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构造-岩性-岩相法,将溆浦红盆划分为5个岩组,4类构造界面,2个二级层序地层,进而探讨了该陆相红盆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的概念和计算Te常用的相关技术的计算公式。通过对黑水-泉州地学断面Te的计算,论述了用相关技术计算Te的方法及计算流程。  相似文献   

3.
广西北海市大陆海岸海滩类型多样,具有典型的滨海沉积标志,反映地壳升降的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典型的海蚀标志,突出的小构造形迹,尚好的非金属矿产及众多的滨海生物等。其特征明显,可作为科研、教学基地;进一步开发旅游业和第三产业,又可为北海市赢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Elementscyclingandenergyflowaretheimportantresearchcontentsinecosystemfieldsandresiduade-compositionisthekeyprocessofnutrimentalelementscirculationSWIFTetal.1979.Theresiduade-compositionrateplaysanimportantroleindecidingtheproductivityandbiomassof…  相似文献   

5.
东北亚大陆地壳运动的GPS研究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Amurian板块是20年前提出的位于东北亚地区的板内块体.目前,关于Amurian板块还存在很多争论,如Amurian板块是否存在、其南部边界在哪里。介绍了围绕确定Amurian板块这一科学问题所进行的一系列东北亚地区地壳运动学的研究,并简要阐述了Amurian板块研究的科学意义及今后应开展的GPS大地测量工作。  相似文献   

6.
大陆岩石圈的增厚及对流剥离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南缘的碰撞、挤压,青藏高原地壳及下伏地幔岩石圈的厚度增加了1倍。增厚岩石圈热结构的变化可导致高原海拨下降约1500m。其对流剥离并被较热的软流圈物质替代可用以解释青藏高原自8百万年或3百万年前开始的快速隆升。大陆岩石圈的增厚及热结构变化和对流剥离可能是青藏高原自9百万年前开始的夷平—快速隆升过程的主导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工程场地破裂效应是区域非稳定动力学环境下的主要灾害效应之一,但目前对其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提出了工程场地破裂效应研究的区域稳定动力学方法,并对非稳定动力学环境下的破裂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笔者提出非稳定动力学条件决定了破裂原动力,深浅相关性,以及成灾致灾连续性等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20?????????????????????????????????????????μ??Σ???????????μ??о???????????·?????????????????о???????????????????о????????????δ????????о??????  相似文献   

9.
地壳深部物质侧向迁移的过程,是洼陷区地壳内的低能量、低密度的物质不断被地幔高能量、高密度的物质所替换、取代和驱逐的过程,是地壳物质不断增加的过程。本文以松辽盆地、下辽河洼陷及其两侧的隆起区为例,讨论了地壳演化过程中的深部物质侧向迁移的地质作用及效应。  相似文献   

10.
应用质点动力学原理,推导地出地幔流体在径向运移中受地球自旋惯性场作用而西移的速率及位移公式。根据地球自旋惯性系统特点设计地幔流体的2维实验模型,推导赤道面附近地幔流体的运动公式,并推广到3维。最后得出地壳块体被动西漂、地幔软流体环流及地球各层圈差速旋转等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