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近期,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山东省郯城县国土资源局积极引导农民依法养殖、集约用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规范养殖用地秩序,保证农民养殖用地需求。一是鼓励养殖户利用废弃地、未利用地搞家禽养殖,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  相似文献   

2.
<正>自2001年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建立以来,用地预审在引导项目科学选址、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和依法依规用地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项目申请用地规模大或选址占用耕地比例高等问题。为充分发挥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闸门"调控作用,进一步节约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2012年4月,广西国土资源厅印发《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论证工作的通知》(桂国土资发[2012]32  相似文献   

3.
新的一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土资源工作全局,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开拓创新,依法管理,促进资源合理、集约利用,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我们将突出做好六项工作:一是处理好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关系。要在保障发展用地的同时,保证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及质量的稳定。二是强力推进土地集约利用,积极引导项目尽量利用山地、劣质地、空闲地和多层标准厂房,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和市畜牧兽医局日前联合转发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下发《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规模化畜禽养殖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该《通知》提出,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的规划布局和选址,应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在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充分考虑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需要,预留用地空间,提供用地条件。合理确定用地标准,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5.
近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省畜牧水产局联合出台四项措施,支持规模化养殖发展。这些措施包括:一是明确由畜牧主管部门负责行业规划编制和合理布局,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用地规划、选址和落实用地。二是科学规划,合理选址。要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三是积极扶持,分类管理。对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以投资主体和用途区别实行分类管理。四是简化程序,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6.
非农业建设使用未利用地,不涉及农用地转用,也不需补充耕地,用地手续的报批相对较易,在当前耕地保护任务较重的情况下,重点开发、使用未利用地,无疑是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强调要积极引导使用未利用地,要求国土资源部门对适宜开发的未利用地做出规划,引导和鼓励将适宜建设的未利用地开发成建设用地。这为提高未利用地的利用效率,破解建设用地供需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节约集约用地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破解当前用地难题的根本出路.<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不占或者尽量不占农用地.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国发[2004]28号文件专门强调要"实行强化节约和集约用地政策",要求建设用地要严格控制增量,积极盘活存量,把节约用地放在首位,重点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2008年末,宁夏耕地保有量达到了1660.593万亩,比年初下达的指标任务多完成1.0833万亩,这已是宁夏连续22年实现耕地净增长。宁夏自治区各级政府把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两个最严格的管理制度有机统一起来,建设项目尽量使用未利用地,实行积极有效的占补平衡办法。  相似文献   

9.
<正>位于乐都区雨润镇汉庄村的金鼎水泥有限公司在初期选址时,为减少投资,圈定的用地范围基本上是便于施工和花费较少的优质耕地。为让优质耕地高效利用,原乐都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积极引导企业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走节地发展之路,该公司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尽量减少耕地空间的占用。该公司加大投资,开山挖土、使用未利用地和农村宅基地,未利用土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面积占项目用地总面积的43.58%,有效地保护了耕地。而  相似文献   

10.
正大力开展建设用地复垦置换,争取建设用地指标,是在当前新形势下,积极顺应宏观调控以及建设用地紧、耕地占补平衡难、发展空间不足的重要举措,也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江山市通过积极挖掘建设用地复垦潜力,大力推进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在社会、生态、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原来荒芜、废弃、"沉睡"的宅基地、工矿和一些"一户  相似文献   

11.
正龙安区位于安阳市城区西南部,区域面积236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27万公顷。近年来,龙安区从实际出发,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节约集约"的原则,在充分发挥辖区未利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和工矿废弃地潜力,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的前提下,提升项目用地空间,全面加强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坚守耕地红线,保护土地"命脉"。耕地是国之根、民之本。该区采取积极措施确保辖区耕地保护面积1318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188公顷"红线"不突破,将耕地保护纳  相似文献   

12.
自中央、省、市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有关政策出台后,聊城市东昌府国土资源分局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及地方实际,为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规范畜禽养殖用地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为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搞好服务,收效良好。一是提前介入,为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合理选址。  相似文献   

13.
正守护土地、保护资源,就是保障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时值"6·25全国土地日",青海省自然资源厅系统围绕"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展开的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也进展得如火如荼。进校园,播撒"绿色发展"种子为做好第29个"全国土地日"宣传工作,进一步增进广大青年学生对土地资源国情的了解,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自觉保护、科学利用和节约使用土地资源的意识,积极投身到保护自然资源事业中,6月24日,青海省自然资源厅联合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在青海省师范大学校园开展了以"严格保护耕地节约  相似文献   

14.
一、节约集约用地的含义及意义 节约集约用地是为了制止浪费和粗放用地。节约用地即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土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集约用地即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和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目的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既要保护好耕地红线,又要保障发展的用地需求,既要勘查开发利用矿产促发展,又要保护节约资源可持续,面对这"两难"的命题,双重的压力,乌兰县国土资源局积极开拓创新,勇于破解难题,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用地保障,为地方发展做好资源支撑,努力做到"把难办的事办好难管的事管住",走出了一条"保经济发展、保耕地红线"的"双保"新路。  相似文献   

16.
《国土资源》2012,(7):6-7
何为节约集约用地?所谓节约集约用地,其含义无非有三,首先是节约用地,要求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其次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河池市国土资源局扎实推进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该市原来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缺乏前瞻性、实用性、科学性。对此,在此次规划修编过程中,该市坚持以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保障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的三大方针,坚持以用地来引导空间布局、以用地引导区域经济发展、以用地引导和调控项目的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18.
正临颍县位居中原腹地,辖9镇6乡,367个行政村,75万人,全县土地总面积120.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8.1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38亩,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近年来,面对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县情,我们坚持以内部挖潜为重点,以集约节约为根本,着力破解建设用地难题,有力促进了"三化"协调发展。一、科学规划布局,引导节约集约用地强化规划控制引导作用,优化用地布局,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在编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乡市国土资源局积极围绕"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节约"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强规划引导、集体建设用地整合引导、拆旧建新引导等"三个引导",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和用地保障的作用,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推进城乡一体化若干政策规定(试行)>和<关于印发新乡市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内容和标准(暂行)的通知>等文件,从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用地选址、用地审批、节余土地使用和管理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促进了全市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睢县积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通过强化主体责任,注重源头防范,创新监管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同时,全力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强化主体责任为夯实耕地保护工作责任,睢县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责任机制,明确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强化各级领导干部保护耕地的责任意识、节约用地的优先意识、依法用地的程序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