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山-河间-磁县新生地震构造带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构造研究往往注重那些形成历史长且规模较大的活动断裂带。实际上还存在一种与现代地质环境和区域应力状态基本保持一致的最近构造阶段新发育的断裂带,即新生断裂带。地震活动与这两种构造带关系密切。根据地震和地质构造等资料分析认为,唐山-河间-磁县地震带是一条晚第三纪开始发育的新生地震构造带。  相似文献   

2.
唐山-河间-磁县新生地震构造带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杰  牛娈芳 《地震地质》1996,18(3):193-198
地震构造研究往往注重那些形成历史长且规模较大的活动断裂带。实际上还存在一种与现代地质环境和区域应力状态基本保持一致的最近构造阶段新发育的断裂带,即新生断裂带。地震活动与这两种构造带关系密切。根据地震和地质构造等资料分析认为,唐山-河间-磁县地震带是一条晚第三纪开始发育的新生地震构造带  相似文献   

3.
由于唐山—河间—磁县地震构造带的位置、断错层位与上断的埋深尚不明确,在大名断裂、沧西断裂、大城东断裂附近布设了4条浅层地震勘探测线。测线DZ1位于邯郸市大名县东南部的龙王庙镇,以探测大名断裂。在该测线上共探测出5个断点,均为正断裂,上断点埋深95~125m,断距为6~12m,错断晚更新统而未错断全新统。DZ2测线位于沧州市献县县城东部,以探测沧西断裂。在该测线上共探测出3个断点,均为正断裂,上断点埋深170~190m,断距为7~10m,断裂上断点切割中更新统。DZ3和DZ4测线位于大城县里坦镇西,共探测出4个断点,上断点埋深120~130m,断距为5~15m,均为正断裂,断裂上断点切割中更新统。根据探测结果分析认为:大名断裂是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沧西断裂和大城东断裂是中更新世活动断裂,这3条断裂均有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大城东断裂是先存地壳"深断裂"向上撕裂状扩展的"新生断裂"。  相似文献   

4.
1966-1967年,华北东部连续发生七级以上强震,形成地震活跃时段。山西地震带在邢台、唐山地震前后,出现明显的中长期及短临异常。这些异常反应了山西地震带和这些强震构造上的联系,同时也说明邢台、唐山等强震,它们的孕育-发震-调整,是在较大的范围内完成,它也包含着山西地震带。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及其余震的观测和强震记录数字化的概况,分析了地震动加速度最大值与震级、震中距的关系和持续时间随震级的变化,讨论了局部场地条件、传播途径和震源特性对地震动频谱和反应谱的影响,同时给出了唐山地震主震时被观测的几个典型结构的主要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6.
7.
唐山地震地面主破裂带及地震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震中烈度十一度,通过震中区沿华夏系陡河断裂长10公里的地震裂缝带:当日滦县又发生7.1级强余震,震中烈度九度,通过震中沿滦县西断裂产生9公里长的孤形地震缝带。两次地震裂缝以张扭性为主,其组合型式有多字型、斜列式,锯齿状等三种,反映运动的方式以水平运动为主,前者顺时针扭距最大1.53米,两者的垂直落差0.1~0.8米。地震裂缝出现的位置、力学性质、活动方式分别与陡河断裂和滦县西断裂一致;余震区长轴,由面波得到的断面走向与由物探、地面形变与卫星象片工作中发现的走向NE50°的华夏系深断裂一致;由地面形变与地震波两种资料定出的平均错距相差大于473厘米。从这几方面看这条深断裂,震前出现无震蠕动,与震前一年沿陡河断裂出现多起宏观蠕动现象一致,表明这两次地震就是华夏系深断裂蠕动,分别牵动新华夏系陡河断裂和滦县西断裂运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山西地震构造带内与强震活动有关的断裂多为北北东—北东走向的高角度正断层,是位于重力梯度带上的深断裂、新生代以来长期活动、新构造运动强烈活动的下沉地段、是许多强震的发震区.山西地震构造带下部上地幔是个隆起带,许多强震发生在上地馒隆起的斜坡带上,那里是地壳厚度变异带,分布有切割莫氏面的深断裂.地壳上层构造与深部构造相互结合、互相制约是山西许多强震发霉必要的地质构造条件.水平与垂直相互叠加的应力场是强震发震的应力条件,而且垂直挤压应力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强震观测工作自问世五十余年以来,一直为国际地震工程界所重视,特别是近廿年内,在促进近场地震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显露了巨大作用。强震观测所获取的记录数据在系统地研究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规律,确定震源参数和余震迁移持性,计算近源地层的速度结构,进行地震危险性区划和场地地震危险性评定,验证和改进结构现有抗震分析及设计方法,鉴定现有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评价相应的加固方案,以及确定新结构的  相似文献   

10.
黎凯武 《地震学报》1998,20(5):545-551
研究表明,中国河北省是引潮力与强震相关区: 1966年邢台地震、1967年河间地震和1976年唐山地震即均为引潮力触发的地震.本研究对这些地震发震时刻共同特性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对日月半日潮水平引潮力极值时刻的计算发现,上述地震时刻与朔望大潮半日潮水平引潮力极大值时刻极为接近,隆尧6.8级、宁晋7.2级、河间6.3级地震滞后日月半日潮水平引潮力极大值时刻均仅几十分钟,而唐山7.8级大地震仅超前16 min(力的方向均为向西,与太平洋板块对华北块体挤压力方向一致),这就是它们的时间特性.这种地震的时间特性体现了这些地震的发生不是随机的,而是受日月引潮力控制、受引潮力所激发的.这是符合引潮力触发机制的,因而是引潮力触发地震的一个证据.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西北地区的地震层析成像为基础,研究了天山地震带深部结构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天山地震带的地壳中部为低速的韧性滑脱层,南天山的断裂深度超过莫霍面,北天山的断裂深度一般只到地壳中部;天山莫霍面的深度一般大于50km,壳-幔边界由宽而缓的速度过渡带构成,中强地震主要位于盆山边界地壳中下部位波速变化较大的区域.帕米尔、南天山和塔里木之间存在一个北北东方向的低速带,乌恰和伽师地震分别位于该低速带东、西两侧的梯度带附近.推测帕米尔、南天山和塔里木之间的相对运动是导致低速带内部物质发生形变并在边界附近产生破裂的主要原因,地幔热物质的侵入对该地区的构造活动起到了重要的动力学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天山地震带的地壳结构与强震构造环境   总被引:51,自引:9,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西北地区的地震层析成像为基础,研究了天山地震带深部结构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天山地震带的地壳中部为低速的韧性滑脱层,南天山的断裂深度超过莫霍面,北天山的断裂深度一般只到地壳中部;天山莫霍面的深度一般大于50km,壳-幔边界由宽而缓的速度过渡带构成,中强地震主要位于盆山边界地壳中下部位波速变化较大的区域.帕米尔、南天山和塔里木之间存在一个北北东方向的低速带,乌恰和伽师地震分别位于该低速带东、西两侧的梯度带附近.推测帕米尔、南天山和塔里木之间的相对运动是导致低速带内部物质发生形变并在边界附近产生破裂的主要原因,地幔热物质的侵入对该地区的构造活动起到了重要的动力学作用.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强震构造带分段及其地震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楚全芝  汪良谋 《地震地质》1995,17(2):116-122
祁连山强震构造带由祁连山北缘断裂和海原断裂组成。断裂带主要表现为压扭性左旋滑动,最大滑动速率达9mm/a。沿带有一系列的古地震事件,且有多次历史地震发生。海原8.6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带上。根据该带的断裂活动习性,按照一定的原则和依据划分成3个一级断层段和17个二级断层段。建立了古地震、历史大震图像识别和地震重现间隔二元分析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对该带作了地震危险性别定,划分出3个A类危险段和4个B类危险段  相似文献   

14.
用GIS方法研究唐山和邢台地震区全新世隐伏活动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26年出版的顺直地形图(1:5万)为基础图件,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方法,统计研究邢台和唐山两地震区地表水系的密度分布。早期的地形图较好地保留了原始水系形态,有利于提取隐伏构造活动的信息。GIS技术具有信息量大,数据处理速度快的优点,做出的水系密度等值线图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全新世以来平原覆盖层下地震构造及其活动的基本特征。本文介绍了基本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提供出邢台和唐山地震区的初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邢台地震的发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分辨力较高的地震反射剖面资料证实了邢台地区的缓倾角正断层的构造特征。震源机制解、地面形变和地壳构造都表明邢台地震的发震构造不是地质图上所标明的北东向正断层。本文认为应以地震断层面解作为确定发震构造的主要根据,邢台地震是由于中层地壳内的垂直薄弱带在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产生水平错动的结果。这个垂直薄弱带的形成与华北地壳的新生代拉伸变形与火成岩的侵入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有关1931年8月11日新疆富蕴8.0级地震、1932年12月25日甘肃昌马7.5级地震和1937年1月7日青海托索湖7.5级地震的考察情况,包括对这三次内陆地震破裂带进行考察的目的及这些破裂带的特征;并指出,内陆破坏性大震是当前地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最后提到,将这次考察的详细情况及所获得的重要资料已拍了电影和录象  相似文献   

17.
18.
泉州—汕头地震带的地震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州—汕头地震带是华南沿海的强震带。按已释放的地震能量统计,甚至超过海峡东侧的台湾西部地震带而远大于该带以西的各地震构造带。泉汕带作为统一地震构造带的时期可能开始于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加强并持续至现今。泉汕带发生强震的原因,除自身的地质构造特征外,还明显地受菲律宾板块活动的影响。它和台湾东、西地震带共同组成的“地震屏蔽区”,屏蔽了广大的华南内陆地区。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邢台地震二十周年和唐山地震十周年,河北省地震局决定于今年9月召开邢台地震二十周年和唐山地震十周年纪念会;邢台地区行署和隆尧县政府决定在邢台老震区的隆尧县建立“邢台地震纪念碑”。在唐山地震十周年之际,唐山市政府决定  相似文献   

20.
唐山地震深浅构造关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表观察和浅层高分辨率地震探测表明 ,唐山断裂与地震地表主破裂带的位置、产状均一致 ,且具有高角度西倾的逆冲走滑性质 ,发生过右旋水平错动和向东逆冲的垂直活动 ,而次破裂带与褶皱构造活动引起的其他断裂直接相关。根据瞬变磁场和深地震探测结果分析 ,唐山地区存在莫霍面斜坡和地壳“背斜”、中地壳水平滑脱和扩展断裂、上地壳高角度逆冲走滑断裂和背向斜构造 ,它们组成 1幅多层次、多级序的复式逆断裂 -扩展背斜构造图像 ,控制了唐山地震的孕育和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