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西部喀什地区的新生代冲断构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尚新璐  陈新卫  吴超  罗金海 《地质科学》2004,39(4):543-550,603
利用新近获得的地球物理资料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喀什地区的冲断构造特征.天山南缘冲断带西段(巴什布拉克构造带)以倾伏的短轴背斜为特征,东段(乌恰-阿图什-喀什构造带)以3排枢纽近平行的线性背斜为特征.西昆仑北缘冲断带中褶皱相对不太发育,西北段(肖尔布拉克构造带)的前锋不是原来普遍认为的乌帕尔断层,而是其北部隐没在克孜勒苏河之下的一条无名逆冲断层.在乌恰以西,由于南天山与西昆仑相距较近,肖尔布拉克构造带的前锋与巴什布拉克构造带的前锋相互交切改造,不显示明显的早晚关系;在乌恰以东,南、北两条冲断带基本被喀什深洼陷阻隔.两个冲断带都在上新世中-晚期成型,第四纪以来仍受到强烈改造.西昆仑北缘冲断带主要以无序的方式扩展,天山南缘冲断带则主要以后展的方式扩展.冲断带的前锋断层主要是盲冲断层,这使得冲断带内,特别是南天山南缘冲断带内的背斜圈闭得以比较好地保存下来,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昆仑—西南天山地区断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建华  张家声等 《地质学报》2002,76(3):347-353,T001,T002
利用多时相、多波段卫星图像,对西昆仑-西南天山地区大约500000km^2范围的断裂活动性进行分析判读。根据卫星图像上显示的地貌、微地貌特征,构造组合形态,将所判读的断裂分为全新世活动、晚更新世活动以及活动不明显的3类,结合地震活动性,对该地区强震危险性进行了分析,提出西昆仑布伦口组合构造带活动,可能是形成20世纪南天山前缘乌恰、阿图什、伽师一系列强烈地震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新疆乌恰康苏地区位于西昆仑山与西南天山对冲作用形成的盆山耦合带,其构造地貌具有显著的山地-平原分布格局特征.文章以"3S"技术为基础进行构造地貌填图,划分新疆乌恰康苏地区的景观类型,研究构造地貌对该区域景观生态格局的影响.采用垂向山地-平原构造地貌为指标,划分5个景观类;以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为指标,划分6个景观型;...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西南新生代盆地演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塔里木西南新生代盆地经历了由海相沉积体系向陆相沉积体系的转变,沉积中心由一个向两个转变,这是受印度板块向北与欧亚板块碰撞,帕米尔与西南天山之间“阿赖海峡”的控制,以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纯挤压作用力随帕米尔突刺的不断挤入,应力在突刺二侧转换为压扭性质,分别形成恰曼左行走滑断裂系统和费尔干纳-塔拉斯右行走滑断裂。碰撞引起的造山带向塔里木板块上的大规模逆冲推覆不早于渐新世。帕米尔-西昆仑山前的逆冲冲断带具有两端逆冲(乌帕尔-齐姆根走滑逆冲构造带)中部兼具走滑特征,喜马拉雅晚期(中新世末期),在塔西南前陆盆地内形成喀什坳陷、齐姆根凸起、叶城坳陷的初步雏形,这样的构造格局一直持续到现在。渐新世形成的底壁盐丘沟造可用来确定表堪稿原北缘西昆仑地区最初隆升的时间,即不早于渐新世。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和持续的汇聚在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帕米尔地区造成了强烈的陆内变形,形成一系列典型的构造地貌。文章在卫片解译、DEM数据处理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地貌观察与测量,对帕米尔东北缘的构造地貌与活动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认识: 1)在英吉沙地区,通过测量地貌变形面计算出英吉沙背斜隆起高度约为230m,并利用面积平衡法估算出英吉沙背斜的最小构造缩短量约为110m,参考前人的年代学数据计算出英吉沙背斜在中更新世以来的最低隆升速率约为0.23mm/a,最小构造缩短速率约为0.11mm/a; 2)在帕米尔前缘,乌泊尔断裂为一条伴随右旋走滑分量的逆冲断裂,该断裂的右旋走滑作用错断了古近纪地层及流过断裂的河流,通过测量单次地震造成的水系错断量并参考前人研究的该地区大震复发周期约为1000年,估算出该断裂的平均走滑速率为 4.0~6.8mm/a,并推测断裂开始活动的时间大约在 2.2~3.0Ma以前; 3)对喀什地区构造地貌特征的观察与研究表明,明尧勒-喀什背斜和阿图什-踏浪河背斜可能分别为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山山前冲断带和西南天山山前冲断带的前缘,该地区以西,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山和西南天山两大构造系统已经发生了碰撞和拼贴。  相似文献   

6.
南天山山前冲断带的构造样式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塔里木盆地南天山山前冲断带东西分段、南北分带.受走滑断裂控制,自西向东分为喀什北缘、西克尔区段、柯坪断隆主体、温宿凸起和库车坳陷.受南天山逆掩推覆作用影响,发育多排NE向构造带,喀什北缘主要发育乌恰、阿图什、喀什3排构造带,柯坪断隆主体发育3排古生界逆冲褶皱带,库车坳陷主要由北部单斜带、克拉苏—依奇克里克、秋里塔格构造带组成.由于山前带基底结构和构造运动的差异,造成了各区段地层分布的不均衡,普遍发育的逆冲断裂和走滑断裂,使得地质结构和构造样式更为复杂,多套塑性地层对区带展布和构造变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西部喀什地区新生代褶皱冲断带构造解析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基于纵贯喀什地区4条地震剖面的精细构造解析,建立了喀什地区新生代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地质模型,认为该区新生代晚期不仅受南天山造山带南冲挤压的控制,也受到来自西昆仑的北冲推覆作用的影响,从而将喀什地区的冲断构造划分为北部的"南天山前陆冲断系统"(西段可称"阿图什前陆褶皱冲断带")和南部的"西昆仑前陆冲断系统"两部分。通过平衡恢复技术,定量计算了这两部分的最小水平构造缩短量分别为43.7 km和4 km,剖面总的缩短率为50%。综合构造演化序列和保存条件分析,认为北部深层成藏条件较好,优质储层是否发育是钻探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那拉提构造带位于天山西段伊犁盆地与南天山之间,出露宽度约25km,由早元古代片岩,片麻岩及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组成;深层次韧性剪切带及叠加中-浅层次剪切带发育;那拉提构造带南缘断裂明显,南侧为古生代浅变质黑色岩系;构造带北缘韧/脆性剪切带宽度大,两侧岩石劈理化后易于混淆,故界线不明显,那拉提构造带基本地质特征可与邻国中天山对比,存在寻找国外类似大型金矿床的条件和可能。  相似文献   

9.
帕米尔—西昆仑前陆褶皱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 ,处于帕米尔—西昆仑、天山、塔里木盆地的交接地带 ,是新生代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的结果 ,该地区为晚新生代陆内构造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由于缺少地震测线、钻井、测井等深部资料 ,对于帕米尔—西昆仑前陆褶皱带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地表变形 ,对其深层构造变形研究得较少。2 0 0 0年以来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在帕米尔—西昆仑山北麓的乌泊尔、苏盖特、甫沙地区采集和重新处理了大批二维地震测线。笔者在上述地区分别选择品质较好的地震测线 ,综合深层和地表资料 ,建立 3条横穿帕米尔—西昆…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柯东构造建模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充分利用野外地质调查资料、深入分析关键层位的地震反射特征以及合理利用造山带构造变形理论,建立起西昆仑山前冲断带东段柯东构造的构造解释模型.柯东构造总体上具有"后缘基底卷入,前缘盖层滑脱"的特征,发育基底卷入的冲断构造、断层转折褶皱、三角带构造以及被动顶板构造等构造样式.柯东构造的开始发育时间为上新世末,西域砾岩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