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球》2021,(5)
正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地下水则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仅占全球水资源的6%,其中1/3为地下水资源。作为国家战略水资源的地下水极其重要,尤其在我国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往往支撑着工业、农业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世界各地已经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地下水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的运动变化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地震是地球活动的突发常发事件。地震与地下水动态的关系是近几十年来人们努力研究的内容,地震引起的井水位水温同震效应是当前大家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测年方法及其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下水动力学特征的观测与研究,是地震前兆监测的重要方法之一。地下水动力学研究中,利用地下水测年方法,可以对地下水的补给、径流特征及更新能力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常用的地下水测年方法,总结了前人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地下水更新能力与地震前兆信息的关系、地下水运动规律与地震构造活动的关系以及地下水浅层补给与异常干扰排除的方法等。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地下水年龄的测定与分析方法对于了解监测点映震能力、评价构造活动与地震活动程度,以及在观测资料异常变化的现场核实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地下水动力学特征的观测与研究,是地震前兆监测的重要方法之一。地下水动力学研究中,利用地下水测年方法,可以对地下水的补给、径流特征及更新能力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常用的地下水测年方法,总结了前人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地下水更新能力与地震前兆信息的关系、地下水运动规律与地震构造活动的关系以及地下水浅层补给与异常干扰排除的方法等。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地下水年龄的测定与分析方法对于了解监测点映震能力、评价构造活动与地震活动程度以及在观测资料异常变化的现场核实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瞬变电磁法在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天然资源,供人类需要的淡水有95%以上取自地下水,地下水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地球物理方法在地下水勘查工作中得到应用的同时,新的更先进的物探方法不断涌现.近年来,瞬变电磁法在国内外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在地下水勘查领域的应用也得到拓展.与其它电探方法相比,利用瞬变电磁法进行地下水勘查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水是人类生存之源,而湖荡被称为地球之“肾”,是河湖水系连接的关键缓冲节点,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长三角平原水系众多,河流纵横,天然湖泊与人工沟渠遍布,平原湖荡湖水与周边地下水的水力联系较为频繁,而地下水对湖泊水均衡贡献尚不明确,对平原湖荡地下水赋存和运移规律的认识不足。本研究以苏州吴江区元荡湖为研究对象,选取氡同位素作为湖水和地下水水力交换过程的示踪剂,建立氡箱模型,揭示元荡湖不同区段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过程和补给关系,并通过水位动态验证分析湖水—地下水交互关系。枯水期元荡湖水位和氡浓度空间分布特征指示研究区内地下水向湖水排泄,其中以湖泊西侧较为明显,地下水入流补给的氡为7.137×106 Bq/d,输入量源项占比为90%,地下水流入量为4540.801 m3/d,地下水每日流入量对元荡湖水量的贡献率为2.551%。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风速与地下水222Rn活度为特别敏感参数,取值差异较大时会导致计算误差急剧增大,改善测点布置和提高模型参数精度能有效提高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借助氡同位素示踪方法,建立湖泊...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地壳岩石或土的空隙(孔隙、裂隙、溶洞)中的水.按照存在的形式,可分为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毛细管水、重力水和固态水等.按照埋藏条件,又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个基本类型.每一类型又根据地下水赋存的形式再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溶洞水)三类以及一些过渡类型(如裂隙—岩溶水等).地下水一方面可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以及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含有特殊组分或有较高温度的地下水还可用于医疗、热能利用和提取有用元素.另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它又能淹没矿坑或引起土壤盐碱化等,具有危害作用.[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与运动规律以及它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等.目的是寻找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防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是人们可以选择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之一,也是比较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海南来说,地下水不仅作为区域发展的主要资源,也是城市发展的战略资源以及物质保障。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得知,当前我国97%的地下水受到了污染,其中40%的地下水污染程度不断上升,所以地下水资源的流动比较缓慢,交替速度很慢,自净能力不强。因此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的话就不能够很好的恢复,所以地下水污染风险的评价以及区域划分工作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决策依据,本文主要是从地下水污染的现状入手建立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海南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水化学分析方法在地下水异常核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刘耀炜  任宏微  柯云龙 《地震》2019,39(1):29-38
地震前兆识别中的异常核实工作是提高地震分析预报能力的重要环节。"四图一法"是地下水异常核实中有效的水化学分析方法,其中Piper图和Schoeller图用于判定地下水化学类型和补给关系,Gibbs图用于判定地下水化学成分来源,Giggenbach三角图用于判定地下水的水岩平衡状态和是否有深部活动信息,以及混合比例法用于计算地下水的混合程度。同时,介绍了水化学分析方法在异常核实应用中的水样采集、测试方法和基本原理。使用水化学分析方法,有助于判定异常的构造或非构造活动影响因素,提高异常判定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在地壳中普遍存在,具有流动性和难压缩性,所以它能直接而灵敏地反应岩石中的应力、应变状态。岩体裂隙产生、发育及向断裂过渡等是地震成因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地下水的动态分析是寻找和解释地震前兆、开展地震预报的钥匙。通过对邢台、唐山等多次地震的深入总结,证实地下水动态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法。据此,国家地震局在1978年把地下水列为重点攻关项目之一。经过七年不懈努力,全国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分布范围很广,它可以看作是地下介质的组成部分。大量实测资料说明,地下流体能够较灵敏地反映岩层的应力应变,因此,利用地下水化学组份变化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具有较广阔的前景。本文拟就地下水化学组份与地震关系的几个问题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超采问题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2016,(12)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保护好地下水对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河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在建设经济强省的目标指导下,河北省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加大了水资源供给的压力。在地下水的开采上,河北省存在着超采问题,部分城市甚至存在着严重超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洪泛湿地是位于水生系统和陆生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在河流和陆地之间的水文生态方面起着纽带作用,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叠加影响,其水文过程改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循环、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本文以鄱阳湖洪泛区湿地为研究区,应用湖泊水动力和洪泛区地下水数值模型,评估鄱阳湖拟建水利枢纽工程对洪泛区地下水系统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拟建水利枢纽工程将会遵循调度方案使得湖泊水位明显提高,但同时导致洪泛区地下水位的整体抬升,且东部主湖区附近的地下水位受到的影响(约1~3 m)要明显强于洪泛区其它区域(约小于1 m)。地下水位的变化同时导致不同典型时期洪泛区地下水流速的减小及地下水流向的改变,表现为枢纽建设后地下水流向的逆转和流速基本小于0.1 m/d。鄱阳湖涨水-丰水期总体为湖水补给洪泛区地下水模式,枯水-退水期主要为地下水补给湖水模式,但水利枢纽可能导致洪泛区地下水系统水均衡状态发生转变,影响了地下水系统的补给和排泄状态,最终形成了长期稳定的湖泊补给地下水的作用模式。从地下水-生态系统响应变化的角度分析,拟建水利枢纽建设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可能会给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元素的迁移转化、植被群落的演变与退...  相似文献   

14.
矿井水害防治和地下水利用与保护是煤矿水文地质学研究的两个基本任务。二者虽然研究的对象相同(均为地下水),研究方法相近(均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方法),但因研究目的不同(一为防治水,一为供水或利用水),对被研究对象形成的认识和看法则明显相左(同一对象,待遇迥异;是害是利,莫衷一是),形成了"开矿怕水,供水盼水"的矛盾局面。这一现象的背后,其实体现的是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博弈问题……煤矿水害防治把矿井涌水作为有害因素来对待;地下水利用,主要是从供水角度而言,它把地下水作为一种资源来保护;客观而言,地下水的形成只不过是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15.
河北平原地下水化学环境演化的地球化学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河北平原地下水化学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演化问题,即山前地区地下水硬度、总溶解固体升高及中、东部地区咸淡水混合问题,定量确定了不同时期沿水流路径上及咸淡水混合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及质量交换,从而揭示了地下水化学环境的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刘嘉麒 《地球》2021,(1):1-1
湖泊是镶嵌在大地上的蓝色宝石,它不仅景色幽静,环境优美,还是生命之源,万物繁衍的地方。地球上约有14亿立方千米的水,其中约97.5%为咸水(主要在海洋中),2.5%为淡水,而这2.5%淡水的大部分(约70%)还被冻固在极地和高山的冰川中,能直接为人类所用的水仅仅是湖水、河水和部分地下水,总量不及全球水量的1%。可见淡水之宝贵,湖泊之宝贵。  相似文献   

17.
从震源孕育模式讨论大震前地下水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 大震前地下水的变化是地震预报的手段之一,由于它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掌握,所以具有比较普遍的意义。但是地下水变化的原因却很复杂,所以有必要搞清地下水变化的特征与地震的关系,即哪些有关,哪些无关。对这个问题,除了对水文地质条件、旱涝、气压变化、涨河、灌溉、人工用水以及潮汐力等因素进行分析外,还必须将地下水的变化与震源孕育的模式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本文主要是根据文献[3]中所介绍的一种震源孕育模式,结合具体的地震实例来探讨大震前地下水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硝酸盐(NO3-)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尤其在农业区普遍存在。地下水中NO3-可以通过交互作用进入地表水中,是地表水NO3-的潜在来源。研究地下水中NO3-的来源及其贡献率对防治周边地表水NO3-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四川盆地农业区河流型水库周边地下水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水文地球化学、多种稳定同位素(δD-H2O和δ18O-H2O,δ15N-NO3-和δ18O-NO3-)、贝叶斯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和人类健康风险评价(HHRA)解析地下水中NO3-的来源与转化过程、不同NO3-来源的贡献率及潜在的人类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丰、枯水期地下水中NO3--N浓度分别为1.24~42.91和0~42.96 mg/L,61%和40%的地下水样品超过了饮用水限值(10 mg/L)。δ15N-NO3-和δ18O-NO3-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NO3-的主要来源为粪肥/生活污水。硝化作用可能是研究区地下水中重要的氮循环过程,存在加剧地下水NO3-污染的风险。SIAR模型得出丰、枯水期地下水中NO3-的主要来源为粪肥/生活污水,贡献率分别为50%和38%。HHRA表明长期饮用研究区NO3-浓度较高的地下水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9.
葛彦增  尚贵佳  崔雪莲  王铁 《地震》2005,25(3):78-84
对于受地下水影响显著的金州台WN向水准观测资料, 在使用时需要进行干扰排除。 具体做法是, 根据地下水对普通基岩标志作用机理和套管标志的埋设情况, 先对地下水位的数据进行变换、 对有关参数进行确定, 然后推导出地下水对西点标志影响量的计算公式并求解, 最后在WN向水准观测高差中将其排除。 算例和分析表明, 该方法较好地解释了地下水对金州台水准观测不同阶段的不同影响原因, 并且是定量排除地下水干扰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它能较好地提取水准观测高差中的异常信息, 提高了水准观测资料在地震预测预报中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测深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测深(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MRS)技术作为目前唯一能够实现地下水直接定量探测的地球物理高新技术已有近30年的历史,最近10年,MRS技术在仪器、正反演理论、信号影响因素、实际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死区时间不到10ms的商用型多道磁共振测深仪的推广使用,大幅改善了MRS方法的找水效果和仪器的抗干扰能力;正反演研究的重心已由简单的一维层状假设理论转入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分辨率2/3D磁共振成像研究;信号影响因素与机制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全面;特别是实际应用方面,正在由单纯的地下水探测向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管理与污染监测、灾害水源的超前探测等多个领域拓展.随着磁共振测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它定将在更多领域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