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前言     
丁一汇 《大气科学》2014,38(4):615-615
正陶诗言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一年来,先生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我们怀念他在7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坚忍不拔的攀登,怀念他为中国气象事业做出的卓越成就和重要贡献,更怀念他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力量。陶诗言先生是我国天气学和天气预报的科学大师。他一生为中国的天气学理论、天气分析以及天气预报业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寒潮、东亚梅雨、东亚季风、卫星气  相似文献   

2.
黄士松先生出生于1920年10月27日,系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和气象教育家、新中国气象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从事气象科学研究六十余载,始终面向世界气象科学前沿,立足中国天气气候实际,围绕大气环流与灾害性天气气候问题,在大气环流成因、副热带高压变动规律、平流层与对流层环流联系、南北半球环流联系、东亚夏季风体系结构和暴雨台风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等诸多研究领域取得了开创性、前瞻性和系统性成果。他提出了诸多新发现、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均具有重大学术与实践指导意义,为丰富天气学、气候学及提高中国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水平作出了重要学术贡献。值此黄士松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本文从大气环流、副热带高压、东亚夏季风及暴雨和台风4个方面对先生的主要学术成就进行了回顾,以此纪念和缅怀他对气象科学的重要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3.
1引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天气学研究及天气预报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在预报业务手段与方法上有了很大的进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气象工作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天气预报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天气预报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预报的准确与否一直是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序言     
正2016年2月是我国现代大气科学奠基人之一、国际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先生的百年诞辰。为纪念叶笃正先生对我国和国际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发展的重大贡献,我们特此出版《叶笃正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刊》。叶笃正先生的一生是为现代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努力奋斗的一生。他在国际上首先创立了大气长波的频散理论和东亚大气环流理论,不仅为大气动力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为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提出大气运动适应过  相似文献   

5.
中国数值天气预报的自主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值天气预报是天气预报业务和防灾、减灾的核心科技。中国数值天气预报研究和业务应用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在理论、方法和数值模式研究方面取得了有广泛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在回顾新中国数值天气预报自主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GRAPES(Global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半隐式半拉格朗日格点模式与物理过程的研发和业务应用的状况以及所取得的重要科学进展进行了综述。近年来,通过自主研发建立了中国数值天气预报业务体系—GRAPES体系。首次以自主技术实现了从区域3—10 km到全球25—50 km分辨率的确定性预报和集合预报系统,并在模式动力框架、四维变分同化和卫星资料同化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建立了大气化学数值天气预报、台风数值预报和海浪预报等系统。自主研发的数值天气预报体系的建立是长期坚持既定科学技术方向以及研究和业务紧密结合、经验不断积累的结果,是中国自主发展数值天气预报技术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天气预报水平和服务效益,近年来,我区在天气预报业务基础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一、预报业务基础建设的现状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局预报业务基础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84年以前主要以天气学理论方法为基础的外推预报  相似文献   

7.
杨萍 《气象学报》2016,74(4):646-652
罗伯特·菲茨罗伊(Robert FitzRoy,1805—1865)是英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作为天气预报业务的创始人,首次创造了"天气预报"这一气象专用术语,于1863年撰写的《The weather book(天气学手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其在气象学研究方面的多年研究成果,是一本可以让大众阅读的气象学实用指南。文中简要介绍了菲茨罗伊的人生经历,并以菲茨罗伊的代表作《天气学手册》为重点,梳理了菲茨罗伊在气象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菲茨罗伊在气象仪器、全球气候特征、天气预报等方面的认识,并围绕菲茨罗伊的科学研究成果浅谈了其对气象学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信息动态     
2016年2月是我国现代大气科学奠基人之一、国际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先生的百年诞辰.为纪念叶笃正先生对我国和国际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发展的重大贡献,我们特此出版《叶笃正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刊》. 叶笃正先生的一生是为现代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努力奋斗的一生.他在国际上首先创立了大气长波的频散理论和东亚大气环流理论,不仅为大气动力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为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提出大气运动适应过程的尺度理论,推动了大气中大尺度环流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开辟了中、小尺度环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新途径;他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特别是东亚季风)产生和变异的热力和动力作用,从而奠定了青藏高原气象学基础,开辟了青藏高原气象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9.
关于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矫梅燕 《气象》2007,33(11):3-8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气象业务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的工作。作者从天气预报的业务技术体系着眼,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分析了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发展精细化的预报技术体系,将数值预报模式、天气学预报方法、动力诊断和统计释用及基于卫星和雷达等现代探测技术的短时临近预警技术相结合的预报技术路线;提出了有利于精细化预报的业务体系,即发展以定量降水预报、台风预报和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为重点的专业化预报业务体系;指出专家型预报队伍的建设是提高预报业务水平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陆如华 《气象》1992,18(12):47-49
引言 数值预报及其产品应用是当代天气预报的主要手段。它的发展使业务天气预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数值天气预报为主要手段,数值天气预报产品为基础,综合使用天气学、统计学、动力学、人工智能及人机对话等各种方法,研究和开展各种时空尺度的天气预报。发达国家的业务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历史已证明了这是当代天气预报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发展数值预报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其产品应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陶诗言(1919~),中国气象学家。1942年毕业于原中央大学地理系。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员。1978~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8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改称为院土),1982年被选为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1986年被选为理事长,1990年聘为名誉理事长。陶诗言先生在50年代初,任中央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天气预报中心副主任时,培养了一批天气预报骨干,为开展中国天气预报业务作出了贡献。50年代中期,他划分入侵中国的寒潮路径。指出寒潮过程是大型天气过程急剧调整的结果。在研究梅雨方…  相似文献   

12.
陶诗言先生在中国暴雨发生条件和机制研究中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丁一汇 《大气科学》2014,38(4):616-626
作者在1998年庆贺陶诗言先生八十华诞的文集中曾专题阐述和评价了陶先生对中国暴雨研究的贡献。 至今十五年过去了,陶诗言先生虽已于2012年仙逝,但其深邃的科学思想依然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他在中国暴雨研究中留下的宝贵遗产不但深刻影响过去和现代两代人的暴雨研究和业务发展,而且也将继续影响将来的中国暴雨研究。本文是对陶诗言先生在中国暴雨的研究中所作的贡献并结合现代研究的成果作进一步介绍和评价。主要集中在暴雨发生的动力和热力条件与机理方面。全文内容包括六个方面:(1)季节突变对中国梅雨爆发的影响;(2)暴雨发生的多尺度相互作用;(3)暖湿季风输送带对北方大暴雨的影响;(4)高空急流对暴雨的作用;(5)暴雨和强对流发生的物理条件;(6)地形对暴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天气学和天气预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面回顾了75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气团、锋面、梅雨、寒潮、阻高、副高、暴雨、高低空急流、亚澳季风区内涡旋和对流等现象的天气学研究进展及其在不同时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在短中期天气预报及短期气候预测领域在模式发展和改进以及在数值模拟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同时指出模式发展和预测在中国数值天气预报及短期气候预测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学术动态     
1986年10月25日至30日在青岛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气象保障与航空安全》学术讨论会。会议交流的论文,反映了近年来我国航空气象理论和预报技术的新进展,以及保障理论和保障方法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一、深化了常规的航空天气预报方法 由于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中小尺度天气学的发展,使常规的航空天气预报方法向着大、中、小尺度相结合的方向深入发展,加深了对某些天气系统的认识,探索了新的预报方法。不少论文紧密结合保障需要和实际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15.
一、发展概况 山东省气象观测工作始于1890年,讫今有百年的历史。 1952年10月,济南观测所改建为山东省气象台,1954年2月由地面观测业务增加了短期天气预报业务,1958年又增加了中期和长期天气预报业务。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气象服务需求日趋迫切、具体。1982年新开展了短时天气预报业务。省台天气预报技术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50年代以天气学为理论基础,采用高空、地面天气图,为制作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引进统计预报方法;70年代后期至今,随着大气  相似文献   

16.
天气预报的业务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总结回顾了中央气象台近年来的天气预报业务技术进展。天气预报质量的历史演变显示了预报业务水平的提高, 这种业务能力的提高既反映了预报技术的发展, 也带来了天气预报业务的变化。对业务天气预报中各种预报技术应用进展的分析表明:数值预报在天气预报业务能力提高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同时, 基于对不同尺度天气影响系统发展演变过程深入认识的基础上, 天气学的预报方法依然是预报业务中的重要技术方法; 动力诊断预报已成为灾害性天气预报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是实现气象要素精细定量预报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诊断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温市耕(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七十年代中期以来,诊断分析逐渐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这个近代天气学中用来分析天气过程物理机制的方法、不只限于应用在天气学研究中,也逐步推广到天气预报业务工作中。客观预报,不管是用数值预报模式还是用统计预...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业务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北京地区沙尘天气发生、发展的天气学分析研究和沙尘数值模式预报研究以及卫星遥感监测沙尘等方法的应用基础上 ,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应用开发、集成 ,形成一套完整的业务系统。该系统由沙尘天气历史数据库、沙尘天气动态监测、沙尘天气概念模型、沙尘数值预报和沙尘天气预警 5个子模块组成。在近两年的北京市沙尘天气预报服务中 ,本系统得到充分的应用 ,提高了沙尘天气预报服务的效率 ,在实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应用于气象业务部门及相关部门。  相似文献   

19.
暴雨是影响我们国家最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暴雨预报既是业务中的关键点也是难点。本文论述了目前中央气象台的暴雨预报业务已经由基于天气学、统计学等在天气图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主观外推的传统预报向基于数值预报的现代天气预报发展,强调了暴雨预报的科学问题是从预报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而不是从参考文献中找出来的,突出了预报员是暴雨科学问题的提出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参与者,阐明了预报与服务工作紧密结合是中国特色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肯定了中央气象台和中国气象局暴雨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在暴雨预报、研究和我国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暴雨等灾害天气的预报是以服务人民、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为最终目标。并从预报员科学研究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多源观测资料应用、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和集合预报技术的发展及订正能力的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对如何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后,新中国的气象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天气学方面的工作,是发展较快的一个部分。在社会主义建设对天气预报服务工作的迫切要求与促进下,这方面的工作在广泛的基础上蓬勃开展。同时,通过多种途径的培训,很快形成了一支较大的科技与教学人员队伍,成为我国气象学科中近年来从业人员比较集中的一个分支。先后开展了我国近代天气学方面有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之研究工作,得到了一定的进展;在天气分析预报技术的改进与服务效益上,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