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杭州湾是世界著名的强潮河口湾,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基于杭州湾口内外实测潮汐资料,对杭州湾潮汐特征及时空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高潮位、低潮位、平均潮位、潮差、涨潮历时以及天文潮变化,同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潮汐特征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最近50年来,杭州湾年平均高潮位和海平面抬高,潮差增大;澉浦年平均低潮位抬高,涨潮历时缩短,浅海分潮增大;钱塘江河口治江缩窄是造成杭州湾潮汐变化的主要因素;浙江和邻近海域的涉海工程可能是造成浙江沿海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钦州湾海水中石油烃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1月至11月对广西钦州典型养殖海湾-钦州湾海域表层海水石油烃进行了4次采样调查,分析该海域石油烃污染状况,探讨石油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海水石油烃的质量浓度在0.001~0.095 mg/L之间,平均值为0.022 mg/L;季节变化呈现夏季最高,秋、冬季次之,春季最低的特点,夏、冬季海水受到不同程度石油污染,春、秋季均达到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标准。水平分布上总体呈现春、秋季节外湾大于内湾,夏、冬季节内湾大于外湾的特征。钦州湾水产养殖活动及陆地径流输入是影响石油烃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春季石油烃的质量浓度与温度和溶解氧等环境因子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夏季石油烃和溶解无机磷存在显著正相关。总体上钦州湾海域目前受石油烃污染程度较轻,仍有一定接纳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珠江口盐度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1-2005年珠江口海域15个站位的盐度连续观测资料,结合1996年珠江口海域2个站的连续27h观测资料和1998年珠江口海域5个站的丰、平、枯3个水期的盐度周日现测资料,分析珠江口盐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1981-2005年25a间珠江口盐度尽管年与年之间有升降波动,但总体上没有明显的升高或降低,除极...  相似文献   

5.
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苏北废黄河三角洲近岸冬夏两季的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分析结果,研究了沉积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分布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空间上由岸向海、由北侧至南侧,沉积物粒度呈变粗的趋势;时间上,沉积物粒径冬季粗于夏季。沉积物分选普遍较差,偏态为正偏,峰态尖锐。受季节性风的影响,冬季沉积动力环境比夏季复杂,沉积物粒度参数变化幅度较夏季大,冬季样品粒度参数等值线梯度明显大于夏季。在粒级-标准偏差曲线上,高峰值在52.55~88.39μm,为敏感粒级。研究区在潮流和季风驱动的风浪作用下,沉积环境具有波-流联合作用复杂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1999—2021年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以黄河口湿地植被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了清8叶瓣和废弃清水沟叶瓣的植被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湿地植被发育过程中呈现了显著阶段性和空间差异性变化,整个研究区域的植被覆盖面积经历了先波动变化后快速上升的趋势,其中显著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现行河口区,而废弃河口的变化相对稳定,在空间分布上,植被主要从河道两侧扩散到现行河口潮间带区域。2012—2021年现行河口区的植被类型中互花米草的面积显著增加,其面积增加了7倍以上,碱蓬的面积变化经历了先稳定后减小的过程,在2021年其面积仅为12.2 km2,芦苇和柽柳经历了缓慢增加和波动性减小,其总体面积略有增加,光滩的面积及其所占比例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特征。黄河改道与河口摆动和调水调沙工程加快了造陆速率,给植被带来栖息空间和生长条件,而互花米草的入侵和快速扩散虽然增加了植被覆盖面积,但也改变了本地的生态系统,极大地限制了碱蓬的生长和扩散,影响了河口湿地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太平洋海平面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对太平洋沿岸验潮站的月平均海平面资料进行处理,结合T/P高度计资料、Church(2004)重构SSH资料、Ishii(2005)月均海温资料,研究太平洋海平面年际、年代际变化以及资料长度内海平面变化趋势。太平洋沿岸海平面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1.4 mm/a,趋势项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和纬度特征。ENSO对太平洋地区海平面年际变化有显著影响,海平面年际变化与Nino3指数在西(东)太平洋为负(正)相关,海平面年际变化与Nino3指数的相关性在热带太平洋最大,并随着纬度升高相关性减弱,且不同地区年际变化有滞后ENSO时间不等的最大相关。海平面年际变化与PDO指数在西(东)太平洋为负(正)相关,海平面与PDO的相关性分布有区域性和随时间演变特征。年代际变化对目前使用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海平面长期趋势项的预测有直接影响,可能完全掩盖海平面长期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3年8月(夏季)和2014年5月(春季)在曹妃甸邻近海域的调查资料,研究了浮游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和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结合2004年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浮游动物丰度和优势种的变化特征及围填海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浮游动物共鉴定得到31种(类),以桡足类和浮游幼体为主,优势种主要包括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和桡足类幼体(Copepodid larva)等。春季的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高于夏季,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低于夏季。浮游动物丰度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温度、叶绿素a(Chl-a)等环境因子影响,春季基本为近岸高、远岸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夏季则相反,基本为近岸低、远岸高的空间分布规律。与2004年相比,本次调查春季和夏季的浮游动物丰度明显下降,可能与浮游植物丰度及DIP浓度降低有关。春季,西侧、东侧海域的浮游动物丰度分别明显降低、升高,与围填海后营养盐重新分布促进了东侧海域浮游植物增殖有关。夏季则主要受河流输...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盐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2003年2,7月在长江口进行了枯、洪季大规模综合水文测验,布控范围西自江阴东至口外-20m,测验站点覆盖4条入海汊道.测验资料统计分析表明:(1)径流大小、汊道分流比、潮汐强弱和地形条件是控制盐度时空变化的主要要素;(2)在盐度空间分布上从大至小的顺序是:北支,南槽,北槽,北港口;(3)北支枯季发生盐水倒灌南支,而洪季可有一半以上区段为淡水所控;在其他3个入海汊道中,北港口门段是长江口盐淡水混合相对最弱的区段,盐度潮周期变幅最大,但洪枯变幅最小;南槽的盐淡水混合较强,盐度潮周期变幅较小,但洪枯变幅很大;北槽介于两者之间.(4)盐度时空变化反映洪季北支、南港和南槽分流比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3—2014年在钦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获取的夏、秋、冬、春4个季节的环境调查资料,分析了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影响重金属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Cu、Pb、Zn、Cd、Cr、Hg、As含量范围分别为0.214~1.510、nd~0.979、0.132~4.160、0.005~0.106、0.014~2.580、0.012~0.049、1.2~2.2 μg/dm3,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夏、秋季重金属的平均含量依次是As>Cu>Zn>Cr>Pb>Cd>Hg,冬、春季则是As>Zn>Cu>Pb>Cr>Cd>Hg;入海径流量受控于降水,使得雨季时Cu、Zn、Cd、Hg、As的含量通常高于干季;东北季风期间大气沉降可能是Pb含量由夏季到春季逐步增高的主要原因;除夏季Pb、Cd和冬季Pb、Cd、Zn外,其它重金属之间具有显著的同源性。陆源输入是钦州湾及其邻近海域重金属的重要来源,咸淡水混合过程(酸碱度变化及物理混合)是影响重金属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潮流作用也是影响重金属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根据 1 959- 1 996年 4- 6月水温资料 ,按 30′× 30′方区统计计算了南黄海 ( 34°~ 37°30′N ,1 2 2°~ 1 2 4°30′E)中层冷水的 8个示性特征值 ,并绘制了平面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 ,南黄海西部中层冷水于 4月形成 ,5月达到盛期 ,6月开始消衰 ,生消规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出现的海区为 34°~ 37°30′N ,1 2 4°0 0′E以西 (即黄海暖流向西北伸展路径 )海域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同时 ,示性特征的时 -空分布变化还反映出 :在形成期其下方黄海暖流对它的重要影响。这将对于探讨海洋热、动力因子对研究海区中层冷水生消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渤、黄海北部海冰年代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取上世纪后50年至2003年度冬季渤海地区气温作为与渤海冬季冰情有关的气候指标。分析得出,渤海地区冬季气温随着年代呈上升趋势,特别是8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尤为明显。受其影响,渤海冬季的冰情时空分布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其特点是:初冰日较多年平均值推后、终冰日较多年平均值提前,冰期较多年平均值偏短,冰厚较多年平均值偏薄,结冰范围(沿岸固定冰宽度和浮冰外缘线)较多年平均值偏小,甚至有些海区已多年未曾见到海冰了。  相似文献   

13.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亚新 《海洋预报》2005,22(1):86-91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49-1988年的《台风年鉴》和1989-2000年的《热带气旋年鉴》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主要发生源地、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发生的经纬度变化特征、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发生源地和发生频率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有三个热带气旋的主要发生地,分别是南海中北部偏东洋面、菲律宾以东至加罗林群岛之间的洋面、加罗林群岛一带洋面;热带气旋强度越强,发生位置越偏南、偏东;热带气旋平均发生源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平均发生源地偏南偏东,以后逐渐向北向西偏移,夏季以后又向南向东偏移;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2月平均发生频率最小,8月平均发生频率最大,全年TC较集中地发生在7~10月期间。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西岸海风时空演变特征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2008年全年天津地区14个气象站的逐小时资料和6 h一次的地面常规资料,对渤海湾西岸(天津)海风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全年渤海湾西岸的海风盛行于春夏季的14—17时,海风发生频率的最大值出现在夏季,近海站的海风风速主要集中在2—4 m/s,且春季的海风强度最大,秋季最弱,风向主要以东和南-东南方向为主;海岸带附近建立的海风一半以上都可向内陆传播至30 km远,最大可向内陆传播70 km以远,海风强度的空间分布则呈现出近海站高于远海站,近郊站大于城市站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海滩剖面时空变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陈子燊 《海洋通报》2000,19(2):42-48
利用粤西水东湾海滩重复测量的地形剖面,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变换与小波变换,分析了剖面变化的主要空间过程及其时间振荡特笥。结果显示,海滩剖面主要由占数据总方差90%的3个空间过程构成:水下砂坝运移、滩肩进退和后滨侵蚀。三个主要空间过程在时频域具有多尺度的振荡周期性。其中,水下砂坝运动以准季节性变化为主,滩肩和后滨地形蚀积则显示出准2个月变化周期性。剖面变化主要过程与影响海区台风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刘建斌  张永刚 《海洋通报》2016,35(3):340-350
本格拉上升流区域作为大西洋东边界上升流区域,对于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均有重要影响;同时上升流区域处于非洲南部与拉丁美洲相近,战略地位重要。海洋锋作为海洋中尺度现象对海汽相互作用、生物多样性,水下声传播等均有较大影响。因此,对本格拉上升流锋时空分布、锋强度季节变化具有较高的科研、经济和军事价值。通过WOA13季节平均数据对上升流锋区三维空间分布特点,锋强度分布季节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格拉上升流锋锋轴线随深度增加逐渐偏离海岸,锋轴线位置随季节改变摆动幅度不大;本格拉上升流锋强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呈现南强北弱的特点,且在浅层温度锋强度有较大季节差异,锋强度垂直方向上最大值位于30~90 m水层内。  相似文献   

17.
东海近海海雾日变化特征及生成的水文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了东海沿海5个海洋站点的水文气象历史数据,对该区域雾生的日变化特征及海雾维持的气象条件包括气-水温差、风向风速等做出了初步评价.结果显示,除南麂站外各站点上午有雾的情况最多,下午次之,夜间有雾的情况偏少.出雾时气-水温差的阈值大于平流雾形成所要求的气-水温差范围,说明东海沿岸也受非平流雾的影响.另外,多岛区域与开阔水域相比,近岸岛与远离大陆的岛屿相比,雾的日变化规律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19.
东海西北部中层冷水特征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黄渤海海洋》2000,18(2):1-7
  相似文献   

20.
冀津海岸带是国内港口和围填海工程集中分布区之一,高强度开发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基于中科院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在原有分类系统基础上增加了养殖盐田用地、待利用地、滨海滩涂、浅海海域等4类利用类型,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因素.结果表明:(1)近40 a内土地利用总体动态度可达0.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