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近日,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了《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普遍实现将适应气候变化相关指标纳入城乡规划体系、建设标准和产业发展规划,建设30个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城市,典型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达到50%;到2030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4月17日,Science杂志发表题为《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变化通过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Anthropogenic environmental changes affect ecosystem stability via biodiversity)的文章称,在几种与人为因素有关的环境影响因子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随能使生物多样性改变的影响因子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会导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显著影响北极地区的海陆环境,进而影响北极地区典型污染物的来源、传输与环境归趋。北极监测与评估计划(AMAP)近期发布的AMAP 2020评估报告《北极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新污染物(CEACs):气候变化的影响》指出:(1)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冻圈内长期储存的污染物重新释放和再分配,北极地区随人类活动加剧产生新污染物排放;(2)气候变暖增强了POPs长距离迁移潜力,海洋“生物泵”过程的强化增加了POPs在深海水域的沉积存储;(3)气候变化产生自然环境变化与生物生态变化,进而影响北极食物网的污染物赋存状态和当地居民的暴露水平。该评估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对POPs和CEACs的影响十分复杂,相关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未来需要将更多具有POPs性质的化学品纳入监管,继续开展国家监测项目,加强跨学科交流与活动以及政府、学校、北极本地居民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矿山开采及修复过程中如何开展生物多样性管理,本文借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矿山生物多样性管理系列指南》成果,将相关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广东大宝山矿生态修复实践中。文章在介绍IUCN的“综合生物多样性管理体系”方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将其作为大宝山矿实施生态修复依据,阐述了该管理体系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应用,并结合广东大宝山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大宝山矿生物多样性管理的保护与修复框架,包括全周期的生物多样性管理手段,重点阐述大宝山矿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评价、保护与受损控制及恢复的技术方案,最后分析了对中国矿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修复的启示,IUCN矿山生物多样性管理系列指南对于指导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若干进展与今后发展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背景基础上、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条款和义务为主线,综述了我国在生物多样性编目、保护技术研究、信息系统建立和生物技术研究等领域的工作进展与成就;并根据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发展动态,讨论了今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查明与监测、生物资源持续利用技术、数据管理和信息网络建设、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随着全国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对生态修复实施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和思考鲜有研究。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同时也是《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63个重要生态功能区中的秦岭——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区,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水源涵养功能。本文以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陕西省镇安县为例,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与归并地类,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在区域生态保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镇安县各土地类型二级生态功能生态服务价值逐渐降低。食物生产、原料生产、水资源供给、气体调节、土壤保持、维持养分循环等6项生态服务价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011-2020年间生态环境服务价值变化率绝对值最大的是土壤保持功能,为60.05%;(2)镇安县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需要重点关注土壤保持功能、水文调节生态系统功能以及水资源供给功能;(3)本文提出以农业空间综合整治、城镇空间综合整治以及生态空间生态修复为方向与目标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方案;(4)根据镇安县生态红线划定成果,本文确定了确定生态保护红线范围、自然保护区、水...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3月9日,《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线发表题为《近期温度变化速度加剧》(Near-term Acceleration in the Rate of Temperature Change)的文章指出,过去几十年内气候变化的速度明显高于历史水平,而到2020年气候变化的速度将会飙升,未来人们将经历并适应一个温暖的世界。大气中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捕获热量导致地球变暖。但是温度上升的速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温  相似文献   

8.
罗海  李杰  邹亚菲  徐会明 《地学前缘》2020,27(6):289-299
湖泊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湖泊初级生产力的生物多样性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其如何在千年时间尺度上对气候变化做出响应却知之甚少,而千年时间尺度与预测未来变化最为相关。本文以云南云龙天池湖泊为研究对象,以湖泊重要的初级生产力硅藻为研究手段,分析了末次冰消期期间硅藻生物多样性对千年尺度上气候变化的响应。云龙天池硅藻生物多样性表现为暖期高、冷期低。随着全球温度的快速变化,硅藻生物多样性亦对应的快速响应:在转暖时(Bolling/Allerod暖期)快速增加,在转冷时(Herinrich 1和Younger Dryas)快速降低。这些变化主要与温度变化驱动的湖泊环境条件的变化(比如冰封期长短、边岸带水生植被的变化等)有关。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末次冰消期期间,云龙天池湖泊硅藻生物多样性与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同步,而且在长时间尺度上,气候变暖对高山湖泊生物多样性可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9.
近代由于气候的变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激增,森林的过度砍伐,草场的超载过牧,化学制品的滥用,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生物物种灭绝速度较单纯自然状态下的速度要快1000倍。生物物种灭绝对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对人类生存都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物种灭绝,已成为全球性的紧迫任务;中国是世界生物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生物多样性形势总体严峻。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已收到巨大成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世界粮食安全,是全球人民的普遍愿望。生物灭绝关系人类存亡。人类要秉承天人合一的理念,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0.
李延梅  张志强  巩杰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1):1262-1268
“生物可持续性”(bioSUSTAINABILITY)科学计划是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3个核心科学计划之一,是一个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国际计划。bioSUSTAINABILITY有3个密切相关的研究焦点:①评价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所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②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驱动因子分析;③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的社会选择和决策取向研究。介绍了bioSUSTAINABILITY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战略,并分析了它对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