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4.
5.
滕吉文 《地球物理学报》1987,30(06):581-593
本文对近年来在攀枝花—西昌(攀西)构造带所做的重力、地磁、航磁、古地磁、遥感、天然地震、大地电磁测深、地热和爆炸地震探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得出了该构造带的深部结构和地球物理场的特征。基于此,提出了攀西吉裂谷存在的地球物理标志,论述了该裂谷带与现代强烈活动的裂谷带和已消亡的古裂谷的差异与其“活化”的证据。本文最后提出,这是一个被动“活化”的古裂谷的论点。  相似文献   

6.
任意地球物理模型的三角形和四面体有限单元剖分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介绍了适用于复杂地球物理模型的三角形和四面体单元剖分算法,讨论了单元优良性,优良的网格剖分判定规则,建立了C++执行类库与地球物理模型单元剖分库.利用C++剖分类库与模型单元库,可以进行任意地形条件下的地球物理场的正演与反演计算,剖分类的高效性为实际模型的并行有限元法计算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渤海第三纪裂谷扩张的地球物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重磁计算的结果,对渤海第三纪裂谷扩张问题做了分析。在研究中还注意参考了渤海地热流和地壳上地幔电性高导层抬升的研究成果。认为由于深部岩浆的上涌,在渤海及其相邻的陆地共有渤中、渤海湾、庙西、辽东湾和垦利5个较大的地幔柱拱起,它们在华北新生代拗陷区形成了一个走向明显、形态独特、规模较大而又相对集中的地幔柱群  相似文献   

8.
攀枝花-西昌古裂谷与“活化”的地球物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近年来在攀枝花-西昌(攀西)构造带所做的重力、地磁、航磁、古地磁、遥感、天然地震、大地电磁测深、地热和爆炸地震探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得出了该构造带的深部结构和地球物理场的特征。基于此,提出了攀西吉裂谷存在的地球物理标志,论述了该裂谷带与现代强烈活动的裂谷带和已消亡的古裂谷的差异与其“活化”的证据。本文最后提出,这是一个被动“活化”的古裂谷的论点。  相似文献   

9.
研究地壳形变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地球物理模型方法和几何方法.由于基准误差、观测误差和模型误差等,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往往存在差异.为合理利用几何信息和物理信息,控制几何观测及物理模型误差对形变参数估计的影响,并平衡两类信息对形变参数的贡献,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自适应滤波综合估计形变参数的方法.采用抗差等价权控制几何观测异常误差的影响,引入自适应因子平衡几何观测和地球物理模型信息对形变模型参数估计的贡献,利用高精度IGS站速度确定局部形变的基准.利用一实测GPS监测网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混合估计策略可充分利用局部重复几何观测信息减弱地球物理模型信息带来的形变系统误差,提高了形变参数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10.
11.
2俯冲循环与彤变实施计划 2.4新西兰——主要研究区 2.4.1背景和动机:与俯冲循环和形变问题的关系 新西兰作为主要地点为地学棱镜实施计划(GeoPRISMS)俯冲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渤海裂谷系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论述了渤海裂谷系存在的科学依据,总结和归纳了渤海裂谷系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为在本区开展地震地质工作提供了一个构造背景的总体轮廓。  相似文献   

13.
14.
辽河裂谷的深部构造与裂谷活动的侧向迁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俊猛  卢造勋 《地震地质》1998,20(3):34-233
对横穿辽河裂谷的闾阳-海城-东沟剖面的深部地震探测、重力测量、大地电磁测深、大地热流测量资料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辽河裂谷地带壳幔间具有多个薄层过渡的特征,与东西两侧的辽东台隆和燕山台褶带明显不同。壳幔过渡带的薄层结构、速度结构、温度结构以及壳内低速层和软流圈顶面构造特点表明辽河裂谷的构造演化过程自西向东侧向迁移,当前上地幔物质运动的前锋不在裂谷之下,而是向东移至金州地震带附近的析木一带,深部物质运动是辽河裂谷形成及其活动性侧向迁移的主要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15.
浙闽裂谷带为金银铅锌铜钼金属矿床及萤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床的重要成矿域,其代表性矿床有治岭头金银矿床、梅仙式块状硫化物多金属矿床、银坑斑岩型钼矿床、湖山萤石矿田、武义萤石矿田等。裂谷带活动具两个旋回,第一旋回与超大陆解体相当,始于新元古代,闭合于加里东期,代表性地层标志为中元古代地层。第二旋回始于燕山早期,止于燕山晚期,代表性地层标志为下侏罗统枫坪组地层及白垩纪断陷盆地沉积地层。第一旋回相对应区域变质、混合岩化、韧性剪切活动及岩浆岩侵位等地质作用。第二旋回相对应大规模火山喷发、岩浆侵位、断陷盆地等地质作用。第一旋回裂谷环境中,形成治岭头式金银矿和梅仙式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初胚或金属矿床的初始矿体;在第二旋回后期大规模火山热液的成矿作用中,使前者叠加富集,形成了巨大资源量的工业矿体,而岩体侵位形成了一系列斑岩铜矿和浙闽地区极富特色非金属矿、萤石矿成矿带。  相似文献   

16.
地热地球物理勘探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热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在传统的热水型地热开发的基础上,国际上非常重视热干岩(Enhanced Geothermal)型地热的勘探开发.在这两类地热勘查和开发中,地球物理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地热系统的目标体岩石的地球物理性质出发,分析岩石的地球物理性质与温度、压力和含水量等影响因素的关系.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岩石会出现去磁、电阻率降低、密度降低、弹性波速度也现明显降低等现象.进而分析地球物理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地热勘查地质-地球物理异常模型.结合国际上21世纪以后的新方法技术,分析了重磁、电、地震方法在利用由于岩石温度的升高而出现的特殊地球物理现象,并应用于地热勘探.通过国内外实例介绍了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地热勘查中成功应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地热勘查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83年以来应用地球物理实验夏季班(Summer of Applied GeophysicalExperience(SAGE))现场测量的地球物理资料构制了新墨西哥北Rio Grande裂各Espanola盆地东部的地下结构模型。大约建立了742个新的重力观测站,1276个地面磁测站,30km折射地震测线,19km反射地震测线,22个大地电磁测点以及几条施伦贝格(Schlum-berger)和偶极-偶极电阻率测线。我们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个主大陆裂谷的一条边界和该裂谷内一个张性盆地的沉积类型和构造模式的新信息。综合这些资料建立的一条断面显示出,EsPa?ola盆地是不对称的,中心附近约有2-3km的沉积物和沉积岩,向东部变薄至侧面的Sangre de Cristo 隆起前寒武纪露头。发现了一些垂直断距小于200m的小断层,但未见东部大边界断层。因而,EsPa?ofa盆地可能是一个不对称的西倾的半地堑。然而,主断层错距,靠近盆地轴减小,可能发生在Sanger de Cristo 隆起的前寒武纪岩石中。不论哪种情况,盆地的产状与现行的一些大陆裂谷构造演化的模型都不太相符,这些模型突出了产生不对称、枢纽半地堑的低角滑脱断层。它们预测主肩状隆起应发生在由铲状主断层所限定的地堑之边一侧,而不是枢纽边一侧。相反,对于EsPa?ofa盆地主隆起发生在东侧附近,这可能是盆地的枢纽边。在靠近盆地中心的新第三系沉积物和沉积岩中发现了一块具有高p波速度(4.4km/s)和低电阻率(5?·m)的厚古沉积岩楔,该楔在剖面的西端具有1.2 km的最大厚度,向东则变薄.物性监定结果认为,该层可能是早第三系,或是一块中一古生界岩段。如果是后者,它就有潜在的重要经济价值,因为这里可能存在白圣系岩段.白王系是众所周知的南部Albuquerque盆地和北部San Luis盆地产油气的岩层。然而,根据Yates La Mesa2号井的资料,断面南10km,该楔可能是中第三纪湖成沉积(NM0cD,1986)。巨厚的湖成沉积可能是出露在盆地南部、西南部和西北部边界的始新世Galisteo和古新世Rito地层的主湖相。大地电磁资料认为下伏在中央EsPa而la盆地下方的结晶基底比东部边界附近更具导电性。整个EsPa?ofa盆地下方深15km处下伏着一个约10?m的高电导层。浅部和深部低电阻带都可能起因于热的含盐流体。壳内深部的这类流体可以明显地降低地壳的剪切强度和使地壳的扩张集中在裂谷的西边一侧。  相似文献   

18.
东亚大陆伸展和裂谷作用与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大陆岩石圈的伸展作用是块体分裂,大陆解体和漂移过程中必需的第一步,而伸展作用的模式则取决于驱动力系和大陆岩石圈的反响。所以不同类型裂谷的形成与地球深部地壳与地幔结构,深层过程及其力学机制密切相关。这是回答控制大陆生长与为什么会开裂的关键所在。本文在研究了系列裂谷构造的基点上,阐述了大陆裂谷的特点,地壳与地幔构造背景和地球物理场特征。论述了裂谷形成和其分类,讨论了我国攀西裂谷和莱茵地堑的深层过程。由  相似文献   

19.
地壳的新的地球物理模型与石油的无机成因说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深地震测深法,大爆破,天然地震转换波法,区域对比折射比,共深度点法,结合重,磁,电法等地球物理方法,建立了含油气盆地的“缺花岗岩”型的地壳模型,这种模型地地质条件下费托合成无机油气;近期提出的深部-浅部“立交桥模型”更为这种油气生成,运移成藏提供了可能;而沥青,干酪根的Pb,Sr,Nd同位素数据则为原油的无机成因揭示了十分可靠的证据,原油中Si-C键有机化全物的发现更为这种形成机理提供了一个重  相似文献   

20.
琼州海峡裂谷成因的火山活动标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雷琼地区存在大规模火山活动以及新生界明显地由断陷的南、北侧向海峡急剧增厚的事实,结合近年来海峡地区的物探成果,论证了琼州海峡的裂谷成因,是上地幔物质上涌的结果。该地区的高热流值、高地热增温率和强震活动都说明,琼州海峡是现今仍具有一定活动性的裂谷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