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莲花山白盆珠湿地生态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花山白盆珠湿地为广东省重点湿地,是中国南亚热带内陆性湿地的典型类型。结合莲花山白盆珠湿地保护建设工程,运用生态修复理念,提出相应实施措施,在实现湿地恢复、环境整治的同时,促使其形成循环的湿地生态系统,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密云区不仅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地,也是北京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开展密云区湿地资源调查和生态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密云区湿地类型和分布调查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了密云区26个湿地的生态质量。结果表明:评价为"优"的湿地有5个,分别是密云水库、安达木河自然保护小区、汤河自然保护小区、白马关河自然保护小区和清水河自然保护小区;评价为"良"的湿地有12个;评价为"一般"的湿地有5个;评价为"差"的湿地有4个。评价为"优"和"良"的湿地共17个,占湿地总数的65.39%,"一般"和"差"等级的湿地占总数的34.61%。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和密云区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3.
广州山水格局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广州“山水”的概念,不应仅仅理解为“云山珠水”。从越秀山、白云山起,向东北绵延200km的山脉,以及相辅的山丘台地,构成广州山的格局;广州的水,除了珠江以外,还应包括众多的河涌、湖泊、沼泽、滩涂等湿地。这些山地和湿地,对于广州的生态环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护和合理利用广州优越的山水条件,是建设现代化山水城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遂宁市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落实国家湿地分级分类保护管理策略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当前形势下维护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遂宁拥有丰富的城市湿地资源,具有建设湿地公园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从多个方面对遂宁建设城市湿地公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希望对遂宁的湿地保护乃至整个西部的湿地资源保护规划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郗敏  张晓云  袁军  孔范龙 《湿地科学》2012,10(3):371-377
山东寿光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中,湿地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种多,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该湿地公园中的湿地为典型的人工湿地,在经历了人类活动的高强度干扰后,人工湿地明显退化,亟需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的湿地进行恢复和保护.通过分析区域现有湿地水文、水质条件以及湿地类型、资源现状和目标保护物种分布,综合考虑水源地,以湿地资源有效保护为根本出发点,运用生态保护规划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水系贯通、湿地功能恢复、水质和动植物生境改善等一系列生态重点工程和措施,优化该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环境,使该公园的湿地充分发挥它的多种功能,为该公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湿地屡遭威胁的情况下,需要加强湿地保护力度和提高湿地保护效率。湿地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已经成为保护湿地的重要手段。只有构建起适宜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才能确保北京市的湿地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对北京市典型湿地区域的实地走访和调研,对现行湿地保护政策和法规的解读,以及对北京市湿地保护现状的解析,分析了北京市开展湿地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晰了北京市构建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条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了北京市构建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注意事项,以期为北京市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成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湿地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黑河中游湿地资源丰富,是西北干旱区重要的湿地分布区之一,开展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十分优越。以黑河中游湿地即张掖市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旅游资源条件进行评价;结合生态安全理论,以保护性开发为基础,提出功能分区、生态旅游产品导向和社区共管模式结合的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最后,提出黑河中游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举措,以期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实现黑河中游湿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张掖城市(北郊)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旅游价值。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内外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湿地生态旅游的优劣势以及机会与威胁;分析湿地周边区域的旅游资源,提出形象策划、宣传促销、游览旅游等规划设计,以期全面提升湿地价值功能,探索出一种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湿地活动优化模式,为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湿地保护与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从湿地公园定义及效益分析入手,分析了湿地公园建设中的保护及恢复措施。保护措施主要是通过隐蔽条件建设、生境岛营造、繁殖巢构建、建设生态廊道、野外投食以及建设生态围栏和警示牌等,达到保护湿地生物的目的;恢复措施主要包括基质恢复、植被恢复、水环境恢复以及岸坡恢复等。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的实施可为我国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黄翀  刘高焕  王新功  叶宇  李亚飞  黄锦辉 《地理研究》2012,31(10):1764-1774
准确掌握流域湿地资源的数量和分布, 是流域湿地评价、修复与保护决策的前提。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对黄河流域2006年湿地格局现状进行了监测, 在GIS技术支持下对流域湿地资源分布的影响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 进而结合不同流域分区水资源条件, 对流域湿地保护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 2006年黄河流域湿地总面积为25134km2,其中, 河流、湖泊、沼泽、滨海、人工湿地面积分别占该流域湿地总面积的36.2%、8.0%、45.0%、3.9%、6.9%.受气候及水资源支撑条件的影响, 黄河流域重要湿地集中分布在源区高寒沼泽湿地、上游河湖湿地、中下游河道湿地以及河口三角洲湿地。流域天然湿地分布受气候影响显着, 随着气候干燥度的增加, 湿地率呈明显递减趋势。研究认为, 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区, 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 必须充分考虑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支撑能力和干扰影响, 在流域层面和河流生态系统的尺度上统筹考虑, 构建科学合理的流域湿地保护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恢复的原理、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以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生态类型,具有年轻性、脆弱性、不稳定性等生态特点,在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导致部分区域生态恶化和退化。2002年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始实施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在对湿地生态系统论述的基础上,对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恢复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背景、湿地退化的原因,论述了实施生态恢复的目的、原理、方法、工程设计及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对黑龙江省湿地资源和湿地旅游资源的调查,阐述了湿地和湿地旅游资源的概况及其分布;分析了黑龙江省湿地旅游资源文化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等特点;总结了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对三汊河湿地资源,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就资源类型结构、质量等级和地区综合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研究得出湿地区域旅游资源类型较丰富,质量等级和地区综合条件均属中等,但其湿地的自然生态景观较具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开发利用和营建湿地公园等开发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北京地区湿地资源的考察,根据湿地供水渠道,将北京地区湿地划分为地下水(泉水)供水、水库供水和中水供水3种湿地类型,并根据不同的湿地类型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整治和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西部湿地是松辽盆地内的典型湿地,该湿地的形成受多种要素的综合控制,其中,地质条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控制吉林省西部湿地形成的地质条件主要包括第四纪地层、沉积物组合和新构造运动.吉林省西部湿地形成的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至早全新世.按吉林省西部湿地形成的地质条件,将其划分为遗留型湿地、河流型湿地和风成型湿地3种地质成因湿地类型.其中,遗留型湿地是原有湖泊逐渐衰退后残留的结果,河流型湿地是在晚更新世构造活动和特殊的沉积物组合以及河流改道综合作用的结果,风成型湿地是风蚀洼地切割潜水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增湿调温的气候调节功能是湿地重要的生态功能。位于干旱区的湿地,其增湿调温功能尤为明显。湿地自由水面巨大的水汽蒸发及湿地茂密植被剧烈的水汽蒸腾,是其增湿调温、调节气候的主要物质基础。通过计算艾比湖湿地年水汽蒸发、蒸腾量,得出其每年调节气候的生态服务价值为97788.86×104元,占艾比湖湿地总生态服务价值的31.9%,位居研究区各项生态价值之首。结果表明,增湿调温的气候调节功能是处于极端干旱地理条件下的艾比湖湿地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四方湖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方湖湿地是淮河中游重要的淡水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调蓄防洪、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等多项功能。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四方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环境出现了退化的趋势。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和恢复四方湖湿地生态功能,迫在眉睫。分析了四方湖湿地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四方湖湿地资源保护及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济宁市湿地公园建设为例,论述了区域内湿地公园建设的基础条件、现状和发展方向。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湿地公园建设重点和保护恢复的主要措施,针对济宁市河流、库塘(塌陷地)、湖泊为主体的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建设特点,提出相关的景观建设要点和植物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19.
湿地边界确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目前湿地边界确定存在的困难及各种湿地边界指标及其标准在湿地边界确 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将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与自然地理学相结合, 分析了湿地系统与陆地系统和 水体系统之间本质特征的区别, 认为: 由于湿地边界存在的客观性, 湿地边界确定的困难并不能 说明其边界就不能确定; 用人为"规定"的标准来确定湿地的边界是不科学的, 任何自然综合体的 边界只能认识而不是人为规定的; 由于湿地多样性, 从湿地本身特征无法确定湿地边界的情况 下, 由于湿地是位于水陆交错带的一个自然综合体, 只要抓住了湿地隐域性的本质, 确定了水体 系统与陆地系统的边界也就确定湿地系统的边界。通过对湿地边界各种指标的合理性和可重复 性分析, 提出地带性土壤诊断层尖灭点作为湿地边界指标, 分析了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并提出了 湿地边界确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科学理论为指导,应用"3S"技术和地面观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对我国湿地环境质量监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以国内主要湿地类型区的监测信息为平台,共筛选出了湿地景观状况、湿地生物状况、湿地非生物状况、湿地规模等4大类,共计19个监测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在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利用T.L.Saaty的标度法,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湿地环境质量监测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可评价全国范围内的湿地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我国的湿地评价、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