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动力场研究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讨论了基于煤层气井排采资料的水动力场研究方法,在分析沁水盆地柿庄区块原始水动力场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在盆地其他区块水动力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沁水盆地原始水动力场的类型,进而探讨了水动力场类型对煤层气排采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沁水盆地自边缘向腹部依次存在重力驱动型、滞流型和压实驱动型三种类型的区域原始水动力场;重力驱动型和滞流型水动力场具备煤层气保存条件,含气量高,煤层气排采效果相对较好,而压实驱动型水动力场虽具备一定的保存条件,但因地层压力较高,煤层气井排水降压困难,产气效果较差;无论是在重力驱动型还是滞流型的区域水动力场中,局部的低势汇聚区具备煤层气保存和排采的有利条件,煤层气开发效果一般较好。在未来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应将重力流驱型或滞流型水动力场所在区域中的局部低势汇聚区作为煤层气开发的甜点区。  相似文献   

2.
三姑泉域岩溶水边界划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学亮 《地下水》2003,25(4):224-225,240
本文依据三姑泉域岩溶水边界独特的地质场、水动力场、水位动态及水文网特征等.划分、分析其边界范围和性质。正确的边界划分及其性质的确定,不仅是评价泉域岩溶水资源量的基础.也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和防治水资源污染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含油气盆地中石油运移聚集的水文地质作用理论的发展史,及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阶段,论述了区域地下水流动中的盆地水动力场的分布与演化和石油运移聚集之间的关系及国外在此研究领域内的研究成果.根据我国东部内陆断陷盆地水动力场及水化学场的分析研究的结论,证实了盆地水动力条件对盆地石油运移聚集及其分布的影响与制约作用,为未来石油勘探和油藏分布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庆市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系统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侯杰 《中国岩溶》1999,18(4):361-366
本文以大庆市具有代表性的纳污湖泡—— 贴不贴泡区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成因分析,提出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系统是石油污染质以地下水循环系统为载体,在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水动力场对地下水污染系统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因此,通过控制水动力场来防治大庆市地下水污染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蔡五田 《中国岩溶》1996,15(1):109-116
能否将岩溶水系统的水化学参数与水动力参数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指导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一直是水文地质学家努力探索的一个问题,本文以天津市蓟县地区岩溶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十余年积累的大量水化学和水位资料,以渗透系数计算公式为理论依据,将流场与水化学场(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方解石饱和度及白云石饱和度)叠加,画出了十余条岩溶水强渗透带,并首次利用抽水试验资料,建立了岩溶水钙离子浓度,二氧化碳分压,氟  相似文献   

6.
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特征研究①——以松辽盆地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演化与油气运移、聚集关系密切。由多个水动力体系组成的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总体上盆地北部为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区;中央坳陷区为离心流区和越流泄水区;盆地南部以地下水的越流—蒸发泄水浓缩为主要特征,盆地边缘和隆起剥蚀区的局部地区为大气水下渗区。且形成在地层压力、流动方向、流体势、垂直压力梯度等方面各具特征的局部水动力单元。同时,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阶段性,其水动力强度在纵向上具有分带性,由浅到深,可以划分出强、弱、停滞3个带。  相似文献   

7.
谭鸿赞 《铀矿地质》1999,15(2):86-90
本文以塔里木盆地新生界水动力场的建立为例,介绍利用地静压力计算地下水折算水位和利用折算水位编制地下水动力场图的研究方法。这种水动力场图的编制,为盆地层间氧化带铀成矿预测的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油气运聚及分布和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密切相关,随着盆地的演化,地下水动力场也经历了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对水化学、水动力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玛湖-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二叠系的现今水动力场由于达巴松凸起而呈现分割性,形成玛湖和盆1井西2个独立的水动力体系,欠压实的存在使凹陷内仍然保持离心流特征,而盆地西北缘则是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区.研究区二叠系的水动力场演化具有南移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隔河岩罗家坳河间地块为例,探讨岩溶区水库蓄水的环境效应。据蓄水前后地下水动态分析水动力场变化,并通过模拟典型剖面二维流及绘制流网图,直观显示出蓄水前后地下水迳流分配格局的明显差异;据水化学资料分析水化学场变化及其原因,预测水化学变化趋势;提出水库运行过程中系统进行水动力和水化学同步监测与分析、预报环境变化的研究思路与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地层水资料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明  罗凯声 《新疆地质》2004,22(3):304-307
在对目前国内外地层水资料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全面了解用于地层水的分析检测方法,并对其意义也进行了总结,同时详细归纳了区带水动力作用的预测方法.结合实际资料,重点对地层水化学特征研究及其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实际作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涉水型滑坡众多,库水位周期性涨落引起库岸滑坡岩土体物理性质的改变,还使得滑体内渗流场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滑坡体稳定性。为研究库水位升降作用对涉水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三峡库区重大涉水滑坡分类,对动水压力型滑坡进行分析。以三峡库区秭归县树坪滑坡为例,利用Geo-Studio软件的SEEP模块及SLOPE分别对滑坡渗流场与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不同滑体渗透系数及不同库水位升降速率对动水压力型滑坡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动水压力型滑坡,库水位上升过程中,地下水位线有下凹趋势,稳定性系数有所增大; 库水位下降过程中,地下水位线有上凸现象,且稳定性系数明显减小; 库水位升降速率越大,滑体渗透系数越小,库水位变动对滑坡渗流及稳定性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朱军政  韩曾萃 《水文》2013,33(5):34-38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西湖原有引水配置布局变化使得全湖总磷浓度趋于均匀化的效果。建立了西湖平面二维水动力水质数值模型,对西湖实测总磷浓度的平面分布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对西湖多个进水、出水口的布局和不同引水方案引起的西湖水域流场及总磷浓度改善效果做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3.
A field program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exchange of water between Ninigret Pond and Block Island Sound (BIS) at tidal and subtidal frequencies. Time series on sea level variations in BIS and Ninigret Pond, spatially integrated velocities across the breachway connecting the two (obtained by a GEK) and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were collected from April 21–June 3, 1980. A hybrid hydrodynamic model incorporating a simplified one-dimensional approximation for the breachway channel systems and a two-dimensional vertically-averaged finite element solution on triangular grids for the pond proper was used to model the ponds’ response to ocean forcing. Model prediction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field data. Both indicated a factor of 5.5 reduction in the semidiurnal tidal amplitude, and a high water shift of 2.5 hr, relative to BIS. Model and field data also show that as the frequency of sea level forcing becomes lower the pond sea level response is in phase and of the same magnitude as that in BIS.  相似文献   

14.
长江江苏段区域供水水源地水质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平面水流、水质有限体积法及黎曼近似解模型,在无结构网格上对偏微分方程进行有限体积法的积分分离散,模型具备有限单元法及有限体积法两者的优点。采用同步遥感、水量、水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验证,在对长江水源地、沿江污染源调查以及岸线稳定段分析结果基础上,进行污染源概化以及确定主要研究江段。在对概化的污染源计算出在设计条件下的污染带分布图,并计算出污染带长、宽随排污量变化曲线;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分析出长江各水源地及岸线稳定段的水质变化状况。对长江江苏段各主要排污口的污染带进行了计算,并对长江江苏段区域供水水源地的水质可达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水化学场、水动力场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水化学特征对沉积环境有着良好的响应,从太古宙到早古生代的寒武纪,由于海水的侵入,使矿化度和氯离子含量出现增大的物质响应,但从奥陶纪到中生代,构造作用变强,水深总体变浅,保存环境变差,矿化度和氯离子含量总体降低。水化学剖面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大致可以划分为3种水文环境:水文流畅带(0~1.1km)、水文阻滞过渡带(1.1~1.75 km)和水文迟缓带(>1.75 km)。在各带矿化度、主要离子含量及离子组合系数等水化学参数具有不同的响应,其中水文阻滞过渡带和水文迟缓带对油气成藏有利。主要发育CaC l2型水和NaHCO3型水,随着矿化度的升高,NaHCO3型水逐渐被CaC l2型水取代。前古近系水动力场具有一定的对称性,从太古宙到中生代,水动力场中心和水动力场对称轴线发生变化。盆地内部发育以离心流为主的水动力场,在盆地边缘发育以向心流为主的水动力场,在离心流与向心流相接触的离心流泄水地带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6.
地层水是孔隙流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变化上受控于流体动力场,时间演化上主要受控于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通过川西坳陷300余个地层水化学数据的系统分析,对研究区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成岩作用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川西坳陷上侏罗统到须家河组可分为地层水交替阻滞带和地层水交替停滞带2个水化学作用带,大气水作用的范围在530 m以上地层;黏土矿物大规模脱水的淡化作用是地层水交替阻滞带离子浓度随深度变大而变小的主要因素,而该带中HCO3-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原因则可能主要与有机质成熟过程中CO2的加入有关;盐岩溶解可能是交替阻滞带地层水Na+富集的主要因素,Ca2+的富集则可能主要由蒙皂石的伊利石化和少量碳酸盐岩的溶解造成;钙长石的钠长石化是研究区地层水交替停滞带的一项重要的水—岩作用过程,同时存在的成岩作用类型还包括绿泥石化、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以及钠长石的溶解。  相似文献   

17.
该文依据往年地下水位监测数据,通过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模型,对枣庄十里泉电厂地下水位年变幅做出预测,分析了岩溶塌陷发展趋势,为由水动力因素引起的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提供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宁夏红石湾煤矿涌水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红石湾煤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井的充水因素进行了论述,认为区内的古近系孔隙水含水层分布广,厚度大,富水性较强,但由于其距首采区的主采煤层(三煤)较远,导水裂隙带的最大破坏高度尚未达到该含水层,且其间有近20m厚的隔水层,所以该含水层对煤矿开采影响较小;影响区内煤矿涌水量的主要含水层为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和山西—太原组砂岩含水层。采用富水系数比拟法、狭长水平巷道水动力学法、大井法对煤矿涌水量进行了计算,通过对各种计算方法适应性的评述及计算结果的对比,最后选用狭长水平巷道水动力学计算结果作为矿井正常涌水量,大井法计算结果作为矿井的最大涌水量。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未确知信息的环状河网水质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圣维南方程组、对流扩散方程以及未确知信息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环状河网一维水动力与未确知水质数学模型。采用Preissman四点隐格式法对圣维南方程组进行离散和采用显式差分对对流扩散方程进行离散,对河网水动力与水质分别进行了合理的编码,并考虑了泵闸等控制工程、降雨径流的影响,采用河网的三级解法编制河网非恒定流的计算程序求解各断面的水位Z和流量Q,实现了水动力和水质两模块之间的数据连接,且对微分形式的水质模型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进行了含有两个未确知参数的水质计算,从而不仅能获得污染物浓度区间值,还能得到相应的可信度。实例研究表明,建立的河网水动力模型和未确知信息的水质模型是可靠的,可以用于河网水质治理工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和水环境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