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兵  王水 《地球物理学报》1995,38(6):693-701
应用解析和数值相结合的方法求得了含有闭场区、中性片和开场区的二维局域磁静力平衡日冕基态,进而在此基态下数值研究了由电阻撕裂模不稳定性引起的磁场重联过程.结果表明,在电流片长度远大于其半宽度的情况下,仍将发生具有两个X线的磁场重联,形成磁岛和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团.等离子体团运动的方向取决于闭合区底部等离子体压力和磁压的比值β.当β较大时,等离子体团向下运动,引起结合不稳定性和磁岛的合并,等离子体团中的等离子体不断落入闭合磁场区两侧.当β较小时,等离子体团向上运动,导致电流片中等离子体的喷发.结果还表明,磁张力的分布是决定等离子体团运动方向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应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日冕多层电流片中电阻撕裂模不稳定性的非线性演化和磁场重联过程,结果表明,计算区域顶部附近两侧电流片中的磁岛和等离子体团向上抛射,并携出大量的磁能和热能;中心电流片中的磁岛向下运动,逐渐演变成底部含有3个磁闭合区的冕流结构。进而在中心电流片中再次发生磁场重联,多次形成向下运动的小型磁岛,并与底部磁闭合区发生结合不稳定性。同时在磁闭合区中也有磁场重联发生,导致中心小磁闭合区的湮灭。初始电流片之间的距离趋近,上述演化过程越快。日冕多层电流片中的磁场重联过程可能对日冕物质抛射和日冕加热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应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日冕多层电流片中电阻撕裂模不稳定性的非线性演化和磁场重联过程,结果表明,计算区域顶部附近两侧电流片中的磁岛和等离子体团向上抛射,并携出大量的磁能和热能;中心电流片中的磁岛向下运动,逐渐演变成底部含有3个磁闭合区的冕流结构。进而在中心电流片中再次发生磁场重联,多次形成向下运动的小型磁岛,并与底部磁闭合区发生结合不稳定性。同时在磁闭合区中也有磁场重联发生,导致中心小磁闭合区的湮灭。初始电流片之间的距离趋近,上述演化过程越快。日冕多层电流片中的磁场重联过程可能对日冕物质抛射和日冕加热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磁场重联与等离子体波动之间存在显著的联系.其中准静态波动、激波和动力学阿尔芬波的本征模是磁重联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它的高频波动,不仅能吸收粒子的自由能,还可以导致粒子的加热和反常电阻的产生.这些多尺度的波动过程揭示了磁重联中能量转换的多尺度性质.本文探讨了地球磁层磁重联过程中的各种等离子体波动,涵盖了动力学阿尔芬波、低混杂波、哨声波、静电孤波、离子声波以及电子尺度的高频静电波,并分析了它们在磁重联中的特性和作用.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动力学阿尔芬波(kinetic Alfven wave, KAW)能够描述磁重联区域的微观结构,其中包括霍尔磁场、霍尔电场、平行电场、霍尔电流以及场向电流.在这一过程中,霍尔电场作用于离子,有助于提高重联速率.低混杂波主要在电流片的密度梯度较大处被激发,并对电子进行平行加热.而哨声波是由朗道共振和回旋共振机制驱动的.据当前研究所示,低混杂波和哨声波对于重联过程中的反常电阻效应的影响是次要的.静电孤波多在磁重联分界线区域出现,其对等离子体的加热效应仍需进一步研究.与此同时,关于高频静电波(例如高混杂波和电子伯恩斯坦波)的研究重点在于磁重联的扩散区,这些波被...  相似文献   

5.
应用解析和数值相结合的方法求得了含有闭场区、中性片和开场区的二维局域磁静力平衡日冕基态,进而在此基态下数值研究了由电阻撕裂模不稳定性引起的磁场重联过程.结果表明,在电流片长度远大于其半宽度的情况下,仍将发生具有两个X线的磁场重联,形成磁岛和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团.等离子体团运动的方向取决于闭合区底部等离子体压力和磁压的比值β0.当β0较大时,等离子体团向下运动,引起结合不稳定性和磁岛的合并,等离子体团中的等离子体不断落入闭合磁场区两侧.当β0较小时,等离子体团向上运动,导致电流片中等离子体的喷发.结果还表明,磁张力的分布是决定等离子体团运动方向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用三维可压缩MHD数值模拟研究了在磁场重联过程中电子压力梯度项的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在较高等离子体β,较小离子惯性尺度条件下,广义欧姆定理中压力梯度项在重联过程的作用不可忽略.在磁重联过程中,压力梯度项虽然没有明显改变磁场拓扑结构和重联速度,但它使电子和离子速度明显增大.由于在离子惯性尺度下,离子和电子运动解耦,电子是电流的主要载流子,所以场向电流也增大,并导致核心磁场明显增大.考虑到场向电流是磁层电离层耦合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电子压力梯度项的引入加强了行星际磁场南向期间磁层电离层的耦合.电子压力梯度项还在重联区激发了波动,该波动可向重联区外传播.  相似文献   

7.
王晓  黄灿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7):2356-2361
本文采用二维全粒子模拟来研究无碰撞等离子体中的磁岛合并过程.结果表明,磁岛合并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两个磁岛因同向电流丝之间的吸引力而缓慢地相互靠近,在这个过程中,合并线附近的电子被面外电场加速,形成薄电流片,同时电流片两侧形成磁场堆积.第二个阶段为快速重联阶段,合并线附近的电磁场结构和以Harris电流片为初态的重联扩散区的电磁场结构很相似,其中最显著的特点为面外磁场的四极型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多步隐格式方法,求解包含电阻的磁流体力学方程组,对磁层亚暴扩展相作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展现了亚暴扩展相期间磁尾变化的主要特征.它表明,球向和尾向等离子体流与准稳态重联有关.等离子体团的尾向喷发,致使中性线尾侧电流片内的密度降低,等离子体片变薄.中性线近地侧的等离子体团朝着地球运动,并合并于地球附近的重联区内.  相似文献   

9.
多层电流片中撕裂模不稳定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二维磁流体动力学模拟方法数值研究了三层电流片中电阻撕裂模不稳定性的特征及磁场重联过程.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复杂的非稳态磁场重联.在初期阶段,三个电流片中分别由撕裂模不稳定性引起磁场重联,形成薄而长的磁岛.随着撕裂模不稳定性的非线性发展,每个磁岛的宽度都逐步增大,以至导致新的磁场重联发生.同时,三个电流片的强度都逐渐减弱,且原中心反向电流区最终消失.部分磁能不断地转化为等离子体的热能和动能,引起等离子体的加热和加速.多层电流片中撕裂模不稳定性引起的自发重联,可能对太阳耀斑、日冕加热、太阳风与磁层耦合等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应用二维三分量时变可压缩磁流体动力学模拟方法,数值研究了各向异性等离子体(P≠P,T≠T)中的撕裂模不稳定性和磁场重联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在短暂的线性增长之后,不稳定性将趋于非线性饱和.线性增长率随着各向异性程度|P/P|增强而增大,随着等离子体β值减小及磁场y分量By增大而降低.在强垂直各向异性(P>P)的情况下,电流片中磁场重联形成的磁岛达到非线性饱和后,在X型点附近形成空腔结构;随着空腔的增大,磁岛逐渐变小,并最终消失.在P>P情况下,仅在电流片中心区域可以激发火蛇管不稳定性,电流片中不能形成大型磁岛.  相似文献   

11.
行星际磁场By分量对地球磁层顶场向电流调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维可压缩MHD数值模拟研究了行星际磁场By分量的变化对磁层顶重联区场向电流大小和分布的影响. 行星际磁场通过模拟区x=-Lx处左边界条件By来影响重联过程,从而改变重联区的场向电流. 研究结果表明边界条件By的突然改变,能使重联区场向电流迅速增加,甚至达到增大一个量级的水平.By本身的存在(即不为零)也会使场向电流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由于行星际磁场By分量不为零,而形成模拟区磁场By不对称分布,这种不对称分布是场向电流不对称分布产生的主要原因. 这些结果是与Orsted卫星最新观测结果和地 面观测结果相符合的,它表明行星际磁场By分量对地球空间场向电流有较大的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Geotail卫星于2003年5月15日在近地磁尾观测到磁场重联并穿越重联耗散区.卫星从尾向—南尾瓣一侧穿越磁场重联耗散区到地向—北尾瓣一侧的过程中,随着等离子体流反向,霍尔磁场(By) 被观测到.本文研究了该磁场重联耗散区内的低混杂波.观测结果显示,在磁场重联耗散区核心及其附近区域观测到在低混杂频率附近存在强烈的等离子体波动的增强,其传播方向主要垂直于背景磁场,该等离子体波动为低混杂波.前人的模拟结果认为,当磁场重联得到充分发展之前,低混杂波将消失.本文的观测结果充分说明,当磁场重联充分发展之后,在核心区域仍然存在增强的低混杂波,说明低混杂波贯穿磁场重联的整个发展过程.这种观测结果与计算机等离子体模拟的结果有所不同.本文的观测对低混杂波在磁场重联中的具体表现提供了新的观测证据并有可能修正前人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reviews quantitativ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energy transfer and dissipation processes in the GUMICS-4 global MHD simulation. Reconnection power dissipating magnetic energy, dynamo power transferring energy from plasma to the field, and energy flux transport across the magnetopause surface are all examined separately and shown to yield consistent results. This is used to argue that magnetic reconnection is the process controlling the energy transfer, even though it is not localized near the reconnection lin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reconnection efficiency are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IMF) orientation and the solar wind speed, while the IMF magnitude and solar wind density play a lesser role. During northward IMF, the reconnection efficiency is larger for high speed and low IMF than for low speed and high IMF magnitude, even though the solar wind electric field in both cases is the same. Moreover, increasing pressure by increasing density has a different effect from equal increase of pressure by increasing the solar wind speed. Comparison with statistical observational results shows tha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qualitative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ations, which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our confidence in interpret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相似文献   

14.
15.
2001年3月2日磁通量传输事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3月2日11:00 至11:15 UT 期间,Cluster Ⅱ在南半球极尖区晨侧附近磁鞘内探测到3个通量传输事件(简称FTEs). 本文利用Cluster Ⅱ星簇4颗卫星观测到的磁场和等离子体资料研究了这些通量传输事件的磁场形态和粒子特征. 并利用它们探测到的空间磁场梯度资料由安培定律直接求出星簇所在区域的电流分布. 结果指出:(1)BY占优势的行星际磁场结构在磁层顶的重联可以在极尖区附近发生;(2)FTEs通量管形成初期内外总压差和磁箍缩应力不一定平衡,达到平衡有一发展过程;(3)FTEs通量管截面在L M平面内的线度约为1.89RE;(4)FTEs通量管中等离子体主要沿轴向场方向流动,整个通量管以慢于背景等离子体的速度沿磁层顶向南向尾运动;(5)FTEs通量管中不仅有轴向电流,也存在环向电流. 轴向电流基本沿轴向磁场方向流动. 轴向和环向电流在管内均呈体分布,因而轴向电流产生的环向磁场接近管心时不断减小到零,而环向电流生成的轴向场则不断增大到极值;(6)在通量管的磁鞘部分观测到磁层能量粒子流量的增强,这表明通量管通过磁层顶将磁鞘和磁层内部连通起来了.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eries of papers we examine magnetic reconnection in a domain where the magnetic field does not vanish and the non-ideal region is localised in space so that the reconnection is fully three dimensional. In a previous paper we presented a technique for obtaining analytical solutions to the full set of stationary resistive MHD equations and examined specific examples of non-ideal reconnective solutions. Here we further develop the model, noting that certain ideal solutions may be superimposed onto the fundamental non-ideal solutions. This provides the first analytical demonstration of a lack of coupling between reconnective and non-reconnective flows. 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imposing various such ideal flow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are found for the evolution of magnetic flux in the reconnection process so that several reconnection solutions may have the same reconnection rate, as defined by the integral of the parallel electric field along the reconnection line, but each appear quite different in terms of their global effect. It is shown that, in contrast to the two-dimensional case, in three dimensions there is a very wide variety of physically different steady reconnection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7.
磁场重联中的电子加速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应用2.5维混合模拟方法研究Petschek模型磁场重联的基础上,考察了试验电子被加速的特征. 模拟结果表明,稳态的低频重联场能将少量试验电子加速到高能,电子的能谱为幂律谱,但总体分布函数未发生显著变化. 电子在整个加速过程中被束缚在低磁场的加速区内,由重联产生的感应电场Ey分量对其直接加速,根据加速时间和加速区域可以将这些电子分为两种情况:初始位于加速区和漂移到加速区被加速.  相似文献   

18.
K-H不稳定性在多电流片系统磁场重联中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洪  沈超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4):445-452
等离子体系统中存在两个或多个电流片时,电流片中发生的不稳定性可能会相互作用.行星际磁场北向时,背阳面碰层顶电流片与磁尾等离子体片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高纬边界层强烈的流场剪切可能促进磁场重联,产生磁层亚暴.本文运用二维可压缩磁流体模拟研究具有强流场剪切的多个电流片系统中磁场重联的演化.结果表明,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使多电流片系统的磁场重联过程明显加快;相邻电流片之间的距离越近,两者相互作用越强,重联增长率越大;在三电流片系统中,超Alfven速度强流场导致外侧两个电流片中出现强烈的磁场重联,并引发中心电流片的磁场重联.行星际磁场北向时,也可能发生磁层亚暴.  相似文献   

19.
磁场重联中离子轨道的混合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使用2.5维混合模拟方法研究了Petschek模型稳态驱动磁场 重联演化的基础上, 本文考察了计算域内各典型区域中粒子分布函数的变化,描绘了重联区不同位置几种类型的 非Maxwell分布函数. 结果表明,磁场重联会将重联区少部分粒子加速到很高的能量,不同 加速程度的粒子将形成球壳状的速度分布. 粒子的轨道特征表明,在重联区中出流的粒子, 有一部分被磁镜捕获,其回旋半径大于重联区宽度,并构成整个流体速度的低速部分. 另外 ,在X中性点附近进入重联区的粒子沿磁力线向出流区以三种形式漂移,分别为:沿磁力线 逃逸、捕获在磁镜中随流体运动、横越磁力线漂移,其比例分别约为70%,20%和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