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吉林省龙岗火山群地质遗迹景观独特,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科普宣传价值,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火山口湖群,具有较高的观赏性。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区内无重大污染源。整个火山群分布范围内人口密度稀,生态环境无重大破坏,多为自然生态,交通条件较便利。文中介绍了火山口湖群、火山锥、熔岩流、火山弹和火山渣等火山群地质遗迹景观。确定了龙岗火山群喷发时间最早可追溯到新生代第三纪渐新世,距今(27.3±1.03)Ma,最新则到1 600年前。  相似文献   

2.
一、澳大利亚南部两个咸火山口湖的现代及全新世碳酸盐沉积学 967 Basin湖是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西部火山平原地区中心的两个相邻火山口湖。这两个湖均为咸水并呈碱性。西Basin湖为局部混合湖,而东Basin湖为暖单对流湖。这两个Basin湖的现代离岸湖底沉积物的碳酸盐矿物组合均以白云石和方解石为主,西Basin湖含少量水碳镁石和菱镁矿;东Basin湖含少量一水方解石。方解石、水碳镁石、菱镁矿和一水方解石为内源成因,来源于湖泊水柱内或沉积物-水界面处的原生无机沉淀。方解石为介形壳生物沉淀。  相似文献   

3.
郭涛  朱建春 《地下水》2012,34(6):211-214
新疆是典型的绿洲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中心基本都在河流出山口以下地区,在山区洪水的灾害不十分突出,但出山口进入平原以后,洪水灾害的危害程度随着国民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危害程度在不断的加大.“如1996年7月19日黄水沟发生602 m3/s的洪水,巴仑台至山口段的218公路和南疆铁路在大洪水的冲击下多处坍塌,公路和铁路大桥桥墩...  相似文献   

4.
对一种“全硅质”陆相火山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晋 《地质论评》1987,33(4):325-330
在湘南地区发现的一种“全硅质”陆相火山机构,为一截头近圆形的火山锥,内部负地形,呈完好的闭合漏斗状火山口。从火山口住外明显地可分出三个不同的岩相带:近火山口带(集块熔岩)、中间带(角砾熔岩)及远火山口带(似层非层状的凝灰熔岩)。该区火山岩在化学成分方面最显著的特征是:1.SiO_2含量极高,5个样平均为97.98%,2.从火山口往外SiO_2含量逐渐降低;3.FeO高于Fe_2O_3,PeO/Fe_2O_3=2.6(平均值).  相似文献   

5.
下北半岛“恐山”是一个坟场,自古以来宗教要地。在地质学上,恐山火山,在东北日本的火山峰的位置。破火山口湖和破火山口园顶丘群形成复式火山。其火山的活泼的热水活动余韵尚存。热水系在地表部分喷气,由于温泉作用构成强酸性环境,草木不生,形成裸地。由地质调查所的最近研究表明,这个恐山是至今仍活  相似文献   

6.
昆仑山口-两湖地区成矿条件优越,是青海省金矿的生产地。笔者通过对大场金矿的地质背景、矿体特征、成矿时代、成矿期次、成因类型和控矿因素等多方面进行总结和研究,认为昆仑山口一两湖地区金锑矿床主要产于早-中三叠世昌马河组砂板岩中、受控于甘德-玛多断裂带,指出Au、As、Sb元素在动荡环境中极易活化富集成矿,且在多组断裂交汇处最易富集,进而总结该区金锑矿的成矿规律、分析成矿时空演化过程、建立成矿模式,为今后找矿提供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月亮湖是位于大兴安岭中段阿尔山一柴河火山区的一个火山口湖,地处现今季风/非季风影响的过渡地带,对气候环境变化反应敏感.月亮湖长约9m的沉积岩芯记录了21cal.kaB.P.来的古气候演化历史.月亮湖沉积物全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总有机碳含量(TOC)和总氮含量(TN)分析结果表明:δ13Corg值分布范围为-34.3%~-24.8‰,具有9.5‰的变化幅度,但总体仍然在陆生C3植物的变化范围内.TOC含量分布范围为1.04%~23.55%,TN含量分布范围为0.08%~1.78%,TOC与TN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呈正相关性,两者都显示出末次冰期晚期时含量特别低的特征.沉积物的TOC/TN比值(原子比)分布范围为6.3~28.2,其中末次冰期晚期的值比较低,说明沉积物中有机质以内源水生生物为主,其后TOC/TN比值明显升高且多14,说明大部分有机质来源于汇水盆地中的陆生植物.根据多个指标综合分析,有效湿度的影响很可能是δ13Corg变化的主导因素.因此,近2万年来月亮湖全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变化与古气候变化的对应关系是:暖湿气候对应着偏负的δ13Corg值,冷干气候对应着偏正的δ13Corg值,全新世期间因植被变化不大,其δ13Corg值变化幅度也不大.  相似文献   

8.
藏南帕里地区发育有2级湖积阶地,前人对其Ⅱ级湖积阶地的形成时代存在争议.热释光测年结果表明,湖积Ⅱ级阶地形成于89~58 kaBP,Ⅰ级阶地形成于约4kaBP.根据湖相地层的分布、沉积物特征和测年结果,将帕里地区湖泊发育划分为帕里湖期(89~58kaBP)、外流湖期(23~10kaBP)和多庆错湖期(10~2.5kaBP)3个演化阶段.Ⅱ级湖积阶地对应于帕里湖期发育阶段;外流湖期发育于末次冰期晚冰阶,以冰碛为主要特征,此时喜马拉雅山主脊带分水岭北移至现今荡拉山的位置;多庆错湖期形成了大型冲积扇(5.7~5.15kaBP)和湖积Ⅰ级阶地,湖面面积大幅度萎缩.2.5kaBP后藏南局部地区开始沙化,帕里地区湖体减少,呈现今天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湖平面相对升降对断陷湖盆充填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希源  辛仁臣 《地球科学》2004,29(5):539-542
数值模拟工作的研究对象多为海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湖平面相对升降对盆地充填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松辽断陷盆地的充填特征,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模拟了在湖平面总体上升背景下, 3个湖平面变化周期的断陷湖盆充填特征.在模拟过程中, 假定构造沉降和碎屑供应为常数, 湖平面升降为一正弦函数.模拟结果表明: (1) 每一个湖平面升降周期形成一个相应的层序, 在湖平面升降周期的极小值点形成层序界面; (2) 湖平面升降规模直接控制了所发育的层序规模, 所模拟的3个湖平面升降周期中, 第二周期湖平面升降规模较大, 所形成的层序的分布范围及厚度均较大; (3) 湖平面升降所形成的沉积层序要很好地保存下来, 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湖平面保持总体上升, 在总体上升的背景上叠加次一级的湖平面升降; ②在湖平面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同时, 叠加盆地基底的沉降.在具备上述条件下所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际剖面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玛珥湖高分辨率古环境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玛珥湖的形成机制和特点不同于一般的火山口湖,其特有的沉积环境是发育和保存高分辨率气候记录的理想场所。近年来国外的玛珥湖研究在解决一些重要的古气候问题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中国玛河湖分布广泛,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最近对湖光岩玛珥湖的研究已经获得了初步成果。加强中国玛珥湖的研究,从不同地区玛珥湖的沉积物中获取高分辨率的气候变化信息,无论是对于研究东亚地区长期气候环境变迁历史,还是短期的人类活动与环境演变的关系,必将会取得非常有意义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沉积物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姚志刚  鲍征宇  高璞 《地球化学》2006,35(6):629-638
对洞庭湖沉积物样进行了Cu、Pb、Zn、Cd、Cr、Ni、As和Hg等8种元素含量分析.结果显示,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是Cd和Hg,其次是Pb、Zn、As和Cu;Cd平均含量达到2.7mg/kg,是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1.0mg/kg)的近3倍;Cu、Pb、Zn、As和Hg平均含量分别为51.3mg/kg、52.8mg/kg、140mg/kg、22.5mg/kg和0.22mg/kg,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认为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湖区是东洞庭湖的鹿角至城陵矶湖区(段),污染物可能主要来源于湘江流域;各子湖区(段)重金属综合污染状况评价结果是:东洞庭湖>大通湖>横岭湖>万子湖>西洞庭湖>采桑湖.入湖各河口区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与历史资料的对比表明,8种重金属含量均有较高程度的富集,反映近年来洞庭湖流域内重金属污染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北部东西延长超过1600kmm的东昆仑走滑活动断裂带由于中新世以来的持续走滑作用[1,2],沿断裂带形成长45~70kmm、宽8~12kmm的库赛湖、东温泉和托索湖等大型拉分盆地.位于昆仑山口以东的东温泉盆地连续沉积了厚达数千米的晚新生代湖相地层,为东昆仑走滑活动断裂带变形历史及青藏高原气候环境演化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窗口.  相似文献   

13.
西藏纳木错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发育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位于藏北高原东南部的纳木错是西藏面积最大 (192 0km2 )的湖泊和海拔最高 (4718m)的大湖。 19条剖面的水准测量结果表明 ,在纳木错沿岸 ,发育了拔湖 1.5~ 8.3m、8.3~ 15 .6m、14 .0~ 19.9m、18.7~ 2 5 .8m、2 6 .0~ 36 .9m和 38.3~4 7.6m等 6级湖岸阶地和拔湖 4 8m以上 (最高至 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 ;在拔湖 2 7m以下 ,发育多达 8~ 30条的湖岸堤 ;而一条明显的湖蚀凹槽则集中出现在拔湖 17.5m~ 1  相似文献   

14.
相对湖平面变化研究,不如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那么普遍和深入,一直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而其定量研究更是少有涉及。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红岗北地区下白垩统扶余油层(泉四段)研究中,对相对湖平面变化定量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说明,并成功应用于研究区,取得了以下成果:通过定量的测井小波分析和以定性研究为主的经典地质学分析,将扶余油层(泉四段)定量地划分出1个长期(Ⅲ级)层序、4个中期(Ⅳ级)层序、22个短期(Ⅴ级)层序和69个超短期(Ⅵ级)层序;以69个超短期(Ⅵ级)层序为单元,对其进行了压实校正和Fischer图解的定量分析;Fischer图解分析与对比显示,相对湖平面变化具有级别性,长期(Ⅲ级)旋回级别的相对湖平面,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影响,经历了湖侵→湖退的变化过程,而中期(Ⅳ级)旋回级别的相对湖平面,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湖盆内部因素共同影响,经历了(Ⅳ亚段)湖侵→湖退→(Ⅲ亚段)湖侵→湖退→(Ⅱ亚段)湖平面稳定、来回振荡→(Ⅰ亚段)湖退的变化过程。相对湖平面变化的定量研究依赖于测井数据的提取、应用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定量研究,有利于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定量研究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杜世俊  徐兴旺  杨列坤  符超  苏捷  崔敏利 《岩石学报》2009,25(12):3251-3258
山东临朐-昌乐地区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以形成含大量地幔包体的玄武岩为特征.作者在考察与研究昌乐北岩古火山口玄武岩中地幔包体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包体中发育有地幔钾交代成因的金云母细脉.鉴于金云母的封闭温度远低于玄武岩浆喷发时的温度以及金云母可以记录喷发的玄武岩浆冷却通过金云母封闭温度的时间,本文尝试通过金云母所记录的~(40)Ar/~(39)Ar年龄来推断玄武岩浆喷溢的结束时间.该火山口玄武岩不同部位的三个地幔岩包体其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8.42±0.21Ma、18.65±0.27Ma和18.39±0.36Ma,年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充分说明了该定年手段的有效性.因此可以确定该火山口玄武岩浆喷溢活动约在18.5Ma前结束.由此推测山旺盆地中不整合发育在源于该火山口喷溢的玄武岩之上的化石群的形成时代下限约为18.5Ma.用玄武岩地幔包体金云母的~(40)Ar/~(39)Ar年龄来确定玄武岩年龄是玄武岩定年一个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第四纪重点湖泊地层序列和湖相沉积若干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项研究对青藏高原代表性第四纪湖泊沉积区作了大范围调查,北自柴达木昆特依湖和昆仑山口、南抵江布-林芝,西起甜水海、东至迪庆.据青藏高原地质构造、沉积建造和地貌特点,将高原第四纪地层区划分为6个地层分区:藏南湖盆分区(Ⅰ)、羌塘高原湖盆分区(Ⅱ)(羌南湖盆亚区(Ⅱ-1)和羌北湖盆亚区(Ⅱ-2))、三江高山河谷分区(Ⅲ)、昆仑高山分区(Ⅳ)、柴达木、青海湖盆分区(Ⅴ)和阿尔金-祁连山高山区(Ⅵ).并对上述Ⅰ-Ⅴ分区第四纪湖相地层层序作了较详细划分和对比.从而指出青藏高原第四纪湖相沉积具有如下特点:①除了柴达木-青海湖盆分区外,其余各分区的湖滨剖面湖相碎屑沉积相对较粗,而同青藏高原属于全球第四纪最新隆起区相一致;②在湖盆区的湖相沉积常叠加或伴生冲洪积、风积相和冰碛或冰水沉积以及部分泥石流沉积、化学沉积与热水沉积.它们既反映青藏高原在第四纪隆升进入冰冻圈后湖盆沉积环境时有冷期发生,又反映高原隆升背景下,洪水期诱发山崩和泥石流堵塞成湖,或由于洪水泛滥,导致高原边缘内流湖决溃、湖泊消失(如Ⅲ、Ⅳ分区),还反映高原湖泊成盐过程与深部作用、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③除了柴达木-青海湖分区(Ⅴ)和羌塘高原湖盆分区部分大型湖盆自第四纪以来有连续湖相沉积外,其他分区第四纪湖相沉积多不连续;④由于全新世青藏高原口趋干旱,除了一些现代积水湖盆外,有相当多湖泊干化,而缺失顶部湖相沉积.综上所述,为了获取青藏高原第四纪沉积连续环境记录,需选择高原内部或周边为数较少的新生代连续沉积盆地.本文论证了柴达木盆地是一个较理想的研究高原晚新生代湖相沉积区,建议在柴达木盆地实施晚新生代资源环境科学钻探工程.  相似文献   

17.
藏西北结则茶卡湖晚更新世以来演化及气候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则茶卡位于藏北高原湖盆区西北部,喀喇昆仑山与昆仑山交汇部位的西南侧,处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与红其拉甫—双湖结合带之间,湖面海拔高度4525m.在其拔湖325m附近明显存在一条高位湖岸线,从该湖岸线到湖面,发育了各级较为连续的湖积阶地和众多保存较好的湖岸堤、湖蚀槽、湖蚀柱和湖蚀台地.沿湖岸不同高度上的湖积物U系年龄分别为(14.2±1.2)kaB.P.(T2)、(38.0±3.5)kaB.P.(T4)和(41.6±3.2)kaB.P.(T5),根据湖面下降幅度推算出结则茶卡高位湖积层形成年龄大致在120~90kaB.P..晚更新世以来结则茶卡处于封闭演化体系中,湖泊的萎缩主要与气候干旱、少雨有关,湖面平均退却速度3.31mm/a.大约晚更新世初期,青藏高原存在着一个高湖面,大致在100kaB.P.开始,青藏高原泛湖期从西向东逐渐结束,其气候也从西向东可能逐渐变为干旱、少雨.  相似文献   

18.
<正>河南省是我国的产钼大省之一,栾川南泥湖钼矿田是该省集中钼矿产地(包志伟,2009)。南泥湖钼(钨)矿区与上房沟钼(铁)矿区相毗邻,属闻名于世的南泥湖钼多金属矿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缘,黑沟—栾川断裂北侧,南邻北秦岭造山带(曾绍金,1992)。在南泥湖钼矿田内共发现3个世界级的特大型和一个大型钼矿床,十多个中-小型钼矿床以及众多矿点,它们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19.
青藏公路沿线热喀斯特湖分布特征及其热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热喀斯特湖的出现和发育是多年冻土变暖的指示器,研究热喀斯特湖发育及其热效应是应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诱发冻土灾害的基础工作.基于SPOT-5卫星影像资料,在ArcGIS平台下解译遥感影像,获取了青藏公路沿线楚玛尔河至风火山段热喀斯特湖的数量和分布特征,这些热喀斯特湖以楚玛尔河高平原和北麓河盆地为主要分布区,且80%发育于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区.热喀斯特湖通过竖向和侧向2种传热方式影响多年冻土,竖向传热会造成其下部多年冻土融穿,侧向传热会造成湖岸多年冻土增温,扩大热影响范围.通过北麓河地区一典型热喀斯特湖的数值计算,湖全年都在向湖岸放热.当热喀斯特湖离路基较近,将会对公路产生潜在或者直接的危害,其侧向热侵蚀往往会导致冻土路基温度升高,诱发路基病害.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脉的西部发生Ms8.1级地震,地表形成的地震破裂带沿袭先存东昆仑断层从西向东延伸350km左右,直至昆仑山口以东逐渐消失.地震破裂带东段(即昆仑山口段)长约90km左右,破裂带宽度10~30m.根据不同地段地表破裂带几何轨迹结构、位移和变形差异,昆仑山口段地震破裂带可划分为4个次级段.其几何轨迹结构样式可分为3类:①双重主破裂连接结构;②单主破裂弧形扩展连接结构;③无破裂连接结构.根据主断面擦痕、破裂带两侧横向冲沟位移标志和分支破裂变形组合关系判断,主破裂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而大多数分支破裂(R断层)则表现为左旋走滑兼张性;破裂带最大左旋位移4 m左右,破裂带表现为脆性变形,以破裂扩展、块体位移为主,从西向东变形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表现为地震破裂东延扩展前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