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北斗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及其在秭归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斗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是中国气象局依托"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的大气海洋和空间监测预警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的新型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它通过北斗卫星,以广播的方式发布预警信息,发布范围广,时效有保障。2015年,该系统在湖北开展示范应用,秭归承担了140个北斗预警终端的部署和使用。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构成和核心技术,从终端部署、业务管理、信息发布3个方面,总结了系统在秭归的应用。与秭归现有手机短信、气象预警大喇叭、电子显示屏发布手段进行了比较。北斗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在秭归的应用,提高了秭归气象预警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未来基于北斗卫星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和运行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采用浙江省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71—2018年逐日最低气温数据,利用常规气象统计方法,对浙江省平均初终霜日和无霜期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基于不同气候态、年代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特征上,近48 a浙江省平均初霜日显著推迟,平均终霜日显著提前,平均无霜期显著延长;1981—2010年气候态的平均初终霜日和无霜期推迟、提前、延长的趋势都最为显著;20世纪90年代初终霜日和无霜期变化趋势最为显著;平均初霜日在2003年发生突变,终霜日在1997、2004年发生突变,无霜期在2002年发生突变。空间特征上,近48 a浙江省初霜日在空间上,整体呈现西东晚、北中南早的格局;1981—2010年和21世纪00年代终霜日表现为自浙南向浙北逐步推迟的趋势;1981—2010年和21世纪00年代无霜期整体分布上呈现出西东南长、中北短的特点;1981—2010年和21世纪00年代初霜日整体有推迟的趋势,终霜日整体有提前的趋势,无霜期整体有延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2016年在秭归试点并投入运行的"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示范工程"从发布平台、发布手段、发布内容和接收终端四个环节进行实际应用效果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整体运行稳定、性能良好、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等满足要求,解决了气象预警信息服务到村、学校等基层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了边远地区基层的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基于"江西预警发布"微信服务号的预警信息精准智能推送平台的设计思路和总体框架,搭建了由运行支撑层、数据层、服务层和业务应用层组成的业务平台,实现了基于位置的网格化临近预报信息的实时发布和预警信息的靶向发布,预警服务模式从"单向推送"向"双向互动"转变。研究应用了多项关键技术支持平台的智能化,包括基于位置服务(LBS)的实时预警、临近雨情、预警定制、定向群发和后台管理等平台核心功能技术。平台操作简单,使用便捷,为用户实时实地提供量身定制的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5.
基于北斗卫星的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系统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斗卫星系统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具有授时、定位、短报文的三大功能。介绍基于北斗卫星预警发布系统的应用需求分析、功能流程设计与实现、系统应用实验和效果检验。通过该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有效解决了偏远农村、山区预警发布"最后1公里"的瓶颈问题,扩大了预警发布的覆盖面;弥补了城市密集区预警信息手机短信发布延迟和信息阻塞的缺陷,极大提高了预警发布的时效性;实现了灾情实时上传,形成了发布、接收、反馈于一体的预警发布体系,为北斗卫星在我国应急体系建设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气象灾害农村预警发布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翠平  杨荣芳  刘建文  赵建明 《气象》2008,34(9):112-116
介绍了基于中国移动GSM/GPRS网络技术,利用现有的气象短信发布系统和农村大喇叭基础设施,实现农村灾害预警发布的快速响应,解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葺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此系统具有五大技术特点:1、利用GIS系统,确定预警区域,实现预警区域精细化服务,提高灾害预警发布时效;2、通过TTS技术,实现文本短信的语音转换;3、利用数字签名技术,实现预警信息发布的安全检查,确保信息播放的安全性;4、开发了预警系统的语音回拨功能;5、利用GPRS通讯技术,实现终端设备状态的远程监控,提高设备维护的效率.河北省目前拥有5万左右行政村,利用该系统以200条/秒发布预警信息,仅需4.2分钟可覆盖全省近五千万农村人口,比单一短信方式传播预警信息缩短近34个小时.  相似文献   

7.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系统是针对于气象预警和气象产品对外发布的平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系统主要对现有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以下简称国突)信息数据处理中心进行业务对接,实现了收音机手段信息发布的全程监控,可一键在多平台发布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和气象服务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系统除涉及与终端通信外,还可实现国家级,省、市、县等各级通信,同步预警相关信息及设备信息。  相似文献   

8.
基于WebGIS、HTTP通信、数据库等技术,制定了一键式预警信息发布规范,有效整合了电子显示屏、预警大喇叭、手机等预警发布终端,开发了气象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平台,实现了地图综合显示、气象数据叠加、任意预警区域选取、一键式发布预警信息等功能,提高了预警信息发布的可视化水平,保证了多终端预警信息发布的高效性、一致性。该系统的一键式信息发布技术,为气象预警发布开拓了新思路,能够有效提升业务水平和预警发布能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1961—2010年日平均气温和1983—2009年杏树物候期观测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1)杏树的开花盛期与气温稳定通过3℃或5℃初日均呈较为显著的正相关,但与3℃初日的相关性更好。(2)1961—2010年,库车县3℃初日呈不显著的提早趋势,且各年代际间3℃初日呈波动变化趋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出现最晚,2001—2010年出现最早。(3)杏树开花盛期的日期呈显著提早的趋势,且呈逐年代提早的趋势。其中2001年以来比20世纪90年代提早了5 d,比1983—1990年提早了7 d。(4)利用1983—2009年3℃初日与杏树的开花盛期日期资料,建立了库车杏树的开花期预测模型,2010—2016年预测结果经检验平均绝对误差为8%,平均预测准确率在83%~95%之间,因此,该模式可作为库车县杏树开花盛期日期预报的业务手段之一,其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杏树开花物候期的预测以及春季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创建浙江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不仅是政府部门近几年在大力推进的工作,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百姓生活所需的必然要求。一个统一、快速、有效的预警发布系统能为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巨大的贡献。首先从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引出国家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的建设,接着介绍浙江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现状、不足之处和系统建设的需求及目标;最后给出浙江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逻辑框架架构图和信息发布流程,并介绍系统整体的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11.
为积极推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惠州市成立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预警信息发布体系的建设做到了中心管理坚持"实体运作"、业务运作坚持"平战结合"、业务平台坚持"本地应用"、信息发布坚持"部门联合"、信息传播坚持"社会参与",初步实现了"风险预警,靶向发布"、"部门联动,联合发布"、"第一声音,权威声音",在2016—2018年重大灾害性天气防御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提出了应急指挥平台政府化、决策基础数据实时化、信息靶向发布精准化、信息传播融合发展、业务人员专业化等下一步工作规划。  相似文献   

12.
谢国权  郑伟才  张锋  邓闯  李建  阮小建 《气象科技》2018,46(6):1130-1135
鉴于浙江省级尚没有本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本文基于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TLQ消息中间件和FTP消息传输机制,分别实现了本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数据库和浙江天气网、智慧气象APP、微信等主流网络媒体渠道的实时对接发布,以及邮件传真通讯手段的对接。为现阶段开展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服务工作打开了局面。也为后续开展省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无省突系统的省份,开展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服务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138年上海地区高温热浪事件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深入了解特大城市高温热浪的变化特征和发生条件对于科学防御其引发的灾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根据中国气象局高温日和高温预警信号阈值定义了上海地区高温热浪三级标准,并引入高温有效积温,基于1873-2010年上海市徐家汇站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高温热浪的多尺度时频特征;基于环流指数和NCEP再分析资料,探讨了上海地区高温热浪异常偏强年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将高温有效积温与高温热浪发生频次结合,可更合理地表征高温热浪的炎热程度.(2)近138年来上海共发生214次高温热浪事件,其平均高温有效积温为8.3℃,7月高温热浪发生频次和高温有效积温均多于8月.(3)近138年来上海地区高温热浪有三段持续偏多与偏强期:19世纪90年代初至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初、80年代末尤其是21世纪初以来;最强的高温热浪事件出现在1934年;而21世纪初的10年,其炎热程度正呈明显上升趋势.(4)上海地区高湿热浪异常偏强年的主要环流特征是夏季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和印缅槽异常偏弱,如高温热浪异常偏强年夏季平均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伸展至我国东南沿海约122°E附近,而低纬地区印度半岛至孟加拉湾的低槽区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4.
基于微信平台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琼芳  聂菊荣  冯海旭  万磊 《气象科技》2014,42(6):1019-1022
以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群发功能为基础,建立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微信虚拟服务器,结合潜江市气象局已有的气象信息资料,组建潜江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通过服务器向用户群发布文本、声音、图像、视频、图文等气象预警信息,实现图文并茂信息推送、信息查询、用户管理、人机交互等功能。系统采用多进程并发命令,快速发布预警信息;设立潜江气象小助手微信用户小号,发布消息预警声音提示。系统预警发布迅速,信息畅通,内容丰富,提升了潜江市气象防灾减灾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5.
彭窈  彭劲洪  何彬  毛文书  杨鑑斌 《广东气象》2022,44(1):30-33,37
基于1961-2016年逐年华南春季SPEI指数,采用滑动t检验、Morlet小波分析、EOF分解等方法,讨论华南春季旱涝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华南春季在20世纪60年代处于干旱期,70年代至90年代初处于雨涝期,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出现大幅度旱涝转换,以后又进入干旱期.华南春季1983年以前呈现趋湿润化;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小区广播的分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方式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通过介绍小区广播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分析了小区广播作为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广播服务,与传统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方式相比具有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占用资源少等优点。基于小区广播的分区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在气象灾害预警的应用后,收到较好的使用效果,十分适合针对特定区域进行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  相似文献   

17.
天气预警智能推送系统的建设是以微信模板消息功能特点为基础,同时结合天气预警推送需要,实现了基于位置的天气预警信息点对点发布。根据微信提供的模板消息,该系统可针对预警信息、突发应急信息、强灾害性天气影响等采用不同的模板来实现信息的智能推送。系统设计后台采用多线程处理技术,提高预警推送效率,确保预警信息在10 min之内到达用户端,并且利用用户ID绑定等方式实现用户对预警信息的分区自主定制。基于微信模板消息的天气预警智能推送系统是精细化预警发布方式的重要探索,很好地提高天气预警信息传播覆盖面和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6—2019年深圳市台风预警信号历史资料,运用分类统计等方法,研究了深圳台风预警信号发布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其与影响深圳的台风个例的内在联系和差异,并对发布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2006—2019年影响深圳的台风共有54个,年均3.9个。台风较多的月份主要在6—10月,9月及以后以强台风以上为主,主要在西太平洋生成。明显影响深圳的台风约占总数的59.2%,主要集中在7—9月,严重影响深圳的台风以台风以上级别为主,但也会有"小台风大影响"的个例。2)深圳市台风预警信号发布次数呈逐年波动上升趋势,与影响深圳的台风个例的统计特征基本一致。3)台风预警分区发布一般以全市(包括全市陆地和东、西部海区)发布为主,少数情况下东、西部海区(或加上海区沿岸的几个区)在陆地预警的基础上上调一个等级。4)高级别台风预警信号(台风黄色、橙色、红色)的发布难度更大,发布时机更加难以把握。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基于Google Earth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 GIS)的肇庆市突发事件预警发布决策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系统实现了:1)接入各应急单位行业的数据与视频信息,统观全局、快速合理地进行资源调配。2)接入各种灾害预警及逃生模型,可科学决策、合理划定撤离区域,规划逃生路线。3)靶向圈选或区域选择预警灾害区域,多渠道一键式发布预警。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是目前全省开展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服务的主要发布平台,系统在正式投入业务运行之后便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大喇叭显示屏的应用服务现状入手,基于全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部署层次,提出了大喇叭显示屏监控平台的架构设计和平台对接思路,不仅有助于扩展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布渠道,扩大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提升社会服务效益,而且可以对大喇叭显示屏进行统一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