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岷江断裂南段与1933年叠溪地震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钱洪  周荣军 《中国地震》1999,15(4):333-338
1933年叠溪7.5级地震是发生在青同原东南缘的重大事件。对这次地震的等烈度线形态及与之相关的发震构造的认识有着明显的分歧。本文基于野外新发现的南北向活动断裂以及叠溪地震地面破裂的研究,认为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是作为岷江断裂南延部分的南北向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2.
小江断裂带是新构造时期以来十分活跃的活动断裂带,沿线地震活动频繁,新寨盆地是其控制下发育的串珠状盆地之一.通过野外第四纪地质与构造地质填图,LiDAR扫描,无人机移动摄影测量等手段,对新寨盆地内部第四系地层分布和控盆断裂以及其反映的构造活动期次进行研究,认为新近纪以挤压为主的应力过后,早更新世晚期小江断裂南段受元谋运动...  相似文献   

3.
岫岩—海城5.6级地震地震地质背景及其发震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1999年11月29日岫岩-海城5.6级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并依据地震震中分布、等震线形态、地震与断裂的关系等分析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结果表明,官次地震仍然是海城地震区内的地震活动,其发震构造是NW向海城河断裂。  相似文献   

4.
东南沿海地区的断裂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帮华  黄日恒 《华南地震》2006,26(3):109-118
中国东部,相对来说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活动较为频繁,断裂构造也十分发育。地震活动与断裂构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震中与断裂构造的空间分布也关系密切。通过对东南沿海大量震例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三组断裂与地震的关系,得出东南沿海地区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的三组断裂构造,分别构成了区内的衰减构造、控震构造和发震构造,形成了东南沿海陆缘构造活动带。  相似文献   

5.
巴彦浩特断裂位于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相互作用的边界构造带上,其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和古地震数据对全面理解贺兰山周边区域地震构造和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研究相对薄弱的巴彦浩特断裂北段开展了断错地貌和古地震槽探研究。观测显示巴彦浩特断裂阿拉善左旗以北段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具逆倾滑,断层西盘相对抬升,在浅表形成半正花状构造组合。年代(56.28±4.04)~(82.2±5.78)ka的冲洪积地貌面上冲沟断错137 m,并在东侧形成断塞塘地貌,估计断层右旋走滑速率为1.67~2.43 mm/a。探槽揭示了3次具有显著地表逆倾滑破裂的强震事件,时间分别为(56.28±4.04)~(55.33±3.04)、(32.79±2.22)~(13.76±1.1)、(13.76±1.1)~(7.86±0.43)ka,逆倾滑量分别为0.44、0.35、0.29 m。与前人在巴彦浩特断裂南段的古地震研究进行对比,可知这3次古地震可能仅为部分事件记录。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建立了贺兰山周边区域地震构造模型,贺兰山西侧右旋走滑的巴彦浩特断裂强震发震能力不容忽视,贺兰山两侧盆地不同性质断裂系共同构成了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的活动边界构造带。  相似文献   

6.
曲江断裂断面结构及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从曲江断裂两盘的地层分布、产状变化、破碎带宽度的异常分布等方面对曲江断裂的断面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曲江断裂上存在两个尺度较大的凹凸体。结合该断裂的右旋运动特点,对曲江断裂破碎带异常展宽段及串珠状小盆地的成因给予了解释,同时认为曲江断裂上三次7级以上强震的震中与凹凸体的位置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日月引潮力变化与某些地区地震发生时间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研究了中国西南及华北地区日月引潮力和地震发生时刻的关系,通过对引潮力三分量的分析及把地震按处断裂构造分区,发现潮力的东西方向水平分量与地震发生时刻有密切关系。利用此结论可以提高对地震发生时刻的预报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四川北部地区位于南北强震构造带的中北段,区内活动断裂众多、构造关系复杂、历史及现今地震活动频繁。其中,早期历史地震因时间久远、史料记载简略等原因,其地震基本参数确定和发震构造分析难度较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通过对地震史料的系统梳理和实地考证,对该区1900年以前的3次中强破坏性地震(公元638年松潘地震、1738年南坪地震和1748年松潘北地震)进行补充考证,对其震中位置、震级和烈度等基本参数进行重新核定,并综合分析其发震构造特征。研究结果对分析该区地震活动特征及判定未来强震危险区等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北6.2级地震地裂缝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北6.2级地震现场调查结果表明,这次地震形成了大量的非构地裂缝,它们主要分布在极震区和Ⅶ度区。地裂缝的优势方位为NNE和NWW向,与Ⅶ度等震线双向展布基本一致。利用地裂缝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统计的优势方位,探讨了地裂缝与烈度分区和发震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纪强  王冬雷  鹿子林  张建民 《地震》2020,40(4):115-128
利用地质地貌调查、探槽、工程探测以及年代测试等方法,对双山—李家庄断裂的地表破裂形态、最新活动性以及古地震事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双山—李家庄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在(17.0±0.85) ka~(21.4±1.7) ka B.P.之间,总体以左旋走滑正断为主,局部逆断。依据第四纪活动特征和破裂形式,从南往北可分为两段,即南段(双山—大马山)和北段(大马山—五里)。其中南段又可分为3个小段:双山—丹河水库小段表现为左阶斜列状展布的两条断层,以左行走滑兼正断活动为主;丹河水库—营子小段表现为两条相交的断裂,东支在剖面上则表现为正断活动,第四纪以来不活动;西支在剖面上以逆冲破裂为主,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营子—大马山小段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具有正断走滑破裂特征。北段总体表现为多条近平行的断裂构造系,破裂形式以逆断为主。(2)双山—李家庄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可能发生过两次古地震事件,分别发生在(17.0±0.85) ka~(21.4±1.7) ka B.P.和(77.0±3.8) ka~(84.0±4.2) ka B.P.。(3) 1829年青州、临朐6级地震的发生与上五井断裂和双...  相似文献   

11.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Xiaojiang Fault (SSXF) is locat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Xianshuihe-Xiaojiang Fault and Red River-Ailao Shan fault systems in the southeast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the SSXF clearly shows the linear feature and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as a single, penetrating fault. It has a total length of about 70km, trends generally about 20° to the northeast and protrudes slightly in the middle to the east. A typically geomorphologic phenomenon about the synchronous left-lateral dislocation of ridges and gullies can be found at Liangchahe, Longtan Village along the SSXF. The distribution of faults, the sedimentary features, attitude variance and the primary dating results of the offset strata in the trench section across fault sag ponds reveal three paleoseismic events rupturing obviously the surface,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the SSXF has the ability of recurrence of strong earthquakes. High-precision topographic map about two gullies and the platform between them with synchronous dislocation is acquired by using the Trimble 5800 GPS real-time difference measurement system. The dislocation is (18.3±0.5)m. As the top geomorphologic surface between the above two gullies and their adjacent area, the terrace surface T2 stopped accepting deposits at ~2606a, based on th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ree dating data.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method, a sinistral strike-slip rate of (7.02±0.20)mm/a on the SSXF in the Holocene is obtained, which has a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e results provided by using GPS data.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about the Holocene activity and slip rate of the SSXF demonstrate that the southward or south-southeast motion of the Sichuan-Yunnan block in the SE Yunnan region has not been absorbed by the possible shortening deformation and the sinistral strike-slip rate of the SSXF has not been drastically reduced. The SSXF is a Holocene fault with obvious activity. This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provides some basic geological data for the seismic risk evaluation of the SSXF in the future, and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inspection of the seismotectonic model about the Sichuan-Yunnan block.  相似文献   

12.
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一次强烈古地震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野外考察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康定-磨西断裂)的过程中,在石棉县新民乡发现一条第四纪断层,它切断了大渡河Ⅱ级阶地;在新民乡出露沟发现发育在花岗岩体中的地震楔;在先锋乡上、下垭垮,沿断裂带发育有规模宏伟的构造石林、滑坡体和滑坡体群。据此推断在这一地区沿康定-磨西断裂曾发生一次较强的古地震。用热释光法测定了该断裂湾东剖面上的断层泥,年龄为1.6万年左右;用^14C法测定的Ⅱ级阶地的年龄为1.7万年  相似文献   

13.
北祁连山东段活动断裂带古地震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古地震探槽剖面及断坎年代资料,综合分析了北祁连山东段活动为裂带的 震活动特征。沿断裂带的古地震具有非均匀性活动的特点,表现为活动期次的差异性、空间上的分段性和中段时间上的准周期性。  相似文献   

14.
郯庐断裂带南段新活动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郯庐断裂带南段的第四纪地层不发育,尽管断裂构造岩松散而未固结成岩,也难以应用地层变位法来确定它的最新活动时代和活动方式。笔者在发育断层泥的断裂露头剖面上,采集断层泥样品9个,通过扫描电镜——石英碎砾刻蚀形貌法来确定它的新动活性。根据石英碎砾的刻蚀形貌类型判定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和活动方式;蠕滑?粘滑?从而确定郯庐断裂带南段的最新活动时代在N_2—Q_1或Q_2,活动方式以粘滑为主。  相似文献   

15.
宋方敏  俞维贤 《地震地质》1997,19(3):20-217
小江断裂带中段新生代发育的系列盆地,根据其发育阶段可分为始新世—渐新世、上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全新世4个阶段,并根据发育持续性可分为继承性、阶段性、复活性、新生性4种类型。由大比例尺填图所获资料及前人成果,介绍了各阶段盆地的分布特征和成因机制,讨论了盆地发育与区域构造运动、断裂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灵武断裂晚第四纪古地震及其破裂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质地貌调查基础上 ,对灵武断裂进行了古地震槽探揭露。结果显示 ,距今 2 8ka以来 ,灵武断裂上发生过 5期地表破裂型地震事件 ,时间大约分别在距今 ( 2 7 15± 0 778) ,2 0 0 ,( 13 0 7± 0 0 6) ,( 10 586± 0 0 5)和 6 0ka。根据 5期古地震事件的综合对比分析 ,发现断裂有分段组合破裂的特征 ,由此并结合槽探揭示的古地震同震位移等估计了古地震的震级  相似文献   

17.
鲜水河断裂带的断错地貌及其地震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洪 《地震地质》1989,11(4):43-49
断层的近代位错必将在地貌形态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因而凭借断错地貌现象有可能得到关于活断层上地震活动性的重要信息。鲜水河断裂带上的断错地貌现象表明,断层以间歇性的地震滑动为特征,而且服从于大小相当的地震在原地重复发生的特征地震模式。断错水系的演化图象则进一步提供了在一定时段内,同一地点滑动速率基本稳定的线索。于是,可以把断错地貌的研究作为地震活动性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沈军  李莹甄 《地震地质》1998,20(4):41-331
将特征地震之间的次级地震产生的位移看作相对蠕滑速率,推导了相对蠕滑速率的估算公式,进而分析了次级地震对特征地震复发间隔的影响,从而可以更好地与古地震资料对比以得到可靠的特征地震重复间隔  相似文献   

19.
二台断裂南段的第四纪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柏美祥  尹光华 《内陆地震》1991,5(4):289-295
二台断裂南段在乌伦古河流域分叉、折尾,显示出破裂末端特征。据断层活动资料,自晚更新世中期以来南段有5次活动,主要为右旋逆走滑活动,末端为右旋正走滑。水平错动幅度达3个量级4个梯度,最大达350m。1984—1988年形变测量资料表明该段目前正以2.1mm/年的速率作左旋旷动。各种古地震活动标志表明南段大震平均复现期为3500±290年。  相似文献   

20.
云南小江断裂带现今地壳形变特征与地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小江断裂带现今地震地质及地壳形变测量资料的综合分析,讨论了走滑断裂带挤压隆起和拉张下沉相间出现的变形特征。分析其与历史地震分布的相关关系后认为,挤压隆起和拉张下沉这一变形特征综合反映了小江断裂带现今活动过程中应变积累调整的变化过程,它对区内地震危险性分析及未来强震潜在震源区的确定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