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松辽盆地及外围石炭系-二叠系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最新研究进展为主要依据,结合地层发育及生物古地理特征,将研究区分为2个地层大区,5个地层区,9个地层分区.在各省区岩石地层清理结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区域地质调查及地层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本次工作的新认识,建立起各地层区岩石地层序列.利用已有生物化石资料,结合最新的牙形刺、孢粉等微体化石及同位素测年资料,应用生物地层和同位素年代地层的综合研究方法,基本明确了各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时代,并将其纳入最新的国际年代地层系统.在不同地层区之间进行横向对比,建立了松辽盆地外围石炭-二叠系在国际年代系统框架下的地层划分对比格架.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1:5万腊窝乡,里庄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对区内出露的沉积盖层中的生物地层层序,古生物化石的产出状态,组合面貌和发育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将区内生物地层单位分为码多-马尔康分区雅小区和盐源-丽江分区两个片区,自下而上,雅江小区建立有6个生物化石带,盐源-丽江分区建立有14个生物化石带。  相似文献   

3.
吉南地区的寒武纪生物化石(以三叶虫为主)极其发育,前人曾对其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先后建立了7个阶17个化石带。但化石带的含义不甚明确,多以标准分子为代表,即标准化石带(时间带?)。笔者等于1991 ̄1993年在白山市幅(1/5万)区调填图时,以区内的青沟子剖面为例,利用前人在该剖面上连续采集的三叶虫生物化石资料,按照多重地层划分的原则,对生物地层单位进行了初步清理,建立了5个正式生物地层单位-延限带  相似文献   

4.
对研究区内地层进行了多重划分对比,将古近纪地层划分为莘庄村组、土布心组、宝月组和华涌组4个岩石地层单位,并在该地层中首次发现轮藻、介形虫、腹足类、双壳类、鱼类、植物6个门类7个化石组合25属60余种生物化石,填补了本区生物地层的空白。根据岩石地层层序、生物组合特征和7个动植物化石组合的国内外对比,确定其形成时代为古新世-始新世,形成环境为陆相淡水,气候干旱、炎热。喜马拉雅运动使本区抬升为陆地,进一步证实晚古新世海侵边界大致在南边镇-水锅尾-基塘连线之南东地带。  相似文献   

5.
共描述鹦鹉螺化石 3个种 (其中一个新种 )、5个未定种和一个属种未定 ,分属 4个科。这些化石产自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一套白云质灰岩中 ,对于该套地层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 ,但由于没有发现确切的生物化石 ,其时代一直很难确定 ,多数专家将其划归晚元古代什那干群。通过细致的野外工作 ,在该套地层中发现了大量早奥陶世的生物化石 ,除文中描述的鹦鹉螺外 ,与之伴生的还有笔石、腹足类和腕足类等化石 ,这些化石的发现可以断定该套地层的时代应为早奥陶世  相似文献   

6.
先伊迪卡拉期的淮南生物群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廿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对于先寒武纪的生物化石发现得很少,除藻类遗迹化石及一些可疑化石外,几乎没有什么可靠的生物化石。与此相反,在古生代地层中,特别是在早寒武世的地层中,却发现了极其丰富的发育较为高级的多门类的生物化石。当时,人们为了解释这种所谓突变现象,就提出了多种假说。但是,在廿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陆续地在晚先寒武纪地层中,发现了许多较大的生物化石、微古植物与微体化石等。由于晚先寒武纪生物化石资料的不断丰富,使得“灾变说”等不攻自破了。  相似文献   

7.
华亭—陇县地区志丹群含丰富的介形类化石,计9科、29属(亚属),206种(亚种)和16未定种。其中新亚属1个,新种(亚种)162个。依据介形类化石在剖面上的垂直演化规律划分出4个不同的介形类化石组合,并就各组合的特点、地层时代、生物地理区的意义以及与国内外有关的地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结论。这不仅是志丹群研究上的一次重要进展,而且对我国陆相早白垩世介形类动物群及其地层、古地理、生物区等问题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华亭一陇县地区志丹群含丰富的介形类化石,计9科、29属(亚属),206种(亚种)和16未定种。其中新亚属1个,新种(亚种)162个。依据介形类化石在剖面上的垂直演化规律划分出4个不同的介形类化石组合,并就各组合的特点、地层时代、生物地理区的意义以及与国内外有关的地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结论。这不仅是志丹群研究上的一次重要进展,而且对我国陆相早白垩世介形类动物群及其地层、古地理、生物区等问题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兰州—民和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较大的中新生代盆地,广泛分布着巨厚的白垩纪—第三纪河湖相地层。其中,第三纪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十分丰富,而白垩纪地层中十分稀少,除微体化石外,未发现任何具有地层意义的宏观生物化石。从而影响对该地区中生代生物演化、地层划分...  相似文献   

10.
辽西建昌县喇嘛洞镇肖台子地区出露一套沉积地层,富含介形类、脊椎动物及大量植物化石.经区域地层研究,结合1:2000地质剖面实测以及对该剖面各层化石的采集,并对植物化石进行重点研究,确定了此套地层位于义县组之上,属于九佛堂组.生物化石组合面貌与“热河生物群”晚期群落特征一致,其时代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1.
近五十多年来,由于在古老的前寒武纪地层中发现大量特殊的早期生命活动遗迹,从而扩大了建立于显生宙的化石概念,使那些与生物活动有关但并非石化生物遗体的生物遗迹也被认为是化石。实际上,前寒武纪地层中的化石,绝大部分属于被扩大化石概念的范畴中的化石。它们不仅包括原始生物的印模、活动痕迹、沉积构造和改变了成分的构造上保存个体,而且还包括原始生物分解产物的化学分子遗物。作为与前寒武纪生物地层研究密切有关的,则是大家熟悉的迭石和疑源类化石。就疑源类化石来讲,具有明  相似文献   

12.
周蒂  方青 《地质科学》1993,28(3):211-220
用定量生物地层学的方法(RASC 和 CASC)对珠江口盆地东部34口井的古生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最佳生物地层序列。根据化石事件间的 RASC 距离,将这个最佳序列划出10个化石组合带,用 CASC 方法建立了区域地质年表,展示了地质年代、地层和RASC 分带之间的关系,并完成了井间对比。最后,根据 CASC 所提供的钻井时-深曲线,对10口井进行了沉降史分析,揭示了该区中新世以来构造沉降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云南墨江共埂中二叠统坝溜组地层剖面,对采集的蜓化石进行了生物地层研究,根据蜓化石在剖面上的垂直分布,建立了4个蜓化石带:Pseudodoliolina ozawai富集带,Schwagerina ex gr.cushmani-Pseudofusulina radioflucta合带,Pseudofusulina...  相似文献   

14.
王星 《地下水》2014,(2):167-168
生物化石在沉积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根据化石可以指示地层的顶底,也可以指示地层年代,而且化石还能作为地层年代对比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生物化石的研究,可以对沉积学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同样,沉积学的深入发展也能够极大的促进古生物的研究工作的开展,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
对准噶尔盆地晚白垩世地层的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厚度变化及分布规律进行了讨论.这套红色地层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段分布范围和沉积厚度变化较大,岩性单一,环境单调,生物化石较贫乏,但介形类化石很典型,表现出晚白垩世化石组合特征,建立了3个介形类化石组合,为准噶尔盆地晚白垩世地层划分与对比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遗迹化石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而对沉积环境的解释是其中重要的方面。在天山南侧的诸多新生界剖面上首次发现了大量遗迹化石,为地层界面的认识和进一步分析当时的生物面貌、沉积环境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发现了3个遗迹化石相,即Scoyenia(斯柯茵迹)遗迹相、Skolithos(石针迹)遗迹相Glossifungites(舌菌迹)遗迹相,共计有10余个遗迹化石属,这在以陆相为主的地层中是不多见的。另外,在一些剖面上还发现了大量哺乳类足迹化石,对确定当时生物群的面貌和生态环境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新疆西昆仑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对分布于喀喇昆仑山地层区中的泥盆纪地层,开展剖面测量和区域填图,系统收集其岩性岩相、岩石组合、分布特征、接触关系、生物化石、基本层序等资料,并展开了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区内泥盆纪地层由中下统大王顶组,中统黄羊滩组、落石沟组和上统天神达坂组组成,各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关系,除天神达坂组未获生物化石外,其他层位均获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其中新建大王顶组和黄羊滩组2个岩石地层单位,以及腕足类3个、珊瑚类1个、菊石类1个、三叶虫类1个,共计6个生物地层单位。全面系统厘定和完善了区内泥盆纪的岩石地层序列、生物地层序列和年代地层序列,黄羊滩组是重要的铜矿和石膏矿赋矿层位。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喀喇昆仑山地区泥盆纪地层研究程度,也为本区地质构造演化和成矿规律分析提供了必要地史资料。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老虎洞组和黄龙组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省老虎洞组、黄龙组生物地层的研究较薄弱,尤其是笾化石带的建立不够系统,使地层的正确划分和对比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精测浙江省桐庐县杨家老虎洞组、黄龙组地层剖面,系统采集了筵化石样品,经筵薄片研究。自下而上新建2个筵化石带:Profusulinella simplex带和FusulineUa bocki—Fusulina mayiensis带(二带化石归属达拉阶)。并与浙江长兴、杭州、常山地区的老虎洞组、黄龙组剖面进行了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的划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Profusulinella simplex带上延至黄龙组中一下部,  相似文献   

19.
前已叙过,痕迹化石受相的控制。因此,一般讲,痕迹化石的地层意义较小。但在前寒武纪地层中,由于生物缺乏硬体构造,其软体又易受破坏,故难以保存;以实体化石为基础的生物地层学研究,便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所处区域大部分属于扬子板块,其地层从震旦纪到第四纪发育较为完整,各地质时代分布的生物较为丰富,其生物群落属扬子生物群。在各时代地层中,生物的发生、演化、盛衰及死亡、埋藏与变化的地质环境紧密相关,受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化石种类及其在地层中的密集程度极不均匀。笔者介绍了四川省内古生物类地质公园及博物馆的建设规模与个数,旨在提高全民地质遗迹保护意识,其对开展古生物化石专项保护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