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多时相卫星遥感图像对江苏省连云港拦海大坝分析研究后认为,拦海大坝在为地方经济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港口的水文地质环境,改变了近岸海流、泥沙流运移路径和对港池的冲刷作用,引起港池淤积加剧和周边水文地质环境向不良方向发展,并提出了治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应用遥感技术分析韩江河口悬沙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韩江河口近20多a的卫星影像资料,结合GIS技术,通过对韩江河口流势、流态和水沙输移特征的分析,探讨韩江河口 出口水流动力状况及其对泥沙输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韩江河口区内泥沙含量较低,在河口区内涨落潮流呈西南-东北向运动,在 河口外则易受西南沿岸流影响,具有近岸输沙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李琳  张杰  马毅  崔先国 《测绘通报》2012,(Z1):386-390
河口地区受入海河流和海洋动力的共同作用,岸线多变,国际河口海岸线变迁关乎国家主权。遥感与GIS技术相结合,能准确及时地监测河口海岸线的动态演变。以鸭绿江口西水道海岸为研究区域,分别分析1976—2010年34年间中方一侧和朝方一侧的岸线变迁情况。监测结果表明:①中方一侧海岸侵蚀后退极少,东港市岸段向海延伸显著;②朝方一侧的黄金坪—内岛东南侧海岸不断侵蚀后退,西南侧海岸存在冲淤现象;③朝方一侧的绸缎岛—薪岛总体处于生长状态,岛的西北侧在1976—1989年间淤积明显,西侧人工固化岸段较稳定,东侧以淤泥质的自然岸线为主,东北部不断侵蚀,中部淤积明显。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海岸线演变及地质灾害遥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漫长的海岸曾经历了大淤大蚀的沧桑变化。现代海岸仍经常受到侵蚀崩岸、岸滩淤涨以及沿岸泥沙流的袭扰破坏。沿岸港口建设、交通航运及滩涂围垦等也不时受到危害,成为江苏海岸带特有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5.
厦门同安湾滩槽演变趋势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时相遥感图像判释厦门同安湾入海河流分布、海岸类型及浅海滩槽地貌,并根据海水表层流场特征和浑水带(悬浮泥沙)分布扩散特征及不同时期的海图,对同安湾泥沙供应现状和运移规律以及浅海滩槽冲淤变化、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同安湾海岸类型已由类型较齐全的天然海岸演变成单一的人工海岸,泥沙运移走向在平面上展示了逆时针泥沙水平环流特征,潮汐通道和局部海域出现了冲淤变化,部分潮滩处于缓慢淤积状态中。演变的动力因素主要是潮流,其次是径流,人工海岸形成后,陆源泥沙对海域基本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以卫星遥感资料为信息源对珠江河口湾──伶仃洋进行动态监测已有13a的历史, 积累的资料有:1973年至1992年25个时相的各种潮情及水情的卫星影像资料。该动态监测研究主要是进行河口湾水体悬浮泥沙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岸线和近岸浅滩地形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流场特征研究; 河(海)岸及近岸工程的现状与变化及其对河口的水动力影响等研究。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是综合运用计算机和光学图像处理技术对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处理, 并据河口水动力学与地学理论进行分析。分析成果为伶仃洋河口治理开发规划与工程实施、滩涂资源的合理开发、航道开发与治理等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其中一些合理建议已为生产部门所采纳。发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以卫星遥感资料为信息源对珠江河口湾──伶仃洋进行动态监测已有13a的历史,积累的资料有:1973年至1992年25个时相的各种潮情及水情的卫星影像资料。该动态监测研究主要是进行河口湾水体悬浮泥沙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岸线和近岸浅滩地形及其动态变化研究;流场特征研究;河(海)岸及近岸工程的现状与变化及其对河口的水动力影响等研究。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是综合运用计算机和光学图像处理技术对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并据河口水动力学与地学理论进行分析。分析成果为伶仃洋河口治理开发规划与工程实施、滩涂资源的合理开发、航道开发与治理等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其中一些合理建议已为生产部门所采纳。发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利用气象卫星的时间、空间上的优势,在总结长江河口河槽演变基本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卫星图像的分析,确定和研究长江口泥沙地区悬移质的输移路线和活动范围,探讨分析了长江口悬浮泥沙浓度分布动态,分析了滩槽泥沙交换对航道淤积的影响,为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方案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滩涂围垦对崇明东滩演化影响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兵  蒋雪中 《遥感学报》2013,17(2):335-349
崇明东滩在流域、海域来沙供应下面积不断扩大, 从20世纪60年代起, 其东部岸线向海推进大约10 km, 超过150 km2的新生滩涂被围垦。本研究探讨这种筑堤围垦对崇明东滩演化产生的影响。收集了1965年-2011年间的5景Corona影像、40景Landsat影像和1景SPOT影像, 利用影像水边线和对应潮情水位信息得到不同年份的崇明东滩+2 m线位置, 分析其延伸速率和方向的变化;对比影像及解译信息研究滩面植被、潮沟系统和团结沙的演化特点。结果显示, 泥沙供应充足时海堤建设对潮滩的淤涨具有促进作用, 这种作用在建堤初期表现更为明显;随着长江流域来沙的持续减少, 崇明东滩+2 m线的淤涨速度出现明显下降。海堤建设高程较低时可以改变东滩的淤涨方向, 自然状态下向东、东北偏移的趋势减缓, 近期转为向东南淤涨。海堤外潮流的反射和潮沟系统的发育对植被有较大的破坏, 导致堤外集水盆地的形成和扩张, 并最终退化为大面积光滩, 这种退化过程随着多次筑堤重复出现。团结沙的并岸过程对北港北沙的演化具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灰度形态学理论,利用图像分割技术在MATLAB平台对南流江河口水边线进行提取的方法作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直接边缘检测法、阈值分割法以及单值种子点区域生长法都不能有效跟踪汊道、潮滩、沙洲发育的河口水边线,存在水边线破碎、不连续等问题,而多种子点区域生长法能精准跟踪复杂的河口水边界,获得理想的水边线信息。该方法可快速、自动提取河口水边线,为河口海岸蚀淤、水下滩涂资源监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据遥感影像揭示,除气象因素外,黄河与淮河洪泛形成主要受近代和现代活动构造控制。据分析,黄河下游现行河道存在一定程度隐患,部分河道稳定性较差,淮河中上游地区是现代沉降区,洪水壅滞难泻,对京九铁路及黄淮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2.
Hukitola Bay, situated north of Mahanadi River Delta system in Orissa State is ptotected by a barrier island. This island also provides protection to the coastline in this region from the onslogunt of high waves during southwest monsoon. As such, the changes in the Mahanadi estuary governs the stability of this island to a considerable extent. From the examination of hydrographic charts as well as the toposheets prior to the year 1952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Mahanadi river had a long northerly course along a sandspit six km long prior to its confluence with the sea. With the breach in the sandspit at its southern extrem ty during October 1 51, the mouth of the river shifted southwards by about six km. Photographs taken during 1973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mouth of this river has again migrated northwards by about four Km between 1952 and 1973.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barrier isiand towards east of the existing Hukitola island is also in evidence. As a sequel to these studies it is inferred that despite the changes in the morphology of the barrier island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e barrier island at this region would be a permanent feature and continue to provide protection to the main coastline in this reach.  相似文献   

13.
 海岸带作为海洋、陆地和大气共同作用的地带,其地物混杂度大,变化频繁,单纯利用光谱特征分类难以取得理想的精度。 但海岸带地物滨临水体,而水体与地物存在巨大光谱差异,易于识别。据此,本文尝试提出一种简单的加入空间关系的遥感图像分类 方法,即,先准确识别出海水类,然后统计非海水类的每一个像元到最近海水的空间距离。由于不同的海岸带地类距离海水的空间距 离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利用这一距离信息辅助分类能提高分类精度,尤其是针对那些光谱特征相近而距离相差较大的地类。  相似文献   

14.
海岸海洋潮流模拟可视化与虚拟现实建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潮流数值模拟的科学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是海岸海洋科学研究重要的现代技术手段之一。首先从地理信息系统的角度对潮流数值模拟系统的数据模型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适合水文数值模拟的对象模型方法;其次探讨了空间流场的可视化技术,阐述了虚拟现实在潮流数值模拟中的作用;最后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海岸海洋潮流模拟虚拟现实的原型软件系统VRO-cean,并在南黄海辐射沙洲等的潮流数值模拟试验中进行了实际对比检验。  相似文献   

15.
遥感技术在海南岛土地沙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南岛地处热带、亚热带,属热带季风性气候。利用遥感技术首次对海南岛土地沙化及其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陆地卫星TM图像及部分航空彩红外像片的解译发现,海南岛土地沙化主要分布在海滨平原、沙质台地区,并具有西重东轻、近海严重而向内陆减轻的特点。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假彩色合成、比值合成、对数参差、阈值处理及不同时相遥感资料的对比处理等,达到了遥感图像信息增强和信息提取的目的。同时对海南岛土地沙化的成因和发展趋势做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渤海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景观格局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合利用RS、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渤海海岸带地区1995、2000、2005和2008年土地利用分布图为基础, 分析了渤海海岸带地区近13年间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其景观响应,得到以下结论:(1)渤海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 年动态变化率在2000年—2005年间最大,为0.40%;2005年—2008年段次之;1995年—2000年间最小;(2)下辽河平 原、海河平原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为土地利用动态发生的主要区域;(3)监测期内,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面积扩 展明显,且主要来源于其周边的优质耕地,但在耕地流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同时,有较大面积的林地和草地转 向耕地,因此监测期内耕地的总面积变化不大,海域向陆地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即填海造陆)是该区域一种特殊的 土地利用动态类型,并随着时间推移速度越来越快;(4)整个区域在监测期内表现出多种土地利用类型(未利用地、 水域等)的小型斑块被整合,而优势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大型斑块则积极向外扩 展的发展态势,整个景观表现出多样性和均匀度减小而优势度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TM/ETM+和MODIS的漓江流域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调查漓江流域近30 a来的生态环境变化,开展了基于TM/ETM+和MODIS遥感长、短周期结合的动态监测研究。通过对3期 Landsat-5/7 TM/ETM+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模式识别和实际调查,发现造成漓江上游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与漓江水源林遭人 为破坏、城市化扩展和水质污染等因素有关。通过对MODIS-NDVI和水体反射波谱分析,初步探明了流域区植被总量的季节变化规律 和漓江水体污染的遥感反射波谱特征,确定了水质遥感监测的最佳MODIS波段,得到了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城市扩展变化及河流水 质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