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棚户区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面貌和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居民生活质量.目前,我国城市开展了大规模棚户区改造工程,然而大多数改造工作重心仍以拆建房屋为主,对棚户区的系统改建不足.针对这一问题,从棚户区改造与城市再生的关系入手,结合国内外大量棚户区改造的经验与教训,强调棚户区的改造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物质再生,更是涵盖经济复兴、社区重构、文化重建的社会再生.以辽宁省阜新市棚户区改造作为实证案例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棚户区改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棚户区改造中,需要将建筑、就业、环境、文化、社会等因素融合一起,以促进城市再生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按照李世镕厅长一行赴北梁棚户区进行实地调研指导时提出的工作思路,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和包头市国土资源局开辟了"绿色通道",确保项目用地及时审批。包头市国土资源局东河分局全体干部职工,充分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敬业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北梁棚户区改造工作当中。针对北梁棚改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组织专人对北梁棚户区项目组卷报批进展情况进行实时跟进,北梁棚改用地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为推动包头市北梁棚户区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协调自治区财政厅下达包头市东河区大水卜洞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东河区大水卜洞地质环境治理,其中包括棚户区改造地形整治、大水卜洞水域改造整治和植被恢复绿化3项工程。  相似文献   

4.
中央财政日前下拨2011年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第二批)中央预算内基建支出预算(拨款)17.96亿元,专项用于内蒙古、辽宁、河南、湖南等27个省(区、市)2011年已落实的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直接配套的基  相似文献   

5.
宋伟轩  袁亚琦  谷跃  徐旳  刘春卉  汪毅 《地理研究》2021,40(4):1008-1024
中国2008年开始推进的城市棚户区改造运动,是一项针对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有利于拉动投资与消费需求,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工程,深刻影响着城市社会空间的转型升级与分异重构.根据2008-2020年南京主城区434个棚户区改造前后的社会空间属性差异,在整体掌握南京棚户区改造时空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棚户...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棚户区改造与反贫困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贫困居民、贫困棚户区与贫困城市问题揭示的是中国当前日益突出的城市贫困现象,相关研究有助于提高地理学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总结资源型城市沉陷安置区社区建设、居民就业、社会保障、接续产业发展等诸多问题,讨论了在棚户区的改造方式与安置位置选择、政府的贫困救助能力以及城市经济转型中,存在的不利于城市反贫困的主要障碍,并提出应通过采用灵活适用的改造模式、改善安置住房的区位条件、扩大救助贫困居民的地区援助、支持资源型城市自生能力增强等措施,促进棚户区长效改造、克服城市贫困。  相似文献   

7.
正包头市国土资源局全面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步子扎实,实效明显。在110国道两侧、大青山南坡及北梁棚户区周边,统筹谋划了一批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充分发挥了国土资源部门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北梁棚户区地质环境治理及生态恢复示范工程项目位于北梁地区及大青山南坡一线,治理区总面积15.5平方公里:对包头市境内G6高速、110国道两侧可视范围内77个砂石坑、27个渣堆进行整治,有效恢复土地9.3平方公里,遏制了该区域屡禁不止的偷挖盗采行为,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市外环以内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区域,采用洪涝情景模拟与GIS网络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评估了当前以及未来不同重现期河流洪涝情景下城市公共安全(110)应急响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洪涝情景下,部分城市路网瘫痪、交通中断,应急车辆无法通行,公安应急服务空间可达性范围较正常情况明显变小,应急响应能力降低;由于高脆弱性区域(棚户区)主要位于黄浦江沿岸地区,江水漫溢导致淹没路段较多,因此部分棚户区的救援时间会出现延迟甚至失去应急救援服务。通过对河流洪涝情景下城市公共安全(110)应急响应能力的评估研究,可为城市洪涝灾害应急响应部门制定预防与应对措施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分析手段,分析了我国资源枯竭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转型方向趋同,建成区低密度蔓延等特征和问题,并依据产业、生态、民生三大转型要素和四大城市类型,在产业链条延伸、潜力产业挖掘、土地复垦、棚户区改造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转型路径选择,最后提出了确保转型的政策支撑建议。  相似文献   

10.
煤炭城市转型中的社会空间结构——以阜新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魏冶  张哲  修春亮 《地理科学》2011,31(7):850-857
作为煤炭工业城市,阜新市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型中,其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以及演变特征与国内外通常关注的综合性中心城市的案例均有所不同。利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得第一手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得到阜新市社会空间结构的5个主因子,即贫困人口、"体制内"就业人员、(原)矿业人口、私营及个体从业者以及棚户区及老旧住宅居民等;利用改进的区位商方法结合GIS制图,展示了5个主因子的空间集聚状况;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提取出"体制内"就业人员聚集区、原矿业人口他转移地区、原矿业人口自转移地区(私营及个体从业者聚集区)、待改造棚户区、贫困人口高度集中区等5类社会区;最后根据这5类社会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抽象出了转型中阜新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简化模型。探讨了阜新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认为原矿业人口的转移、铁路的分隔作用、资源开发的阶段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煤炭城市特殊的生态环境问题、职业分化的体制因素等是促使阜新市独特社会空间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西部资源》2015,(2):34
<正>一是对城中村改造、城边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用地做好用地保障,特别是涉及使用国开行贷款的改造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及时完成用地审核、上报。二是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房管局提供的年度保障性住房规模,及时完成2015年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市范围内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的申报工作。三是对历年申报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督促相关区域、市房管局尽快履行土地供应程序。  相似文献   

12.
《西部资源》2014,(6):44-44
<正>截至2014年10月底,通过包头市国土资源局指标预审查的新增建设用地654公顷,上报国土厅使用自治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334公顷。2015年,将进一步争取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支持,全面保障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食品加工园区、工业园区、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及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将省道210、211、104、311道路建设项目,列入自治区使用国家计划指标的道路项目中,使用国家计划指标;争取国道110、南绕城道路建设项目使用自治区计划指标。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两大类自相矛盾的环境问题:1.由于不发达而引起的问题(例如:人口增长,人口密度高,无保护措施的水供给系统,无卫生设备的棚户区,营养不良,贫穷,滥伐,过度放牧等),2.经济发展活动而引起的问题(例如:灌溉引起的水灾,城市污水排放,工业排泄物,径流中的化肥与农药残余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内部现有土地资源的开发率越来越高,导致我国很多城市内部土地资源已经逐渐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无法满足当前工程项目提出的建设要求。所以很多项目都开始时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和利用,这种类型的工程对基坑的施工要求非常高。为了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支护工程方案,为基坑边坡的支护效果提供有效保证。本文针对棚户区项目基坑边坡的支护工程方案进行分析,为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稳定性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5.
南京城市贫困空间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陈果  顾朝林  吴缚龙 《地理科学》2004,24(5):542-549
从城市社会地理学的角度,运用城市社会保障资料和典型社区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南京市城市贫困阶层进行了空间分析,并探讨了产生这一格局的原因和机制。从南京的实例不难看出,中国当代的城市贫困空间,既不同于国外城市的棚户区和边缘化特点,也不同于中国农村贫困户相对集中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分散性特征。形成这种城市贫困空间结构的动力机制主要在于中国城市近50年的城市住房分配制度造成了以单位制为基础的社会阶层混合居住的局面。随着城市住房体制改革的逐步完成和住房商品化和私有化进程,中国城市的贫困空间也将呈现相对集中分布的趋势,即贫困家庭向地价低廉的城郊结合带集中,而在城市中心区的外围也将由于房地产开发无法获利而造成旧区的衰退,从而形成贫民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发展电子地图集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英杰  余卓渊  严虹  张燕 《地理学报》2001,56(Z1):64-72
在制定了中国区域发展的综合分类指标体系及其编码体系的基础上,按国家级、省区级、地市级、市县级和城市体系内部,分别建立不同层次,不同尺度和不同规模的时间系列空间数据库和区域发展专题数据库(人口、经济、城市、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反映和揭示了中国区域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构、地域组合、资源品质、开发条件和发展前景.通过电子图集系统,对中国区域发展及其相关信息进行j登录、分类、存贮、查询、检索、统计、制图、分析、评价、管理和输出.图集采用地图、文字、图表、数字、影像等多媒体信息集成,多形式、多介质、多功能、全方位和动态地反映中国区域发展基本现状.可为各级领导机关和中国区域发展管理和研究部门分析和掌握中国区域发展现状,及时制定开发保护措施和长远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科学管理和决策分析.  相似文献   

17.
非洲世界遗产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为主要类型, 通过图表分析和计算密度, 分全洲、地区和国家3 个尺度, 研究非洲世界遗产的分布特征。从全洲看, 非洲大陆沿海和海岛地区、中等河流流域与非洲东部局部区域世界遗产分布相对集中。不同地区中, 东部、北部和西部非洲比较稠密, 其中东部非洲密度最高。各国中, 塞内加尔、突尼斯、冈比亚、佛得角、毛里求斯和塞舌尔密度最高, 其次为科特迪瓦、摩洛哥、多哥、肯尼亚、乌干达、马拉维和津巴布韦等国。世界文化遗产在东部、北部和西部非洲同样密集, 密度较高的有埃及、摩洛哥、突尼斯、贝宁、加纳、塞内加尔、多哥、冈比亚、佛得角、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拉维、毛里求斯和津巴布韦等国。世界自然遗产以东部非洲密度最高, 主要分布在突尼斯、尼日尔、几内亚、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喀麦隆、中非、民主刚果、坦桑尼亚、肯尼亚、塞舌尔、乌干达、马达加斯加、南非、津巴布韦和马拉维等国。  相似文献   

18.
东莞市农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从东莞市采集118 个农田土壤样品和43 个蔬菜样品, 测试其中Cu、Zn、Ni、Cr、Pb、 Cd、As 和Hg 等8 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并结合GIS 制图和数据统计, 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 的空间分布和来源、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其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农田土壤中Cu、Zn、Ni、Pb、Cd 和Hg 等元素含量均高于相应元素的广东省土壤背景值, 其中, Pb (65.38 mg kg-1) 和Hg (0.24 mg kg-1) 含量分别为其对应背景值的1.82 和2.82 倍。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II 级标准(pH < 6.5) 相比, 土壤中Cu、Ni、Cd 和Hg 含量样本超标率分别为3.4%、5.9%、1.7%和28%, 表现为以Hg 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共同污染。土壤 中8 种重金属中Cu、Zn、Ni、Cr 和As 等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Pb、Hg 和Cd 等元素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空间分布上, Cu、Zn、Ni、Cr、Pb、As 和Hg 等7 种重金属含量呈现出西部高、东部低的特点, Cd 含量在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 西南部较低。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 等相关标准比较, 蔬菜中Ni、Pb 和As 含量的样本超标率分别为4.7%、16.3%和48.8%。蔬菜中重金属富集系数的顺序为: Cd > Zn > Cu > As > Ni > Hg > Cr > Pb。  相似文献   

19.
以民勤绿洲作为研究区域,对不同演化阶段灌丛沙堆表面土壤样品进行了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灌丛沙堆的不断演化,土壤性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同演化阶段灌丛沙堆表面颗粒组成仍以砂粒为主,从雏形阶段到稳定阶段,砂粒含量逐渐减少,在稳定阶段达到最小,pH值和砂粒的变化趋势一致,粉砂、粘粒、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在稳定阶段均达到最大;灌丛沙堆活化后,其砂粒含量和pH值重新出现增加趋势,而粉砂和粘粒的含量开始减少,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迅速下降;除稳定阶段迎风坡和背风坡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差异比较显著外,其他演化阶段不同坡向粒度和养分差异均不显著;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的含量在灌丛沙堆演化过程中变幅最大,全磷和速效磷次之,全钾和速效钾的变幅最小。  相似文献   

20.
地理过程类试题解题思维方法例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军 《地理教学》2014,(14):32-34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探讨其成因和变化机理。其中自然地理过程侧重生物、物理和化学等过程,人文地理过程侧重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过程。高中教学中,自然地理过程涉及地球的运动、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水循环、洋流、岩石圈物质循环、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人文地理过程涉及人口转型、人口迁移、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城市化、产业活动、人地协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