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丽娜  张子涵  夏金鼎 《气象》2019,45(8):1075-1084
利用闪电定位仪、加密地面自动站和常规资料分析了2006—2015年发生在山东的35次"雷打雪"事件,按照形成机制将其分为暖平流型和海效应型"雷打雪"两类,并细致归纳了两类事件发生时有关要素场及物理量场等方面的特征。主要结论如下:暖平流"雷打雪"事件发生前24 h内,对流层中低层是升温的,且越接近地面升温越明显;事件发生在850 hPa至地面有强冷空气突然入侵之时,此时上下温差可达10℃;环流形势也由上下一致的偏南气流调整为低层为冷垫,中高层为暖平流;上升运动中心及不稳定层结集中出现在对流层的中高层。海效应"雷打雪"事件发生前两天,渤海被暖脊控制,海面温度较平时升高2℃左右;在高空槽后的偏北气流猛然增大横扫渤海时,"雷打雪"事件发生;尽管对流活动也发生在对流层低层,但是其不稳定层结的厚度及上下温差较一般海效应降雪要大。  相似文献   

2.
我曾遮避炎阳徘徊空中,也曾晚霞挂天脉脉含情。我曾随风潜入悄降甘霖,也曾带电携雷咆哮奔腾。农谚中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古诗中有:“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我一直是反映过去兆示未来的天气招牌,我一直是画家诗人笔  相似文献   

3.
我曾遮避炎阳徘徊空中,也曾晚霞挂天脉脉含情。我曾随风潜入悄降甘霖,也曾带电携雷咆哮奔腾。农谚中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古诗中有:“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我一直是反映过去兆示未来的天气招牌,我一直是画家诗人笔  相似文献   

4.
一场初冬“雷打雪”天气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探空资料、T639数值预报产品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9年11月郑州地区的一场"雷打雪"天气过程进行了中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环流背景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中尺度露点锋是"雷打雪"天气发生的直接影响系统,中低层强烈的逆温层和"上干中湿下冷"的大气垂直结构为对流天气的产生储备了充足的不稳定能量,干暖盖指数对冬季对流天气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报指示意义;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径向速度产品是制作"雷打雪"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古代神话中说:司雷之神为雷公。《云仙杂记·天鼓》中曰:“雷曰天鼓、雷神曰雷公”。这里把“雷”比作“打天鼓”,把“打鼓”的称为“雷神”,即“雷公”。古代用“雷”造的词也很多,如:“雷叹”、“雷驰”,“雷鸣电转”等等。可见雷电对人类影响之大、已广泛地渗入到人们的言谈、书、信之中。过去认为“雷”、“电”是阴和阳互相冲突的结果。《淮南子》(约在公元前120年)中曰:“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即:阴阳彼此相击是产生雷的原因;阴阳互相渗透是产生闪电的原因。或者说:“阴”  相似文献   

6.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三支温度表被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将表从雪中小心取出(勿使水银柱、游标滑动),水平地安置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雪中一半。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又被雪埋住时,均应将表重新安置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又被雪盖,可照常读数”。这段话对雪面地温表的安置厦观测,作了具体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洛阳有史以来罕见的"雷打雪"天气现象发生的条件进行初步分析.指出伴随降雪的对流天气是系统性的、大范围的700hpa、850hpa逆温层出现,湿度剧增,导致其以上气层出现潜在不稳定层结,是发生对流不稳定天气的原因,高空前倾槽是"雷打雪"现象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8.
每年立冬前,哈尔滨往往已白雪皑皑,2021年冰城却意外地享受起“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的暖阳。直至立冬,干雪、湿雪、雨、雨夹雪、冰霰(粒)、冻雨6种降水形态竟在短时间内迅速“霸屏”。在暴雪加冻雨的洗礼下,哈尔滨一夜入冬、万物冰封,仿佛跨入冰河世纪。雨淞(非灾冻雨的雅称)将欧式建筑冻凝成“水晶宫阙”,铸铁栅栏到处“拔丝冰糖”,树木经过“琉璃脱蜡”.  相似文献   

9.
纪仲昉 《气象》1984,10(8):43-43
大气中未污染的降水,因吸收了二氧化碳而含有碳酸;在气液相平衡时,雨水的pH为5.65。一般定义pH低于5.6的降水为“酸性降水”或“酸雨(雪)”。 今年1月17—19日,无锡市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三天内降雪量达73.8毫米。市环保监测研究所测得这次雪的酸度为4.95,属于酸雪。 为了弄清此次酸雪的降落范围,共采集了雪样52个。其中属于酸雪的样品有34个,占65.4%;其平均pH为5.19。中性样品有18个,其平均pH为6.02。此次降雪中,酸度最高的雪出现在中桥,pH  相似文献   

10.
游直方 《气象》1985,11(1):11-12
一、冬冷雪大的危害 雪灾(俗称白灾)对草原畜牧业生产的危害极为严重。如1977年10月底,在内蒙古高原锡林郭勒草原上,降了一场罕见的大雪。雪化为水,水冻为冰,雨中夹雪,雪中带雨,冰压雪,雪盖冰,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哇。雨雪持续了三天,冰雪厚度足有一尺,浩瀚草原被冰雪覆盖,交通中断,人畜被困。这场雪灾牧人称为“铁灾”(指积雪厚而硬如铁),持续至次年2月底结束。致使全盟纯减牲畜达三百多万头,个别旗县百分之九十的牲畜死亡。 雪害是不易被人们遗忘的,然而冬季寒冷的危害,还常常不引人关注。实际上“冬  相似文献   

11.
北方人,自然而然地对雪有着一种说不清的情愫,飘飘洒洒的小雪美丽,铺天盖地的大雪迷人。每年的第一场雪,我总要独自到外向走走,感受雪的纯洁、雪的晶莹、雪的妖娆……然而,东北还有一种另类雪景,那是一种呼啸着的暴风雪——“大烟炮”。  相似文献   

12.
李虹 《河南气象》2002,(2):34-3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单位及个人的车辆不断增加 ,加油站也相应越来越多。公路两侧的加油站一般位于较空旷地带 ,极易遭受雷电侵袭。加油站属易燃易爆场所 ,一旦遭雷击 ,会引起火灾爆炸恶性事故发生。雷电是大自然中大气放电现象。中原大地夏秋二季是雷电多发季节 ,春季也时有发生。做好雷雨季节前的防雷检测工作 ,是加油站“安全第一”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任务。1 防直击雷雷击分为直击雷和感应雷。一般加油站的房屋上应装置避雷针或避雷带以防直击雷侵害。另加油站的金属油罐壁厚 4mm时 ,应设置防直击雷装置 …  相似文献   

13.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温度表被雪埋住时的观测是:地面3支温度表被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小心将表从雪中取出(勿使水银柱、游标滑动),水平地安装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雪中一半.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身又被雪埋住时,均应将表重新安装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又被雪盖,可照常读数.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观测、自动站逐小时观测及微波辐射计等资料,对比分析2018年3月17—18日和4月11—12日(简称“0318”过程和“0411”过程)乌鲁木齐两次强雨雪天气成因。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发生在两脊一槽的环流背景下,中亚低槽东移影响北疆,乌鲁木齐附近中高层槽前西南气流、低层西北气流及风切变是强降水维持的环流配置,且 “0411”过程中亚低槽及高低空风场强度均较“0318”过程明显偏强,其强弱可作为降水量级的重要参考。乌鲁木齐微波辐射资料分析表明,两个过程均在1.2—1.5 km温度变化趋势一致,均为雨转雨夹雪温度比雨夹雪转雪略高,但0—1.2 km,“0318”过程雨转雨夹雪温度比雨夹雪转雪低,“0411” 过程则相反;地面气温-0.4~0.5℃、1.5 km温度-2.5~-3.0 ℃,可作为雨雪相态转换的参考指标。3 km以下水汽密度和液态水含量值纯雪最大,雨夹雪转雪次之,雨转雨夹雪最小;4 km以下湿度均>80%,且“0411” 过程的高湿区和伸展高度均较“0318”过程明显偏大偏高;两次过程强降雪时水汽密度最大达10.6~12 g·m-3、液态水含量最大达0.4~0.8 g·m-3。  相似文献   

15.
积雪时地面温度表观测应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温度表被雪埋住时的观测是:地面3支温度表被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小心将表从雪中取出(勿使水银柱、游标滑动),水平地安装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雪中一半。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身又被雪埋住时,均应将表重新安装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又被雪盖,可照常读数。  相似文献   

16.
低纬高原罕见“雷打雪”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荣芬  鲁亚斌  高安生  李磊 《气象》2009,35(2):49-56
应用常规高空资料、FY-2C卫星红外和水汽图像、加密自动站地面观测资料,结合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08年2月28日夜间至29日凌晨发生在云南的"雷打雪"罕见天气现象.结果表明:南支槽和冷空气、西南低空急流的共同影响,是其发生的有利天气背景,其中强对流天气就发生在急流与锋面相互作用的湿度锋湿区内斜压不稳定的环境中.中-γ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并逐渐增强为中-β尺度对流云团是形成此次复杂对流天气的直接中尺度系统.多普勒雷达回波中,PPI上有回波强度达25~33dBz的"人字形"回波、钩状回波以及阵风锋的出现,相应VPPI上出现逆风区、低层零线"S"形暖平流及"牛眼"结构是"雷打雪"天气中降雨转为冰雹、阵雪过程中,中尺度对流系统由弱变强的典型特征.地面逐时温、压、湿、风的迅速演变特征表现为雷暴发生前增温增湿和增压,温度、气压出现峰值,且气压曲线显示为圆顶状的中尺度雷暴高压特征;风的变化则表现为风向呈逆时针旋转,偏北风增大并出现风速峰值.雷暴过境时,要素显示为降温增湿,出现露点锋.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云天观测中,偶能观测到少量的Ac云块底部产生“雪旛”下垂的现象。这种“雪旛”在阳光照射下具有柔丝般光泽。下垂长短不等而弯曲方向却一致。从其结构、特征上来看真似C_i云。它与上部有规则排列的高积云块其内部结构显然不同。上部Ac云中是以过冷却水滴为主组成的水云。下部的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大(暴)雪与白灾的气候学特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宫德吉  李彰俊 《气象》2000,26(12):24-28
使用1961~1998年内蒙古118个地面测站的历史资料及同期亚欧500hPa高空资料,分析了内蒙古大(暴)雪及白灾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发生大(暴)雪频率最高的地区是内蒙古的东部和南部,而白灾最重的地区却是内蒙古北部。指出产生“坐冬雪”是形成白灾的必要条件,给出了产生“坐冬雪”的气象指标,总结了内蒙古大(暴)雪的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19.
读了《陕西气象》第六期周奇同志谈“雷暴观测记录问题”一文后,很受启发。这个问题是个比较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有必要认真进行深入讨论。为此,也谈点粗浅看法:文中在阐述系统雷电的概念时写到:“……有系统的雷电,即在当时情况下,雷声闪电频数较大,雷与雷时间间隔较短,雷声较响,随着发展较盛的 Cb 云移的方向而行的雷  相似文献   

20.
《辽宁气象》在省办气象刊物中是办得最活跃、又最有特色的刊物,它的特点是内容丰富,雅俗得当,“阳春向雪”和“下里巴人”兼有;《辽宁气象)又集知识性、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