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鸣山层为1926年刘季辰氏於调查鄱乐煤矿时,将江西乐平鸣山所见岩层定名为鸣山层,刘氏的岩性纪述如下:‘鸣山层……大部为石英质砂岩及砂质页岩,石质较硬,不易风化,恒成百公尺左右上山岭……此层属煤系之底部,时代隶石炭纪’后1936年冬高平与徐克勤两氏於调查赣西地质时,将乐平煤系之下,小江边灰岩之上所见燧石层与刘氐的鸣山层相比较,认为完全相当,高氏又曾专著讨论江  相似文献   

2.
江西安福一些晚二叠世早期菊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文 《江西地质科技》1995,22(2):64-71,T002
本文报道的晚二叠世早期菊石,计有6种、3属,其中包含有4新种、1新属。文中对江西乐平煤系的新近认识,作了简要介绍,并认为晚二叠世早期的沉积地层,唯以江西乐平煤系的沉积发育最全,地层厚度最大,以及其中菊石的谱系演化序列最完整,它不仅为华南绝无仅有,就是在世界其它地区也不曾见及。重新启用江西乐平煤系为晚二叠世早期地层的代表剖面,有助于华南和华南与国际地层对比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 Neuropteris gigantea Sternb是西欧和北美维斯发期的标准化石,我国长期以来也视其为中石炭世维斯发期的标准分子。江西的梓山组乐平王八山煤系地层、浙西的叶家塘组均因发现较多的Neuropteris gigantea而被陈国达和斯行健(1942)和斯行健(1958)定为中石炭世维斯发期,并和华北的本溪组相比较。近年来随着对煤系地层的深入研究,该  相似文献   

4.
<正> 新塘二叠纪地层剖面位于江西宜春县慈化公社新塘煤矿附近,江西省区调队(1964)、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二二六队(1973)和石油指挥部地质队(1976)等先后进行过研究。中国南部早二叠世末期的地层可分为两种基本沉积类型,一是海相碳酸盐岩类型,二是海陆交替相碎屑岩类型。这二种类型在江西都存在。茅口晚期,高安一上高一宜春一线以北是海相碳酸盐岩类型,以南基本上属海陆交替相碎屑岩类型。宜春新塘茅口晚期地层的发现对解决江西乐平组官山段时代归属问题提供了一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湖南桑植仁村坪剖面茅口组中—上段地层的牙形l类资料显示,该剖面具有相对完整的卡匹敦阶(Capitanian)牙形类化石带,但缺失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线附近的Jinogondollela granti-Clar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的3个牙形类化石带。该阶底部Jinogondollela postserrata牙形类化石带起始于茅口组下段顶部的礁边缘相生屑灰岩沉积的底部(-4.1m处);茅口组中段"孤峰组"硅(泥)质岩段属于牙形类J.shannoni化石带的沉积;茅口组上段含白云质团块的巨厚层亮晶灰岩基本属于牙形类J.xuanhanensis化石带的沉积。该剖面卡匹敦阶的层序地层分析显示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变化过程。其底界SB3位于茅口组下段顶部9cm厚度的薄层白云岩之顶,代表东吴运动的第二幕(鸣山运动);后继高水体系域沉积表现为茅口组中段的硅(泥)质沉积岩段,属于牙形类J.shannoni化石带;茅口组上部灰岩段代表低水位体系域的碳酸盐台地边缘相灰泥丘沉积,属于牙形类J.xuanhanensis化石带,可与广西"来宾灰岩"的生物时代和沉积环境相对比;茅口组顶部覆盖的"王坡煤系"代表二级层序界面(SB2),与东吴运动的主幕(第三幕)相对应。  相似文献   

6.
王安德  朱德寿 《地质论评》1965,23(4):308-310
闫峻峰等在“江西省中晚二迭世地层初步研究”一文中将江西省中晚二迭世地层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经赣、苏、浙、皖、湘等区对比的结果,建议以“乐平统”(或乐平煤系)和“长兴统”  相似文献   

7.
刘庆民 《地质论评》1965,23(2):122-125
一、引言本文所指的江西中部,其地理范围从东到西包括丰城、高安、上高、新余、分宜、万载等地区,约居东经114°20′—116°,北纬27°30′—29°(图1)。这一带晚二迭世地层分布广泛,但以丰城一带发育最为完整,一般正常剖面包括乐平组含煤地层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综合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省内及与邻省若干重要剖面的分析对比,建立了二迭系中、上部地层的标准剖面,又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和古生物组合的研究,认为:江西省包括“乐平煤系”和“长兴灰岩”在内的二迭系中、上部地层,可能代表华南地区在这段时间  相似文献   

9.
江西德兴分布的二叠纪地层,已有资料认为是乐平煤系。作者通过实测剖面、取样鉴定,确认不是乐平煤系,而与饶南的上饶组向为一个沉积类型,属于东南区“翠屏山型”沉积。这一发现为研究江西省二叠世古地理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华南二叠系长兴阶灰岩的碳同位素地层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玉成 《地层学杂志》1998,22(4):278-285
以浙江长兴煤山长兴阶层型剖面、江西上高七宝山剖面、陕西汉中梁山剖面为代表的华南长兴阶碳酸盐岩碳同位素地层,清楚地显示出长兴阶顶、底为碳同位素低值区,其中P-T界线附近的碳同位素出现强烈负异常事件。在长兴阶内部两次碳同位素低值异常区,将长兴阶碳同位素演化曲线由下至上明显分为3个旋回,其中长兴阶顶,也即P-T界线,碳同位素强烈负异常与生物绝灭事件有关,时间短,变化幅度大,是全球界线对比的重要标志。而其它碳同位素负漂移和由此构成的3个旋回,在华南可以追踪对比。上旋回与长兴阶上段煤山段相当;而中、下旋回则与下段葆青段相当,并将其两分。碳同位素地层对比表明江西上高地区长兴组的中、上部可能属长兴阶,而下部厚约90m的含Galowayinela灰岩可能属吴家坪晚期。  相似文献   

11.
<正> “道塘山组”的标准地点在江山礼贤镇东北的道塘山村。煤系地层最早为刘季辰、赵亚曾(1927)调查时,认为属于中二叠纪。刘国昌、马子骥等(1948)认为除二叠纪的“礼贤煤系”外,还有中生代煤系,定名为安源统。但没有化石资料记载。梁文平、菊天吟等(1960)将煤系命名为“道塘山组”,时代为早侏罗世。 “道塘山组”以道塘山达山底剖面较为完整,层序如下(图1):  相似文献   

12.
郭伯康 《地质论评》1959,19(3):142-144
关于华南二迭纪地层和地壳运动问题的讨论,周茂成同志曾在地质论评第17卷3期上发表了新的见解,他认为鸣山层层位应位于乐平统底部,属上二迭纪;而东吴运动则位于鸣山层之下阳新统之上,并否定乐平统和鸣山层之间的不整合。笔者认为前一部分的结论是正确的,而最后指出的这一点,则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下石炭统大塘阶测水组及其相当层位,广泛分布于湘、桂、粤、赣、闽、浙诸省及长江中下游的鄂、皖、苏一带,是华南比较重要的含煤地层。本文试从沉积环境和古构造因素,探讨该煤系的生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正> 江西上饶以南铅山、广丰等地二叠纪煤系地层时代的讨论多年来一直为地质工作者所关注。1963年赣东北地质队在铅山新安埠一带“乐平煤系”底部的黑色页岩中采获Mexicoceras等茅口期头足类,将这一层位名为“湖塘组”,划归下二叠统。此后,不断地在煤系更高的层位,如“彭家段”的中、上部,“童家段”的下、中部,相继发现了早二叠世菊石和鲍,从而将本区上、下二叠统的界线逐步上延。李文恒(1975,1979)、李文恒、田宝霖和  相似文献   

15.
赣东北构造带中的“放射虫硅质岩”主要分布于樟树墩—茅桥一带的赣东北蛇绿杂岩带之张村群中,与周边岩石地层呈断层接触关系,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一致显示为泥质硅质岩,岩石遭受低级绿片岩相区域变质作用的改造,与泥质千枚岩、变质火山岩、蛇绿岩密切共生,含有“可疑的”晚古生代放射虫化石;茅口(孤峰)组硅质岩遍布于赣东北—皖南广大地区,整合于乐平组煤系地层之下、小江边组灰岩之上,具稳定的层位压盖关系,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反映为纯硅质岩,岩石无变质重结晶现象,与碳质泥岩、灰岩互层,含大量的、珊瑚及腕足类化石,地层时代为二叠纪。因此,两者应分属不同的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6.
论大槽子组和碳山坪组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大槽子剖面位于云南省宁蒗县城以南约25km处,是原云南省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于70年代发现和测制的,并对泥盆纪地层作了划分、对比和命名。由下而上分别是大瓜坪组、大槽子组、碳山坪组、烂泥箐组和干沟组,其中将大瓜坪组划归早泥盆世晚期,大槽子组和碳山坪组分别与艾菲尔阶和吉维特阶对比,烂泥箐组和干沟组分别与弗拉阶和法门阶对应。大槽子剖面地处泥盆系青藏区和华南区交界处(王钰等1982),且地层发育较  相似文献   

17.
<正> 龙金发在乐平鸣山大桥等地于“鸣山层”下部发现了硅藻岩,判断“鸣山层是一个单独的地层,是原生沉积。”并认为“鸣山段的岩性和成因与硅藻层和硅质海绵岩明显不同。”既然鸣山段与硅藻段在岩性、成因、层位等方面分属两个地质体,硅藻岩是原生沉积何以能推导出鸣山层是原生沉积?事实上,鸣山层硅质岩仅见于地表,地下为茅口灰岩所取代,该文称“鸣山层有稳定的层位,有广泛的分布”,不知其根据何在?该文将茅口组分为鸣山段、硅藻段及茅口段,对于能否建立硅藻段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九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一个最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区内发育了城门山铜矿、武山铜矿、洋鸡山金矿等重要的多金属矿床。本文对该区域的城门山和望夫山两个剖面的疑源类化石及碎屑锆石开展了详细研究,在城门山剖面原来被认为是志留纪西坑组的地层中发现了化石面貌为新元古代或早寒武世的化石,结合碎屑锆石U-Pb定年工作,推测其时代为早寒武世,该地层与上覆地层泥盆系五通组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望夫山剖面仍旧为正常志留纪西坑组地层,疑源类化石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九瑞西坑组沉积时代应该晚于特列奇阶。九瑞矿集区“扬子抬升”的开始时间应该晚于特列奇阶,结束时间应该晚于中泥盆世早期。  相似文献   

19.
论江西“鸣山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恒 《地质科学》1975,10(1):49-55
“鸣山层”一名为刘季辰(1925)所命名,标准地点在江西乐平西南七公里之鸣山,当时定其时代为石炭纪。此后黄汲清、高平等采到Lyttonia而将其时代改为晚二迭世。自此“鸣山层”一名在江西被广泛采用,甚至邻省亦有采用者。  相似文献   

20.
凌联海  何伟相 《江西地质》1999,13(3):176-179
江西省峡江县仁和地区的煤系地层过去未获化石,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属上三叠统安源煤系,本文根据最近采获的菊石,腕足类及植物化石资料,论证该区煤系地层应属晚二叠世乐平煤系,同时在区内首次发现早三叠世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