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华南北东向断裂在南海北部陆架的延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北部陆缘发育大量含油气盆地,且南海北部陆坡存在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厘清其总体构造格局,对理解南海北部陆缘的构造演化及动力学机制、地震灾害评估与资源开发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重磁异常、二维地震资料解译,结合地震活动及构造地貌特征分析,发现华南陆块和南海北部陆缘的NE向主干断裂延伸方向一致且特征可进行对比,即华南发育的滨海、长乐-南澳、政和-大埔及邵武-河源-阳江四条NE向主干断裂可自然延伸至南海北部陆缘。延伸至南海北部的四条主干断裂控制了相应盆地的发育,其中,滨海断裂为珠二凹陷的东界,长乐-南澳断裂横穿珠江口盆地的珠一和珠二凹陷,政和-大埔断裂位于珠一、珠二坳陷的西界以及北礁凹陷的东界,河源-阳江断裂为琼东南盆地的西界。南海北部陆缘盆地群与华南陆缘盆地群在成因上具有相似性,皆为拉分盆地。南海北部陆缘分布的NE向右行断裂对盆地的发育以及展布起决定性作用,为控盆断裂。NEE向断裂控制盆地内部坳陷的充填样式,为控坳断裂。  相似文献   

2.
惠州运动是最近确定的发生于珠江口盆地早、晚文昌过渡期的构造运动,以珠一坳陷对其响应最为典型。然而,这一运动是否波及珠江口盆地其他坳陷,以及它们的响应特征如何并不清楚。本文以珠三坳陷阳江东凹断裂体系为突破口,首先对其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然后从断裂体系的优势方位、组合样式、活动和迁移规律等角度对珠江口盆地对惠州运动的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阳江东凹古近系主要发育NE-NEE和E-W-NWW两组不同级别的断裂,这些断裂的发育演化主要受先存构造和区域构造运动两种因素控制。其中,先存构造主要影响主断裂带的优势发育部位、排列方式和整体走向等要素,可为这些断裂沿线后期构造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而区域构造运动则导致该区优势断裂体系发生转换。对于阳江东凹而言,正是阳江—一统断裂前新生界左阶分支的左旋复活,才导致惠州运动后其内部形成了一系列小型走滑拉分盆地;虽然阳江东凹古近系断裂体系仍保留其前新生代先存构造的基本特征,如方位和组合样式等,但与珠一坳陷一致,惠州运动前后,其优势断裂体系也由早文昌沉积期的NE-NEE向张性断裂向晚文昌沉积期的近E-W-NWW向张扭性断裂转换,断裂活动强度也由南往北、由西向东发生了迁移和转换。珠江口盆地古近系断裂体系对惠州运动的统一响应说明惠州运动为南海北部影响广泛的构造运动,珠江口盆地不同坳陷对惠州运动的响应特征研究可为其内部各坳陷孤立发育的文昌组的跨盆对比提供构造依据,同时对于破解阳江东凹油气勘探困局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湖相滩坝砂体作为油气重要储集体类型之一,在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断陷湖盆中广泛发育, 其形成发育与盆地特定的演化阶段和构造-地貌背景密切相关。文章以济阳坳陷北部为例,根据盆地结构与地 貌背景将断陷湖盆滩坝分为开阔湖盆缓坡型滩坝、水下潜山台地型滩坝和潜山凸起周缘型滩坝3种成因模式。 不同构造-地貌背景下的滩坝砂体沉积特征与分布规律不同,由此导致隐蔽圈闭类型与成藏特征、成藏潜力与 有利勘探区带的差异性。开阔湖盆缓坡型滩坝规模相对较大,物性较好,主要隐蔽圈闭类型为地层超覆圈闭和 岩性圈闭,成藏潜力大;水下潜山台地型滩坝发育不整合遮挡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和岩性圈闭;潜山凸起周缘 型滩坝可以形成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碎屑滩坝2种成因类型,主要隐蔽圈闭类型为地层超覆圈闭和岩性圈闭,成 藏潜力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南海北缘发育了一系列新生代陆缘盆地,从西向东可划分为北部湾盆地、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及台西南盆地,这些盆地记录了新生代南海北缘构造演化过程.为加深对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盆地断裂活动及构造演化的认识,本文以珠三坳陷阳江东凹为例,基于覆盖阳江东凹研究区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对该地区的断裂体系进行了系统解剖,阐述了古近纪断...  相似文献   

5.
西湖凹陷渐新世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充填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陆架盆地是中国近海最大的沉积盆地,而西湖凹陷又是其中规模最大的富油气凹陷。多年的勘探实践证明渐新统花港组为西湖凹陷主力产气层段,但其层序地层划分长期存在较大争议。在分析了西湖凹陷盆地结构与构造格局的基础上,依据测井、岩芯以及地震反射特征,将西湖凹陷渐新统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与12个体系域,建立了其等时地层格架;并通过大量岩芯的写实性描述,结合沉积构造与遗迹化石鉴别以及地球化学资料分析对沉积环境进行了判识,分析结果认为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沉积时期发生过两次较大的海侵事件,形成“南海北陆”的沉积格局,并发育了河流、三角洲、潮控河口湾以及无障壁海岸四种沉积体系,其沉积体系类型较多,从南到北变化巨大。西湖凹陷渐新世整体表现为“东西短轴三角洲”、“南部潮汐河口湾”、“东北缓岸滩坝”的沉积体系展布格局。系统分析了沉积相在各层序中的展布特征及其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层序演化过程及其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构建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构造-沉积成因模式,明确了“断坳转换,海陆交替”的盆地构造背景与沉积充填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深县凹陷位于冀中坳陷中部,其构造复杂,沉积类型多样,而多年来人们对凹陷内的油气圈闭(尤其是岩性地层圈闭)类型与分布规律缺乏统一认识,不利于在这类复杂断陷盆地内开展精细油气勘探。深县凹陷可划分为5个构造区带,各构造区带具有不同的沉积格局,这是各区带内油气圈闭类型存在差异的关键因素。总结出该凹陷主要发育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地层圈闭及潜山圈闭等4大类8亚类圈闭类型,这些圈闭类型与本区的构造沉积格局存在响应关系。其中,构造圈闭发育范围较广,主要集中在二级构造凸起带上,以深南背斜和榆科背斜为主,断块和断鼻圈闭构成了主要的圈闭类型;潜山圈闭主要发育在北部缓坡带中的深泽—刘村低凸起与何庄—深西潜山带;而岩性圈闭与地层圈闭主要发育在两个潜山带的侧翼以及南部的白宋庄洼槽带和深南背斜的两翼,这与砂砾岩透镜体、上倾尖灭砂体的分布及构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7.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与湖盆中心砂体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及湖盆中心砂体已成为中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最重要的勘探目标。通过对现代典型湖盆浅水三角洲的深入分析,结合我国中、新生代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及湖盆中心砂体的地质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进展与认识:①在分析浅水三角洲形成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按照供源体系、湖水深度及三角洲前缘倾斜坡度将湖盆三角洲分为9种成因结构类型;②建立了毯式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指出末端分流河道及末端决口扇是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典型微相类型;③分析了浅水三角洲砂体大面积分布的形成条件,指出敞流湖盆是湖盆中心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的重要条件,敞流通道对湖盆中心砂体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④湖盆中心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流及密度底流砂体等牵引流成因砂体,也发育洪水浊积扇及滑塌浊积扇等重力流成因砂体;⑤大型浅水三角洲体系三级层序界面对岩性(成岩)圈闭的发育有重要控制作用,三角洲平原带层序界面上覆叠置砂体富集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大。本文研究成果希对坳陷湖盆沉积学研究及岩性油气藏勘探能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潮控河口湾是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北部上白垩统Napo组的主力储层,当前对其识别标志、岩相及沉积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建立可靠的潮控河口湾的沉积模式,对于预测油气储层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区LU碎屑岩段岩芯、粒度、测井、薄片以及地化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1)综合岩相类型、地化、垂向序列特征认为其发育潮控河口湾和陆棚;2)研究区潮控河口湾主要发育中河口湾亚相及外河口湾亚相,中河口湾亚相发育潮汐河道、潮坪、高流态沙坪等微相,在测井曲线上呈钟形;外河口湾轴部发育潮汐沙坝、高流态沙坪微相,测井曲线上为箱型;外河口湾两侧为泥质潮坪微相,测井曲线上呈指形;浪基面之下发育泥质陆棚沉积和风暴形成的海绿石席状砂;3)研究区倾向西南,中河口湾的潮汐河道边滩沉积发育在东北部;向西南河道逐渐拓宽,外河口湾轴部潮汐沙坝南北向展布,向两翼泥质含量增高,发育泥质潮坪,呈席状展布。  相似文献   

9.
以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薄片、扫描电镜观察、测井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手段,对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A区块珠江组下段和珠海组滨岸—潮汐沉积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进行研究,该区珠海组以潮汐沉积为主,岩性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珠江组下段以滨岸沉积为主,岩性主要为岩屑质亚长石砂岩,西部滨岸沉积发育,岩性较纯,东部潮汐沉积发育,砂泥混杂。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中西部原生孔隙所占比例较东部高,西部地区物性较东部好,珠江组下段滨岸沉积物性较珠海组潮汐沉积高。结合成岩作用分析,认为该区储层物性主控因素为基准面旋回格架内的沉积环境,同时针对滨岸和潮汐沉积体系,由前滨—上临滨—潮间潮砂坪—下临滨—潮下潮道—潮下潮砂坝—潮间混合坪—潮间潮道—潮上泥坪物性逐渐变差,且滨岸砂岩物性优于潮汐相的。  相似文献   

10.
济阳坳陷三种典型滩坝相的空间分布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和沾化凹陷重点区块沙二段和沙四段滩坝相的解剖研究成果,展示了陆相断陷盆地不同演化阶段滩坝相的3种空间分布模式:①断-坳期碟形洼陷细粒碎屑岩滩坝相分布模式,这种分布模式发育于车镇凹陷大王北洼陷的沙二段,是一种浅水漫湖式细粒碎屑岩滩坝相沉积,可分为滩、坝主体、坝侧缘、坝间4种沉积微相;②断-坳期双断对称中隆型洼陷滩坝相分布模式,这种分布模式发育于沾化凹陷东部孤北洼陷的沙二段,受中部潜山隆起的控制作用明显,在中部潜山周缘的缓坡部位以碳酸盐岩滩坝相沉积为主,两侧为近似对称的、从岸边-中部依次发育粗粒扇三角洲相-中细粒碎屑岩滩坝相沉积;③断陷期单断非对称式水下中隆型洼陷滩坝相分布模式,这种分布模式发育于孤北洼陷桩西地区的沙四段,其东部次洼以粗粒扇三角洲和扇三角洲间为主,中部水下低隆起处及其周缘形成浅湖细粒碎屑岩滩坝相沉积,而在西部斜坡则以滩坝相沉积为主.这3种模式对于寻找以滩坝型为储层的岩性-地层圈闭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海相三角洲层序地层研究中的理论和应用问题,选取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北带下-中中新统(T50-T35)古珠江三角洲为目标开展了精细解剖.在消化吸收"沉积层序"理论最新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古珠江三角洲发育特点和井震资料条件,提出了基于层序界面(SB)、最大海退面(MRS)、最大海泛面(MFS)和高频海泛面(FS)等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形成于古近纪裂陷期,广泛发育烃源岩的富存层段——文昌组、恩平组,具有陆相断陷盆地沉积以及构造控制下多幕演化的特征.沉积环境演变以及构造?沉积的耦合作用是陆相断陷盆地的重要研究方向,认识其动态过程可为烃源岩识别和油气评价建立基础.本文从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入手,通过地震反射特征和井震联合分析,划分了研...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处于太平洋构造域与新特提斯构造域交汇处,地球动力学背景、构造演化历史复杂,对于盆地物源特征和物源区古气候演化方面研究比较薄弱。选取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A钻井岩心中的珠海组-韩江组砂泥岩样品,对其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样品呈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平坦的配分模式,有明显的负Eu异常特征,与花岗岩相似;Al_2O_3/TiO_2、F1-F2、La/Th-Hf和Co/Th-La/Sc判别图解表明源岩以长英质为主,并有镁铁质岩石的混入;Al_2O_3/TiO_2、Cr/Zr和Th/Sc值也体现出长英质成分为主的物源特征;(Fe_2O_3+MgO)-TiO_2、Th-Co-Zr/10和Th-Sc-Zr/10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大部分样品落在大陆岛弧和主动大陆边缘区域,综合研究表明源区岩石特征与中国东南沿海大面积发育的岩浆岩极为相似。化学蚀变指数(CIA)、化学风化指数(CIW)、斜长石蚀变指数(PIA)等指标以及Mg/Ca值,指示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晚渐新世至中中新世物源区经历了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对应温暖湿润的古气候环境,且从早到晚气温降低、降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近两年先后发现了多个中型油田和含油构造,短短两年时间里从一个沉寂了近四十年的勘探新区成为珠江口盆地(东部)的热点探区.主力含油层段韩江组下段和珠江组上段储层物性良好,以中高孔、中高渗储层为主,油气产量高.这些油田的发现对珠江口盆地的新区勘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①良好的烃源发育背景是新区突破的前提:阳江凹...  相似文献   

15.
彭光荣  杜家元  冯进  丁琳  李智高  李小平 《地球科学》2022,47(11):3989-4004
古珠江三角洲是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但对其总体沉积面貌的揭示仍未充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区内有利砂体和潜在岩性圈闭的锁定.本次研究综合利用重矿物、岩心、钻井和区域三维地震数据,采用地震沉积学综合分析手段精确复现了早?中中新世古珠江三角洲的宏观沉积格局和相带展布.重矿物分析结果显示,古珠江分流河道体系向近端侧主要发源于西侧、东侧两个主河道分支,进而确定了古珠江三角洲“双支主控”的宏观基本格局.此外,经过对这两个分支河道体系重矿物组合特征对比,发现其分别与现代西江、东/北江有一定相似性,这可能表明中新世古珠江干流的流路与现今具有较高对比性.同时,针对分流河道和外缘条带砂的精细地震地貌分析显示出中新世古珠江三角洲可能受到河流?波浪?潮汐混合动力过程的影响,并且持续的西南向古水流对整体相带展布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阳江东凹是近年来珠江口盆地(东部)的热点探区,过去四十余年受限于钻井数量与地震资料品质和覆盖范围,缺少对古近系的研究.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走向深层古近系是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必然趋势.本文在覆盖全区的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结合新近钻井和测井资料,系统解剖阳江东凹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沉积充填的控制,并探讨古近系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部陆缘位于太平洋和新特提斯两大构造域之间,其形成与演化受到多期多向构造叠加作用,珠江口盆地是南海北部陆缘的重要构造单元.自新生代早期珠琼运动以来,由于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俯冲在珠江口盆地形成两期强烈的走滑拉分作用,从而导致早期弥散状地堑与后两期拉分盆地的三层盆地叠合现象.本文在综合珠江口盆地的地质、构造物理和数值...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珠江口盆地中生代以来的演化过程及其与沉积环境演变的响应关系尚缺乏系统性认识.基于珠江口盆地中-新生代岩浆活动、断陷结构样式及其改造、典型构造变形样式、沉积中心的转换等特征的对比分析,将盆地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7个期次:(1)中侏罗世-晚白垩世早期(~170~90 Ma)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主控的陆缘岩浆弧-弧前盆地演化阶段;(2)晚白垩世-始新世中期(~90~43 Ma)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背景下弧后周缘前陆/造山后塌陷-主动裂谷演化阶段;(3)始新世中期-中中新世(~43~10 Ma)为华南挤出-古南海俯冲拖曳主导的被动陆缘演化阶段;(4)晚中新世以来(~10~0 Ma)为菲律宾板块NWW向仰冲主导的挤压张扭演化阶段.~90 Ma、~43 Ma、~10 Ma分别实现了由安第斯型俯冲向西太平洋型俯冲、由主动裂谷向被动陆缘伸展、由被动陆缘伸展向挤压张扭的转换.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古南海和南海的发育-消亡,新生代裂陷期沉积环境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海侵,裂后期由南向北阶段性差异沉降,由陆架浅水向陆坡深水转换,这使得珠一/三、珠二、珠四坳陷的石油地质条件具有显著的分带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近海盆地烃源岩评价是海上油气勘探成败的关键,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近期实现了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并展示了该区广阔的勘探前景。但在海上探井井位不足的情况下,仅靠地震资料难以客观地评价烃源岩的生烃潜力。为了进一步明确该区主要生烃层文昌组的生烃潜力,本文首先利用最新的四维层序地层模拟(Bandlands软件)技术,恢复了阳江凹陷古近系沉积期间的古地貌。古地貌恢复预测的古环境特征较好地揭示了文昌组古地貌与沉积体系的对应关系,说明文昌组古地貌背景对烃源岩沉积发育的影响较大。结合沉积体系的研究结果,分析总结了该区文昌组沉积时的源-汇特征,表明该凹陷文昌组早期是烃源岩发育的最有利时期。再结合洼陷古地貌特征、烃源岩的发育程度(主要依据半深湖相的厚度和面积)、与油源断裂的沟通及浅部圈闭的匹配等将各洼陷烃源岩综合划分为优质烃源岩、较好烃源岩和一般烃源岩3个级别:恩平20洼、恩平21洼为优质烃源岩;恩平27洼为较好烃源岩;恩平19洼、阳江24洼等为一般烃源岩。在对烃源岩分布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已钻井烃源岩样品的分析化验资料,将实验分析、地质分析与模拟结果相结合,分别对文昌组上段和文昌组下段两套烃源岩的沉积埋藏史、热演化史及生烃史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利用Petromod盆地模拟技术模拟了文昌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模拟结果表明:恩平20、21洼和恩平27洼文昌组下段烃源岩生烃强度大于文昌组上段烃源岩生烃强度,说明文昌组下段烃源岩为生烃潜力最好的层段,且凹陷中东部的恩平20、21洼和南部的恩平27洼为生烃潜力最好的洼陷,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这种基于古地貌和源-汇特征分析的烃源岩评价,对近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The Zhu m subbasin, about 11 000 kmZ in area,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PRM) basin, South ChinaSea (SCS), consists of nine sub-tectonic units: half-grabenWenchang A (HGWC-A), half-graben Wenchang B (HGWCB), half-graben Wenchang C (HGWC-C), half-graben Qionghai (HGQH), horst Qionghai (HQH), half-graben YangjiangA (HGYJ-A), half-graben Yangjiang B (HGYJ-B), low horstYangjiang (LHYJ) and horst Yangjiang (HYJ) (Fig. 1). According to the 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