,原苏联、美国、澳洲的许多学者便已着手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在生物成矿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由于选题实验等的艰难,使生物地球化学的发展远远缓于其他相关学科,如有机地球化学的发展。70年代初叶对月球样品的研究及深海钻探计划(DSDP),使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学的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于1984年10月16—20日在四川省新都县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及工作人员140余人。四川省科协及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听取并审议了第一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讨论通过了大会筹备委员会经过充分协商、由省内各有关单位推荐的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名单.  相似文献   

6.
成立大会与首届学术交流会新年伊始在贵阳召开叶元大任理事长 毛德明任秘书长贵州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于1989年元月18—19日在贵州工学院举行了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到会的特邀代表和正式代表共64人。贵州省科协副主席朱安国教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秘书长朱正强对学会建设作了指导性  相似文献   

7.
广西壮族自治区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于1989年10月26日在桂林宣告成立。60多人代表全区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工作者参加了大会。我会理事长涂光炽教授到会祝贺并作了关于超大型矿床与原生金矿分类的学术报告;本会秘书长李加田、广西地质矿产局副局长  相似文献   

8.
1998年9月21日至25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了第六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有地矿、有色、冶金、黄金、石油、核工业、中科院和院校等系统的代表,共121人。大会收到科技论文110余篇,其中固体矿产地球化学勘查99篇,能源矿产地球化学勘查...  相似文献   

9.
主编絮语     
罗立强 《岩矿测试》2011,30(5):I-II
在《岩矿测试》2011年第5期出版期间,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了一行14人的代表团,于2011年8月赴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参加2011年国际地球化学会议"Goldschmidt 2011"。全球参会代表共3350人,中国科学家与会人数144人。大会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八 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正式成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学会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10月18日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立大会,同时与中国地质学会联合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术会议在贵阳开幕。全国227个单位的357名代表出席会议。 25日本会成立大会有324名代表参加投票,选举出由49人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  相似文献   

11.
1979年10月18日至29日,在贵阳召开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大会暨第二届全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术会议”。来自祖国各地227个单位357位代表参加了大会,这是我国从事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专业的广大科研、教学和生产工作者的一次空前盛会。大会经过充分协商和不记名投票产生了  相似文献   

12.
第七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暨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1年 1 1月 2~ 4日在广州市中山大学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主办。与会代表 2 74人 ,来自全国 1 0个部门的 47个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派专人出席了大会。会议收到论文 78篇。与会者一致认为 ,这次学术讨论会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术会议 ,并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这为我国同位素地质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截止目前 ,我国已引进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计 (MC- ICPMS)四台 ,…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立暨首届学术交流大会1987年4月21—24日在武汉地质学院隆重召开。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兄弟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湖北省地质学会、湖北省古生物学会以及武汉地质学院杨巍然副院长、科研处范永香处长出席了大会,并讲了话,热烈祝贺湖北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事业发展的这一新的篇章的开始。参加大会的112名代表来自全省地质、冶金、煤炭、石油等系统的34个单位。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同位素玻璃真空技术交流会于1984年11月22日至27日在无锡召开。这次大会是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来自全国八个系统24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百多名代表在大会上交流了76篇论文材料。代表们对大会交流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它反映了同位素地学领域的真空系统安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由国际地球化学学会及欧洲地球化学协会主办、日本地球化学学会协办的第26届国际地球化学大会(Goldschmidt Conference)于2016年6月26日-7月1日在日本横滨举行。来自全球68个国家的3650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收到3553篇摘要,安排了1950个口头报告及1710篇展板进行了学术交流。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地球化学会议之一。日本、美国、中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韩国、加拿大及瑞士,以参加代表接近及超过100人而居前十名参会国家。我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于1987年4月21日-24日在武汉地质学院隆重召开。在成立大会上选举产生了湖北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武汉地质学院的徐国风教授当选为理事长。欧阳自远研究员代表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到会致贺。湖北省科协、黄石市科协、陕西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湖北省古生物学会、武汉地质学院等单位的负责人也向大会致了贺词。湖北省拥有战斗在矿产系统、冶金系统、有色金属系统、非金属地质矿产系统以及能源系统的上千名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工作者,湖北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的成立是广  相似文献   

17.
1984年11月1日至7日,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稳定同位素组、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小组和有机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小组联合举办的全国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有72个单位的158名代表和工作人员参加会议。大会收到论文90  相似文献   

18.
21届勘查地球化学国际会议(IGES)于2003年8月29~9月3日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举行。共有来自27个国家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主要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爱尔兰(各40人左右),中国只有作者一人参加,而原地球化学强国俄罗斯及前独联体国家无人入会。从提交论文数和大会发言看,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相对活跃的国家主要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及所属的元素、矿床、区域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全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于1981年12月25日—30日在贵阳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各系统的生产、科研和教学部门共约200人。会议收到论文160篇。在分组和大会上交流的论文约100篇。会议还组织了矿床地质野外考察活动一天。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学部主任,学会理事长涂光炽主持大会的开幕式并作了“层控矿床及沉  相似文献   

20.
汪本善 《地球化学》1986,(4):363-363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科学院有机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联合举办的生物标志物和干酪根进展学术会议,于1986年6月7—14日在贵阳举行。参加会议的中外代表共120余人,包括国际知名学者如欧洲有机地球化学家协会主席P.A.Schench教授(荷兰德尔福特工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