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钦州—防城一带的钦防褶皱带,是中国南方唯一的海西褶皱带,它的形成和发展有三个阶段。晚加里东阶段,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的不完整拼合,造成具有地槽型沉积特点的钦防残余海槽,与泥盆系为整合关系。海西期,它成为华南海侵的主要通道,随着哀牢山洋盆的打开与华南大陆边缘北西向裂谷系的形成,与右江盆地融为一体,成为它们的东部边界。东吴运动后,在滨太平洋构造影响下,钦防海槽褶皱成山,西侧形成上思前陆盆地并逐渐向西迁移,造成迭置的沉积棱柱体,从而使前期的右江盆地解体为构造性质不同的东西两部份。印支期后,右江盆地和上思前陆盆地同时消失。  相似文献   

2.
五皇山地质公园从地质上看,位于华南板块南华活动带钦州残余地槽六万山凸起西南缘;从地理上看,位于广西浦北县龙门镇马兰村西部五皇岭山脉内,总面积40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3.
一、成矿地质背景 五道沟地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为兴安岭一内蒙地槽褶皱区之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兴隆沟冒地槽褶皱带,位于近东西的塔源一旁开门铜、银、金成矿带的中部。  相似文献   

4.
本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兴隆沟地槽褶带、旁开门中断陷东缘。成矿带的划分属于大兴安岭中段燕山晚期铜、银、金成矿带。  相似文献   

5.
呼玛县四道沟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一兴隆沟冒地槽褶皱带中段,伊勒呼里山中生代东西向隆起带中部,成矿带规模较大。矿床产于中酸陛次火山岩和花岗斑岩岩体内,现已探明金储量650kg,远景资源量较大。因此,通过对该矿地质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将会为该带继续寻找同类型岩金矿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矿区位于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北东段,罕达气优地槽褶皱带北东端,新开岭复背斜北西翼,多宝山一三道湾子金、有色金属成矿带北东端。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580高地金铜钼矿处于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东段,罕达气优地槽褶皱带的北西侧,三矿沟—裸河北西向构造带多宝山复背斜的北西翼。  相似文献   

8.
北秦岭的小寨组、柿树园组和粉笔沟组为同属一套地层,它们是在加里东褶皱带的基础上形成晚古生代泥盆纪冒地槽的深水相复理石建造,在泥盆纪末,地槽褶皱回返,开始形成了一个海西褶皱带。  相似文献   

9.
桃花金矿区地处秦岭地槽褶皱带东段,该褶皱带是我国重要的贵金属及有色金属成矿带。通过对桃花金矿矿区地质、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区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总结,提出本区金矿化受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控制明显,为进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矿区处于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北东端,罕达气优地槽褶皱带北西段、三卡-卧都河断裂与独立山—桦树排子断裂交汇处,属独立山—桦树排子金铜成矿带的北西端。  相似文献   

11.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北东端,罕达气优地槽褶皱带北西段、三卡-卧都河断裂与独立山一桦树排子断裂交汇处,属独立山一桦树排子金铜成矿带的北西端。  相似文献   

12.
矿区位于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罕达气优地槽褶皱带罕达气褶断束的中西部,三矿沟——多宝山——铜山——争光北西向早期深断裂及其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东南部。  相似文献   

13.
研究区位于兴安岭一内蒙地槽褶皱区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兴隆沟冒地槽褶皱带之宝泉沟褶皱束和旁开门中断陷之西部。北部毗邻额尔古纳地块,南部与罕达气优地槽褶皱带相连。区内最古老的地层为早元古界兴华渡口群兴华组,近东西向展布,为一套变质较深、混合岩化作用强烈的变质岩系,构成区内的古老陆壳,是区内金矿的物源之一。古生代泥鳅河组地层是北西向的嘎鲁河向斜延伸到四、五道沟翘起部分,向斜的翼部被后期侵入体侵入得肢离破碎。四道沟东、西山两个金矿点即赋存在向斜的核部和翼部。  相似文献   

14.
该工作区位于吉黑褶皱系小兴安岭一张广才岭优地槽褶皱带与佳木斯地块衔接部位的佳木斯地块西部。  相似文献   

15.
一、区域地质背景特征 碱场金、铅锌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莫尔道嘎北60km处,区域上处于亚洲成矿域和滨太平洋成矿域汇合部位,得尔布干成矿带北段,大地构造位于华北准地台与西伯利亚地台一蒙古地槽褶皱区的东部。  相似文献   

16.
工作区位于吉黑褶皱系小兴安岭一张广才岭优地槽褶皱带与佳木斯地块衔接部位的佳木斯地块西部。  相似文献   

17.
一、区域地质演化本区属于内蒙一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的中段,由内蒙优地槽褶皱带和大兴安岭优地槽褶皱带组成,这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在晚古生代基本上属于两个性质相近的地质发展区。本区的地质构造条件,决定了其地热资源沿主要断裂构造出露并受其控制的地热温泉,并以热泉的形式直接出露地表,可开发的地段限于在地表有地热显示及其相关构造分布的地区,其分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地热资源靠循环于断裂带中的地热水所提供。  相似文献   

18.
广西基础地质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广西有待重证和再研究的若干重大地质问题:扬子陆块与南华活动带界线在广西的位置、云开大山及其周边地区构造属性及演化问题、钦州地区是否存在华力西残余地槽、桂东南深大断裂带上同熔型花岗岩类的构造环境及成矿作用,以及其他一些地质问题。同时提出了对上述问题的初步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供地质大调查及专题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基本地质特征 本区位于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的东部,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的北段,结晶基底为下元古界东风山群含电气石的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岩群。下寒武统西林群铅山组海相镁质碳酸盐岩建造是早期盖层。在矿区及周边地区有多期次花岗岩类侵入,特别是加里东中期和印支期花岗岩的出露与分布。古生界地层常呈捕虏体出现,与成矿有关的寒武系下统铅山组地层,出露面积很小,区域内不足10km^2。  相似文献   

20.
广西属南华褶皱系的一部分,是加里东运动褶皱回返的地槽区。本文所讨论的各种构造、限于加里东构造层上的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