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大中型铜矿区域地球化学异常预测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史长义  张金华 《地质与勘探》1998,34(6):24-28,39
根据我国近30个大中型铜矿的多元素区域化学是异常特征,初步总结出了矿田地球化学异常的预测评价准则。并就矿田异常的主成矿元素,成矿规模,成矿类型和剥蚀程度的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初步归纳出定量预测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李强 《地质与勘探》2009,45(4):409-416
针对危机矿山深边部资源勘探的特殊性和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应用,以新疆鄯善县石英潍金矿为例,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结合对已开采矿床的详细的地球化学原生晕研究资料,采用相似类比原则,对其外围有利异常区资源前景进行评价与预测,研究表明东北夼异常区Au3异常的组合特征具有与石英滩金矿床原生晕相同的前缘组合,尾部组合,且各指示元素含量变化规律也极为相似,初步的验证钻孔也证实了这一结论,此次化探工作证明利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在危机矿山评价和寻找隐伏矿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区内地球化学资料的二次开发与研究,总结了贞丰白层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和找矿标志,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及异常查证,评价了找矿潜力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各贡弄、马牧普、恒星错为玉龙成矿带上具有找矿潜力的地球化学异常区,综合考虑成矿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数据的异常区评价方法能降低资源勘查的风险和投入.本文采用确立评价指标并量化赋值,按指标的得分对异常区进行优选评价的方法,分析了各异常区的地质特征并类比玉龙成矿带的成矿地质背景确定地质评价指标(GP),并据此分析异常区以铜为主的多元素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将衬度、面金属量、元素组合、变异系数作为地球化学评价指标(GCP).对各指标按其对成矿有利程度赋值,根据评价指标赋值和权重对异常区进行打分,最后用现有工作程度的勘查成果对上述优选结果进行检验,优选结果与实际矿床规模一致,得分高的地区其资源潜力大,将定性的成矿地质条件量化,可提高异常区优选评价的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5.
宁武煤田是我国典型的煤伴生资源丰富的煤炭基地。为研究煤中Ga的成矿规律,从宁武煤田2号煤中采集了117个煤样,通过工业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逐级化学提取实验对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宁武煤田2号煤中Ga的平均含量为30.93μg/g,整体上属于轻度富集—富集。逐级化学提取的结果显示煤中Ga的赋存以残渣态为主,占比87~92%,其次为有机态,占比6%~10%。由煤中Ga与煤质和常量元素的相关性分析认为,高岭石、勃姆石等黏土矿物是煤中Ga的主要矿物载体,黏土矿物对Ga的吸附是2号煤中Ga富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澜沧老厂外围银铅锌铜多金属异常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澜沧地区1:10万分散流普查结果,利用澜沧老厂地球化学异常成矿模型,确定该区地球化学异常中Pb、Zn、Ag、Cu的成矿率。根据其它地球化学异常中蕴古Pb、Zn、Ag、Cu等元素的所有金属量,对异常所含Pb、Zn、Ag、Cu资源量作出初略评价。  相似文献   

7.
原生晕法在长期大量的勘探实践中,已被证明是一种能有效研究异常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剥蚀程度,推测隐伏矿体,评价深部潜力,进行找矿预测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在西藏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实际勘查基础上,研究矿体的元素分带性特征,即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可为研究控矿因素、成矿物质来源、围岩蚀变、成矿期次、矿床成因等方面提供地球化学依据。本文通过采集扎西康矿区0号线剖面ZK006、ZK007、ZK009、ZK010等4个钻孔的岩石样品,选取Cu、Pb、Zn、W、Mo、Sb、Bi、Ga、Sn、In、Au、Ag等成矿元素进行分析,来研究该矿床的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元素异常及原生晕集中分布在4400m以下,成矿物源不仅由周围地层提供,还可能来自于深部的隐伏岩体,成矿过程可能经历了多期次的叠加作用。这些研究成果暗示扎西康的工业矿体在深部还有继续下延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8.
益克郭勒钼矿床是东昆仑成矿带东段近年来新发现的斑岩型钼矿床,深部新发现有厚大、高品位隐伏Mo矿体。文章通过研究分析矿体基本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成因特点等,结合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成矿信息,认为矿床为斑岩型钼(铜)矿床,自岩体外至岩体内具有青磐岩化带→钾化+硅化带→黄铁矿化壳→钾化带的蚀变分带,属于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的矿化蚀变特征,成矿母岩为具埃达克质的侵入岩,矿化引起的弱磁异常和地球化学异常具有面积大和向深部拓延的特点,显示深部具有较大找矿前景;激电测井及原生晕分析成果显示,成矿最有利位置应位于ZK001的NE及NW向,也就是C2磁异常0值线及两侧弱磁异常区位置上。研究结果初步指出了找矿方向,并对研究区找矿前景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敖格道仁诺尔银铜多金属矿(化)区内成矿及伴生元素表生地球化学的研究,分析了钙积层、风成沙等地铜多金属元素表生地球化学异常发育的影响,总结了该类特殊景观条件下铜等金属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在垂向和侧向上的迁移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该类景观区铜等金属元素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尔泰东部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新疆阿尔泰地区的额尔齐斯成矿带,矿产丰富。通过该区东部的区域化探,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全面了解,对某些基础地质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新认识;在此基础上,根据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布和组合规律,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潜在矿种的成矿前景进行了预测。按照这种分析和预测,在金矿等矿产上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11.
以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将其划分为4个地球化学区,从多重分形理论出发,应用“元素含量—面积”模型方法,对各区主要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质构造背景和化探元素富集的成因机理不同,各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场具有两种不同的多重分形特征模式:只有两个无标度区的简单多重分形模式和有两个以上无标度区的高丛集多重分形模式,具有相同成因的元素组合具有相似的多重分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区元素的成矿富集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划分了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经检验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古交邢家社勘探区煤中镓的分布及其地质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煤炭资源勘探资料,探讨了山西古交矿区邢家社勘探区石炭-二叠系煤中镓的分布状况及其地质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研究区煤中镓的加权平均质量分数为15.87×10-6,比全球平均值要高0.5~3倍;煤层层位降低,镓含量呈明显的递减趋势。同时,煤中镓含量与灰分产率、灰分组成、硫含量及煤层厚度之间也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这些特征表明,区内煤中镓的矿物载体主要为粘土矿物,水动力较强和还原性较弱的泥炭沼泽条件可能有利于镓在煤中富集,且成煤期地壳的稳定程度也可通过一定方式影响到煤中镓的富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型煤系稀有金属矿产的发现,煤中伴生微量元素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煤系地层中稀有元素的研究程度较低。选取新疆东北部的准东煤田为研究区,基于煤样的煤质分析和微量元素数据,研究了煤中镓的分布规律、赋存特征及富集成因。研究表明:(1)准东煤田的中侏罗统煤层中镓明显富集。12个矿区煤中镓平均含量在20.78~47.98 μg/g,大多高于或接近煤中镓的边界品位(30 μg/g)。(2)煤田中镓的分布规律性明显。平面上,盆地周围煤中Ga含量较中部矿区高,特别是东北部和西南部由于分别受克拉美丽山和博格达山物源区的影响,煤中Ga含量异常高,部分区域超过了60 μg/g,而中部矿区(ZD10740、ZD10464、ZD10407和ZD10841)的煤中Ga含量表现为从矿区边缘向中心逐渐富集;垂向上,大部分矿区煤中Ga含量从中侏罗统底部向上降低,而受到早燕山运动影响,靠近博格达山的矿区(ZD10740)表现相反。(3)煤中Ga主要以高岭石为载体,部分Ga也存在煤的有机质组分中。镓主要以细粒物质(胶体或有机络合物形式)搬运到沉积盆地,在潮湿覆水沉积条件下发生聚积。  相似文献   

14.
地球化学分区标准化方法在区域化探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区域化探数据中提取找矿地球化学信息是目前化探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划分是提取找矿地球化学信息的关键。水系沉积物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上游汇水盆地物质的天然组合,在化学成分上与上游汇水盆地岩石组成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水系沉积物中成矿成晕元素含量与常量元素含量之间亦有着密切关系。笔者基于水系沉积物样品特点,采用地球化学分区标准化方法圈定地球化学异常。研究发现,利用常量元素进行地球化学分区是可行的;分区标准化数据处理可以有效地压抑高背景区非矿异常,并强化低背景区矿致异常,突出了找矿信息。以成矿成晕元素标准化数据的因子得分圈定矿化类型综合异常,集中体现了矿致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5.
地球化学块体与大型矿集区的关系——以东天山为例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通过在东天山15万km2的战略性深穿透地球化学调查共圈出大于1000km2以上的地球化学块体18处,其中铜-铅-锌-银地球化学块体5处,铜地球化学块体3处,铜-镍地球化学块体1处,金的地球化学块体4处,铀的地球化学块体3处,铂-钯地球化学块体1处,钨地球化学块体1处。有6处地球化学块体与已知矿集区相对应,新圈定的地球化学块体12处,其中有3处发现了新的矿床。根据这些块体与矿集区的对比得出如下结论:所有的已知矿集区都位于地球化学块体的范围之内,地球化学块体为矿集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有矿集区的存在一定有地球化学块体的存在,但反过来有地球化学块体的存在不一定有矿集区的存在,地球化学块体是客观存在的,而矿集区是已经发现了一系列矿床并勘探到一定程度才能称作矿集区,因此,地球化学块体内可能会存在潜在的矿集区,这为利用地球化学块体预测新的矿集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对新疆—甘肃—内蒙古衔接区的1∶20万地球化学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区Cu地球化学异常主要与基性、超基性岩和斑岩体有关,成矿元素组合为Co-Zn-Cr-Ni-Cu;W地球化学异常主要与中酸性岩有关,成矿元素组合为W-Sn-Bi。区内主要铜、钨矿床和新发现的矿床(点)均有相应元素区域异常显示,表明地球化学异常在本区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在全区确定了4个Cu地球化学省、5个W地球化学省、15个Cu区域异常和17个W区域异常,其中上马崖—铜山Cu地球化学省、黄山—梧桐窝子—葫芦北Cu地球化学异常带、土屋—赤湖Cu区域异常、大狐狸山Cu地球化学省、鹰嘴红山W地球化学省、古堡泉—柳园W地球化学省、英姿山W区域异常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新疆-甘肃-内蒙古衔接区的1:20万地球化学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区Cu地球化学异常主要与基性、超基性岩和斑岩体有关,成矿元素组合为Co-Zn-Cr—Ni—Cu;W地球化学异常主要与中酸性岩有关,成矿元素组合为W—Sn—Bi。区内主要铜、钨矿床和新发现的矿床(点)均有相应元素区域异常显示,表明地球化学异常在本区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在全区确定了4个Cu地球化学省、5个W地球化学省、15个Cu区域异常和17个W区域异常,其中上马崖一铜山Cu地球化学省、黄山-梧桐窝子-葫芦北Cu地球化学异常带、土屋-赤湖Cu区域异常、大狐狸山Cu地球化学省、鹰嘴红山W地球化学省、古堡泉-柳园W地球化学省、英姿山W区域异常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9.
Coal-bearing strata are widespread in the western Great Khingan Mountains. Abundant coal resource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Jurassic Alatanheli Groups, the Cretaceous Bayanhua Groups, the Damoguaihe Formation and the Yimin Formation. The organ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evaluation and molecular organic geochemistry experiments, and the coal gas potential of coal seams was evaluated. The source rock evalu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esozoic coal sampl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TOC>30%), low maturity(Ro values of approximately 0.6%), and type Ⅲ composition.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s of the Alatanheli Groups and Bayanhua Groups are high, while the generation potentials of the Damoguaihe Formation and the Yimin Formation are low. The results of geochemistry show that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coal seam was a lacustrine, oxidizing environment with a low salinity, and the source of the organic matter was mainly higher plants. Affected by weak degradation, the coal seams mainly formed low-maturity gas of thermal catalytic origin. The Cretaceous coal seams contain a large amount of phytoplankton groups deposited in a low-stability environment affected by a transgression event, and the potential range varied widely. For the Jurassic coal seams,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was more stable, and the coal seams feature a higher coal-forming gas potential.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摸清九龙山地区区域化探异常与铅锌矿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投入1∶1万地质调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和激发极化法测量工作,通过综合分析,发现区内4个激电异常区与土壤异常形态相似,平面位置基本重叠吻合,且反映强烈。利用浅表槽探工程在异常中心处揭露到铅锌矿脉,长约760 m,平均厚度为1.40 m,铅平均含量为3.03%,锌平均含量为2.78%,说明九龙山勘查区成矿条件良好,矿产富集,未来深部找矿工作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