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Zheng Rongzhang 《中国地震研究》2006,20(4):469-478
INTRODUCTIONFuzhou basin is a faulted basin developed during the mid-late Quaternary,filled with marine ,terrestrial and alternating marine-terrestrial facies sediments (Lin,1979 ;Lan,et al .,1986 ; Han,etal .,1992 ;Ding,et al .,1992 ; Wang,et al .,2000 ; Wang,et al .,2002) .Inthe basin,concealedfaults are distributed. With the support of a project entitled“Testing exploration of active fault inurban area”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Commission,two drill holes (SZK1 and S… 相似文献
2.
3.
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湖泊沉积物环境记录——以沉积物粒度为例 总被引:68,自引:2,他引:68
在湖泊沉积记录与古气候研究中, 沉积物粒度的环境意义常常解释为: 粗粒沉积物指示低水位时期的干旱气候, 细粒沉积物指示高水位时期的湿润气候. 本文通过对云南洱海和程海现代沉积物粒度的研究, 揭示了沉积物粒度在不同时间尺度、不同时间分辨率的研究中具有不同的环境指示意义. 在长时间尺度、低分辨率(百年、千年)研究中, 粗粒沉积物指示湖泊收缩、湖水较浅的干旱气候期; 细粒沉积物指示湖泊扩张、湖水较深的湿润气候期. 在短时间尺度、高分辨率(年际、10 a)研究中, 粗粒沉积物指示降雨量较大的湿润年份; 细粒沉积物指示降雨量相对较小的干旱年份. 由于不同时间尺度研究中沉积分辨率、采样分辨率和定年精度的不同, 湖泊沉积物记录所反映的环境信息在不同尺度下因此可能存在差异. 在由以往的长时间尺度、低分辨率研究转向短时间尺度、高分辨率研究的过程中, 不能简单套用各种指标在长尺度研究中的环境指示意义, 必须结合研究的时间尺度和分辨率,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环境记录的影响方式和程度, 才能得出可靠结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球动力学的构造-热演化方法是沉积盆地热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以江汉盆地宜随大剖面为例,采用平衡剖面方法对叠合盆地复杂、漫长的演化历史进行构造恢复,采用多期有限拉张-挤压应变速率法进行古热流反演,最后得到盆地的古地温场.由此,建立了构造恢复—盆地基底热流反演—岩石圈尺度温度结构—沉积盆地尺度温度结构的多期伸展、挤压模型的热模拟方法流程,实现了岩石圈尺度的热模拟与盆地尺度的热模拟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大陆架作为海陆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区,对于研究大陆的构造演化、海陆变迁、海平面升降以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不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目前对大陆架沉积物年代学及其蕴含地质信息的认识仍然不足。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是全球海洋沉积作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海陆相互作用最为典型的区域。作为东亚大陆物质的主要沉积区,南海已经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沉积连续、信号记录稳定但沉积速率较慢、总体分辨率较低的深海区沉积物。相对而言,沉积速率较快、分辨率较高的浅海大陆架沉积为高分辨率年代学和古环境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材料,但由于大陆架沉积环境动荡导致沉积信号记录不稳定甚至缺失。针对南海大陆架沉积,尤其是对钻孔沉积物高分辨率年代学研究仍相对较少,限制了对南海构造与气候演化过程的认识。为了更好地限定南海北部陆架区更新世晚期沉积物的年代,研究其中蕴含的古环境信息,探讨东亚地区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问题,同时为南海海域活动构造研究提供年代学框架,文中以南海北部DG钻孔为研究对象,在微体古生物化石和碳同位素年龄(14C)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大陆架沉积物磁... 相似文献
6.
福州盆地位于海陆过渡地带,在海陆变迁过程中,沉积物记录了高分辨率的环境信息,是揭示沉积特征对环境变化响应过程及模式的理想区域.本文选择位于福州盆地的FZ5钻孔进行岩石磁学、环境磁学和古地磁学方面的研究,以期阐明该区域沉积物磁学性质对陆源碎屑输入、海平面变化和成岩作用的响应.岩石磁学结果表明钻孔沉积物以低矫顽力的亚铁磁性矿物为主体,但是在不同的环境变化阶段,磁性矿物的类型有较大变化.在9~3 cal. ka BP的海侵过程中,沉积物中以磁铁矿为主体,存在菱铁矿和铁硫化物等还原性矿物.硫化作用使细粒磁铁矿溶解形成胶黄铁矿和黄铁矿,其峰面随碎屑磁性矿物的浓度变化而迁移.但硫化作用没有完全消除磁铁矿携带的特征剩磁和陆源碎屑输入量以及海平面升降对该阶段沉积物磁性的控制.在~3 cal. ka BP以来随着海平面下降、沉积环境向陆相氧化环境转化,虽然早期还原作用仍然存在,但后期氧化作用使磁性矿物向高矫顽力的赤铁矿等矿物转变,氧化作用基本扰乱了磁铁矿携带的剩磁.沉积及其后期成岩作用过程中,发生在约~8.2、~7.7、~7.5、~2.7、~1.5、~0.5 cal. ka BP六次强烈的古氧化界面反映了福州盆地当时异常干旱或湿热的气候事件. 相似文献
7.
沉积物金属元素变化的粒度效应--以太湖沉积岩芯为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水体沉积物中金属元素含量变化除了与人为污染有关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受沉积物粒度、矿物组成等沉积物性质的影响.在进行沉积物金属元素研究中,要充分考虑沉积物金属元素含量变化的粒度效应.本文通过对太湖MS岩芯中17种金属元素、沉积物粒度、矿物组成等指标的分析,研究了金属元素变化特征以及与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关系.MS岩芯金属元素变化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为Al、Fe、K等,该类元素在沉积岩芯中下部含量较高,岩芯上部含量较低;第二类为Na元素,在沉积岩芯中下部含量较低,岩芯上部含量升高.MS岩芯中金属元素与粘土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经沉积物粒度(粘土含量)校正后,沉积岩芯中金属元素含量趋于稳定.因此,沉积物粒度组成(粘土含量)是影响金属元素含量的主要因素,在研究太湖沉积物金属元素变化规律及进行金属污染评价时,应对金属元素含量进行粒度校正. 相似文献
8.
9.
黄河流域关中盆地史前大洪水研究——以周原漆水河谷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前大洪水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通过野外考察研究,在关中盆地西部漆水河中游沿河谷阶地上,发现典型的全新世大洪水滞流沉积层,它们覆盖着龙山文化聚落—浒西庄遗址文化层.利用地层分析、磁化率和粒度成分测定、文化遗物鉴定、OSL和14C技术断代,证明在距今4300~4000年前,关中盆地经历了一个洪水期,发生了多次大洪水事件.在大洪水发生期间,漆水河谷沿河第二级阶地面以浒西庄遗址为代表的龙山文化早期(庙底沟二期)聚落和田地被淹没,同时,在更高阶地和黄土台原边沿地带,以赵家崖遗址为代表的龙山文化晚期(客省庄二期)聚落得到迅速发展.结合在泾河和北洛河河谷发现的史前大洪水的沉积学证据,揭示出了龙山文化晚期关中盆地普遍发生大洪水的客观事实.同时,也发现在距今3100~3000年前,即先周在周原"岐邑"时期,关中盆地漆水河谷和渭河河谷也曾经发生多次大洪水.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揭示区域气候水文变化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阐明大洪水事件对于我国远古文化突变和社会转折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牡丹江台钻孔应变仪自安装以来,受到很强烈的外界干扰,记录情况一直不好,没有取得理想的记录效果,仪器也没有发挥应有的功效。本文用小波方法对钻孔应变记录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查找原因,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现有情况下充分利用记录数据,为进一步对地震监测分析做准备。 相似文献
11.
综合探查表明 ,福州盆地的主要断层均无全新世活动。通过区域地壳动力学与地震构造背景分析、地震活动水平统计对比等 ,综合判定了福州盆地的地震环境及主要断层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结果表明 :福州盆地位于台湾动力触角对大陆作用的弱影响区 ,但靠近强、弱影响区的过渡边界 ,处于有、无≥ 6级强震区的过渡地带。与福建—粤东北沿海发生过强震的地段相比 ,福州盆地及附近主要断裂的最晚活动时代偏老 ,壳内的低速层不显著。另外 ,在福建及邻区的 12个地震构造单元中 ,福州盆地单元的地震活动水平最低。该盆地西缘和南缘的闽候 -南屿断层和五虎山北麓断层是具有发生中等地震潜势的相对危险断层段 ,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估值为MS6 .0和 5 .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