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县之窗     
《华北国土资源》2012,(2):20-22
北京大兴区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为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着力提高耕地质量"的要求,加强补充耕地质量监管,推动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稳量、提质、增效",国土资源部组织全国15个省市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北京市试点单位大兴区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系统、形成相关评价标准、建立耕地  相似文献   

2.
今年年初,部将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列为2011年重点工作;6月29—30日,部耕地保护司会同部有关司局召开会议,推动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带着耕地保护与管理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司长严之尧。  相似文献   

3.
2月14日,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在哈尔滨召开的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第一次技术研讨会结束。 此次会议是继今年1月在广东清远召开全国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协调会之后召开的第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推进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统一技术要求,完善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基于WebGIS技术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国内外有关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的相关研究理论,设置了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的监测指标,研究了监测样点的选取和耕地质量综合指数的计算,并结合WebGIS技术,对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系统的结构、功能进行了初步设计,提出了系统的总体框架,并阐述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建立了基于WebGIS的耕地质量监测系统对耕地质量进行长期定位监测,以期为区域耕地质量保护工作提供一个可视化、便捷式系统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对全面掌握和科学量化耕地质量等级状况,实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耕地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耕地质量等级定期动态调查评价制度、耕地质量等级与产能年度更新报告制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由数量管理为主向质量为主、数量为辅的转变,对提升耕地资源保障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省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已基本完成,为保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的现势性,国家启动了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评价,从我省现有的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等实际出发,谈谈对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评价技术的三点想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以山东省夏津县为例,借助GIS技术和地学统计方法研究耕地质量监测区的划定以及监测样点的布设。研究结果表明: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叠加自然质量分区、利用水平分区、经济水平分区、土地利用特征分区,在不打破原有行政村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夏津县共划分出21个耕地质量监测区;依据监测区面积分配比例,综合考虑自然质量等控制区、利用等值区、经济等值区、土地利用分区和监测样点覆盖全面性等因素对理论监测样点布设位置及数量进行了修整,夏津县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分区范围内共布设监测样点36个。研究结果对政府相关部门开展耕地监测与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供应基地,每年为国家提供大量的商品粮,是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2010年12月,国土资源部从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中确定了包括黑龙江省的15个省份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黑龙江省海伦市是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监测试点之一。本文正是基于海伦市监测试点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耕地质量监测是新时代耕地保护的重要内容,是动态、实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举措.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精准化监测耕地生产力和改善耕地生态环境,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从省级、耕地监测区层面系统分析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布控.基于陕西省2005~2019年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对耕地利用水平分区和经济水平分区进行空间叠加分析...  相似文献   

10.
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是全面加强耕地质量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又一项大型国土部门的基础工作。我省2011年已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国土资源部发布了《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和评定工作,历时10年,共投入人力130多万,资金约4亿多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2亿元,第一次全面摸清了我国耕地等  相似文献   

12.
东西南北     
《国土资源》2014,(4):64
正辽宁永久基本农田先划大城市周边辽宁省今年耕地保护工作重点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开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相关工作;二是以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为目标,在保证耕地数量的同时,把提升耕地质量放在首位。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方面,该省将坚持耕地质量等级从高到低、优质耕地农用为先,先从控制发展规模为5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周边开始,由大到小,覆盖各类城市和小城镇,并逐步从城市周边扩展到广大农村,由近  相似文献   

13.
<正>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第一资源,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就必须有相当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作保障。基本农田是耕地的精华,是粮食安全的主要载体,应该首当其冲地得到强有力的保护。本文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得到基本农田划定结果,发现存在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低和基本农田保护不到位的问题,提出建立基本农田整备区、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基金、加大相关方面政策力度、实施耕地动态监管  相似文献   

14.
信息视点     
《浙江国土资源》2012,(8):15-18
部通知要求:全面强化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国土资源部将以近日颁布实施的《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为契机,进一步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手段,全面系统地强化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国土资源部耕保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通过严格管控优质耕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全面加强监测监管,在坚守住18亿亩  相似文献   

15.
耕地资源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土地资源,对其质量的研究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综合选取了13个可能导致耕地质量发生变化的因素作为基础指标,运用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山东省济宁市耕地资源的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济宁市耕地的质量等级为"一般",评价结果符合实际。针对评价结果,对可能导致耕地质量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浙江国土资源》2012,(8):15-15
国土资源部将以近日颁布实施的《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为契机,进一步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手段,全面系统地强化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国土资源部耕保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通过严格管控优质耕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全面加强监测监管,  相似文献   

17.
近日,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组织有关专家组成验收组,对省土地利用监测中心承担的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项目成果进行了验收。验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工作汇报和技术汇报,审阅了文字报告、表格、数据库、图件等成果。经专家质询、答疑和讨论,一致认为,黑龙江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项目成果符合国家要求,顺利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18.
一、成果更新迫在眉睫 目前土地管理正处于由数量管理为主向数量、质量、生态管理并重管理转变的重要节点,去年温家宝总理考察国土资源部时明确要求:“在做好数量管控的同时,加强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国土资源部2012年双保行动主体任务第二部分第7条写到:“强化耕地质量管理,全面推进耕地质量等级变更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土地管理实现由数量管理向数量与质量管理并重转变的基础性工作。黑龙江省农用地分等成果全面揭示了农用地质量等别、成因、面积、分布、限制因素等,并建立了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和动态监测系统,弥补了对全省范围内农用地质量进行评价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丰富,根据2006年耕地后备资源监测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达26.1万公顷(单片规模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大于200公顷,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大于66.7公顷),数量较多、质量较好、分布相对集中,我省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水平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