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2.
利用云南尖山磷矿组合样的化学分析结果,对风化磷块岩与原生磷块岩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数学特征进行研究;首次将风化磷块岩的风化指标划分为“直接法”、“间接法”两类,进而提出云南尖山矿区风化磷块岩的风化指标为CO_2法,2P_2O_5+A.I 法。通过图解与统计分布求得风化指标的临界值是:CO_2法,>5.5为原生矿,≤5.5为风化矿;2P_2O_5+A.I 法,<74为原生矿,≥74为风化矿。利用聚类分析法进行验证,吻合率达99.11%。  相似文献   

3.
滇池地区下寒武统磷块岩以碳酸盐类磷块岩为主。原生矿多属中低品位矿,风化后富集。磷块岩经历风化强弱可用风化成熟度来表示,风化磷块岩是风化成熟期的产物,表明矿石风化进入了风化门限之内。根据磷块岩的特点及风化磷块岩形成机制初步建立的本区风化磷块岩的成矿模式将磷块岩的风化分三个阶段,不同的风化阶段,磷块岩的风化成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风化磷块岩是前两个风化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5.
6.
滇东地区风化磷块岩物质组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善任  倪守昌 《云南地质》1992,11(2):181-188
滇东地区的风化磷块岩,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经简易擦洗脱泥工艺流程,即可获得合格的湿法磷精矿。风化磷块岩与原含矿(岩)石在矿物组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诸方面一般无本质的区别。本文主要采用垂向由浅而深的层位对比,系统的采集样品,利用各种测试手段,探讨原含磷矿(岩)石随风化程度在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的变化规律。由于受到风化淋失作用,原含磷矿(岩)石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磷质成分增加,CO_2、MgO含量降低,其相应的矿物组分、结构构造也随之改变。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的  相似文献   

7.
化学风化作用,使滇池地区下寒武统磷块岩形成大面积风化矿石,矿石构造疏松,可以通过简单的擦洗-脱泥使精矿品位有较大的提高。选矿试验结果证实,只有自然粒度擦洗才是合理的选矿工艺。根据自然粒度擦洗结果书风化磷块岩划分为“制酸矿”、“擦洗制酸矿”和“非制酸矿”3种“工业类型”。其原矿石分别出自不同的沉积古地理环境,且有不同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据此可以通过原矿对风化磷块岩的擦洗结果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云南滇池地区风化磷块岩的地质特征和判别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素秋 《化工地质》1991,(1):55-67,T002
  相似文献   

9.
黄富荣 《云南地质》1995,14(3):190-197
滇池地区风化磷块岩经过简单地擦洗脱泥便可获得理想精矿,为我国的磷矿选矿开辟了一条新路。但在开发利用之前应当正确区分它们的风化程度,“风化矿石”造成有用组分P2O5的富集,“强风化矿石”则造成P2O5的贫化,前者有良好的擦洗效果,后者经过擦洗浆有一半以上的有用组分丢失。  相似文献   

10.
11.
滇东磷矿风化型矿石的判别指标讨论及次生风化富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化型磷矿石-风化磷块岩是滇东最主要的磷矿石,为判别矿石为原生成风化磷块岩,前人已提出过10余种作为判别标志的风化指标,但是这些指标的计算仅以矿石的化学组成为依据。笔者研究后指出,应以次生风化作用过程中磷块岩的组成和结构变化为基础,再合理使用上述某些判别指标,才能正确确定风化矿石,决定其利用价值和方法。笔者还指出,在次生风化作用中被溶蚀的不仅是碳酸盐,只要条件适当,石英和粘土矿物也可以溶蚀,使磷矿石品位增高,结构疏松,成为有利于洗选的优质矿石。  相似文献   

12.
一株黑曲霉对磷矿石的风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株分离于植物根际土壤且有较强溶磷能力的真菌研究其对磷矿石的风化作用。对该菌株的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后,再结合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用ICP-OES测定培养液中的Ca2+浓度,磷钼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磷的含量,电子探针、透射电镜和能谱仪分析菌株作用后的残留物。培养液中的Ca2+浓度由第3天的10.02mg/L增加到第30天的217.61mg/L,可溶性磷的浓度由第3天的5.37mg/L增加到第30天的921.37mg/L;风化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次生矿物草酸钙,大分子有机物形成的生物膜以及菌丝体穿插破坏矿物颗粒促进磷矿石的风化。表明该菌株对磷矿石有较强的风化能力,黑曲霉生长产生的生物物理破坏作用和胞外分泌物的生化降解作用是引起磷矿石风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一株胶质芽胞杆菌对磷矿石风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谌书  连宾  刘丛强 《矿物学报》2008,28(1):77-83
以一株质芽孢杆菌为例研究实验条件下微生物对磷矿石的风化作用.以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方式研究培养基中胶质芽孢杆菌对磷矿粉的风化作用,即在装有100目磷矿石粉的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研究该菌对磷矿石粉的直接风化作用;同时,将装有100目磷矿石粉的透析袋放入液体培养基中再接入该菌,研究其对磷矿石粉的间接风化作用.按不同时间取培养液上清液,过滤,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测定滤液中Ca2 、Mg2 、Na 、Mn2 、Al3 、Fe3 和K 等浓度,比色法测定水溶性P(Pws)和水溶性Si (Siws) 的含量;滤膜上的固体物称重并消解后,同上方法测定Ca2 、Mg2 、Na 、Mn2 、Al3 、Fe3 和K 等浓度以及Pws和Siws含量.此外,细菌风化作用后的矿物残渣用电子探针作表面微观形态分析和XRD矿物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胶质芽孢杆菌对磷矿石粉风化的直接作用强度大于间接作用;对不同矿物的风化强度不同,对粘土矿物的风化作用较明显.提出细菌对磷矿石的风化作用源自细菌生长导致的机械破坏作用、胞外分泌物的生化降解作用以及多种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云南安宁磷矿区富矿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安宁磷矿区磷矿富矿赋存于寒武系梅树村组中谊村段的上矿层(€1m1-3)中.该矿区富矿包括原生富矿和风化富矿.磷矿富矿在各矿段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异.原生富矿的形成受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控制,风化富矿的形成受构造、上覆盖层、矿层性质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扬子地区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磷矿分布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0%~2上。扬子地区主要的含磷层位是晚震旦世的陡山沱阶和早寒武世梅树村阶。扬子地区在晚震旦世的陡山沱期和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具备极佳的形成磷矿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条件,磷质来源丰富,在一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形成了大型磷矿带和磷矿聚集区。滇东北寻甸-东川-会泽-带、川西南马边-雷波-会东一带、鄂西神农架和黄陵背斜西部是寻找大型磷矿和富磷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6.
川西南滇东地区在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处于上扬子浅海环境,沉积一套浅海碳酸盐和磷酸盐。磷矿经历初始沉积和再次富集的成矿作用,与古构造控制的古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在川滇潮坪海湾中,由水下隆起分割的三个次级海湾周围的潮下浅滩和潮间带下部为寻找富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吉林东部花岗岩风化壳的特征。研究了花岗岩风化过程中主要造岩矿物的变化特点;建立了主要造岩矿物的风化序列。研究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探讨了影响风化过程中元素行为的主要因素。计算了风化速率。  相似文献   

18.
较为系统地搜集了云南新元古代的地层、岩石、构造、矿产的相关资料,结合长期进行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固体矿产勘查形成的认识,从区域地质发展史的角度再度对云南新元古代的地史演化进行研究,得出5方面的新认识。即:1)三江造山带的新元古界包括公养河群(中下部)、勐统群、南坑河组,均为地层层序清楚的浅变质含碳酸盐砂泥质沉积,与中元古界澜沧岩群、巨甸岩群地层层序模糊的浅变质含中基性火山岩的砂泥质沉积构成明显差别; 2)三江造山带的新元古界仅发生轻微变质,变质作用强度带为绢云母—绿泥石带(明显低于中元古界),变质作用时期为早寒武世末期,为兴凯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3)上扬子陆块的新元古界中,陆良组属青白口系,澄江组、牛头山组属青白口系—南华系,南沱组属南华系,观音崖组、陡山沱组、灯影组(中下部)属震旦系; 4)据南沱组冰碛层与下伏澄江组砂岩的地质年代,造成二者呈微弱角度不整合接触的澄江运动应发生在南华纪早期; 5)华南陆块的新元古界包括屏边群、浪木桥组(下部),屏边群的冰筏沉积、浪木桥组的含磷沉积分别与上扬子陆块冰川沉积的南沱组、含磷地层灯影组中谊村段相对比。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鄂西地区典型沉积型磷矿矿床成矿特征,总结其成矿规律,选取含磷岩系下震旦统陡山沱组含磷岩系的分布、岩相古地理、古构造、岩石组合、陡山沱组地层厚度、南沱组冰碛砾岩厚度作为预测要素变量;运用秩相关系数法分析各预测要素,确定矿床的定位预测要素的重要变量区间。最终基于MRAS软件,通过特征分析法对预测要素进行分析,确定了34个A类预测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