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岩石评价仪(R0cK EVAL I)对某凹陷30块生油岩进行了热解生烃和生烃动力学研究。在热解实验中,用类型指数、生烃潜量、最大热解峰温Tmax、等指标对上侏罗统3个层位的生油岩进行了母质类型、成熟度和生烃能力评价,结果表明,母质类型好、有机质丰富的未成熟生油岩的热解生烃量要比相同的已成熟生油岩高得多,说明选择未成熟生油岩热解对评价其生油能力的重要性。在对另2个未成熟生油岩的热解模拟实验中,得到了生烃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计算了生油岩的表观活化能、频率因子等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2.
在油气勘探中要研究生油岩,要了解其有机质丰度、质量和成熟度,就需要对沉积岩的不溶有机质——干酪根进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研究,这样就需要经过化学处理、制备和分析测试干酪根的冗长过程。热解分析技术能将生油岩岩屑样品直接进入油显示分析仪中进行测试。这种方法能快速提供有机质基本性质的数据,及时与钻井地质组配合,力指导钻井现场工作提供有益的信息。我们对W凹陷的几口钻井生油岩进行热解分析系统录井,从油显示仪获得的油含量、热解烃、峰顶温度及氢指数等各种参数,就三百多件样品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在样品的采集保存等方面也作了有益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盐湖相有效生油岩的识别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金强  查明  赵磊 《沉积学报》2001,19(1):125-129,135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发现了储量可观的油气资源,但是总体上讲这里的生油层钙质含量高、有机质丰度低;如何识别有效生油岩,正确评价油气资源潜量,成为这里油气勘探和地球化学的首要问题。通过上、下干柴沟组生油岩的沉积特征和地球化学分析,可发现盐湖相存在许多有机质丰度较高的生油岩;利用热解和模拟实验等方法确定出有效生油岩的有机碳含量下限为 0.4%。这样既为该区生油岩提供了评价标准,又找到大量有效生油岩,解决了研究区油气资源预测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广泛采集下白垩系到第三系的生油岩和原油的基础上,对巴西边缘盆地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目的在于重新勘查和评价生油岩的古沉积环境和特征并利用生物标志的主要分布和绝对丰度进行储层原油与设想生油岩的对比。研究的内容包括有机碳含量变化、Rock Eval热解  相似文献   

5.
吴尤 《探矿工程》2022,49(5):171-176
经过十几年技术攻关,国内页岩气录井技术发展与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本文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评价需求,总结了具有特色的页岩气录井技术系列:岩石热解录井和自然伽马能谱录井结合的烃源岩特性评价技术;元素录井和自然伽马能谱录井结合的页岩岩性、脆性评价技术;气测录井和碳同位素录井结合的含气性评价技术;核磁录井为主的页岩物性评价技术。同时,还对页岩气录井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现今页岩气录井技术面临水平井目标靶体复杂化、深层页岩气地层温度高、常压页岩气地层压力低的技术难题,需要不断提升录井仪器分辨率,加强多维核磁录井技术等录井新技术创新;为实现页岩气层的立体刻画和精确评价,需要利用大数据资源开发智能化录井工程技术系列,为页岩气高效优质勘探开发提供全面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沉积相源岩的生烃能力,选择宁夏灵武煤田延安组的对象,对其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下不同沉积相源岩进行热解分析,划分其生油岩类型或有机质类型,分析了不同沉积相源岩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两种新的生油岩测井评价方法,即基于砂泥岩导电机理,借助泥质砂岩导电方程:Waxman-Smith方程计算含水泥岩电阻率R0值及生油岩的电阻率孔隙度R.然后用实测Rt减去R0值,其差值反映了生油岩的有机质丰度(即重叠法);用三孔隙度测井计算的生油岩总孔隙度T,减去电阻率孔隙度R,其差值也反映了生油岩的有机质丰度(即双孔隙度法).该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在现场缺少生油岩实验室分析样品时可以快速评价生油岩的有机质丰度。  相似文献   

8.
常规录井难以全面识别评价页岩气,本文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了录井的难点,利用XRF元素录井、XRD矿物录井、岩石热解地化录井、泥页岩密度录井等技术,开展页岩气的岩石成分分析、脆性评价、含气性评价、地层压力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初步形成了工区内陆相须家河组五段的页岩气录井综合评价技术,建立了相应的录井评价标准,并在页岩气专层井XY2井中上井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比不同类型烃源岩样品在不同的热解模拟实验条件下生油和生气的活化能,选取渤中地区多个湖相泥质烃源岩原岩和干酪根样品进行了开放体系无水热解和封闭体系加水热解实验,烃源岩样品取自不同的洼陷和烃源层位,具有不同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对比结果表明,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对烃源岩生油活化能有重要影响,平均生油活化能随有机质类型变差和成熟度增大而增大。不同的洼陷、烃源层位和样品类型对平均生油活化能无明显影响,而样品类型则影响活化能的分布,原岩活化能分布相比干酪根更加集中。处于成熟阶段烃源岩的生气活化能比处于低熟阶段烃源岩的生油活化能高11~17kJ/mol。相对于开放体系无水热解实验,封闭体系加水热解实验活化能分布集中且能够包含初次裂解和二次裂解过程。本研究应用封闭体系加水热解模拟实验,分别选择低熟烃源岩原岩样品和成熟烃源岩干酪根样品进行生油和生气活化能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煤和陆源有机质作为生油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和陆源有机质生油岩是我国第三类主要的生油岩。分析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这类生油组分、生油岩类型和成烃特征、煤成液态烃的初次运移和煤层孔隙特征的关系、有机岩石学评价方法等问题作了讨论并提出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赵彦超  马正 《地球科学》1995,20(3):306-313
提出了两种新的生油岩测井评价方法,即基于砂泥岩导电机理,借助泥质砂岩导电方程:Waxman-Smith方程计算含水泥岩电阻率R0值及生油岩的电阻率孔隙度ψR,然后用实测R1减去R0值,其差差值反映了生油财的有机质丰度(即重叠法);用三孔隙度测井计算的生油岩总孔工ψT减去除电阻率孔隙度ψR,其差值也反映限生油岩的机质丰度(即双孔隙度法),该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在现场缺少生油岩实验室样品时可以快速评价生油  相似文献   

12.
红外,紫外及荧光分析在有机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孝颖  施继锡 《矿物学报》1996,16(2):212-217
本文利用红外,紫外及荧光分析方法,对岩石中吸附有机质和包裹体有机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红外分析结果表明,生油岩中的包裹体有机质有明显的石油峰,并且与吸附有机质的峰形有较大差别,紫外分析结果也表明,生油岩中两种有机质的光谱性质不一致,而非生油岩则相反,生油岩荧光光谱特征为:荧光强度大(〉40),λmax在450nm左右,光谱位于蓝绿光区,演化程度属高成熟原油阶段,这些可作为评价生油潜力,演化程度的方法及  相似文献   

13.
微区有机质激光热解GC/MS是国际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析技术。它利用激光的高相干性和高平行性准确地聚焦于有机质表面某个微小区域内,使之发生热降解 产生能反映有机质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分子级产物,借助GC/MS系统进行分离和鉴定。定新为生油碉和煤中单个显微有机组分的研究开辟了一条途径,在生油岩评价、油气源对比和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从模拟实验结果讨论石油地球化学中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对未成熟生油岩模拟排烃实验研究,发现随着排烃作用的进行,生油岩中残余C有机含量减少,有机质类型变差,排出物与抽提物之间存在组分及成熟度的差异。从而提出了生油岩评价、油源对比及低成熟油等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贾蓉芬  邵敏  刘德汉 《地球化学》2001,30(6):592-598
为了研究高演化地区气源的生成特征与生气潜力,分别采用热解温度为560℃不加内标、CDS2000热解系统,700℃加内标(聚苯乙烯)、由实验室自制热解系统的在线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不同气源岩(代表性的煤、固体沥青及四川地区以下古生界碎屑岩为主的全岩)进行5s的快速热解分析。在对实验系统加内标定量的可行性进行了认真研究后,提出了产烃定量公式。560℃的热解谱图可清楚地将烃源岩分为生油、生气和生凝析油三种类型,并可根据谱图计算出油气比(GOGI)。根据700℃加内标的热解测试结果,计算了气源岩的热解烃总量和C1-5-C5-C15组分的相对含量。热解烃总量随热演变程度增高而递减,其中以碎屑岩的热解烃量减低最快。相同样品的热解烃量与TOC和Rock-Eval测定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对比不同演化阶段热解产物的相对组成,显示低演化阶段的烃源岩热解产物以C1-5组分为主。由此表明,在高演化阶段,好的油源岩就是好的气源岩。较高演化阶段(测试前R^0为2.5%-4.2%)烃源岩的热解烃中C5-15含量呈增加趋势,这一结果与前人资料吻合,它除了表明C5-15 分的含量可能与烃存在的载体,如无机矿物或固体有机质对早期轻烃的包裹与吸附有关外,可能还揭示了有机质在石墨化过程中高演化阶段有着与低演化阶段不同的特性。固体沥青广泛分布在四川地区下古生界地层中,PY-GC测试结果也表明,固体沥青比相同演化阶段的碎屑岩热解产物多数倍到一个数量级,因此,在高演化地区固体沥青是不可忽视的气源岩。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生油岩的矿物组成、有机质的分布形式及泥岩的基本压实特征,建立了生油岩的测井响应方程,并用实际资料分析了生油岩在测井曲线上的特征。据此,我们采用图版法、I_x指数法和多元回归法、利用泥质砂岩的韦-史方程,提出了重迭、双孔隙度法对生油岩进行了评价,同时,提出了用碳/氧比测井计算有机碳的公式,并对双检2井取心井段的生油岩做了试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岩石热解作为一项油气地球化学检测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在评价烃源岩生烃潜力和储集岩含油性识别等方面具有快速、经济和有效的特点。岩石热解标准物质用于岩石热解仪的校准和质量监控,以及定量计算烃源岩和储集岩岩石热解分析参数的关键物质基础。目前,岩石热解标准物质相对匮乏,现场录井岩石热解测试中大部分采用量值传递样品进行仪器校准和质量控制,给数据质量带来的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中国岩石热解标准物质缺少烃源岩评价的重要参数S4,国外岩石热解标准物质只有一个量值不能进行梯度标定,因此无法满足油气勘探中岩石热解分析技术应用和发展需求。鉴于此,本文按照国家标准物质研究标准和规范,研制了5个岩石热解标准物质GBW(E)070323、GBW(E)070324、GBW(E)070325、GBW(E)070326、GBW(E)070327。候选物样品采自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二叠系山西组、太原组和石炭系本溪组的暗色泥岩、油页岩、炭质泥岩。候选物样品经过挑选、杂质处理、颚式破碎、球磨机细磨、粉末过筛200目、混匀机混匀、60Co照射消毒灭菌、均匀性初检合格后...  相似文献   

18.
生油岩产生低分子量有机酸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陈传平  贾发敬 《地球化学》1994,23(2):155-160
通过对低成熟的生油岩样岩样品进行有水和无水热解实验,在不同温阶下的水溶液产物中均检测到低分子量有机酸。把这些有机酸的分布与油田水样品相比较,发现两者在组成上很近似。再加入不同矿物的样品,热解后的有机酸组成与干酷根单热解样品有较大差别,这表明产酸过程中水和无机矿物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碳酸盐岩中包裹体有机质特征与非常规油气评价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施继锡  余孝颖 《矿物学报》1996,16(2):103-108
根据本文作者以往的研究及实践,总结出利用包裹体有机质评价碳酸盐岩生油岩,非生油岩,工业油气产层,非产层,区分烃源岩与储集岩的方法及指标,该方法主要用生油岩生成的烃类及运移聚集的储层中的烃类进行评价,因而有别于常规的用残余吸附有机质评价的方法,特别适用于残余吸附有机质少,热演化程度高的碳酸盐岩区,该方法还具有简单,经济,便于推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的恢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吉茂  李恋 《沉积学报》1997,15(2):45-48
本文应用源岩中残烃含量及在热解仪-微机联机系统上开发的成熟度新参数,建立了对低成熟-高成熟(任意丰度、类型、岩性等)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的恢复方法(残烃法)。并应用热解及有机碳分析结果,依据沉积岩石学、有机岩石学等基本原理、干酪根降解生油理论,以及石油有机地化人员在生产科研过程中常用的三个定义式及一个公认的假设为前提,建立了对低成熟-过成熟(任意成熟度、丰度、类型、岩性等)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的恢复方法(有机无效碳法)。因有机无效碳含量与源岩演化程度无关,因此该方法适用于任意成熟度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的恢复,较好地解决了高成熟过成熟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的恢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