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三分量远震记录资料,计算获得了江西省13个数字地震台下方的体波接收函数,利用H-kappa叠加方法反演得到这些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及泊松比。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东西向莫霍面起伏平缓,南北向地壳厚度变化稍大,全区域内地壳平均厚度为31 km,最大深度为九江的35 km,最小深度为赣州的28 km。泊松比的分布在研究区内从0.2到0.3之间变化,最大为会昌的0.27,最小为南昌的0.21。赣南各台站泊松比分布明显高于赣北,这可能与该区域地幔组分及地质演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
接收函数法是目前地震波研究常用方法,以佛子岭地震台数字化仪器记录的远震事件数据为基础,使用Wiener滤波方法进行接收函数计算,应用H-Kappa叠加法,通过Ps转换波等震相拟合,反演台基的莫霍面深度、波速比及泊松比.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川滇地区宽频地震接收函数结果和WGM2012全球布格重力场模型数据,采用正则化参数和接收函数结果交叉验证得到最优莫霍面参考深度和上下界面密度差,使用基于球坐标系下的快速非线性重力反演方法建立川滇地区莫霍面深度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川滇地区整体莫霍面深度介于30~69km,青藏高原内部地区莫霍面深度大于50km;四川盆地莫霍面深度在36~38km;攀枝花地区莫霍面出现明显的隆起和下凹,变化范围在42~48km;川滇菱形地块莫霍面深度在40~50km;滇西和滇南地块莫霍面深度由南向北逐渐变深,变化范围在38~44km.本文反演莫霍面深度与接收函数结果平均误差为0.18km,与该区域天然地震层析成像、人工地震探测以及重力数据反演结果基本一致,但细节更加丰富,进一步确认了莫霍面在攀西裂谷地区存在隆起,小江断裂带下方存在下凹的特征.该结果可作为精细化川滇地区地壳密度界面模型,为研究该地区岩石圈结构和地质构造演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选取重庆地震台2010年至2012年记录的60个远震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采用频率域反褶积法获得台站的接收函数,采用H-Kappa叠加方法反演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作为台站下方波速反演的约束条件,以减少反演的非唯一性.计算结果显示,重庆地震台下方地壳厚度为42 km,与中国大陆中西部地区Moho面深度在38-45 km保持一致.该研究对增强该区的深部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孕震机制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黔江地震台2007年至2011年记录到的60个远震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采用频率域反褶积法获得台站的接收函数,并用H-Kappa叠加法来反演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最终得到了黔江地震台下方的地壳速度结构。同时,通过H-Kappa法反演得到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作为波速反演的约束条件,以减少反演的非唯一性。计算结果显示,黔江地震台下方的地壳厚度为44km,这与广泛认同的中国大陆中西部地区莫霍深度在38—45km基本一致。本文对增强该地区深部地质构造特征研究和孕震机制分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西安地震台1992年至2000年记录到的853个远震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为基础,利用远震接收函数的方法反演了西安地震台台基的一维速度结构及莫霍面深度,结果表明,西安地震台下的莫霍面深度为39.7 km,P波速度6.59 km/s,P波与S波速度比为1.65.在反演台下一维速度模型时,对接收函数分别进行了算术平均和4次方根的叠加,对这两种不同的叠加得出了相应的反演结果.由于反演结果的非唯一性,在计算的过程中,加入了平滑参数来约束反演结果,并选择了0.2,0.3,0.4等3个平滑约束值,获得了比较理想的台基一维速度模型.  相似文献   

7.

地壳厚度和泊松比是反映地壳结构和内部物质组成的重要参数,能够为区域构造和动力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基于福建地区分布相对均匀的88个测震台2014—2017年的远震波形数据提取P波接收函数,采用H-κ叠加获得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并与该地区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及整合,最终获得了研究区117个观测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揭示了中国福建地区地壳结构和泊松比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研究区内地壳厚度整体较薄,在27.4~34.3 km之间,平均值为31.4 km.地壳厚度从西北往东南减薄,具有明显条带和块状特征,与地壳主要深大断裂的分布有一定相关性.本文以更为密集的台站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研究区具有由陆壳向洋壳逐渐减薄的过渡特征,并揭示了地壳新的局部起伏.这也意味着福建地区从内陆到沿海并非线性减薄,存在小尺度横向非均匀性.(2)研究区内泊松比平均值为0.25,范围为0.20~0.30,北部整体偏高,南部整体较低,泊松比分布特征与该区地壳物质组成和矿物含量密切相关.沿海地区泊松比明显高于内陆地区,推测与沿海地区较高的热流值和幔源物质底侵过程有关.(3)地壳厚度与泊松比成负相关,推测在地壳伸展背景下,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华南大陆,幔源物质进入地壳,在造成莫霍面抬升的同时提高了泊松比.

  相似文献   

8.
用宽频带远震接收函数研究青藏高原的地壳结构   总被引:73,自引:31,他引:7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青藏高原的岩石层构造及其动力学过程,根据记录到的来自台站东北方向的大量宽频带远震林波波形资料,应用时间域的最大熵谱反褶积算法,得到了11个(全部)PASSCAL(地壳与岩石层的地震台阵研究计划)台站的接收函数.利用时间域广义线性反演的Jumping(跳动)算法,引入模型光滑度约束,并将合成地震图的Kennett完全算法及微分地震图的Randall快速算法用于接收函数的正演计算,由台站接收函数获得了各台站下方的一维S波速度分布.反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Moho界面在班公-怒江缝合带附近存在明显的深度错断;在日喀则、拉萨、桑雄和安多等地的地壳内部,可以连续观测到三个显著的速度界面h1,h2和h3,其中h1和h2可以连续追踪到温泉、二道沟和不冻泉等地,而h3在班公-怒江缝合带以北消失;在日喀则、拉萨、桑雄、安多、二道沟和不冻泉等地有壳内低速层.关于班公-怒江缝合带附近Moho界面的错断现象,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班公-怒江缝合带是印度地壳向欧亚下地壳挤入的前沿.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青藏高原的岩石层构造及其动力学过程,根据记录到的来自台站东北方向的大量宽频带远震林波波形资料,应用时间域的最大熵谱反褶积算法,得到了11个(全部)PASSCAL(地壳与岩石层的地震台阵研究计划)台站的接收函数.利用时间域广义线性反演的Jumping(跳动)算法,引入模型光滑度约束,并将合成地震图的Kennett完全算法及微分地震图的Randall快速算法用于接收函数的正演计算,由台站接收函数获得了各台站下方的一维S波速度分布.反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Moho界面在班公—怒江缝合带附近存在明显的深度错断;在日喀则、拉萨、桑雄和安多等地的地壳内部,可以连续观测到三个显著的速度界面h1,h2和h3,其中h1和h2可以连续追踪到温泉、二道沟和不冻泉等地,而h3在班公—怒江缝合带以北消失;在日喀则、拉萨、桑雄、安多、二道沟和不冻泉等地有壳内低速层.关于班公—怒江缝合带附近Moho界面的错断现象,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班公—怒江缝合带是印度地壳向欧亚下地壳挤入的前沿.  相似文献   

10.
用远震接收函数反演上海及其邻区地壳速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取江苏、浙江及上海数字地震台网台站远震记录的接收函数,反演了这些台站下方地壳的S波速度结构,同时计算出了地壳的厚度及泊松比。初步分析发现,该地区莫霍面起伏不大,江苏地区地壳厚度大约是30km,地壳中存在4~5km厚的低速夹层,位于地面以下15~22km之间。浙江地区地壳内部不存在低速区,并且莫霍面深度自北向南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11.
By using the teleseismic receiver function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rustal thickness and v_P/v_S ratios beneath the 4 National seismic stations (KMI, TNC, CD2 and PZH) in the Sichuan-Yunnan area. This study gives the variance of Moho depths and velocity ratios of the 4 station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ho depth beneath the Kunming station is around 50km, and the velocity ratio varies between 1.62 and 1.69. The thickness of crust and the velocity ratio do not change much with the direction. The crust beneath Tengchong station shows clear directivity, being 40.7km thick in the northeast and 49.7km thick in the southeast. The difference of the v_P/v_S values is remarkable between the two directions, reaching 0.2. The Chengdu station also has shallow Moho, about 40km, but is 8km deeper in the northeast and southwest and the velocity ratio has a change of 0.13 between the two directions. The crust beneath the Panzhihua station is stable. In all directions, the Moho depth is around 60km and the v_P/v_S ratio doesn't change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地块东南缘地带Moho深度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地块东南缘是主要的历史强震活跃区,曾经多次发生6级或以上的强烈地震,其边缘边界具有较强的地震活动性.本文利用该区域内分布的固定台站数据记录的大量远震体波波形资料,应用频率域反褶积方法提取远震P波接收函数,由H-κ方法测定了各台站下方的Moho深度和Vp/Vs值.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地块东南缘的Vp/Vs值介于1.6~1.9之间.东缘的Moho深度介于33.4~45 km之间,太原断陷盆地附近的Moho深度较浅,最浅处为33.4 km;东部北段的延怀盆地、蔚县盆地、阳原盆地和南段的临汾盆地附近Moho深度变化不大,平均深度为40 km.而在东缘东侧,因存在着山西断陷带,导致块体边缘的Moho深度要小于块体内部的Moho深度.块体南缘的Moho深度介于31.0~53.1 km之间,自东段向西段Moho深度逐渐变大,从渭河盆地附近的31.0 km增厚至秦岭造山带地段的53.1 km.总之,鄂尔多斯地块东南缘地带的Moho深度和Vp/Vs值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块特征,块体内部结构比较稳定,东缘东段地壳结构相对一致,东缘东侧与西侧地壳深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从山西断陷以东向西地壳厚度逐渐增厚,很好地对应了其地质构造特点.  相似文献   

13.
用接收函数研究川滇地区国家地震台下地壳厚度及波速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利用远震接收函数的方法,对川滇地区的昆明、腾冲、成都和攀枝花等4个国家地震台的台基下方不同方向的莫霍面深度及波速比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地震台台基下方的莫霍面深度基本在50km左右,波速比为1.62~1.69,地壳厚度和波速比不因方向不同而发生明显的变化;腾冲地震台台基下方的地壳厚度有着比较明显的方向性,东北方向厚为40.7km,东南方向为49.7km,两个方向的波速比相差也很大,差值达到0.2;成都地震台台基下方莫霍面的深度在40km左右,但是东北和西南方向要加深8km,两个方向波速比相差0.13;攀枝花地震台台基下方的地壳厚度比较稳定,厚度在60km左右,波速比变化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藏北羌塘盆地中部莫霍面形态及其动力学成因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羌塘盆地内49个临时宽频带地震观测台阵数据的接收函数分析,采用H-κ叠加和CCP 叠加成像两种方法,获得到了藏北羌塘中部莫霍面深度以及泊松比分布.作为羌塘盆地构造单元的南缘边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下的Moho存在一个南深北浅、断距约10 km的台阶;把羌塘盆地分为两部分的羌塘中央隆起带下存在一个3 km的Moho台阶;北羌塘盆地下的Moho 平均深度约为60 km,而南羌塘约为63 km.羌塘高原下的近水平Moho结构可能是受到印度大陆北向俯冲作用下的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Moho再均衡所致或者与其构造演化有关.泊松比值具有明显的构造分区特征,如南羌塘下的泊松比平均为0.31,双湖缝合带下的泊松比接近正常值,为0.265,而北羌塘的泊松比平均为0.285.  相似文献   

15.
首都圈地区莫霍面起伏及沉积层厚度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和短周期记录提取了接收函数,用H\|Kappa叠加方法反演得到了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反演结果显示首都圈地区莫霍面的区域构造方向呈北东或北北东向展布,地壳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增厚,平均厚度为34 km.地壳泊松比分布呈现出分块的特征,泊松比高值区对应于岩石比较破碎的多条活动断裂带交汇区.而某些地区堆积有较厚的低速松散沉积层,其下的结晶基底介质速度相对较高,因此,该界面造成径向直达P波能量非常弱,而紧随其后的转换波能量较强,称其为首到波峰.通过正演计算,建立首到波峰和直达P波到时差与沉积层厚度的定量关系,从而可根据首到波峰相对于直达P波的时间延迟来快速判定沉积层的大致厚度.  相似文献   

16.
用接收函数反演甘肃测震台网下方的S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对甘肃测震台网下方的一维S波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甘肃测震台网各个台站下方地壳内部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深度为20~25 km之间;第二层为Moho界面,其平均深度约为50 km,界面上表面的速度约为3.8 km/s,界面底部的速度约为4.5 km/s。  相似文献   

17.
北京及邻近地区Moho面的深度分布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林 《中国地震》1998,14(1):1-13
利用北京台网38中站记录的北京及其地区1990 ̄1993年302个2.0级(唐山地构3.0有)以上地震,共3014条^-P波到时、666条Pn波到时及1135^-S波到时资料,采用Horiuchi等(1982a;1982b)提出的“地壳二维深度结构”方法,研究了这一地区Moho面的深度分布,同时联合测定震源位置及P,S波台校正值。另外,用华北台网(1993,1994年)的资料也进行了试算。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