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辽西中生代火山岩建造中的金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西中生代火山岩建造中金矿床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根据金矿化所处的构造位置、金矿化特征及岩石建造,区内金矿床(点)可划分为(1)与3次火山岩有关,(2)与古火山构造有关;(3)与喷出岩有关三个类型。在火山岩建造中,中酸性-酸性次火山岩体边缘构造破碎带,火山构造发育地带及火山喷发岩带对金成矿有利。  相似文献   

2.
陈宇湖 《矿产与地质》2003,17(3):229-232
镇安镇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该区有一典型特征的火山构造活动,属一次性喷发。火山活动对镇安镇区内多个金矿体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该火山岩石结构、构造特征及火山机构特征的研究,初步探讨了金矿点的形成与火山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疆塔吾尔别克金矿床位于西天山吐拉苏金-多金属矿集区,北距阿希金矿仅2.5km;金矿产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上部的安山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中,金矿化分别产于5条构造蚀变带内,宏观上受NW向构造破碎带的控制,同时还受到爆破角砾岩、隐爆角砾岩和次火山岩相斑岩体的联合制约;在金矿形成过程中,与早石炭世火山活动有关的地层、构造(火山机构和断裂构造)、次火山相斑岩和围岩蚀变对成矿具有程度不同的控制作用。文章认为,在进一步的找矿工作中,需要从找矿的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拓展找矿范围,总结多类型(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和角砾岩型)金矿床的复合成矿规律,探索矿体深部由金向铜(多金属)的矿化分带规律,深入挖掘矿床的成矿潜力;根据矿区成矿潜力的分析结果,预测了7处可供进一步找矿的勘查靶区。  相似文献   

4.
新疆西北缘晚古生代金铜成矿作用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晚古生代,新疆西北缘地处古亚洲洋中部,是我国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晚古生代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发生了明显的金铜成矿作用,形成了300多个金铜矿床和矿点,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金铜矿产开发基地之一.新疆西北缘金铜成矿作用主要有4种类型,即VMS型、韧性剪切带型、火山热液型和斑岩型,所形成的矿床具有成群分布、分段集中的特点,构成了阿尔泰铜多金属成矿带、额尔齐斯金矿带、萨吾尔金铜成矿带、哈图金矿带、包古图金铜成矿带等.新疆西北缘金铜成矿作用与该地区晚古生代洋-陆转化过程中的俯冲、碰撞和后碰撞演化密切相关.早泥盆世,阿尔泰南缘的斋桑洋向北俯冲,形成克兰弧后盆地,伴随双峰式火山活动和热液活动,形成阿舍勒等VMS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中泥盆世-早石炭世,斋桑洋向南俯冲,在西准地区北缘形成萨吾尔岛弧,并伴随着钙碱性火山活动和阔尔真阔腊等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与此同时,准噶尔洋向北俯冲,在西准地区东南部形成哈图弧后盆地和包古图岛弧,发生拉斑系列火山活动和哈图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以及随后的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包古图富金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晚石炭纪-二叠纪发生弧陆碰撞及后碰撞的伸展,形成多拉纳萨依等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金铜成矿作用在新疆西北缘贯穿于整个晚古生代,在晚古生代早期形成的金铜矿床可能遭受了晚期弧陆碰撞和(或)后碰撞的构造岩浆活动的叠加和改造,显示了新疆西北缘金铜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杨耀宏 《福建地质》2015,34(1):52-58
平和大茂山金矿处于福安—平和火山喷发带与上杭—云霄北西向火山喷发带交会部,平和钟腾大型复合破火山的南侧,石人山火山构造洼地的东北侧,构造部位独特。金矿(化)体贮存于火山构造洼地边缘的环状断裂带中,金矿化与火山构造密切相关,属火山期后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矿床,该区具有良好的金多金属矿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漠河地区火山岩特征及金矿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丛润祥  张翔 《黄金地质》1999,5(3):37-40
漠河地区火山岩分布较广泛,共有3期火山活动。以中基性岩为主,夹有中酸性岩,目前已发现4处与中酸性火山活动有关的岩金矿(化)点,产出受NNE,NE向及环形断裂控制,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属澡-低温火山热液型。  相似文献   

7.
火山活动是在某个地质作用过程中瞬间发生的突发事件,而火山活动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均衡性。火山活动区特有的构造形迹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均无一不与成因具有一致性。本文将从火山活动、火山机制、火山构造、分布等特征,探讨黑龙江省东部(饶河、密山、东宁地区)中生代火山生成环境、活动规律、分布特征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奇波格莫矿区是一重要黄金产区,迄今为止生产了1050吨黄金,平均品位1.85克/吨。与用变化组分划分脉型矿床的一般趋势相比,本文论述了在金矿化类型地区中,区域岩性和构造演化的重要影响。同火山期矿化包括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和浸染状矿化,以及后期的低温热液矿化,后者也与演变的火山地形和同火山侵入体有关。典型太古代脉金矿床和后期不明成因的Cu-Au矿床的侵位与同变形时期(基诺拉)一致。东西向剪切带和北东向断层系之间的空间关系说明了金矿化期间形成附加扩容现象的可能机制。基诺拉晚期至后期的剪切系控制了层状侵入体内金矿化晚期主要阶段的侵位。  相似文献   

9.
争光金矿床(伴生锌)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多宝山Cu-Au-Mo成矿带南东端,构造上处于古亚洲成矿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成矿构造域的叠加部位。该金矿距北西向的多宝山铜金矿和铜山铜矿分别约为10km和5km,因此,深入研究其成矿时代、成因类型归属,理清与多宝山铜金矿-铜山铜矿的关系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争光金矿赋矿围岩为奥陶系多宝山组安山质火山岩地层,发育爆发相、溢流相、火山碎屑流相、火山沉积相等,且爆发相和喷溢相交替出现,具有喷发时期熔岩溢流与火山碎屑物的喷发交替进行或具多旋回火山活动的特征;根据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火山碎屑岩的空间展布及岩相变化特征,推测矿区内发育有古火山机构。受后期北西向构造影响,火山岩地层具北西向弱定向变形特征。含金脉系呈脉状、网脉状沿北西向、北东向及南北向构造产出;矿石矿物以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为主,金以裂隙金、粒间金和包裹金的形式赋存于上述硫化物中,部分赋存在石英中。综合脉系特征、矿物组合、蚀变类型、闪锌矿Fe含量等,本文明确提出该矿床为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对矿区内发育的成矿后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及长石斑岩等脉岩的锆石U-Pb测年结果初步厘定争光金矿金成矿作用早于454Ma。综合判断争光金矿与多宝山含金斑岩铜矿、铜山铜矿同形成于480~454Ma受古亚洲洋俯冲作用控制的岛弧背景,构成完整的斑岩Cu-Au与中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Au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0.
全球火山活动分布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全球活动火山目录 ,分析研究了全球火山分布的特征 ,描述了各区的火山活动分布 ,总结了火山活动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全球火山活动可分为三大区 ,西太平洋火山活动区 ,主要与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方向的俯冲活动有关 ;东太平洋火山活动区 ,主要与太平洋东面的小板块 (胡安德富卡板块、科科斯、纳斯卡板块 )向美洲板块的俯冲有关 ;大西洋火山活动区 ,与大西洋和非洲的裂开 ,以及地中海带的活动有关。不同火山区带具有各自的最大喷发等级与相应的复发周期。一条火山弧上活动强度的分布往往是不对称的 ,意味着火山弧在整体上有其动力学的控制机理。火山活动显示了随纬度成带状分布。在 - 10~ 0° ,10 2 0° ,30 4 0°,5 0 6 0°分布有高值带。火山喷发活动还与当地的重力势有关 ,重力势正异常可能与高的正压力有关 ,有利于产生特大喷发。火山活动与大角度的正面俯冲带的弧后火山活动最强 ,当板块运动方向与板块边缘走向成小角度相交时 ,缺少正面俯冲的动力 ,火山活动相对平静。  相似文献   

11.
东北非金矿的矿床类型、成矿条件与努比亚地盾演化密切相关。努比亚地盾金矿类型,按成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造山带有关的韧性剪切带金矿,即造山型金矿;另一类是弧-弧拼合过程中形成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金矿,即VMS型铜-金矿。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造山型金矿形成于闭合-碰撞造山阶段,与弧-弧碰撞缝合带展布方向一致的北东向韧性剪切带为造山型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该类型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沿韧性剪切带成带分布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型)金矿床形成于洋壳俯冲-岛弧的形成阶段,其形成环境为岛弧裂谷或弧后裂谷环境,矿床规模以大型为主,成群分布于5个矿集区内。本文总结了该地区造山带型和VMS型金矿的主要特征,并依此提出在该地区寻找此两种类型金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东部火山岩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忠华  彭志东  张学元  蔡昌华 《铀矿地质》2007,23(3):129-137,155
文章对中国北东部地区地质构造特征、中新生代地幔热作用、火山活动、热液蚀变作用等与铀成矿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铀矿床的形成主要与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铀矿床、矿点多形成于中生代中晚期,受深大断裂、幔枝构造、火山构造控制,初步划分出若干条(个)铀一多金属成矿带和铀矿化聚集区。依据预测准则和预测模型,筛选出Ⅰ级和Ⅱ级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
藏北地区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花岗岩成岩机制复杂。金矿时空分布特征与岩体密切相关,初步研究表明,与金矿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为火山弧环境下的同熔型花岗岩,结合同位素研究,认为该区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壳幔过渡带或基底。花岗岩主量元素,Rb、Sr、O同位素研究发现,随成岩时代变化,岩体成岩构造环境、物质来源、金矿化强度呈周期性(脉动性)变化。金矿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之间表现出统一性和周期性的变化特征,是和本区大地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纪地质事件群耦合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祁连造山带和北秦岭造山带在早古生代经历了相似的洋陆转化过程,于奥陶纪时发育了汇聚板块边缘的沟-弧-盆体系,分别形成了北西向展布的北祁连造山带走廊南山北缘早古生代岛弧及弧后盆地和东西向展布的北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岛弧及弧后盆地。期间,秦岭-祁连洋的俯冲造山作用和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沉积类型和内陆湖盆的发展演化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构成了盆-山耦合体系,引发一系列构造事件、火山喷发事件和多种类型的事件沉积等。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成因机制上的联系,有着共同的宏观背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在几乎相同时期存在一次构造背景的转变,由被动大陆边缘转化为主动大陆边缘,并诱发了多期火山喷发事件,在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形成多套斑脱岩夹层,这些斑脱岩可能为同时期或者稍后的钾盐矿(包括含钾卤水)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物源。同时,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由浅水碳酸盐台地陷落为深水斜坡,在盆地西、南缘奥陶系有规律的集中发育重力流沉积(海底扇、浊积岩等)、滑塌沉积和震积岩等事件沉积。从形成机制上,华南板块向北俯冲触发了火山活动和地震,火山喷发在奥陶系集中沉积了多套凝灰岩夹层,地震活动导致同时期大套重力流沉积,并触发相对深水区沉积物向深水区移动,使得重力流沉积转化为浊流沉积,形成了具有良好储层的浊积岩。统计表明,上述事件发育的时间与秦岭地区构造活动相对最活跃的时期基本一致。因此这些分布稳定的凝灰岩薄层和中奥陶世集中有规律分布的重力流沉积砂体为华南板块向华北本快俯冲背景下形成的,它们之间存在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5.
阔尔真阔腊金矿床是准北地区首次发现并确认的海西期火山岩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也是准北区带项目金矿地质找矿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形成于海西期萨吾尔山古岛弧构造环境,并与富钠质安山岩建造、中性侵入一次火山杂岩体以及钠长斑岩脉存在着密切的时空关系和内在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6.
镇安镇冲口金矿点地质特征与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云安县镇安镇金矿点是根据化探异常查证发现的,为一受震旦纪托洞岩组变质地层,燕山晚期的断裂构造以及白晋纪火山活动共同控制的沉积-构造-岩浆热液叠加形成的金矿点。该金矿点的形成经过了早期金的沉积富集,后期构造作用和火山热液的叠加而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7.
伊宁吐拉苏火山盆地金矿成矿构造系统与远景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劲草  夏斌  漆树基 《新疆地质》2003,21(4):383-386
吐拉苏火山盆地金矿成矿构造系统由2种类型的成矿构造组成,一种是火山机构中的高角度塌陷式断裂;另一种是爆发.沉积相中的低角度水压式断裂.阿希金矿受控于弧形塌陷式断裂,其北东段坍塌强度大于南东段,最大张裂空间控制的矿体群向NE侧伏.阿希火山机构东侧的阿恰勒河组下可能隐伏着与西侧对应的高角度弧形塌陷式成矿断裂.爆发.沉积相中硅化岩型金矿受控于水压式断裂,不透水凝灰岩层圈闭富水粗火山碎屑岩层,组成压力仓构造并发生水力压裂作用.由水力压裂作用形成的层控水压式成矿断裂出现的几率,远大于后期由非成矿断裂切割抬升它们出现的几率.构造解析表明吐拉苏火山盆地2类成矿构造控制的金矿具有巨大的地质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阔尔真阔腊金矿床是准北地区首次发现并确认的海西期火山岩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也是准北区带项目金矿地质找矿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形成于海西期萨吾尔山古岛弧构造环境,并与富钠质安山岩建造、中性侵入一次火山杂岩体以及钠长斑岩脉存在着密切的时空关系和内在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9.
新西兰科罗曼德尔半岛火山岩带是世界知名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省,也是新西兰最为重要的金银矿矿集区,在环太平洋成矿带内占有重要的地位。科罗曼德尔半岛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主要赋存于科罗曼德尔群中新世安山岩和英安岩中,矿化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和角砾岩型2种。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大气降水特征,并显示有少量的岩浆水加入,成矿物质具岩浆来源特征,为石英±方解石±冰长石±伊利石亚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区内金矿成矿时代为16.3~2.0Ma,主要集中于7.0~6.0Ma之间,金矿的大规模形成与诺特兰德火山弧与科尔维—劳火山弧共同作用有关,区域构造背景由挤压转变为伸展环境的转折期,为金矿形成的高峰期。区内零星出露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化表明,该地区具有较好的斑岩型铜矿化潜力。  相似文献   

20.
坦桑尼亚克拉通西北部的苏库马绿岩带是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绿岩带重要的金矿聚集区。区内金矿化类型以含金石英脉为主,矿体的产出主要受剪切构造带控制。通过研究区域构造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苏库马绿岩带中玄武岩为弧后环境形成,流纹岩和花岗岩形成于陆弧环境,N--S向挤压作用和E--W向伸展作用是区域内主要的构造展布特征。建立了含金石英脉的成矿模式,表明具有金矿化作用的石英脉集中分布在EW、SEE、NE向剪切构造破碎带中,含金石英脉富矿体的形成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和成矿流体的叠加、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