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屈梅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02,25(4):6-8
对巴州地区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水、冰雹天气作了分析,重点从环流形势、不稳定条件、卫星云图等方面阐明了形成大范围降水的有利条件。指出卫星云图可以提供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识别和监测,直观反映出大降水,尤其是冰雹的落区,最后,通过对比分析,证明T106产品在预报中的准确性较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哈密地区南部一次大降水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军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01,24(6):9-11
对造成哈密南部"2000·6·23"大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南疆低槽、北方冷空气、中低层切变等进行了描述,并从热力因素、动力因素两方面对其特征予以剖析,得到哈密南部大降水预报的某些着眼点. 相似文献
3.
应用卫星云图,常规天气图和大气探测资料,对1996年7月24日鲁中和半岛地区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大暴雨天气发生在副高边缘切变线附近,由于低空急流的作用,大量的水汽不断输送至暴雨区;低层辐合、高层辐射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中尺度对流云团、造成大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4.
针对2003年10月营口地区一次罕见的包含了从小雨到暴雨以及雨夹雪的连续性阴雨天气过程。分析了造成连续性阴雨天气的同期大尺度环流背景,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及物理量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大尺度天气系统的维持少动是造成连续性阴雨天气的根本原因,不同降水过程性状上的差别是由次一衄的天气系统不断变化而形成。 相似文献
5.
对河池市2002-12-18冰雹天气的天气系统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天气过程是高空槽和冷空气过境引发位势不稳定大气中的能量释放的结果,卫星云图在这次强对流天气中也起到很好的预报作用。 相似文献
6.
7.
一次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2年6月7日全省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型场,卫星云图演变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该系统的生消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描述了这类天气系统的主要特征,系统配置及其生消演变的中尺度天气形势。 相似文献
8.
阿勒泰地区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阿勒泰地区2003年1月15~20日大范围的暴雪天气过程作了分析,从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方面阐明了形成大范围大降雪的有利条件。并指出高低空急流在本次暴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卫星云图对天气系统的识别和监测作用,最后,通过对比分析表明T213,产品对阿勒泰地区大范围大降雪的预报能力较强,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巴哈尔古丽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1992,(3)
本文就1990年夏季新疆偏东地区的一次大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讨论,分析了环流演变,局地流场,垂直运动,水汽输送等特征.指出了低空急流的存在及其在此次大降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鄞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03,26(3):8-10
对2002年6月16~18日、21日巴州地区出现的大范围的降水天气过程,重点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以及数值预报产品的应用等方面作了初步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2004年7月新疆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04年7月18~20日新疆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从环流背景、水汽输送、垂直运动等方面揭示了特大暴雨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13.
14.
“99.5.7”昆明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利用GMS-5卫星云图、常规历史资料和T106资料,通过湿位涡、螺旋度、湿Q矢量及散度、锋生函数等理论,对1999年5月7日昆明大暴雨进行诊断分析,并从影响系统及热能条件与1986年6月7日的昆明大暴雨对比,结果表明:在昆明春季连续几次冷空气影响下,由于西南急流的建立,在冷空气的协同作用下,也能造成大暴雨天气。昆明处于200 hPa高空急流右侧,700 hPa低空急流左前侧;物理机制上,云南处于湿舌区内,昆明700 hPa湿位涡经历了由MPV1大于0、MPV2小于0到MPV1小于0、MPV2大于0的转换。昆明大暴雨出现在:①MPV2小于0等值线密集区的南部;②700hPa垂直螺旋度正值中心南部;③湿Q矢量辐合及散度负值中心处。 相似文献
15.
16.
17.
哈密南部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 2 0 0 2年 6月 1 8~ 1 9日哈密南部暴雨的环流背景、物理机制、T2 1 3产品的物理量及卫星云图分析 ,揭示形成暴雨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对2002年发生在闽东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螺旋度和对流有效位能对暴雨的预报有指示意义,暴雨产生在低层正螺旋度中心与高层负螺旋度中心相配合和中低层有不稳定能量储存的高能区。在暴雨强盛期,螺旋度呈中低层正值,高层负值的上下配置,最大值位于700hPa。对流有效位能大值区与暴雨中心相对应,对流有效位能的时空变化能较好地反映暴雨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输出的结果对不稳定能量场进行分析表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暴雨产生发展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