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四川地区地震活动条带预报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地震局(87)震发科字第105号文,我们承担条带预报方法的研究任务。强震前的地震活动条带是有别于地震带、地震活动成带转移的一种震兆。笔者曾对四川及邻近地区8次6级以上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条带进行了清理和研究。主要结果是:(1)强震前的地震活动条带可分为两种:背景性条带和弱震密集条带。前者由4级以上地震组成,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可用于中期预报。后者使用资料的震级下限低,出  相似文献   

2.
章淮鲁 《地震学报》1989,11(3):225-235
7级以上的强震并不是在一片空白上突然发生的,而是在一种间歇性的地震活动背景下发生的,研究这种背景地震活动的规律,为判定一个活动期的强震的潜在震源区提供信息。本文通过对华北历史上记录到的18次7级以上强震的震前史和震后史的研究,提出了华北地区强震背景地震活动的四条规律:①强震前多有6级以上的背景地震发生;②并且多有信息地震发生;③短时间近距离的两个强震之间可能出现缓震现象;④强震具有一定的减震作用。文中根据这四条规律,对华北地区1501——1730年的强震潜在震源区做了判别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新疆1971—1983年北天山及南天山东段发生的12次Ms≥5.0级地震进行了清理,震前出现弱震条带的有7次,其中变化显著的有3次;2次因其它地震干扰不易分析;2次地震条带不明显。震前弱震条带有以下特征:在新疆较高活动水平下,地震条带往往是原地震带上地震活动强弱的一种变化。某些地震前出现背景性或双条带,一次地震的前震可能是组成条带的重要部分:同一区域的弱震条带具有继承性;地震条带往往是Ms≥6级地震前空区的某些边段。用弱震条带预报地震是困难的,文中对地震条带的具体判据,分析方法以及其它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1981年1月24日道孚6.9级地震是继1973年炉霍7.9级地震在鲜水河断裂带上发生的又一次强烈地震。其震前地震活动与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盐源、宁蒗地震、1975年永善地震有所不同,没有观察到震源区周围在震前几年内地震活动增加。因而对这样的地震怎样利用地震活动作可能的予  相似文献   

5.
7级以上的强震并不是在一片空白上突然发生的,而是在一种间歇性的地震活动背景下发生的,研究这种背景地震活动的规律,为判定一个活动期的强震的潜在震源区提供信息。本文通过对华北历史上记录到的18次7级以上强震的震前史和震后史的研究,提出了华北地区强震背景地震活动的四条规律:①强震前多有6级以上的背景地震发生;②并且多有信息地震发生;③短时间近距离的两个强震之间可能出现缓震现象;④强震具有一定的减震作用。文中根据这四条规律,对华北地区1501—1730年的强震潜在震源区做了判别分析。  相似文献   

6.
库玛断裂带强震活动与地震空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玉华  马文静 《地震》2002,22(2):81-87
库玛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内部的一条强地震活动带, 1900年以来发生过3次7级地震,其中2次7级大震前均出现5级以上地震的背景空区,表明背景空区对该带大震具有中长期预报意义。最近一次背景空区业已形成,并出现与之配套的孕震空区,其演化图像符合强震孕育模式。研究发现,库玛断裂带中段ML 3以上地震空区,对共和7级强震及周边200 km的强震有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7.
川滇强震震前短期阶段地震活动空间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973年以来川滇地区21次6级以上强震的震前地震活动进行了全时空扫描,发现大多数强震在孕育中期至短期阶段,震源附近会出现两条或两条以上3级或4级中小地震条带。与强震孕育中期阶段相比,在强震孕育的短期阶段中小地震条带方向出现明显偏转,偏转角度为15°~150°。中小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的这种动态异常,可作为强震孕育、发展至短期阶段的一项标志。  相似文献   

8.
1 研究背景 地震活动条带图像是地震预测中常用方法之一.20世纪80年代,我国地震学家开始对地震条带进行清理和系统研究,如:陈章立等(1981)和陆远忠等(1985)对中国11次MS≥7.0地震和部分6.0—6.9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图像进行研究,认为MS≥7.0地震前小震活动"条带"的出现具有一定普遍性,可将震前条带...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讨论大地震前地震活动频次的非线性增长现象。首先研究了地震活动的累计增长模型,得到在平稳状态下,小地震的发生近似服从泊松分布的规律,大地震前地震累计频次会出现非线性行为;然后使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强震和弱震目录,给出了1970年以来中国大陆15次7级以上地震前地震累计次数呈现指数增长的震例,得到7级以上地震前小震累计次数存在数年尺度的非线性增长特性,部分7级以上地震前小震累计次数还存在几个月尺度的短期非线性特性,应当能够作为一种地震预测的中短期指标。  相似文献   

10.
对2008年10月5日乌恰6.9级地震前短临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强震前短临前兆特征为:①在空区内发生标志地震后围空区附近断裂发生预警地震;②与背景性条带相交出现前兆性小震条带;③地震波低值区出现高值回返;④地震活动异常增强—前兆性平静基础上出现短期增强及新疆大范围地震活动增强;⑤地磁垂直分量低值回返。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震例》(1970—2013年), 系统清理了246次M≥5.0震例前的地震活动图像异常, 并结合区域差异进行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的统计特征研究。 结果显示: ① 在246次震例中, 震前出现地震空区、 地震条带的震例数分别为105次、 51次, 占震例总数的42.7%和20.7%; ② 随着主震震级的增大, 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出现的比例逐渐增大, 尤其是7级以上地震, 震前出现地震空区的震例数占同类震例总数的83.3%, 出现地震条带的震例数占同类震例总数的66.7%, 可见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可能是7级以上强震的重要异常判据; ③ 针对整个中国大陆及近海, 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的持续时间、 展布尺度、 起始震级与主震震级存在一定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能够通过95%置信水平的阈值检验; ④ 各主要构造分区的统计结果差异较大, 青藏高原北部除地震空区持续时间外, 其余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参数与主震震级之间的线性关系均通过阈值检验, 南北带中南段和华北地区有个别参数通过检验, 天山地区所有参数均未通过检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攀枝花和西昌地区2002—2012年流动重力观测数据,作出重力场动态图像和部分重力点值时序变化图像。通过分析重力场变化,研究2008年攀枝花6.1级地震与2012年宁蒗、盐源交界5.7级地震之间的关系,得出攀枝花6.1级地震使攀西地区构造活动加强,较强的构造活动使2012年宁蒗、盐源交界5.7级地震孕育和发生以及地震孕震过程和临震前重力场变化与攀枝花6.1级地震前的变化具有相似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兰从欣  王春媛  岳辉 《地震》2003,23(2):94-98
比较系统分析总结了2001年首都圈及邻近地区中等地震发生前小震活动特征及所形成的弱震条带,6次中等地震前均出现了弱震活动有序分布现象,由2~3级地震组成的弱震条带后发生中等地震的可能性更大,但条带长度和持续时间与地震震级关系不甚明显,这些规律特点可为日常短临跟踪及分析预报提供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14.
印尼苏门答腊9.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薛艳  宋治平  梅世蓉 《中国地震》2005,21(3):311-319
通过对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0级大震前不同时空尺度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分析发现:①大震前10年,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界带深源地震活动显著增强,表现为频度增多、强度增大、震源深度增加等,特别是震源深度分布的非均匀性增大(即地震集中分布在500~689km深度间);同期,苏门答腊岛及其附近肘≥7.0浅震活动也异常显著,形成长约1000km、宽300km的集中区。②震前1年全球肘≥7.0地震活动出现明显的平静一密集现象,且在密集阶段强震沿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界带呈带状展布;这时主震震源区附近出现5级地震空区。③震前半年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界带的东、西两端先后发生2次7级以上深震,其中1次发生在罕有深震活动的苏门答腊岛。④震前3天,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界带上4级以上地震呈带状展布。⑤震前4年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界带火山活动增强,特别是震前1年火山活动异常显著。  相似文献   

15.
智晋  刘巍 《山西地震》1997,(1):30-35
利用“八五”研究课题的成果,分析了山西M≥7强震前后地震活动图像,指出一次M≥7强震前将经历了如下过程:4~5级中等地震活动迅速增多,出现辅助性地震条带和背景性地震空区,地震序列密集活动伴随应变释和加速,发生广义前震一平静-发震,认为这一演化过程是山西地区M≥7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基本图像。  相似文献   

16.
韩渭宾  黄圣睦 《地震学报》1983,5(3):280-286
本文根据鲜水河断裂带自1900——1981年5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6.5级以上地震的极震区或地震地裂缝带的展布,以及1967——1981年各次强震的余震分布,提出道孚——乾宁间出现缺震段.从弱震活动和地形变资料分析,认为这个缺震段不象是一个蠕动段.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地震活动空区,至少是一个第一类空区.根据统计关系推断,未来强震的最大震级可达7(1/2)级左右.  相似文献   

17.
杨继登  范杨 《华南地震》1998,18(4):41-49
分析了1995 ̄1996年发生的云南孟连西7.5级、武定以北6.5级和丽江以北7.0级三次强震前云南及邻近地区出现的地震活动背景性异常,包括地震空区、条带、小震群活动、地震窗口、诱发地震、强震原地复发以及迁移等特征。对地震活动期的分析表明,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后云南地区处于强震活动高潮期,1993年区内发生5.0 ̄6.3级地震7次,达到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预报指标。这些地震活动背景异常为这3次强  相似文献   

18.
盐源—宁蒗6.7级地震具有较丰富的前兆异常。前兆异常具有长、中、短、临的阶段性;在时间分布上成批出现,在空间分布上集中在几个小范围内出现。趋势性异常分期分批,在几个小范围内出现。临震异常呈突发性的脉冲式突跳或大幅度的阶跃状的突变,出现的时间均在震前一个月,平均异常时间为14天。震前半个月在震中区附近观测异常相对密集。  相似文献   

19.
通过普洱6.3、宁蒗6.2级和姚安6.5级3个在省内M≥5级地震平静了10余个月,打破5级平静后发生的M≥6级强震前水汞的异常分析,并着重短临异常研究,结果表明这3次地震前水汞均有中期和短、临异常,中、短、临异常台站数为两头少,中间多。中期异常表现为11%。22%的水汞观测台站震前出现2—10个月的中期异常;短期异常表现为震前2—3个月,平均44%的台站观测到短期异常,最大异常幅度与异常判定线比值在1.3—3.2倍之间:强震前都只有1个台站出现临震异常。短期异常有差异,宁蒗6.2级主震前,短期异常在2次前震前出现,普洱6.3、姚安6.5级地震前,水汞短期异常在打破5级平静的地震前出现,水汞短期异常有活跃、平静的现象。最早出现中期异常的台站相对靠近震中。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艳  刘杰  梅世蓉  宋治平 《地震学报》2009,31(6):606-619
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地震活动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汶川地震前38a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形成5级地震背景空区,震前6.5a形成ML4.0地震孕震空区,震前1a孕震空区内部及其两端相继发生多次ML4.0—5.0地震,空区缩小;②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2001年以来处于大震活跃时段,而中国大陆内部地震活动水平非常低,出现非常显著的7级、6级和5级地震平静;③南北地震带7级以上地震在时间上具有准周期特征,空间上存在由南向北迁移的特点,汶川地震的发生符合这一规律;④1998年以来南北地震带中段为7级地震空段,汶川地震就发生该空段内;⑤2003年云南大姚地震后,南北地震带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且在中、南段形成4.6级以上地震环形分布,四川及其附近表现为异常平静,同时震群活动显著,且在4.6级地震平静区内形成震群空区,汶川地震就发生震群空区的边缘,震前8个月,震群频度出现高值异常;⑥汶川地震前7个月,青藏块体大范围ML≥4.0地震平静103d,2008年1月13日以后平静区逐渐解体,至汶川地震前4级地震平静区缩小到巴颜喀拉地块,汶川地震就发生在巴颜喀拉地块的东边界带上,汶川地震前3 个多月,孕震空区内部出现NW走向的3级地震条带,与龙门山断裂带斜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