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开滦唐山矿逆冲推覆构造及其控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生代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对煤层影响很大。以位于唐山块陷之上开平煤田西北侧的开滦唐山矿区域背景分析为基础,从研究构造规律出发,通过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主要探讨了以FIII逆断层为主体的逆冲推覆构造特征。结果显示,唐山矿推覆构造的走向与煤田内褶皱轴大致平行,沿地层走向呈NE向;其以前展式扩展方式自NW向SE方向逆冲;燕山运动早-中期,库拉-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强烈挤压作用是该推覆构造的主要动力来源。另外,受褶皱和断层等构造控制,特别是受推覆构造的控制,唐山矿煤层厚度变化显著,局部出现煤仓。   相似文献   

2.
开滦矿区唐山矿位于开平向斜北西翼,隶属燕山南麓赋煤构造带,由北向南依次发育FI、FII、FIII、FIV、FV主断层,地质构造复杂,控制了井田构造格局。基于钻孔和矿井地质资料,以构造规律解析为基础,结合平衡剖面技术,探讨了唐山矿现今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期次。研究结果显示:唐山矿主体构造形成于燕山期NW-SE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动力来源为库拉-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相互挤压作用;喜马拉雅期,由于库拉-太平洋板块淹没于欧亚大陆之下,唐山矿受到NW-SE向的拉张应力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小型正断层,并导致FI逆断层发生构造反转而变为正断层;利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了唐山矿构造演化过程,得到唐山矿地层缩短率为27.3%。   相似文献   

3.
徐州——宿州地区平衡剖面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横贯全区的3条构造平衡剖面的制作与分析,在徐宿地区推覆构造细结构及深部结构特征等问题上获得了新认识,确证了台阶状逆断层和断层相关褶皱普遍存在。复原剖面研究表明,其变形缩短率为40.5% ̄62.4%,说明研究区的推覆变形具有显著的地壳缩短与增厚作用。  相似文献   

4.
唐山矿隶属于开平煤田,位于开平向斜的北西翼,构造极为复杂。本文应用熵函数定量的对唐山矿西南区9号煤层的构造复杂程度进行了评价,所得的熵值越大,构造越简单;熵值越小,构造越复杂。评价结果与分形分维对比表明:由于对不同类型的断层分别统计和计算,以及添加了褶曲这一重要构造类型,熵函数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即西南区9号煤层的西部、北部和东部边界为构造复杂区,而在岭子背斜两侧构造则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5.
宜洛煤田高山南部勘查区属华北地台渑临台坳区,断层构造较发育。为了厘清高山南部勘查区的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的影响,通过对区内二维地震、钻探资料以及野外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勘查区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规律,认为区内构造变形主要包括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3个阶段,断层构造主要有印支期近EW向断层、燕山晚期NW向推覆构造及喜马拉雅期NE向张性断层,对勘查区内煤层均有较大破坏,在勘查区东部二1煤层中存在“二层楼”现象。研究可为宜洛煤田下一步寻找煤炭资源提供新的思路和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横贯全区的3条构造平衡剖面的制作与分析,在徐宿地区推覆构造细结构及深部构造特征等问题上获得了新认识,确证了台阶状逆断层和断层相关褶皱普遍存在。复原剖面研究表明,其变形缩短率为40.5%~62.4%,说明研究区的推覆变形具有显著的地壳缩短与增厚作用  相似文献   

7.
荥巩煤田位于豫西强变形区的嵩山背斜北翼,区内断块组合特征明显,聚煤期后构造变形对二1煤层的改造强烈。通过分析煤田构造、二1煤层及煤岩特征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认为层间滑动断层是煤田中普遍发育的一种构造样式,印支期嵩山地区存在着区域性的顺二1煤层发育的层间滑动断层,层间滑动引起的煤层流变造成了"三软"构造煤的发育和煤层厚度的剧烈变化,煤厚的变化及煤体结构的破坏是煤层瓦斯赋存不均衡和突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南缘吐谷鲁,安集海构造剖面平衡地质检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吐谷鲁构造、安集海构造分别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二排背斜带与第三排背斜带上,TGN-9615地震测线与AGH-15地震测线由南向北分别横穿吐谷鲁构造、安集海构造。通过对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运用平衡地质剖面的恢复法,对TGN-9615地震测线与AGH-15地震测线变形剖面进行了平衡检验,其结果都在误差范围内,表明解释方案是合理的。通过变形剖面与复原剖面的对比,得出剖面缩短率分别为18.3%与7.03%  相似文献   

9.
煤矿中煤层断层与层间滑动构造(简称层滑构造)发育普遍,可出现不同形式的组合。进行煤层断层与层滑构造及其组合型式的研究,对分析区域构造变形史、查明和预测煤层赋存规律、研究煤的耗散流变、煤层气的开发以及预防煤与瓦斯突出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淮北矿区海孜煤矿为例,在现场观测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7、8、9和10煤层的断层与层滑构造的组合型式,并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由于7、8、9和10煤层及顶、底板岩层组合的差异,不同煤层构造变形有较大区别。由于海孜煤矿岩层和煤层经历了多次构造活动,断层和层滑构造间产生了不同的空间组合,具体表现为3种型式:断层与层滑构造的同期扩展、断层与层滑构造组成块体及断层与层滑构造间的相互切割和限制。煤层的构造组合型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造应力作用、含煤地层的岩石力学性质和应变环境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区域大剖面平衡恢复、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分析库车坳陷中部的整体变形特征,发现受膏盐岩层滑脱作用影响,库车坳陷中部盐上、盐下构造变形不一致.克拉苏构造带盐下地层缩短量大于盐上地层,秋里塔格构造带盐下地层缩短量小于盐上地层,两个构造带单独做平衡剖面恢复是不平衡的,但整体是平衡的,构造变形具整体挤压、分层变形特点,盐构造物理...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疆卡姆斯特煤田侏罗系中下统层序地层的分析,研究了聚煤期古地理及其与聚煤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层序Ⅰ-Ⅱ(八道湾组)受乌伦古深断裂及次一级断层等同沉积断裂的控制,自东向西,地层、煤层逐渐增厚,煤层主要形成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在卡姆斯特1-10区、普北矿区及卡姆斯特中区形成5~10m的富煤带;层序Ⅲ(三工河组)形成于乌伦古凹陷湖泊大规模扩张期,是从冲积-三角洲平原环境为主向湖泊环境为主的重要转折期形成的沉积层序,一般不含煤;层序Ⅳ-Ⅴ(西山窑组)受沉积环境与湖平面变化的控制,煤层形成于湖泊三角洲平原,受燕山构造运动强烈的改造,在中东部地区西山窑地层遭受剥蚀。  相似文献   

12.
盘南响水井田播土采区内北西向断层成组出现,倾向相对,地面大致平行或呈透镜状延伸,深部相交消失,空间形态组合类似船体形状。通过对船形构造内的断层组合及成因分析,认为该船形构造属挽近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重力滑动构造,其两侧利用和追踪了先期形成的北西向断层,主滑面主要沿煤系地层中部的17、19煤层等软弱层发育。根据船形构造发育特点,分析了各个船形构造对煤系地层及煤层的切割破坏程度,为矿井生产中的构造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宜洛煤田深部勘探区的地层、煤层及总体构造特征,分析了断层、褶皱等构造因素对主要可采煤层二1煤层赋存和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煤层的分布规律受聚煤环境及后期构造活动的改造等综合作用的控制,李沟向斜及沙坡背斜控制煤层埋深,北西西向断层使南部煤层抬升遭受剥蚀,形成大面积无煤区,近南北向断层使煤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构造控煤因素的研究为矿井建设开发布局、安全生产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冀东晚古生代煤系中火山碎屑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冀东蓟玉、车轴山,开平三煤田地层剖面观测、岩矿鉴定、粒度分析、岩石化学、氧同位素组成及K-Ar绝对年龄测定,发现在晚古生代煤系中含3-7层火山碎屑岩,主要为含角砾熔结凝灰岩、含角砾岩屑凝灰岩、晶屑岩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及凝灰质石灰岩;经纵横向对比,可划分为三期七次喷发,物质搬运方向自西北而东南。这一研究成果,对该区地层和煤层对比及地质灾变事件的研究拓开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贵州地处扬子地台的西南缘,晚古生代受南北向挤压产生黔中隆起,同时在隆起南侧形成EW向纳雍—瓮安断裂,以此断裂为界,北部隆起,南部坳陷。在黔北台隆区内分布有毕节煤田、黔北煤田、黔东北煤田;黔南坳陷区分布有六盘水煤田、黔南煤田、黔东南煤田、织纳煤田、贵阳煤田。受构造控制,黔北台隆区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厚度普遍小于黔南坳陷区,含煤性也较黔南坳陷差。根据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差异,自西向东分为宣威相区(陆相)、龙潭相区(过渡相)和吴家坪相区(湾相)。黔北、六盘水、织纳煤田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三角洲发育,特别是织纳煤田受一组共轭剪切断裂及黔中断裂影响,整体呈三角坳陷,有利于碎屑物堆积,在其广阔的三角洲间湾发育了较好的泥炭沼泽,聚煤条件好,形成50余层煤,平均总厚度38.76m。陆相区的毕节煤田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含煤10余层,煤层厚度变化大。黔东北、黔南、黔东南煤田以海相沉积为主,黔东北、黔东南煤田仅在底部含煤,层数少,仅一层可采。古构造、沉积环境是影响各煤田含煤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青海木里煤田构造格局与煤盆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里煤田属中祁连断隆带的一部分,煤田的构造格局总体呈NWW向展布的拗褶带。由于受近SN向地应力的作用,区内断层以NW、NWW向为主,受其影响,煤田在南北方向上呈带状、东西方向上呈段状展布,各煤矿点在平面上呈现出NWW向的带状分布。木里煤田盆地构造演化与整个祁连地区构造事件变化紧密相关,从燕山晚期的挤压抬升变形开始,经历了古近纪早喜山运动,挤压变形加剧,以及新近纪以来的晚喜山构造运动,最终形成了现今木里煤田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区域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7.
北掌煤田为一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单斜构造基础上发育一系列北北东向、南北向张性断裂和近东西向的褶曲构造,断裂构造为煤田主要构造形式,褶曲被断裂切割,岩浆岩的后期侵入对区域内主要可采煤层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北掌煤田煤系地层原生构造简单,煤岩层较为稳定,但因后期改造强烈,含煤地层较大程度上受其控制与影响。  相似文献   

18.
构造控煤在采矿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现有资料对准东煤田构造研究较少,为使煤炭安全高效开采,需有针对性地进行煤田开采地质条件研究。以准东煤田构造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断裂构造信息,使用分形维数(分维)定量表征了构造复杂程度,探讨了准东煤田现今构造特征和构造动力成因,分析了构造特征对煤田开采地质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准东煤田断裂以正断层发育为主,少量大型走滑断层;通过对构造复杂程度的定量表征,煤田大部分区域构造分维为0.5~0.9,表明煤田的总体构造格局较复杂。准东地区主要经历了晚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四期构造运动,其中在侏罗系煤层形成后,燕山期南北和东北向挤压应力对煤田改造作用较大,且在该期构造运动后准东煤田构造格局基本形成。受多期构造演化作用的控制,准东煤田形成了多种典型控煤构造样式:复向斜型褶皱构造划分了卡拉美丽山前凹陷带的构造格局;叠瓦式逆冲构造主要表现为构造上盘剥蚀严重,含煤性较差,而下盘煤系保存较好,两侧逆冲断层使得煤层遭受切割,煤层在断层的分界处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增大了开采难度;推覆式构造主要表现为使煤系在垂向上重复出现,在煤田勘探时增加了找煤难度,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