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1982年邓聚龙教授创建了灰色系统理论。几年来,在工农业生产与气象预报服务中都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所谓灰色系统,即只能掌握或只能获取其部分信息的系统。人们将信息完全清楚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信息基本不清楚的系统称黑色系统。灰色系统理论将预测问题作为一个未来系统进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及早作出准确的丰欠趋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人们对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因素已有所了解。但目前为止,对影响产量的信息还不能完全确知,像这样系统中既有明确的信息,又含育不明确的信息,称为灰色系统。下面我们用灰色预测模型来预测我省冬小麦丰欠年景。  相似文献   

3.
对于气候预测模型的建立,用一般的方法不能建立微分方程型的动态模型。“灰色系统”理论的诞生,则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用离散数据序列建立微分方程型动态模型的崭新方法,这类模型便是灰色模型(GREY MODEL),简称为 GM 模型。鉴于人们对长期天气系统以及气候系统的了解还很贫乏,很多信息是未知的,因而将这类系统视为灰色系统并用灰色系统理论来处理是恰到好处的。据此,我们根据历年气候资料,试对本地冬春雨涝的发生状  相似文献   

4.
风暴潮是指在台风、寒潮、气旋等风暴天气系统影响下,引起局部海面异常升高的现象。是莱州湾的一种多发性自然灾害,它的发生与天文、气象等因素密切相关,可认为是一个灰色系统。GM(1,1)模型是灰色预测中常用的基本模型之一。拓扑预测是利用GM(1,1)模型群的预测方法。本文将对羊角沟逐年最高风暴潮位的长期趋势进行拓扑预测。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许多象力、电、光、工程技术 这样的系统,这些系统中的各种状态变量一 般具有明确的因果联系,具有明确的数学模 型,故系统的某一状度变量可以通过实验等 获得其它的状态变量后,由数学模型得到。 这种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而 象气象、经济社会等系统中的各种状态变量 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则很难弄清楚,我们只能从系统的外在表征 得到的一些信息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建 立起模型。这种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 明确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由此可见灰色系 统的建模过程与白色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新信息优先原理,在建模过程中赋予新信息较大的权重可以显著提高灰色建模的功效.将无偏GM(1,1)模型的初始条件由x(1)(1)改为x(1)(n),对原模型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了所建模型的模拟预测精度.通过实例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1引言气象因子、大气降尘及其作用影响构成了一个信息不完全的灰色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分析各气象因子对大气降尘的影响,也需采用灰色理论。本文应用灰色理论中关联分析方法研究气象因子对营口市大气降尘的影响程度。其基本思想是将大气降尘作为参考数列时,各气象因子作为比较数列,在各不同时刻将两数列形成的曲线进行比较,得出关联系数,然后将其信息做集中处理,得到关联度,以此评判各气象因子对大气降尘的影响程度。2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步骤2.1建立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设几(K)为参考数列,X(K)为比较数列,则22数据处理一般采…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灰色系统理论自1982年由邓聚龙教授提出以来,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工程控制、经济管理、未来学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等领域。所谓灰色系统是指某一系统,其中有一部分信息是确知的(我们称之为白色),有一部分信息是不确知的(称之为黑色的),这样一个系统的总体称之为灰色系统。如果从系统内部特性(结构、参数)来研究,允许系统中存在灰色参数,充分利用系统中的白色信息来求解控制问题,那么就能使灰度减少,白度增加,达到控制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把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气象预报和预测方面,曹鸿兴等同志在这方面作了许多专门的研究,为我们应用这一理论创造了条件。现有的预报方法,一般只能解决当年的长期天气预报,对更长时间的预报,基本上是无能为力。而部分实践证明,灰色分析与预测正好能解决这个难题。所谓灰色系统,是指既含已知信息,又含未知信息的系统,长期(超长期)天气预报正属于这种系统。它的主要思想是把时间序列转化为微分方程,用灰色模型求解灰系数,最后得到灰微分方程的解,即预测方程。用该方法对本市1953年以来汛期(5月到7月上旬)较大洪  相似文献   

10.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气象因子对大气降尘的影响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象因子、大气降生及其作用影响构成了一个信息不完全的灰色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分析各气象因子对大气降尘的影响,也需采用灰色理论。本文应用灰色理论中关联分析方法研究气象因子对营口市大气降尘的影响程度。其基本思想是将大气降尘作为参考数列时,各气象因子作为比较数列,在各不同时刻将两数列形成的曲线进行比较,得出关联系数,然后将其信息做集中处理,得到关联度,以此评判各气象因子对大气降尘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1.
介绍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建模原理,利用温州市西山气象站53年的实测降水量资料建立灰色预测GM(1,1)灾变模型,对干旱灾害进行预测,经残差与后验差检验分析,模型精度较高平均达95.5%,并对实测资料进行检验,效果较理想,为温州市抗旱及供水提供必要的预测信息。  相似文献   

12.
灰色系统理论是控制论中的一种新观点和新方法。灰色系统是指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或非确知的信息系统,它是相对于内部特性已知的白色系统和内部特性未知或非确知的黑色系统而言的。就是说,灰色系统中既有白色参数,又有黑色参数。经典控制论和现代控制论研究的是分明系统,模糊控制论研究的是模糊系统,但他们都属于信息完全确知的白色系统,只能对“白箱”进行求解。而对于“黑箱”,是从其外部、从箱的输入输出关系(因果关系)来研究它,使之变白。对于“灰箱”  相似文献   

13.
灰色预测是指以GM(1,1)模型为基础所进行的预测。实质上就是根据过去及现在的信息,建立一个从过去引伸到将来的模型。灾变预测同数列预测一样,均属灰色预测, 设有原始数列X~((0))=X_((1))~((0)),X_((2))~((0)),………,X_((n))~((0))若规定一个阀值A,把X_((i))~((0))中的那些大于或小于A的点认为是具有异常值的点,然后将符合这一条件的数据挑出来,另外组成一个新的数列再将这一新的数列做灾变映射,而后将映射得到的灾变日期集P=P_((1')) ,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灰色系统同模糊控制论一样,是系统控制理论的一个分支,它是指既含有已知又含有未知及不确知的信息系统.通常的农业系统、生态系统等都属于灰色系统. 我国长期从事自动化、系统工程和控制论研究的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1979年开始研究参数不完全大系统、未知系统控制问题;1982年正式发表了奠基性论文“灰色系统的控制问题”,创立了灰色系统理论.他认为应该从系统内部特性来研究灰色系统,允许系统中存在灰色参数,充分利用白色信  相似文献   

15.
汛期降水的拓扑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佩玲 《广西气象》1997,18(3):17-18
运用灰色预测方法对汛期总降雨量未来波形变化进行预测,该方法特点是建立多个(10个)含预报量信息的模型,进行的是模型群预测,模拟变化较。。  相似文献   

16.
运用灰色预测方法对汛期总降雨量未来波形变化进行预测,该方法特点是建立多个(10个)含预报量信息的模型,进行的是模型群预测,模拟变化趋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灰色系统预测等方法预测运城小麦产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秀英 《山西气象》1995,(2):17-20,43
综合运用灰色系统预测等方法预测运城小麦产量刘秀英(山西省气象台030006)产量预报是为农业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许多人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笔者用灰色系统预测方法中的一次累加GM(1,1)模型、二次累加GM(1,1)模型加残差修正、一次累加GM(1,...  相似文献   

18.
灰色动力模型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松柏  李才媛 《大气科学》1990,14(2):188-192
本文在简述灰色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天气过程为灰色系统,从而探讨了灰色分析和预测方法在气象中的应用,并给出了灰色动力模型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湖北气象》1986年第三期(青年论文选辑)在首篇刊登了我们写的论文《灰色预测与天气预报》.当时,我们还是在科研道路上刚刚迈步的青年,《灰色预测与天气预报》一文是我们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当看到自己的文章第一次变成铅字时,是非常兴奋的.我们由此受到极大的鼓励,并增强了自信心.从此,我们继续结合自己的业务工作,深入开展灰色系统理论的应用研究,先后在《湖北气象》发表了三篇论文.由于我们较早将灰色系统理论引入气象领域,并在资料处理上有独创性,《灰色预测与天气预报》发表后,引起了全国气象界的关注,我们先后出席了几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宣读了论文,许多国内同行来函讨论灰色系统理论的应用方法问题,并索要文章材料,此后,灰色系统理论在气象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  相似文献   

20.
灰色系统理论在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与气候预测相关的灾变与异常值预测、拓扑预测的原理与方法,认为气候系统是较典型的灰色系统,适于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模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