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中国地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地震与大城市动议 (EMI)国际组织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大城市防震减灾国际研讨会”于 2 0 0 2年1 0月 3 1日至 1 1月 3日在上海隆重召开 ,来自世界 2 6个国家的 88位外宾和近百名中方代表汇集浦江 ,共商城市防震减灾大计。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减轻易损性———增强世界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会议围绕如何通过实施社会参与、公共政策行为、加强构筑物的安全及城市规划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等措施 ,来减轻大城市易损性等专题展开了讨论。本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 ,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世界大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进…  相似文献   

2.
断层活动性研究是大城市地震预测和防震减灾的基础性工作。在郑州活断层探测工作中,采用地震勘探方法查明了花园口、上街和须水3条断层的空间分布、地质特征及构造活动性,为郑州市未来的地震监测及抗震防灾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另外,通过分析断层活动特征,提出了判定断层活动性的一些新认识,为大城市活断层探测特别是覆盖层较厚地区隐伏断层的探测提出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因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地震前后,大连市政府在组织、思想、物资准备以及防止次生灾害、生命线工程安全检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大大减轻了地震灾害及强余震的影响,树立了我国早期大城市防震减灾的范例,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东京都的地震问题分析及其防震防灾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增华 《地震学刊》2000,20(2):58-65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日本关东、孤神二次大地震作了概述,并将其灾情作了比较与分析。进而提出了日本首都的地震危险性问题,针对东京这樟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高度集中的大都市的特点,提出几点防震减灾建议。并希望以上分析工作能对中国大城市的防震减灾工作有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市、县两级防震减灾的工作体会和实践经验,着重论述了市(县)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即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应急救援)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就如何做好市、县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市城市防震减灾对策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鲁木齐市处于地震活动频繁的天山地震带中段,城市地震灾害的潜在危险与日俱增。为了响应联合国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 年”活动的号召和近期内中国实现大中城市的减灾目标,在乌鲁木齐市建立了震害预测及防震减灾对策系统。阐述了乌鲁木齐的地震环境,介绍了防震减灾对策系统的主要内容,讨论了今后面临的问题及防震减灾对策系统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做好地震信息服务需要深入研究服务的公众触达和反馈。随着国家地震预警工程的推进,地震预警系统即将大范围面向公众提供服务,因此公众的地震预警需求、地震预警误报接受程度等问题亟需研究。本文设计了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公众接触率及公众满意度调查指标体系,用以量化测量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公众触达现状和反馈评价,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国公众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80.7%,56.2%,29.5%和26.7%的受访者接触过地震速报信息服务、防震减灾知识科普、自建房抗震咨询服务和各级地震部门门户平台,各项服务的公众接触有明显的区域和人群特征。公众反馈评价总体较好,但是地震速报信息服务及时性的满意度评价得分相对较低,显示公众对地震速报信息发布时效性在近年来取得的进步缺乏直观感受。地震预警公众需求研究结果显示,88.3%的公众认为地震预警有必要,56.8%的公众对地震预警信息有强烈需求,公众对地震预警误报的接受程度在过去十年时间里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大城市和地震多发区公众对地震预警的需求和对地震预警误报接受程度均显著高于全国公众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防震减灾和地震科技投入,不仅对防震减灾和地震科技发展,而且对保持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八五”时期以来地震事业经费投入水平和各项经费支出比率,同时还分析了经费自给率和地方政府对防震减灾的投入,并针对经费投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前言以1971年2月发生在洛杉矶郊外的圣费尔南多地震为教训,人们认识到,在日本,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也有必要确立地震对策。设置在日本煤气协会内的通产省资源能源厅长官私人咨询机构“大城市煤气事业对策调查会地震对策专门委员会”曾就以下问题回答了咨询:①制定煤气管道抗震设计的规定;②使用富有展延性的管材及提高接口的抗震性;③整个煤气供应系统的防灾体制;④推进地震仪和截断装置等的设置;⑥充实和扩充无线通讯设备等。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城市防震减灾对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洁  赵瑞斌 《内陆地震》1999,13(1):40-43
乌鲁木齐市处于地震活动频繁的天山震带中段,城市地震灾害的潜在危险与日俱增,为了响应联合国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活动的号召和近期内中国实现大中城市的砬灾目标,在乌鲁木齐市建立了震害预测及防震减灾对策系统。阐述了乌鲁木齐的地震环境,介绍了防震减灾对策系统的主要内容,讨论了今后面临的问题及防震减灾对策系统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江苏及其邻区地震应急宣传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江苏及其邻区10 多年来发生的典型地震事件及地震谣传的社会反应和各地应急宣传方案的对比, 研究防震减灾宣传的效果及应急宣传措施, 提出防震减灾应急宣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范忠亮 《高原地震》2007,19(2):6-7,21
防震减灾工作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人民生命安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要实现西部防震减灾工作总体目标,必须落实好西部市(县)防震减灾的各项工作任务。市(县)地震部门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是一支非常重要而不可忽视的力量,是短临跟踪信息的前沿阵地,也是城市和农村、宏观和微观的结合部。  相似文献   

13.
韩黎珍 《华南地震》1999,19(3):85-9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结合广东省的特点,提出了本省防震减灾对策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并从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以及地震应急系统等方面,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邹波 《华南地震》1999,19(4):82-87
防震减灾的四个环节,包括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工作和实现全省防震减灾十年目标的任务,最终实施都得依赖市,县地地震工作机构的落实。根据广东省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以有震情特点,介绍了近两个来地方防震减灾工作的思路与实践,为今后的工作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经中国地震局批准,由甘肃省地震局和西部各有关省、市、自治区地震局倡议发起,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和防震减灾工作管理部门参加的“中国西部防震减灾论坛”今天在甘肃省酒泉市正式成立并举行首届大会,并将对西部防震减灾工作进行深入研讨。中国地震局刘玉辰副局长和中国工程院谢礼立院士等莅临指导,中国地震局有关部门和西部省、市地震部门领导及专家学者光临会议,这不仅是我省防震减灾工作的荣誉,而且也是西部地区防震减灾发展历史上的一大喜事。在此我代表甘肃省政府表示衷心的欢迎与祝贺。中国西部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二,是我国强地震…  相似文献   

16.
地震巨灾保险作为资源储备和经济补偿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效减轻国家政府的负担,为震后受灾群众提供经济补偿。当超大城市发生地震后,经济损失相较其他城市更严重。因此,在超大城市推进地震巨灾保险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政策法规、模型构建和巨灾试点3个层面对比梳理了地震巨灾保险现状,分析了我国超大城市开展地震保险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最后以首都北京为例,对北京开展超大城市地震巨灾保险提出了意见建议,为北京相关政府部门政策制定和决策建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震巨灾保险作为资源储备和经济补偿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效减轻国家政府的负担,为震后受灾群众提供经济补偿。当超大城市发生地震后,经济损失相较其他城市更严重。因此,在超大城市推进地震巨灾保险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政策法规、模型构建和巨灾试点3个层面对比梳理了地震巨灾保险现状,分析了我国超大城市开展地震保险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最后以首都北京为例,对北京开展超大城市地震巨灾保险提出了意见建议,为北京相关政府部门政策制定和决策建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徐近之实察叠溪地震及对震后的建议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1933年徐近之先生实察叠溪地震灾害和水患的情况,及其提出的防震减灾对策意见。指出这些对策对发展震区经济、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和地震应急措施等们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历史地震为例,叙述了明清两代在地震活动频繁的台湾地区进行地震救灾的程序、组织体系、救灾对策等,为制定防震减灾对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地震巨灾保险作为资源储备和经济补偿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效减轻国家政府的负担,为震后受灾群众提供经济补偿.当超大城市发生地震后,经济损失相较其他城市更严重.因此,在超大城市推进地震巨灾保险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政策法规、模型构建和巨灾试点3个层面对比梳理了地震巨灾保险现状,分析了我国超大城市开展地震保险工作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