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重力式水泥搅拌桩挡墙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水泥搅拌桩与软土之间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以及水泥搅拌桩的力学特性两方面,分析了重力式水泥搅拌桩支护技术的作用机理,归纳分析了重力式水泥搅拌桩挡土墙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特点。结合工程实例,对重力式水泥搅拌桩挡土墙的土压力计算、墙体稳定性验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比分析了公式计算与电算结果,同时体会到深基坑支护工程除了优化设计外,采用信息化施工,对工程进行监测,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是工程成功的关键之一。实例表明无支撑重力式水泥搅拌桩挡墙作为7m以内基坑的围护结构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在认真研究库仑土压力计算理论的前题下,总结了各种边界条件下挡土墙土压力计算的计算机编程公式。在此基础上,基于交互式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计算机图形技术,提出了一种通过人机交互,进行重力式挡土墙设计的方法。并编制了具有友好图形界面的计算机程序,从而使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更为快捷、方便。  相似文献   

3.
土钉与挡土墙复合技术在公路边坡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2个实例介绍了土钉与砌石挡土墙、土钉与钢筋砼挡土墙及微型桩相结合的边坡加固设计及施工的方法。在公路边坡加固和地质灾害防治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经验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库仑、朗肯土压力理论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附录10-“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系数Ka”提出一些看法,提出了粘性土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的改进;还提出了以抗滑移稳定为条件决定挡土墙截面的新方法和抗倾覆稳定验算的公式,并阐明墙身强度和地基应力的验算,举例说明一般重力式挡土墙的计算。  相似文献   

5.
高填方路堤互锚式薄壁挡土墙土压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区修建高等级公路工程中,挡土墙结构广泛应用于高填方路堤工程。在提出一种新型互锚式薄壁挡土墙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埋设土压力盒的方法对该种挡土墙的结构型式进行了力学模型试验,并进行了模型土压力强度特性分析。试验及分析表明,该挡土墙结构成本低廉,施工方便,结构合理,可以应用于高填方路堤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6.
成都外环路高速公路东半环超过有20km的路段处在成都粘土分布区,针对成都粘土的易滑性,本文提出了全封闭的浆砌片石护坡,土钉墙,非全封闭的锚杆框架护坡,钢纤维混凝土喷锚全封闭护坡,重力式挡土墙等五种方法处理成都粘土路堑边坡工程,施工实践表明,这些方法行之有效,在该类土的边坡防护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结合竖向预应力锚杆加固重力式抗滑挡土墙治理滑坡的工程实例,重点阐述了竖向预应力锚杆+抗滑挡土墙构造及其施工工艺流程,指出竖向预应力锚杆+抗滑挡土墙新型结构在基岩山区滑坡治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重力式挡土墙质量检测与安全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力式挡土墙以其构造简单,取材方便,工程造价经济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等领域,而如何鉴定挡土墙的综合质量是挡土墙检测的主要问题。通过参考大量的工程实例和工程经验,针对挡土墙检测过程中提出了一套合理的、科学的检测步骤和检测方法,并结合挡土墙的稳定性验算和安全验算,对检测数据进行系统的分类和评估,最后得到了一套针对挡土墙综合质量的安全评估标准,将挡土墙的综合质量进行评级,以便科学地指导工程加固。  相似文献   

9.
重力式挡土墙截面设计的一种简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光  白世伟 《岩土力学》1997,18(4):18-23
提出一种重力式挡土墙截面设计的简易方法──解析设计法。该方法假设地基具有足够高的允许承载力而不考虑挡土墙基底应力验算条件,以稳定性验算条件为约束条件,建立稳定性系数与挡土墙墙宽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求解这种关系反算墙宽。这种方法具有设计过程简单,计算量小,设计截面为满足稳定性要求的最经济截面等优点,便于工程设计人员手工进行,适用于受稳定性控制的挡土墙设计。  相似文献   

10.
关于重力式挡土墙截面尺寸确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黄太华  袁健 《岩土工程技术》2004,18(5):242-243,247
在进行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时 ,设计人员由于抓不住该类型挡土墙的设计要点 ,导致需经过多次试算才能得到正确的挡土墙尺寸。笔者通过分析得到以下方法 :通过满足挡土墙的抗滑移要求确定挡土墙总的工程量 ,再进行细部尺寸的调整以满足挡土墙的抗倾覆要求。运用以上方法一般均不需反复计算 ,经过一次计算即能同时满足抗倾覆及抗滑移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杨光华 《岩土力学》2012,33(1):137-146
土钉支护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支护方式,工程实践中已广泛应用,但其设计理论则相对缺乏。针对目前土钉支护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土钉力和土钉支护位移的计算分析,以工程实测资料为背景,根据侧壁主动土压力与总土钉力相等的原则,考虑施工过程的影响和增量法的思想,提出了基于经验和理论相结合的土钉力计算公式。按照弹性力学理论,对由于土的开挖引起支护的土体侧移提出了简易的位移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测检验了公式的正确性。这些计算公式简便,其结果较符合实际,较好地解决了土钉支护设计的主要问题,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土钉墙是应用最广泛的边坡支护方法之一,其经济适用性在很多边坡工程中得到证明。但是土钉墙支护也有缺点,整体刚度差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土钉墙的应用范围。在工程实践中,出现了微型护坡桩与土钉墙联合支护的复合支护结构,提高了支护结构的刚度,在很多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微型护坡桩和土钉墙联合支护结构的设计和实践效果予以研究,得到了一些可用于指导工程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重力式加筋土挡墙的工作性能和土压力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力式加筋土挡墙”在实际工程中已有不少应用,但由于缺乏对其工作性能的系统研究,目前我国相关规范尚无其设计方法,实际工程中一般根据经验设计,缺乏理论依据。采用FLAC2D程序,模拟一个施工顺序为“先筑墙,后填加筋土”的重力式加筋土挡墙,分墙后填土到墙顶和墙顶堆载完成两个阶段,分析加筋土工格栅对挡墙的水平位移和墙后填土的水平位移、水平应力的影响;土工格栅拉力及拉应变随墙后填土和墙顶堆载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对采用“先筑墙,后填加筋土”工序的重力式加筋土挡墙墙后土压力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挡土墙设计理论存在很多缺陷,其对挡土墙工作机理的解释尚有许多争议,挡土墙失效现象时有发生。根据多年来的工程实践与理论研究,结合地球引力场理论,对挡土墙的工作机理作出了新的诠释,指出挡土墙底部与接触岩土体问的摩擦力是挡土墙稳定的关键。据此,给出了挡土墙设计的基础公式,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从计算结果来看,引力场法的计算结果比朗肯土压力法的计算结果偏大,与预埋土压力盒的监测结果较吻合,证实该方法较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5.
河南信息南广场基坑支护工程,分别采用了桩锚支护、微型桩+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支护和微型桩复合土钉墙支护体系,具体介绍了护坡桩、预应力锚索、微型桩、预应力锚杆、土钉墙、花管桩设计施工方案以及基坑监测变形异常后采用的应急处理方案,技术成果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何司忠 《探矿工程》2018,45(4):54-59
北京东坝中路红松园工程由多种建筑形式组成,根据其周边环境及岩土工程条件、地下水情况,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分5个区域采用4种不同的支护形式,2个区域采用土钉墙+预应力锚杆护坡桩方案,另外3个区域分别采用预应力锚杆护坡桩方案、挡土墙+预应力锚杆护坡桩方案、锚杆复合土钉墙方案。本文还介绍了基坑降水及抗浮设计情况以及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重力式挡土墙的截面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栋梁  党进谦 《岩土力学》2007,28(9):1969-1973
以重力式挡土墙的截面面积为目标函数,以满足挡墙稳定条件和地基承载力条件为约束,将挡土墙最优截面尺寸的选取问题转化为一个带约束的非线性最优化问题,用乘子法求解,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基于该计算程序选取不同参数进行计算比较,分析了不同参数取值对最优截面面积的影响。通过一个工程实例的应用,验证了其优化成果是可观的。  相似文献   

18.
复合土钉墙技术在杂填土层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彦忠 《岩土力学》2002,23(4):520-523
结合复合土钉墙技术在杂填土层基坑中成功应用的工程实例,介绍了杂填土层基坑的特点、设计思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以及彩取的相应措施,为杂填土基坑支护摸索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吴顺川  姜春林  王金安 《岩土力学》2007,28(6):1192-1196
锚固是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加固技术手段,而喷射混凝土与锚固工程往往是共存的,合理的喷层厚度及锚固参数十分重要。按照弹性力学中的薄板弯曲理论,从喷层与锚杆的相互作用分析出发,认为钢筋网在喷射混凝土断面上呈S形分布是最合理的布置方式。结合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差分FLAC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喷射混凝土技术在失稳加筋土挡土墙加固中的力学机制和应用效果,认为喷射混凝土可使锚杆间的墙体表面自由变形得到有效抑制、墙趾浅表面塑性区减少、锚杆预应力损失降低、加固效果得以改善;并对喷层厚度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合理的混凝土厚度应考虑其具备柔中有刚、刚柔并举的力学属性,所得结论对锚喷加固工程中喷层厚度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