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佩瑜  彭红卫 《岩矿测试》1994,13(2):96-100
对固体悬浮液直接进样及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Ga和Tl进行了研究,拟定了以琼脂为悬浮剂,Ni(对Ga)和V(对Tl)为基体改进剂,标准溶液进行校准的、灵敏、快速、准确测定Ga和Tl的方法。在选定条件下,测得Ga和Tl的特征量(1%吸收)分别为2.8×10 ̄(-11)g和4.4×10 ̄(-11)g,检出限(3σ)分别为24pg和28pg,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3%(含Ga6.4g/g,n=11)和4.8%(含Tl1.0g/g,n=13)。方法适用于地质样品中低至0.1g/gGa和Tl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华南火成岩中捕获锆石的早元古代-太古宙U-Pb年龄信息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以火成岩中捕获锆石为测年对象,用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对华南地区扬子地块南部和华夏地块进行了比较广泛系统的取样和测年工作。测年结果表明,华南地区火成岩中普遍存在早元古代-太古宙的捕获锆石,最大年龄达3.1Ga,表明华南地壳深部在较大范围内存在早元古代-太古宙的地壳再循环物质,华南大陆地壳可能最初形成于3.1Ga之前。根据捕获锆石年龄信息,华南早元古代之前大陆地壳生长集中于~3.1Ga,~2.7Ga,~2.5Ga,~2.2Ga和1.8-2.1Ga几个时期。  相似文献   

3.
Cond.  KC 《地质科学译丛》1996,13(2):25-28
大部分绿岩通过俯冲作用于度进入地幔的2.5-2.2Ga和1.65-1.35Ga年龄段的极小值,可能与超级大陆的活动时代相关。根据绿岩的年代分布和新生大陆壳,地球历史可被分为3个阶段:(1)2.8Ga,虽然一直到3.0Ga才形成超级大陆,但是在此时以前绿岩和微型陆块就开始形成并持续发生碰撞;(2)2.8-1.3Ga期间绿岩喷发和碰撞就明显  相似文献   

4.
对采自河北省迁西县太平寨HBT1麻粒岩中的辉石、角门石、斜长石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定,并对上述三种矿物做了40K-40Ar同位素封闭温度计算,进而根据封闭温度与年龄的关系,研究了该区麻粒岩体的冷却抬升历史。分别得到辉石坪年龄为2.16Ga,封闭温度为620℃;角闪石坪年龄为1.97Ga,封闭温度为517℃;斜长石坪年龄为1.66Ga,封闭温度为265℃。从2.5Ga(麻粒岩相变质年龄)到2.16Ga,岩体抬升速率为14.1m/Ma,冷却速率为0.39℃/Ma;从2.16Ga到1.97Ga岩体抬升速率为18.5m/Ma,冷却速率为0.55℃/Ma,从1.97Ga至1.66Ga岩体抬升速率为29.1m/Ma,冷却速率为0.81℃/Ma。Ar-Ar法给出的这些同位素证据,反映了冀东太古代麻粒岩体变质作用晚期多阶段冷却抬升的漫长历史。  相似文献   

5.
常温下在pH4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Ga与1,5-二(2-羟基-5-磺基苯基)-3-氰基甲 (DSPCF)形成稳定的蓝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在波长630nm处有最大吸收,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8×10 ̄4L·mol ̄-1·cm ̄-1,配合比为n(Ga):n(DSPCF)=1:2,显色反应在20min内完成,稳定时间至少24h,Ga量在0~1.8mg/L时遵守比尔定律。采用TBP萃淋树脂分离干扰元素后可实现煤矸石中Ga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Piper(1976)的劳伦和波罗的地体在格林威尔造山前拟合的修订方案,回顾了英国刘易斯期杂岩及邻区劳伦和波罗的早元古代造山带的构造。整个区内于1.9 ̄1.8Ga期间在会聚方向上的明显一致性说明重建是正确的,并且表明北大西洋地区在早元古代期间经历了相同的运动型式。推测的该区2.6 ̄1.6Ga期间的板块构造历史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2.6 ̄2.4Ga;北大西洋克拉通内共轭剪切带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台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Sm-Nd同位素地质信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华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Sm-Nd同位素资料,主要来自冀东、辽东、内蒙古中部,五台-太行、河南和鲁西等地早前寒武纪以基性岩为主的表壳岩和深成酸性侵入体,也有少量副变质岩的分析结果。已搜集的华北地台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304个Sm-Nd分析资料表明,除同位素年龄信息外,作为壳-幔演化示踪剂,给出了岩石圈早期演化的重要信息:除已由U-pb法证实的冀东曹庄、辽东鞍山有≥3.8Ga的地壳残留外,Sm-Nd资料还暗示吕粱和登封一带存在>3.5Ga的古老地壳。在华北地台上,除>3.5Ga的早期壳-幔分离事件外,3.2~3.6Ga,2.6~3.0Ga和2.0~2.2Ga分别为三次造壳的高峰时间。来自华北不同地区的Sm-Nd资料还表明,在3.0Ga以前即存在一个规模较大的古老地壳,加之晚太古的造壳规模,太古宙地壳规模之宏大已与现代地壳相近似。除壳-幔分离的造壳事件外,华北地台早前寒武纪地壳活化再造十分强烈。活化再造形成的酸性侵入体的Sm-Nd同位素资料显示T_(DM)=2.6~2.8Ga是活化再造的最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古元古代板块构造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文中列举了大量新发展、新证据,趋向认为现代模式的板块构造机制始于2.1-1.6Ga。地体及伸展构造理论的应用也丰富了古元古代板块构造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张宏飞  赵志丹 《岩石学报》1995,11(2):160-170
北秦岭各岩类116个样品Sm-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变化于0.9~2.4Ga之间,反映北秦岭地壳主要形成于元古代,0.9Ga之后没有明显大规模新生地壳的形成。在Nd模式年龄分布图上出现2.05Ga、1.40Ga和1.05Ga三个明显的峰值,它们相应地代表北秦岭地壳的三个增生期。与华北克拉通南缘地壳存在2.65Ga、2.10Ga和1.40Ga三个增生期相对比,表明从华北克拉通南缘到北秦岭,地壳侧向增生是逐渐发展的,这是一个统一典型陆块的地壳增长过程,而北秦岭原来应属于华北的一部分。另外,从北秦岭花岗岩揭示的北秦岭地壳深部性质看,北秦岭地壳深部在1.0Ga~1.2Ga左右的板底垫托作用是相当明显的,而在晚古生代后可能又受到区域折离层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扬子南缘沉积岩的Nd同位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李献华 《岩石学报》1996,12(3):359-369
本文系统分析了扬子块体南缘中元古代到二叠纪各个时代地层中泥质沉积岩的Sm-Nd同位素组成。中元古代(1.6~1.OGa)沉积岩具有一致的Nd模式年龄(tDM)(≈1.8Ga);晚元古代早期(0.9~0.77Ga)沉积岩的tDM年龄从≈1.8Ga急剧降低至。1.3Ga;震旦纪晚期到二叠纪(0.66~0.27Ga)沉积岩的tDM年龄又恢复到大约1.8Ga。晚元古代早期沉积岩tDM年龄的显著降低,表明这个时期扬子南缘的沉积物源区加入了大量新的幔源物质。沉积岩的Nd同位素结果对中国东南部的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制约。地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资料均表明扬子南缘的板溪群是一正常的元古代地层单位。华南一扬子晚元古代(晋宁期)碰撞造山运动导致了上述沉积岩的“Nd同位素漂移”。  相似文献   

11.
用磁性地层学方法讨论西域组的时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滕志宏  岳乐平 《地质论评》1996,42(6):481-489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及其周缘地区西域组砾岩的野外调查和磁性地层学研究,及相关层位的安山玄武岩同位素年龄测定等综合分析研究表明:西域组上段记录了松山负极性带下段, 2.5-1.6Ma,上界大约位于奥尔都维正极性事件层位,年龄为1.67-1.76Ma。上覆高阶地砾岩层及其下火山岩层年龄为1.4-1.6Ma,西域组下段记录了高斯正极性  相似文献   

12.
华南火成岩中捕获锆石的早元古代——太古宙U—Pb年龄信息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甘晓春  赵风清 《地球化学》1996,25(2):112-120
本文以火成岩中捕获锆石为测年对象,用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对华南地区扬子地块南部和华夏地块进行了比较广泛系统的取样和测年工作。测年结果表明,华南地区火成岩中普遍存在早元古代-太古宙的捕获锆石,最大年龄达3.1Ga,表明华南地壳深部在较大范围内存在早元古代-太古宙的地壳再循环物质,华南大陆地壳可能最初形成于3.1Ga之前,根据捕获锆石年龄信息,华南早元古代之前大陆地壳生长生长集中于 ̄3.1Ga,  相似文献   

13.
广西玉林早泥盆世早期腕足动物生物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玉林樟木地区早泥盆世北均塘组、良合塘组、樟木组35属48种腕足动物演化和地层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6个腕足动物生物带(自下而上):1.Quadrithyrinaexpansa-Prodavidsoniamirabilis带;2.Grayinamagnificaguangxiesis-Schizophoriasulcatina带;3.Reticulariopsiscostatus带;4.Grayinamagnificasinica带;5.Quadrithyrisrobusta-Boucotia带;6.Qrientospiriferwangi带。依据国际对比和与笔石的层位关系认为:第1-3带为晚洛赫柯夫期,并且1、2、3带很可能分别相当晚洛赫柯夫早、中、晚期;第4带为早布拉格早期;第5、6带分别相当中、晚布拉格期。  相似文献   

14.
民和盆地中下侏罗统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岩相特征,粘土岩微量元素及生物标志物分布综合研究认为,民和盆地早中侏罗世由湖盆水下扇经水退为陆上河流冲积扇,后又水进演变为湖泊,直至水退消亡,粘土岩Sr/Ba介于0.11-0.23,B为25-75ppm,B/Ga为0.7-0.1,是淡水沉积的环境的产物,中统窑街组第二段主沼泽煤系地层,C27甾烷10.6%-40.1%第四段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油页岩,泥岩,富C27甾烷35.2%-38.4%,  相似文献   

15.
建议的中国太古宙划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在对太古宙划分的酝酿方案中,提出以3.6Ga,3.2Ca和2.8Ga为时间界线,将太古宙分为Eoarchean,Palaeoarchean,Mesoarchean和Neoarchean等4个代。这是可以接受的划分方案。但作者根据中国目前测得的太古宙年龄资料,特别是反映热-构造事件的深成花岗岩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建议以3.8Ga,3.3Ga和2.9Ga为时间界线,将太古宙4分为冥(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和新太古代。新太古代可再分为上、下两个单元,时间界线约在2.65~2.7Ga之间。太古宙的顶部时间界线仍定为2.5Ga。  相似文献   

16.
郭敬辉  翟明国 《岩石学报》1993,9(4):329-341
华北克通北缘中段怀安蔓菁沟高压麻粒岩混杂岩带产在太古宙怀安杂岩南缘与花岗岩带交界处,由高压其性麻粒岩,辉长质麻粒岩,英云闪长质麻粒岩和少量夕线石榴片麻岩相间排列的席状岩层物估算的早期高压变质作用条件:T=800C,P>1.4GPa。环绕斑晶的后成合晶反应边矿物组合的变质条件为:T=820C,P为0.7-0.9GPa。全岩Sm-Nd等时时线年龄2.65Ga,矿物Sm-Nd等年龄1.82Ga,锆石U-  相似文献   

17.
刘良  周鼎武 《岩石学报》1995,11(2):127-136
在北秦岭商南松树沟出露的高压变质基性岩石,包括高压基性麻粒岩和石榴单斜辉石岩,遭受了从中压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到绿帘角闪岩相的连续的退变质作用的改造。这些岩石形成的温度为826℃-887℃,压力约为1.40-1.58GPa,其不同退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依次分别是765℃-825℃和约1.03-1.14GPa、650℃-750℃和约0.9GPa以及400℃-500℃和约0.5-0.6GPa。它们共同构  相似文献   

18.
龙门山冲断带的隆升和川西前陆盆地的沉降   总被引:69,自引:11,他引:6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树根 Demis.  A 《地质学报》1995,69(3):204-214
通过龙门山区和川西前陆盆地岩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和镜质体反射率的测定和计算机模拟得出:1)松潘-甘孜褶皱带10Ma以来至少隆升了3-4km,隆升速率最低为0.3-0.4mm/a;(2)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10Ma以来至少隆升了5-6km,隆升速率最低为0.016-0.032mm/a;(4)川西前陆盆地60Ma以来降升1-2km,降升速率为0.028-0.05mm/a;(5)10Ma以来北川-映秀-小关  相似文献   

19.
华夏古陆古元古代高度亏损地幔的Nd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夏古陆闽浙地区古元古代晚期(1766±19)Ma)斜角长角闪岩的εNd(t)值变化范围为+5.6-+8.5,表明其母岩浆秋自亏损的地幔源,同时其εNd(t)明显高于世界上其他地区同时代亏损地幔的εNd值而与澳大利亚中部Harts Range地区1767Ma的高度亏损地幔源(+6.9-+8.2)相当,华夏古陆冰浙地区和澳大利亚中部Harts Range地区1.77Ga前高度亏损地幔的存在,表明我阶  相似文献   

20.
扬子地台南缘早震旦世,古生代和晚三叠世海相碳酸锰矿石的εNd(T)值分别是-4.6--5.5,-8.1--9.0和-3.5--4.2。Z1-C1期间,它们的Nd模式年龄T2DM平均为1931±46Ma,εNd(T)-T演化线与亏损地幔演化线交点年龄为1950Ma,d(T)/dσ=0.96。Nd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华南陆壳晋宁期前的增生作用主要发生在早元古代的1931±46Ma前,晚元古代地壳增生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