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DZ664回放仪作野外地震记录动校正转录时,一次只能校正一张野外磁带。煤田地震勘探深度约1200~1500米,有效波时间一般均在2秒以内,这就为改进664回放仪一次校正转录二张野外磁带(六秒鼓)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
地震仪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光点地震仪。地震资料记录在照相纸上,不能进行回放和资料处理。第二代:模拟磁带地震仪。地震信息以波形方式记录在磁带上,可以在室内进行回放和资料处理。现在,发展到了第三代:数字地震仪。数字地震仪是数字化地震勘探装备的地震信息野外采集部件,它是数字化地震勘探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3.
我国煤田地震勘探使用TYDC—24型磁带地震仪,采用深井激发方式。我省由于地震地质条件复杂,长期以来存在记录信噪比不高、深孔钻进困难等问题。为此,我们于1980年和中南地质局二三○研究所协作,采用日本进口的MCSEIS—1200型信息增强地震仪(以下简称M仪)和TYDC—24型磁带地震仪(以下简称T仪)联机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4.
有限单元法、有限差分法及积分方程法程序这些大型实用电法勘探正演程序适用于计算复杂地形条件下,任意剖面、各种装置的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值,这些程序分别在DUAL—68000、IBM—PC/XT、UNIVERSE—68等微机上调试成功,备有程序软盘供用户使用。深部地震数字回放系统软件深部地震数字回放系统软件在DUAL—68000微机上调试成功,并用于生产。该系统能将野外的调频模拟磁带记录回放成数字磁盘记录,经带速数字校正后,自动绘出地震剖面图。本系统备程序软盘。  相似文献   

5.
双鼓转录     
TYDF—1型基地回放仪的校正转录系统原来是单路进行的,即将野外原始磁带放到A鼓上,经过储存鼓校正转录到G鼓上,这样一次只能转录一张野外磁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河南省YC煤田地震普查模拟磁带资料重新处理为例,说明了针对煤田地震工作特点,采用以反褶积和大倾角波动方程偏移为主的提高分辨率的处理方法的效果。使用常规叠加法得到的磁带地震反射资料,经过这种处理,可以使地震时间剖面的主频由30Hz提高到60~70Hz,从而得到2~4,7m厚的薄煤层强反射波,能比较可靠地确定落差30m的小断层,并发现一些落差20m左右的小断层,这就明显地提高了模拟磁带地震资料探测薄煤层和小断层的精度。表明由模拟磁带地震仪所得到的资料,在解决中浅层问题(如煤田勘查)时,大有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静校正一直是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的重要内容,静校正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的资料处理效果。尤其是对于复杂地区而言,有时候静校正技术成为勘探项目是否能取得较好效果的关键。而在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中,由于近地表条件的差异,在进行了野外静校正的资料上仍然有残存的静校正量,影响叠加效果。一般残余静校正不是很严重的地区通过剩余  相似文献   

8.
淮南煤田地处华北型石炭二叠纪聚煤区的东南部地区,煤系地层为石炭二叠系。淮南矿业集团与产学研等多家单位合作,积极研究与推广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自1993年谢桥矿首次开展煤炭采区三维地震勘探以来,至目前的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历经6个发展阶段,开展了针对不同煤层的精细处理、厚煤层屏蔽下的下伏煤层勘探技术、AVO技术、岩性反演技术及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等多项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勘探成果。根据淮南矿业集团探采对比资料,指出了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的研究方向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引言偏移,在地震勘探资料数字处理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是因为,无论过去和现在,准确地确定地下地质体的位置、形态及有关物性参数,始终是地震勘探的宗旨。而偏移——对地震资料反演或地震剖面成像是很重要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在湖泊浅滩及养殖区密集的浅水系地表条件下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特点和难点,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从而保证了野外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的质量。通过对三维地震勘探的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的总结和地质成果的验证,说明了三维地震在湖泊和鱼塘密集区等地表为浅水系地区取得较好勘探效果,并为今后地表复杂地区的三维地震勘探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山东济宁煤田新河煤矿延深区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常规三维地震勘探及二次精细化处理解释地震地质成果均不能满足煤矿开采需要,因此矿方对该区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高密度三维地震野外原始数据采集采用小道距、高覆盖、宽方位角观测系统,进一步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分辨率和保真度。地震资料成像采用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提高了构造成像精度。通过与常规三维地震资料对比,新生界底界面、侏罗系上部厚层岩浆岩顶底界面及侏罗系底界面、主采3#煤层、深部16#煤层反射波在高密度三维地震时间剖面上有了明显的改善;采空区反射特征明显,时间剖面及振幅属性显示其边界与实际开采边界吻合较好;褶曲形态及断层组合及分布更加合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该项目的成功应用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山东省煤矿采区的推广应用积累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数字电子计算机是现代先进的运算工具。它具有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贮容量大,记忆能力强等特点。对地震资料的处理,不仅能够提高处理速度,而且还能够灵活地进行各种方法处理,诸如动、静校正,水平迭加,偏移迭加,频谱分析,数值滤波,速度谱分析,时间(深度)剖面及各种物性参数的计算等。从而大大提高地震勘探资料的质量,扩大地震勘探解决地址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地震勘探技术的新进展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仪器装备、处理软件升级换代速度明显加快,地震资料采集、处理与解释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综述了地震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地质解释上的新进展,分析了国内地震勘探技术与国外的主要差距,并结合煤炭地震勘探技术的现状,提出了未来煤炭地震勘探发展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页岩油勘探进入了全新的勘探领域,页岩油储层比常规储层复杂得多,如何提高页岩油储层的成像精度是页岩油地震勘探的关键环节.宽方位三维地震技术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地震勘探技术,因为宽方位地震在提供高品质地震资料的同时还能够解决相对较难的地质问题.以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Y88研究区为例,利用宽方位资料进行针对页岩油储层处理,分析了宽方位资料的波场特征、信噪比及频率等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宽方位资料的处理流程,并采用了宽方位、宽频带的高分辨率保幅特色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取得较好的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地震勘探的难点,开展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应用研究。通过大量野外地震勘探和数据处理、解释试验工作,总结了适用于该区砂岩型铀矿的地震探测技术方法,提高了地震勘探在砂岩型铀矿找矿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数学变换是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方法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数学模型的求解到地震数据压缩的很多方面都离不开数学变换。着重概述了现今地震勘探方法中几种常用数学变换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包括傅立叶变换、小波变换、K-L变换及R adon变换等,并介绍了各种方法在地震勘探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山区地形变化大,基岩裸露,山谷内多冲积物,地震施工困难,各种波干扰严重,记录质量较差。根据山区三维地震勘探的技术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三维地震的激发条件、接收条件、地震资料处理等常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技术方案及施工措施。以山西省某山区三维勘探为例,介绍了山区三维地震勘探施工方法及处理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山地三维地震勘探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野外采集,资料处理等方面采取各种不同手段,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采用低爆速细长型药柱震源,在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方面具有特殊的效果,在研究中发现,同时接收纵波和转换横波,与高爆速炸药相比,低爆速细长型震源药柱可以有效地拓宽频带(纵波频带达220Hz以上),提高目的层反射波的主频(纵波主频达120Hz以上),低爆速细长型震源药柱在地震勘探中的推广应用。必将有效地提地震勘探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9.
因西部复杂地表条件,常规地震勘探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该文通过一个实例,就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方法、资料处理重点模块、高精度解释方法及地质成果验证情况进行阐述,说明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在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下能够取得较好地震地质效果,并产生较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伍天洪  王毅  王传刚 《中国地质》2007,34(3):486-489
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砂岩型铀矿在同一盆地共同富集成藏为多种能源矿产的协同勘探提供了有利条件。地震和测井方法在各个能源矿产的勘探开发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种能源矿产的协同勘探应该利用现有的丰富的油气煤勘探开发资料(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寻找砂岩型铀矿。鄂尔多斯盆地周边西缘逆冲带、天环凹陷、伊盟隆起和晋西挠折带这些砂岩型铀矿的远景区,据资料统计钻探油气井已达300口以上,为砂岩型铀矿勘探积累了丰富的地震和测井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