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9月12日至16日在高原古城西宁市召开了第四届全国矿床会议。这届全国矿床会议是在中国地质学会组织下,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有色金属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及青海省、甘肃省地质学会、冶金地质学会联合筹办的。出席这届会议的代表共305人,其中既有老一辈地质科学工作者,也有中年科技骨干和崭露头角、年青有为的青年地质工作者。青海省宋瑞祥省长、吴承志副省长、地质矿产部夏国治副部长以及省政府有关领导光临会议。夏国治副  相似文献   

2.
第六届全国矿床会议于1998年11月25日至28日在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矿床地质研究所主办,江苏省地矿厅、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承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国内矿床地质学界的代表共234人,其中包括两院院士3人,原地矿部部长朱训也作...  相似文献   

3.
第六届全国矿床会议于1998年11月25-28日在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主办,地矿部地质调查局、江苏省地质矿产厅、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国家内生金属矿床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北...  相似文献   

4.
1988年1月26日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常委会,到会同志对下列问题进行了认真地讨论:一、决定召开第四届全国矿床会议:为总结矿床地质工作的新进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对矿产的需求,实现找矿的重大突破,与会同志一致赞同拟于1989年9—10月间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第四届全国矿床会议。学术议题以金、银、铜、非金属等矿种,以沉积-喷气类型矿床为主。请广大矿床地质工作者踊跃撰文,早作准备。  相似文献   

5.
陈毓川  孙延绵 《地质论评》1980,26(5):468-469
1980年4月29日至5月8日在杭州市召开了全国第二届矿床会议,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来自各方面的代表471人,浙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4月30日至5月7日在成都召开了第三届全国矿矿会议。这是我国矿床地质界继1980年第二届全国矿床会议之后,又一次规模较大的重要学术会议。我国矿床地质研究队伍,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不断发展壮大,拥有一批数量可观,水平较高的科研人员。各部门的研究院(所)和地质大专院校都设立了矿床研究室、教研室、并且装备了一批具有近代水平的仪器设备。部分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建立了成矿实验室,同位素地质实验室、矿物包裹体实验室、岩矿测试室等,为矿床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年四月二十九日至五月八日在杭州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矿床会议,有近七百人参加。会议期间广泛地进行了矿床地质学领域内的学术交流;总结了自一九五八年第一届全国矿床会议以来我国矿床地质学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本学科的研究方向;通过了今后开展学术活动的三项提案,并就如何发展矿床地质工作向行政部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孙延绵  陈毓川 《地质论评》1984,30(5):510-510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4月30日至5月7日在成都召开了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地质矿产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核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建材总局、中国科学院和大专院校等各部门,各省地质学会的代表,共计486人。会议收到论文1083篇,宣读了202篇。这届会议是继1980年在杭州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矿床会议之后,又一次人才荟萃,内容丰富的重要的学术会议。会议期间,有五位学部委员在大会上作了矿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于4月30日至5月7日在成都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特邀代表、正式代表、列席代表和工作人员共计486人,还有近百名在川工作的地质同行到会听了学术报告.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相当广泛,他们分别来自地质矿产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核工业部、化工部、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持的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于1984年4月30日—5月7日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共486人。还有近百名在蜀工作的同志到会听了学术报告。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083篇,会上宣读了202篇。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地矿部、冶金部、中国有色总公司、核工业部、化工部、建材部、中国科学院、有关大专院校等八个系统。其中在矿床地质界长期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科技人员、学部委员达150多  相似文献   

11.
一、概况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青海省地质学会等9单位联合筹办的第四届全国矿床会议,于1989年9月12—16日在古城西宁市召开。到会的有地矿、冶金、有色、核工业、化工、建材、黄金、武警、中国科学院、大专院校等系统的代表305人,地矿部夏国治副部长、青海省宋瑞祥省长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会议收到论文657篇,其中大会报告11篇,分组会议交流152篇。会议的中心议  相似文献   

12.
陈毓川 《地质论评》1983,29(1):98-98
1982年9月6日至12日在苏联梯比里斯城召开了第六届国际矿床成因讨论会。会议是由附属于国际地科联的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组织的。会前,会后组织了五条路线的地质旅行和参观。会议的主要议题是:1.成矿的热液系统;2.类花岗岩岩浆作用与成矿的联系;3.研究矿床时分析地质信息的数学方法。在会议期问附属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的各委员会和工作组进行了以下专题的学术讨论:1.西亚、东地  相似文献   

13.
秦明宽 《铀矿地质》2005,21(5):F0004-F0004
2005年8月18-21日,第八届国际矿床地质会议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共有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700位专家学者出席,其中,外国专家学者有350余人。这是矿床地质研究领域首次在欧洲以外的地区召开的最高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4.
第九届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科学讨论会将在1994年8月12日~18日在中国北京举行。经国家科委国科发1990(603)号文批准,会议以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为主,并联合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局、冶金工业部地质局、核工业总公司地质局、建材地质勘查中心、武警黄金指挥部、化工部地质矿山局、中国科学院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单位共同筹办。 1.会议宗旨展示本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矿床成因研究的新进展,促进矿床学和矿产勘查事业的  相似文献   

15.
第五届全国矿床会议于1993年10月22-25日在北京亚运村召开。筹办这次会议的单位为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北京市地质学会、北京市地矿局和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参加这次会议的正式代表共计201人,分别来自地质矿产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冶金部、化工部、核工业总公司、国家建材局、武警黄金指挥部和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北京科技大学等19所大专院校以及中国地质学会、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等部门和单位。  相似文献   

16.
第二届全国铅锌矿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三年四月二十七日至五月四日在南京召开。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地质矿产部、冶金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地质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等各个方面特邀代表、正式代表和列席代表共180人。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铜铅锌汞锑专业组组织的,并委托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江苏省地矿局和冶金工业部地质研究所主办。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  相似文献   

17.
自一九八○年五月第二届全国矿床会议通过编写《中国矿床》专著的决议以来,经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常委会和秘书组的积极组织,准备工作现已就绪,并于一九八三年三月九日至十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矿床》专著编写工作会议。在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国矿床》专著编辑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编写工作计划。《中国矿床》专著将系统总结我国各主要矿种、矿组(除煤  相似文献   

18.
《矿床地质》1988,7(2):1-2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常委会议决定在《矿床地质》上开辟专栏介绍我国老一辈著名矿床地质学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的主要学术思想,供广大青年地学工作者了解和学习。第一批介绍的著名矿床地质学家是曾任第一届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任第二届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名誉委员的王恒升、袁见齐、程裕淇、叶连俊、郭文魁、张炳熹、董申葆、黄绍显八位先生。《矿床地质》从本期开始将按上述顺序分别进行介绍。今后仍将按参加地质工作时间顺序,每期介绍两位。  相似文献   

19.
《地质论评》1983,29(5):494-494
第二届全国铅锌矿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4月27日至5月4日在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铜铅锌汞锑专业组组织的。参加会议的特邀代表、正式代表和列席代表共180人,会议共收到论文137篇。总的说来,论文资料丰富,内容充实,反映了我国铅锌矿床普查勘探的主要成就和我国近年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规律专业委员会、吉林省地质学会、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长春地质学院矿床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前寒武纪矿床专业学组共同发起,吉林省地质学会负责筹备的第一届全国环太平洋成矿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7月15日—20日在长春举行学术报告与讨论会,7月21日—24日赴长白山考察新生代火山岩中的宝石地质。 来自全国16个省市、40个单位的代表83人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98篇论文(摘要),有32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大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裴荣富研究员致开幕词,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张秋生教授作总结报告。长春地质学院院长张贻侠教授、吉林省地质矿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