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天山前陆盆地中段成煤及后期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宪 《新疆地质》2002,20(3):205-209
早石炭世哈萨克斯坦板与塔里木板块碰撞拼接,古亚洲洋闭合,褶皱隆起形成造山带,与其相邻的地块由于造山带隆升产生的构造负荷作用,引起岩石圈挠曲,在天山造山带南北两侧形成前陆盆地。前陆盆地演化过程中,不仅形成丰富的能源矿产,而且记载了造山发展演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西天山造山带区域构造演化及其大陆动力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天山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华北板块两大板块之间,在漫长的构造演化过程中历经前震旦纪基底形成演化阶段(D1)、震旦纪至早奥陶世稳定陆壳发展阶段(D2)、中奥陶世至石炭纪末板块裂解与再拼合阶段(D3)、二叠纪陆陆叠覆造山阶段(D4)和中新生代盆山耦合阶段(D5)等5个大的发展阶段,其古生代时期中奥陶世至石炭纪末板块裂解与再拼合阶段(D3)又可细化为4个次级演化阶段:中奥陶世至晚志留世早古南天山洋盆形成阶段(D31)、晚志留世至晚泥盆世俯冲造山阶段(D32)、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初陆陆碰撞造山阶段(D33)和早石炭世至晚石炭世后碰撞阶段(D34)。西天山造山带自中新元古代以来历经俯冲造山、陆陆碰撞造山、陆陆叠覆造山和陆内再生造山等多机制多旋回的造山作用,终成为横亘于中亚地区的宏伟的复合型造山带。  相似文献   

3.
反转构造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石油地质学家在解译地震剖面时首先提出的,其涵义是指下沉盆地转变为构造高地或构造高地转变为盆地的构造作用及其形成的构造型式.但是,现今的反转构造概念与最初提出时已不完全相同,其内涵和应用范围已经扩大,除了可以指传统的沉积盆地中断层的逆向活化运动外,还可以包括盆地的整体隆升,并且已扩展应用到造山带之中.通常,人们把反转构造分为两类,即正反转构造或负反转构造.正反转构造是指在构造体制或应力状态由伸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球物理场的各种成果资料,与地质、地震资料相结合,对江汉-洞庭盆地的地壳及岩石圈中下层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例如,根据WDM-89地球重力场模型位系数所计算的高阶窗卫星重力异常,不仅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岩石圈的构造特征,且与该地区中强地震的分布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西天山造山带由伊犁中天山北缘-北天山推覆走滑系统、伊犁中天山南缘-南天山推覆走滑系统和两者之间的伊犁地块组成。伊犁中天山北缘-北天山推覆走滑系统包括北天山推覆构造带、伊犁中天山北缘逆冲带和中天山北缘断裂带。伊犁中天山南缘-南天山推覆系统包括中天山南缘逆冲带、南天山北坡增生楔推覆席、南天山北坡早古生代被动陆缘推覆席、南天山南坡晚古生代洋壳-火山弧-复理石复合推覆席、中天山南缘断裂带和南天山南坡断裂带。区域构造和变形构造的研究表明西天山推覆构造主要奠定于早二叠世早期,走滑运动发生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中新生代,沿古生代构造有进一步的推覆和走滑运动发生  相似文献   

6.
以板块构造、盆地动力学、砂岩型铀矿理论为指导,对天山造山带中新生代盆地改造形式、构造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中新生代以来,受欧亚大陆南部多次构造活动、板缘增生及印度板块俯冲碰撞的影响,区内盆地遭受多期构造抬升剥蚀、冲断推覆及叠合深埋等形式的改造,其改造程度因盆地所处构造环境差异而有别。分析了盆地改造与砂岩型铀成矿的关系,结论认为:天山地区中生代初期(J1—2)稳定的板内伸展构造环境断(坳)陷盆地沉积构成了该区重要的产铀建造层;晚白垩世以来多期构造抬升(沉积间断)期是砂岩型铀成矿的主要时期,盆缘相对稳定的构造抬升掀斜作用形成构造斜坡带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而盆缘强烈挤压改造(陆内A型俯冲造成)的冲断推覆区及挠曲沉降形成的叠合深埋区不利于砂岩型铀成矿。  相似文献   

7.
西天山造山带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西天山造山带由伊犁中天山北缘-北天山推覆走滑系统、伊犁中天山南缘-南天山推覆走滑系统和两者之间的伊犁地块组成。伊犁中天山北缘-北天山推覆走滑系统包括北天山推覆构造带、伊犁中天山北缘逆冲带和中天山北缘断裂带。伊犁中天山南缘-南天山推覆系统包括中天山南缘逆冲带、南天山北坡增生楔推覆席、南天山北坡早古生代被动陆缘推覆席、南天山南坡晚古生代洋壳-火山弧-复理石复合推覆席、中天山南缘断裂带和南天山南坡断裂带。区域构造和变形构造的研究表明西天山推覆构造主要奠定于早二叠世早期,走滑运动发生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中新生代,沿古生代构造有进一步的推覆和走滑运动发生  相似文献   

8.
新疆塔里木盆地及邻区深部岩石圈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依据横穿塔里木盆地及其周缘造山带的三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建立了贯穿盆地并联系周缘山系的三个条带域。通过对条带域内的大地电磁测深、区域重力以及1:20万高精度航磁资料的综合解释,获取了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的岩石图结构构造信息。分析和描述了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的岩石围电性结构、磁性结构及地壳厚度结构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天山造山带自新元古代以来,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俯冲增生造山作用和陆内构造活化过程,属于典型的复合型造山带。基于近年研究进展,本文对伊犁、境内外中天山和南天山构造带前寒武纪基底、古生代沉积序列、多期陆缘弧岩浆岩和构造缝合带的变形变质特征、形成环境和年代学等进行了总结分析,梳理了天山古生代增生造山作用中的三次重要构造转换事件及其地质记录。① 伊犁南北两缘、中天山、南天山和塔里木北缘,均发育中奥陶世—志留纪的大陆弧岩浆作用,伊犁北缘、南天山 塔里木北部早古生代沉积环境发生显著变化,表明天山 塔里木北缘在中—晚奥陶世发生了从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的转换。② 伊犁南、北两缘和中天山的早古生代岩层在晚志留世—早泥盆世普遍发生了强烈的韧性变形和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其上不整合覆盖有弱变形未变质的晚泥盆世—石炭纪火山 沉积地层;该区域不整合是哈萨克斯坦微大陆拼合事件在研究区的构造响应,也标志着准噶尔洋和南天山洋的俯冲方式在泥盆纪发生了由前进式(东太平洋型)向后撤式(西太平洋型)的构造转换,导致伊犁和中天山在晚泥盆世—石炭纪经历了伸展背景下的大陆弧岩浆作用,在南天山 塔里木北缘则形成了一系列弧后有限洋盆。③ 天山各构造单元及其边界缝合带中普遍发育晚石炭世逆冲推覆构造和二叠纪走滑韧性剪切带、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滑塌堆积和二叠纪后造山岩浆岩,指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发生了由汇聚造山向陆内构造的转换。这些构造转换事件是认识古亚洲洋各分支洋盆从初始俯冲、俯冲方式转换到俯冲终结过程的基础,也是探讨增生造山动力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天山山脉是通过古生代陆壳增生和晚古生代陆-陆碰撞形成的,新生代又受到强烈的陆内挤压隆升与褶皱断裂作用的改造,但对天山造山带中生代的构造变形特征知之甚少。在北天山后峡盆地发现一系列北倾南冲的逆冲推覆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推测应属于晚中生代的反冲断层。区域资料,特别是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结果表明,天山造山带在中生代晚期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构造隆升事件,后峡盆地的反冲构造就属于该期山脉隆升事件的构造表现方式。这对进一步认识天山造山带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和印-亚碰撞对该地区的远程效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与南天山中、新生代构成了封闭的陆内盆 山系统。结合世界上 典型挤压造山带与前陆盆地关系研究的诸多成果‚采用校正的构造回剥曲线、时间段曲线‚ 平衡剖面等定量、半定量分析方法‚得出了研究区中、新生代陆内盆 山关系的演化过程及模 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天山地质构造与西邻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李向东  李茂松 《地质论评》1996,42(2):107-115
中国境内的天山和前苏联境内的天山,地质构造的对应关系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论。仅就中天山而言,中国地质界一部分学者主张广义的中天山,一部分学者主张狭义的中天山,即所谓的中天山结晶带或天山中央隆起带。部分前苏联地质学家不主张单独划分出中天山,但大多数学者仍主张划分出中天山。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的研究工作成果,着重讨论了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以东的前苏联东天山和独库公路以西的中国天山几条主张构造带的特征和对应关  相似文献   

13.
辽宁及其毗邻地区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于环太平洋构造带外带内陆区,该区分布有为数众多的中生代盆地.根据前晚三叠世基底出露情况,在该区划分出了61个中生代盆地.盆地的构造类型分为拗裂型、裂陷型、断陷型和断拗型4种类型.拗裂型盆地形成于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又称早中生代盆地;断陷型和裂陷型盆地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又称晚中生代早期盆地;断拗型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又称晚中生代晚期盆地.拗裂盆地与环太平洋深大断裂体系的热构造关系不明显,而与古板块构造的隆起和裂陷有关;裂陷和断陷盆地与环太平洋深大断裂体系的热构造密切相关,盆地严格受大兴安岭和下辽河-双辽两大热构造隆起带控制;断拗盆地与环太平洋弧后拉张的热体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形成演化与深部过程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软流圈隆升是板块相互作用的深部调整过程,同时也是地壳表层—地幔进行重力均衡调整的过程。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充填形态大多与盆地深部软流圈的隆升呈镜像对应关系,这一关系暗示了岩石圈和软流圈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也指示了伸展型盆地深部软流圈隆升幕的阶段性与盆地充填演化阶段之间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5.
岩石圈流变性取决于岩石圈的地热状态、物质组成和结构,并量化为岩石圈总强度。沉积盆地的沉降和抬升是地球最上层流变带形变的响应,岩石圈板块对构造应力的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岩石圈流变性在横向和纵向上的不均一性。辽西、辽北、松辽盆地区岩石圈流变性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岩石圈总强度明显不同,在晚中生代伸展过程中,变形方式、变形幅度不同,分别形成了断陷盆地、多断少坳型盆地和断坳型盆地。  相似文献   

16.
天山分段性的地球物理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赵俊猛  李植纯  马宗晋 《地学前缘》2003,10(Z1):125-131
天山造山带纵向延绵 30 0 0多km ,其主要部分在国外。文中根据横跨天山的卡拉库姆—新都库什天然地震剖面、沙雅—布尔津综合地球物理剖面、库尔勒—吉木萨尔综合地球物理剖面以及可可托海—阿克塞剖面的探测研究结果 ,综合分析天山造山带的岩石圈结构、构造分段以及不同段盆山耦合特点的差异特征。卡拉库姆—新都库什天然地震剖面揭示了费尔干纳盆地由北向南插入到南天山之下约 2 0 0km深处 ;沙雅—布尔津综合地球物理剖面表明塔里木盆地向天山造山带“层间插入与俯冲消减” ,俯冲的最大深度约 180km ,而准噶尔盆地与天山造山带主要以走滑接触为主 ;库尔勒—吉木萨尔综合地球物理剖面又得出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同时向天山造山带对冲的结论 ,俯冲的深度约 16 0km ;可可托海—阿克塞剖面位于天山造山带的东端 ,探测结果没有发现明显的岩石圈规模俯冲现象。这些资料对于天山造山带的分段性及盆山耦合类型的差别研究提供了岩石圈尺度的深部依据。  相似文献   

17.
概述渭河地堑的形成发育和邻区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秦岭造山带、渭河地堑和鄂尔多斯盆地作为相互联系的动力学系统,研究造山带-盆地系统中,渭河地堑的发生、发育过程和造山带隆升以及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变动之间的关系。将渭河地堑的发育过程分为:晚白垩世-古新世(1(2-E1),始新世-上新世(E2-N2),第四系(Qp,Qh)三个阶段。20±(2-4)MaBP是青藏高原演化的转折期,青藏高原开始对周围邻区产生整体影响和远程效应,渭河地堑的沉积可以与青藏运动、昆黄运动、共和运动相对应起来,为渭河地堑对青藏高原演化的远程响应。  相似文献   

18.
西南天山造山带与前陆盆地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宗良  高树海 《现代地质》1999,13(3):275-280
对比了前陆盆地与前陆盆地系统两个概念, 阐述了前陆盆地系统的基本含义, 引用这一概念分析和对比了库车前陆盆地与西南天山造山带及造山带内“卫星式”盆地的沉积、构造等特征。认为前陆盆地、造山带及造山带内“卫星式”沉积盆地三者之间是相关联的,造山带内的“卫星式”沉积盆地是前陆盆地系统楔顶的延伸部分, 受造山带的影响, 造山楔内不同部位沉积的楔顶存在明显的差异, 针对南天山“卫星式”沉积盆地而言, 尤尔都斯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明显不同于焉耆盆地  相似文献   

19.
四川叠合盆地盆山耦合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四川叠合盆地三面环山,自东而西夹持于江南、秦岭与龙门山三大山系之间,位于古亚洲、环太平洋与特提斯三大构造域的结合部位;中生代以来,先后经历了海盆、煤盆、陆相广盆、残盆四个盆地世代;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可概括为前陆、坳陷、再生前陆三种基本样式。系统的山盆构造样式及运动学、沉积充填过程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周缘造山带造山活动期与盆内古隆起发育期时间耦合;盆地周缘造山带造山活动期与盆地沉积环境转换期时间耦合;盆地周缘造山带构造轴线走向基本保持与盆内山前坳陷或前陆褶冲带构造轴线走向相耦合;盆地周缘造山带不同时期形成的褶冲构造轴线走向基本保持与其同期盆内产生的沉积或沉降中心构造轴线走向相耦合。  相似文献   

20.
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是沿西天山构造带展布的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间的缝合带,在西天山构造演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沿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分布的区域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包括糜棱岩、固结型碎裂岩与未固结型碎裂岩)构成一个完整的演化序列,它们是不同演化阶段(时间),不同演化层次(空间)的产物.根据变质岩的时空演化特点可以看出,自泥盆纪早古南天山洋闭合碰撞之后,西天山构造带仍处在南北挤压应力场中保持强劲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