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磁圆针激痛点叩刺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 例足跟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治疗组以磁圆针激痛点叩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积分和Maryland足功能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29%(33/35),对照组为71.43%(25/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积分和Maryland足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磁圆针激痛点叩刺治疗足跟痛能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足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激痛点齐刺为主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镇痛效应及功能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7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采用自主功能训练及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激痛点齐刺治疗,对照组加用激痛点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度(ROM)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5%,对照组为88.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PPI、ROM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痛点齐刺治疗为主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能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及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腰背部功能,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 例。治疗组采用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3%(42/46),对照组为76.1%(35/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OD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董氏奇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穴少,疗效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刺血药罐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 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 例)和对照组(32 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刺血药罐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腰椎功能[日本矫形学会(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7%(32/33),对照组为90.63%(29/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配合刺血药罐能够有效改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及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型浮针配合点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为新型浮针针刺配合点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痛点曲安奈德注射液封闭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浮针配合点穴治疗肩周炎在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肩部活动度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64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 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疗法,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7%(31/32),对照组为90.63%(29/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VAS评分治疗24 h、72h及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72 h及治疗1周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CASCS及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结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CT引导关节腔注射治疗骶髂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 例骶髂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CT引导关节腔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1次,治疗2周,随访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6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血沉(ESR)的水平变化,比较2组治疗2周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对照组为83.33%(2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VAS、ODI评分及IL-1β、ESR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过程中无晕针、过敏等不适;治疗后随访,2组均未出现治疗部位渗血、渗液、肿胀、疼痛、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CT引导关节腔注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骶髂关节炎炎症反应,显著缓解关节疼痛,极大改善腰椎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细火针围刺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中细火针围刺法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与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中疼痛、僵硬、日常活动3个方面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与WOMAC项得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各评分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细火针围刺法在改善髌骨软化症患者疼痛、僵硬及日常功能方面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冻结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予以常规功能锻炼和电针疗法、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功能锻炼和针刺治疗。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30/32),对照组为65.62%(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VAS评分及Constar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可减轻冻结期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息意象腰五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腰肌劳损患者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全息意象腰五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电针治疗。2组均每天施针1次,7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 d,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腰部疼痛程度、背肌力、腰部耐力时间及腰肌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38/40),对照组为72.5%(2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背肌力、腰部耐力时间、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全息意象腰五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腰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推拿疗法配合中药自热贴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 例寒湿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 例。治疗组采用推拿合中药自热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2组均治疗20 d。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0%(97/100),优于对照组的86.0%(8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OD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配合中药自热贴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90 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治疗组采用揿针干预,对照组采用美洛昔康片干预,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IL-6、TNF-α的变化与治疗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39/45),对照组为71.1%(32/4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及血清IL-6、TNF-α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4、8周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揿针疗法对KOA患者疗效肯定,可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银质针配合推拿治疗肩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肩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银质针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单用推拿治疗,比较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JOA)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3%,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和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肩关节炎患者采用银质针配合推拿治疗,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治疗。比较2组VAS评分、ODI指数及每个进针点止血棉签使用量。结果:2组VAS评分、ODI指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每个进针点止血棉签使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浮针与小针刀均能显著改善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症状,但椎体内因素引起的残余痛可能是这两种治疗方法共同的盲区,而浮针相对于小针刀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激痛点刺络放血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 例中风后肩痛患者根据就诊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激痛点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随访1个月的肩部疼痛程度、活动程度及生活质量情况,根据临床症状的恢复情况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治疗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常规针刺基础上配合激痛点刺络放血疗法,能有效缓解中风后肩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且远期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赵氏雷火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KO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单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赵氏雷火灸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6次,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含量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1%(36/39),对照组为76.92%(32/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组VAS评分、WOMAC评分、血清IL-1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赵氏雷火灸治疗KOA疗效稳定,可有效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局部多针刺法联合龙氏摇腿揉腰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治疗组予以局部多针刺法联合龙氏摇腿揉腰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复方氯唑沙宗分散片治疗,2组均治疗2周,观察2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92%(47/49),对照组为71.43%(35/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多针刺法联合龙氏摇腿揉腰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腰腿疼痛及弯腰转侧活动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督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卒中后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运用通督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体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28d,观察2组疼痛评估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并比较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14/15),对照组为80.00%(12/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PRI、PP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丘脑痛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身痛逐瘀汤联合关节围刺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 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关节围刺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水肿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简化Fugl-Meyer功能量表上肢部分(U-FMA)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0.00%(2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上肢水肿评分、U-FMA评分、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身痛逐瘀汤联合关节围刺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缓解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并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