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近海石油工业的方针与任务1980年1月,法国国家规划总署颁布了法国石油与天然气规划,确定本国近海石油工业的今后方针是开展千米以下深海区域钻探工作。根据这项规划,1980—1984年间,法国计划投资40亿法郎用于海底石油开采工业,主要任务是发展深水开采工艺技术,提高油田采收率,并将研制采油平台和石油处理平台的布设技术和横向钻井工艺作为重点项目。法国由于确定了上述方针与任务,近海石油勘探与开发工作取得了初步进展:1980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海底矿藏的不断发现,各国开发海洋资源的呼声日益高涨,尤其是各工业发达国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现在,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1.海底矿物资源开发在海底矿物资源开发方面,世界各国主要注重三个方面: 其一是海洋石油与天然气开发。从六十年代至今,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和挪威等国  相似文献   

3.
海底水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新型能源矿产,曾认为在未来20~30年内不具开采价值,但是现在这种看法已经改变,美国和日本政府现正筹划进行试验性开采.近年科技界已经研究出适合于从深海水合物中开采甲烷气体的工艺技术和方法.目前,降压法已被证明是一种较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引述了日本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和开采纲要MH21,详细说明其开采试验的计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及其赋存区典型地貌体特征的分析,梳理了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和麻坑地貌体的地质灾害类型,阐述了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造成海底滑坡、滑塌和甲烷气体大规模逸散,继而引起海底输电或通信电缆毁坏、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垮塌,甚至海啸和全球气候变暖等严重灾害。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和开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洋钻探计划(ODP)在加拿大西海岸的Middle Valley热液体系应用“JOIDES Resolu-tion”号钻探船,成功地进行了钻探调查。由于装置的限制,这次钻探只能在海底下10 m至100 m之间采取岩心,对海底下几米至10 m之间取心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在此区间恰好存在着热液矿物的沉淀和各种生物。为开发这些海底资源,就要对在此区间提取的岩心和泥心进行研究。为此,这次钻探调查改用新型海底钻探装置BMS(Boring Machine System)。在BMS装置中设置有水中照像机,以便找到热液喷出口钻探目标,待BMS在目标周围着底后即可钻探。当前,日本石油天然气金…  相似文献   

6.
孙洁 《海洋世界》2011,(10):20-23
[实际上,从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产生之日起,人们对这种壮观的技术奇迹就存在着深深的质疑]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是20世纪末的技术奇迹.20世纪80年代,海上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总投资巴达7500亿美元,海上石油开采总量己超过同期世界石油总开采量的三分之一.重要的是海上石油开采比陆上石油开采更经济,可为人们提供更廉价的石油.  相似文献   

7.
李廷桓 《海洋科学》1989,13(5):69-72
自从50年代中期以来,在墨西哥湾陆架地区大规模地进行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工作。随着生产的进展,海上勘探开采工程设施的安全、海底文物资源的保护以及海底生物生存环境的保护等问题引起了美国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美国内务部矿产管理局(Minerals Management Service)在70年代中期颁发了一系列规定,要求在墨西哥湾大陆架  相似文献   

8.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探测技术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是未来的新型能源,地球化学探测与分析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研究和开发中发挥巨大作用。简要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探测方法及相关的分析测试技术,包括海底沉积物、海水、海面低层大气中烃类气体(主要为甲烷)、孔隙水中阴阳离子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异常等。并对发展天然气水舍物地球化学探测与分析新技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海底底质不稳定性及其调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随着世界大陆架和大陆坡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加速,多种海洋调查仪器在海上的使用(高分辨力地震勘探、旁测声纳、测深、浅钻和实验室土工试验资料)已开始揭示了海底潜在的各种类型的不稳定性地质现象.如何正确识别这些不稳定性地质现象的存在和试图预测它们的危害是直接关系到油气钻探、输油管线铺设和其它各种海洋建筑物设置的成败以及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美国、英国、挪威等国家为满足浅海油气开发的需要,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这种调查和研究,尤其是美国在墨西哥湾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进行了较高程度的研究.自1977年以来,我部和石油部也着手探索北部湾、珠江口和长江口外的陆架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尤其是珠江口外地区,为自升式钻井平台预选锚地和井位提供了海底工程地质资料,并发现了某些海底不稳定性的地质现象.开发海底油气资源、改造和利用海底环境,只有依靠研究海底各种地质因素,摸清它们的规律,并巧妙地利用这些规律才能实现.本文试述有关影响海底不稳定性的因素,其表现形式、触发机制以及调查方法等,不足之处望惠指正.  相似文献   

10.
区别于DSDP-ODP的深海保压保温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任何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原位岩心样品的钻探、取心技术都离不开ODP(大洋钻探计划)或DSDP(深海钻探计划)专用船舶钻探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从工作母船上连接几百到几千米钻杆到海底,实现500—1000m的钻探,再通过不同类型PCS(保压取心器)与PTCS(保压保温取心器)取心工具实现样品采集。重要特点是投入经费巨大。新型保压保温取心钻具是将钻具直接固定在深海海底,实现样品的原位保真采集,针对国内外两类着底式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心技术进行了分析,对于深海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原位样品采集作业反映了创新的思维、技术模式、设计方案与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日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海上油气勘探开发。至今已发现430多个海底油气田,年产石油7亿多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30亿吨的1/4。预计到本世纪末,海洋石油产量可超过10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3。 1 海洋油气储量不断增长 据资料分析,世界海底石油可采储量为陆地的1.5倍,其储量可达1050~1450亿吨(现已探明350亿吨)。目前居前10位的国家是1.沙特阿拉伯(石油89.7亿吨、天然气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大洋水深几百米处,浅海海底沉积物处在天然气水化物相稳定的压力-温度带.天然气水化物为像冰状的晶体,它是由围绕外来气体分子的大量水分子构成的.天然气水化物存在的证据可以通过在地震剖面上海底模拟反射(BSR)识别和利用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大洋钻探计划(ODP)取样获得.在大部分自然分布的天然气水化物中,外来气体分子一般为甲烷.  相似文献   

13.
《海洋地质译丛》2011,(1):32-32
美国石油行业分析师说,一种以页岩层石油为开采对象的钻井技术今后5年将大幅推高美国原油产量,减轻对进口原油的依赖。这种钻油新技术先前应用于天然气开采领域。为获得地表下页岩层的天然气,钻井人员在钻头抵达页岩层后水平钻人岩石,随后向钻孔注入水、沙子和一些化学物质,迫使岩层出现裂缝,使天然气溢出。石油分子黏性较强,体积较大,钻井工程人员认为,使用此法也可强制把石油“压出”页岩层。  相似文献   

14.
莫杰 《海洋信息》1997,(9):24-25
在当今世界能源消耗结构中,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仍然占绝对的优势。从全球范围看,煤炭仍是第一能源,其消费量占能源总消费量约半数;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气。然而,海洋能源主要是石油与天然气,其次是海底煤炭和可再生能源——潮汐能、波浪能、温差与盐差能、海岛的风能与太阳能等。  相似文献   

15.
海洋是巨大的矿床资源宝库。继石油、天然气、多金属结核( 壳) ,海底硫化物等深海矿产之后,海底气体水合物已成为引人注目的潜在资源。目前,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大陆边缘等多处海域已有发现。由于其资源前景巨大,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已经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水合物资源调查研究工作和其开采技术的开发工作。在中国近海,特别是南海北部陆架和冲绳海槽等多处也已发现标志有气体水合物的似海底反射层(BSR* * )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石油、天然气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增大,因此,我们必须开发新的能源资源,以满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预计21 世纪气体水合物将是人类的前景资源,因此,气体水合物的勘查研究和开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期选刊了有关“气体水合物”的调查研究文章,以期为科研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促进我国气体水合物调查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新型能源矿产,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发达国家都将水合物列入国家重点发展战略。而中国、日本、韩国的研究工作起步时间相对较晚,过去十年,日本实施了"21世纪水合物研究开发计划(MH21)",韩国制订了"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十年计划"。我国在水合物领域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南海陆坡区钻探到了水合物样品,但与日、韩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通过总结日本、韩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开发思路,旨在为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和试开采计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开发动态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澳大利亚鹦鹉螺矿业公司和海王星矿业公司在西南太平洋区域对海底块状多金属硫化物 ( SMS ) 的商业勘探活动和开采计划等活动的最新进展,并从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金属品质、开发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性、深海采矿的环境保护与法律政策等方面对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开发的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区对海底环境长期原位监测的需求,研发了坐底式潜标观测系统(海底观测基站),该系统是研究海底尤其是天然气水合物区海底环境特征的关键技术手段,可用于采集海底边界层位长期连续环境参数,评估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可能引发的环境影响,为安全有效地使用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坐底式潜标观测系统采用坐底式设计,最大工作深度4 000m,搭载了甲烷、二氧化碳、温盐深、溶解氧、浊度计、透射计、声学多普勒剖面仪以及定点海流计等传感器,通过声学释放器丢弃抛载锚完成上浮回收。研制完成后,成功在南海北部陆坡区进行了试验性应用,顺利完成回收,并采集到试验站位海底边界层位预定观测的各海洋物理化学环境参数。本系统在水下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180天,并可根据需求增加电池仓,延长观测周期,使长期监测能力覆盖整个水合物开采周期,可对开采前、中、后海底甲烷的泄漏情况进行对比,并对甲烷的来源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从地下开采的各种矿产资源的数量与日增多,做为非再生资源,陆上的资源储量正在日益减少,这种必然的趋势,引起很多地质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忧虑。可是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除石油和天然气被部分开发利用外,其它矿种仍待开发。因而,近二十多年来对海底地质及其矿产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发展迅速的领域之一。目前,愈来愈多的科学事实表明,海洋将会成为人类开采多种矿产资源的主要基地。关于海底矿产研究的论著是比较多的,可惜多分散刊登在各种刊物上,为弥补其不足,D.S.Cronan系统地将海底矿产研究成果编入了他的《水下矿物》一书,此书的出版,必将得到广大海洋地质科技工作者的欢迎。 《水下矿物》由英国伦敦科学出版社出版(1980年)。全书共三百五十多页,附大量图表。该书除前言外,共分为十章论述。第一章通论。概述海底的自然地理分带及矿产资源的潜力、输入海洋物质  相似文献   

20.
东海蕴藏“可燃冰”资源量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蕴藏着储量可观的天然气水合物 (即可燃冰 )”,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开放实验室主任、海洋二所金翔龙研究员日前宣称的。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 (甲烷类 )被包进水分子中 ,在海底低温与高压下形成的透明结晶。 1 m3的“可燃冰”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 1 64m3的天然气。目前在全球公认的“可燃冰”总能量是所有煤、天然气、石油总和的 2~ 3倍。美国和日本最早在各自的海域发现了它 ,我国近年才开始对它进行研究。由金翔龙挂帅的“东海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研究”等有关课题组发现 ,东海有“可燃冰”存在的迹象。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