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震发生的时间特征人们已讨论得很多,但都偏重于中长期,所选取的时间尺度较大。1977年某些作者曾指出:有些地区相继发生的地震时间间隔也有倍九天的特点,虽然并非所有地震都是如此,但至少可以说在地震序列中有倍九的一些“迹象”。基于上述的研究,我们选取了地震活动比较强烈的青藏高原作为统计区,对发生在该区的6.0级和6.0级以上地震进行倍九时间特征的统计,以作为今后予报地震时的参考。下面分两种情况来讨论。  相似文献   

2.
滇东地区1900年以来 M≥6.0级地震的活动存在着明显的活动期和平静期,它的平均重复时间为四年半左右。在研究该区地震活动特点之后,用“适应图象识别”方法估计未来几年内 M≥6.0级地震的危险性。结果认为1986—1989年滇东地区存在发生 M≥6.0级地震的危险,但1986年发震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3.
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地表重力值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四川地区2018年3月—2022年4月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得到重力场等值线变化图,研究2022年芦山6.1级地震和马尔康6.0级地震前的重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芦山6.1级地震和马尔康6.0级地震震前约一年半进入重力变化显著时期;(2)芦山6.1级地震对马尔康6.0级地震的发生有促进作用;(3)芦山6.1级地震和马尔康6.0级地震前震区重力变化等值线出现类似于四象限区域的分布特征,显示该处应力高度集中;(4)芦山6.1级地震和马尔康6.0级地震震中区处于零值线附近且零值线在此处转折弧度较大,是构造带易发震的薄弱位置。  相似文献   

4.
白超英 《内陆地震》1989,3(4):308-313
本文将新疆境内分成六个地震活动区,以马氏模型为基础,论述了Ms≥6.0级地震的区域迁移概率分布,所得结果表明,由1900—1988年资料所得模型的内符精度较高,合格率为85.7%,但由1900—1979年资料所得模型外推1980—1988年状态出现的概率分布时,符合程度有所降低。结合Ms≥6.0级地震年发生概率分布,则Ms≥6.0级地震的区域迁移概率分布可作为中期预报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5.
据四川地震台网目录统计,1982年四川境内共发生M≥3.0级地震50次(见1982年四川M≥3.0级地震目录)。其中3.0~3.9级地震46次,4.0~4.9级地震3次,6级地震1次。 1982年6月16日,虽然发生了甘孜6.0级地震,但地震活动在全省范围内无明显增强的现象,在M≥3.0级地震的次数上,反比1981年减少了50%(1981年M≥3.0级地震为100  相似文献   

6.
1、我国地震活动概况 1989年我国共发生Ms≥5.0级以上地震36次,其中6级以上9次。大陆地区最大地震为1989年4月16日和4月25日四川巴塘2次Ms≥6.0级地震。台湾地区最大地震为1989年8月3日的Ms6.0级地震。就大陆地区而言,5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四川、山西、云南、新疆、西藏、甘肃、青海、内蒙和宁夏。 1989年我国地震活动时、空、强的分布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①大陆地区中强以上地震频度、强度仍显示出较高水平,释放的总能量已超过1次Ms7.0级地震的能量。1988年11月以来我国中强地震活动的频度明显增加,澜沧-耿马2次7级以  相似文献   

7.
1 强震前震中区水位异常特征云南地区2000-2007年共发生了4组5次Ms≥6.0地震,分别是2000年1月15日姚安6.5级地震,2001年10月19日永胜6.0级地震,2003年7月21日、10月16日大姚6.2、6.1级双震和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  相似文献   

8.
<正>2011年以来,新疆及周边发生6级以上地震6次,最大的为2014年2月12日于田7.3级地震,但烈度最大、破坏最为严重的当属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6.6级地震,2011年11月1日新源尼勒克6.0级地震打破了新疆2008年10月5日乌恰6.8级地震后长达近37个月的6级地震平静,2012年3月9日,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采用了齐次及非齐次马尔科夫方法对郯庐带未来地震活动情况进行预测;讨论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异同,认为非齐次马尔科夫模型较齐次马尔科夫模型更加接近实际。通过对郯庐带的分析,我们有如下两点认识:1.就郯庐带而言,发生一个6.5级以上地震之后的大约40年中再次发生同样震级地震的可能性极小;对6.0级地震而言,这一“安全”时段约为35年左右。2.对7.0级地震,大震之后约80年左右时,再次发生同样震级地震的可能性约为80%;对6.5、6.0级地震而言,这一时段约为70年及65年左右。对近期来说,我们认为郯庐带在2010年以前发生6.0级以上地震及在2015年以前发生6.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0.
在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的震源区内,又于1978年5月18日发生了一次6.0级地震。本文对这次地震的性质做了分析,认为这次地震是7.3级地震断层面的一次新破裂,根据6.0级地震后余震的发展,粗略估计了这次地震的破裂面积。依照断裂力学的某些公式,估算了这次地震的总能量为6.1×10~(21)尔格;地震矩为2.8×10~(25)达因厘米;应力降为113巴。同时对预报这类地震提出了一些看法。此外,根据7.3级地震后余震的分布和地震产生的水平应变量的空间变化,对7.3级大震的发震情况做了推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发生在江苏省境内的三次地震的地应变临震前兆特征。这三次地震是1979年7月9日溧阳6.0级地震、1987年2月17日射阳5.1级地震和1990年2月10日常熟5.1级地震。在本文中,作者还对利用地应变临震前兆进行临震预报的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文中采用本世纪以来华北、川滇强震资料,分析了华北和川滇地震活动的相关性.并根据华北、川滇地震活动幕的特点,指出了从大同-阳高6.1级地震起华北已进入第V个地震活跃幕.在数理统计资料方面指出了目前华北尚缺少3-4次M≥6.0级地震.同时还对华北第三、四地震活动期中的阴山构造带M≥6.0级地震时空迁移特点进行探讨,并对未来辽东湾、辽西地震危险性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13.
谢智  谢健健  王磊  龚倩 《华南地震》2010,30(3):42-52
利用豫北地区1485年至今M≥4.7级地震和1970年以来ML≥3.0级地震资料,采用了地震活动韵律、6级地震的减震效应、P轴方向变化等方法,对豫北地区,特别是聊兰地震带近几年地震活动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剖析了其与1983年菏泽6.0级地震震前异常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川滇地区6级以上地震平静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前,川滇地区出现了显著的地震平静异常:M≥6.0、M≥6.5和M≥7.0地震平静时间分别达3.63年、8.29年和12.27年。通过对1900年以来川滇地区M≥6.0、M≥6.5和M≥7.0地震时间分布特征的统计分析,发现这些平静异常现象在川滇地区近100年来的地震活动性中是非常显著的。在M≥7.0地震平静时间大于5年的条件下,M≥6.0(1.0σ以上)和M≥6.5地震(1.5σ以上)平静异常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和重现性,可能是这类7级地震前一个重要或典型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5.
甘孜视电阻率台由于台址条件较好,在1973年2月炉霍7.9级地震、1975年1月九龙6.2级地震、1979年3月玉树6.6级地震、1981年1月道孚6.9级地震及1982年6月甘孜6.0级地震前都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前兆异常变化,为研究6级以上地震前的地电阻率中短期异常提供了一份可贵的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16.
田勇 《山西地震》2006,(4):23-26
华北地震区已进入公元1000年以来的第四活跃期的后期阶段。为探讨在第四活跃期的后期阶段,华北地震区还有没有7.0级以上大地震发生的问题,研究了与华北地震区7.0级以上大地震有关的震例,结果表明,华北地震区1989年以来发生的4次6.0级强震,发生在山西地震带忻定盆地、临汾盆地和渭河盆地的4次中强地震及1994年以来3次东北7.0级深震,与未来华北地震区7.0级大地震有关,未来5 a尺度或稍长时段华北地震区将进入发生7.0级大地震的危险期。  相似文献   

17.
滇西北强震活动特征及短期震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研究了滇西北强震活动韵律特征及最近10多年来6.0级以上强震前震中附近中小地震活动空间演化图像。对1986年以来滇西北5.0级以上中强震前该地区M≥3.0和M≥4.0地震的活跃和平静异常以及3级以上震群进行了清理和配套性研究,定量地给出了滇西北强震短期震兆指标。得到以下主要结果:滇西北6.0级以上强震前,在全省4.0级以上地震平静异常阶段或3.0级以上地震活跃阶段,震中附近3级地震比较活跃,并形成明显的条带、围空、密集等地震活动有序分布异常图像;滇西北6.0级以上地震短期异常综合预报量Y≥0.56。短期震兆模型可分为两种:①滇西北3.0级以上地震活跃异常和3~4级震群活动同时出现;②滇西北4级以上地震出现平静异常后又出现3.0级以上地震平静异常。  相似文献   

18.
雅江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应力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波初动求解震源机制解的程序求得雅江6.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对其可靠程度进行了分类,结合地震序列空间分布和现场宏观考察等烈度线,讨论了地震的破裂面和雅江地区的应力场.分析表明雅江5.0级和6.0级地震具有相同的震源机制解,但其余震的震中分布明显不同,5.0级地震的余震近南北分布,而6.0级地震的余震分布为北42°西.构成共轭破裂.雅江地区的应力场与鲜水河断裂上的应力场相近,主压力轴近东西,而与九龙附近的应力轴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近期天山地震带地震活动固体潮调制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  蒋海昆  黄瑜  曲均浩  高朝军 《地震》2014,34(2):35-44
利用Schuster检验方法, 以潮汐体应力为计算量, 采用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天山中东段ML≥2.0的地震数据, 对天山地震带地震活动受固体潮触发情况从时、 空两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 Schuster检验p值时间窗平滑结果与天山地震带较强地震的发生对应较好, 尤其是2011年11月1日尼勒克6.0级地震之前很长一段时间, Schuster检验p值时间窗平滑结果一直低于潮汐触发地震的阈值0.05, 而尼勒克6.0级地震发生后, 该值迅速恢复到较高水平, 反应了此次地震的发生与固体潮的密切关系; 从Schuster检验p值空间窗平滑结果看, 尼勒克6.0级地震也处于或接近潮汐调制触发地区。 因而, 从时、 空两方面的检验结果看, 尼勒克6.0级地震的发生受固体潮调制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1982年6月甘孜6.0级地震预报成功这一事实,论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甘孜6.0级地震三要素预报的依据;二、通过甘孜6.0级地震,就“敏感点与盲点”,“敏感点的条件”及“台网的布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为研究地震理论和地震预报思路,提供了一份重要的震例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