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龙永聚煤盆地构造演化及富煤带赋存层段机理分析,发现聚煤盆地构造演化与富煤带展布有一定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一定时期、一定空间、一定样式的构造与一定层段的富煤带在走向、倾向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一定的富煤带产生在一定的滑覆、推覆构造及其组合中。龙永煤田西部主要产生印支期的滑覆断层,应寻找走向上的富煤带;龙永煤田东部主要产生燕山期的推覆断层,应寻找倾向上的富煤带;龙永煤田中部主要产生印支期及燕山期的组合滑脱断层,应寻找上推下留型、上滑下留型、滑褶集中型的走向、倾向的富煤带。此项研究为龙永煤田进一步寻找富煤带指明了方向,同类型的勘探区可以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新集二矿推覆体下煤层构造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推覆构造对煤层小构造起控制作用;煤层中小断层91%以上为正断层;层滑构造主要分布在11、8、6号煤的浅部,层滑构造是造成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煤层变薄带呈SEE~NWW方向展布,与主构造线一致;落差3.5m以上断层影响综采工作面布置。  相似文献   

3.
李宗发 《贵州地质》1997,14(3):218-227
研究区伸展滑覆构造属扬子陆块盖层薄皮构造本文较详细地描述了伸展滑覆构造的几何主运动学特征外,还采用构造岩组分析和平衡剖面方面对其动力学背景,运动状态和过程进行了讨论,从宏观到微观分析研究后认为;燕山早期,受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的斜向俯冲挤压,本区发生褶皱造山并伴随由SE向NW运动的逆冲推覆,形成由钟南,沿河断层 后展式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燕山晚期,板块南移,地壳拉伸变薄,沿河断层上下盘岩片先后河F  相似文献   

4.
涟邵煤田晏家铺向斜滑脱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家铺向斜石炭纪地层内,滑脱构造比较发育,既有挤压推覆构造集云断层和金盘仑断层,又有重力滑覆构造大成坪断层与飞来峰群,并具有多期多层次特点。勘探结果表明,这些推覆构造常造成煤层重复,扩大了煤炭资源量。向斜内测水煤系中,常见层间滑动断层,尤以主采煤层顶板附近的顶板断层最发育。它有时对煤层及顶、底板破坏较大,是井田勘探与开采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5.
天湖山煤矿区经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广泛发育了以推覆、滑覆断层为主的控煤构造。为加深对推覆、滑覆叠加构造控煤机制的认识,在掌握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天湖山典型推覆、滑覆构造的形成与演化,以及推滑叠加型构造对煤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区内构造先后经过了多期次、多层次伸展滑覆和逆冲推覆的复杂叠加作用,推滑叠加型构造的控煤机制主要体现两个方面:1滑覆断层的伸展应力环境和剥蚀效应造成地层的缺失;2推覆断层挤压应力环境以及地层增厚效应造成地层的重复和抬升,另外叠加构造也导致煤层发生流变。  相似文献   

6.
龙门山中段山前带构造变形历史与物理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门山冲断构造带具有NE分带、EW分段的构造变形特征。龙门山构造带中段逆冲推覆带是以出露彭灌杂岩及其前缘发育飞来峰为典型特征,变形以倾向北西的紧闭倒转-同斜褶皱为主;推覆-滑覆带变形强烈,发育一系列叠瓦状逆冲断层及相关的褶皱,及一系列由泥盆系至下三叠统碳酸盐岩构成的飞来峰,地腹发育厚皮构造,以叠瓦冲断构造为主;而前陆坳陷变形较弱,地表主要为SE倾伏的单斜,地腹则发育断层相关褶皱。通过构造物理模拟认为:1)龙门山中段构造变形受力边界主应力与断裂走向间的锐夹角为70°;2)变形样式总体为双滑脱层所控制的分层滑脱垂向叠加构造组合;3)构造变形过程具有3个阶段,早期须家河组沉积之后产生的滑脱断层垂向叠加,中期在遂宁组沉积期间和晚期在蓬莱镇组沉积期间及其后,发生滑脱断层垂向叠加,且控制沉积。  相似文献   

7.
李振生  刘德良 《地质科学》2009,44(1):26-34,73
库车地区发育逆冲推覆断层系、纵向走滑断层系、块断正断层系和横向走滑一逆冲断层系.沿非能干层的顺层滑脱断层极大地增强了非能干层的封盖能力.库车组沉积期末一西域组沉积期是逆冲推覆断层的主要活动期,也是气源岩的生排气和沿断层运移的高峰期;逆冲推覆断层在静止期起封闭作用.稍晚形成的纵向走滑断层和块断正断层因开启而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库车地区北部,纵向走滑断层和块断正断层破坏油气藏;南部的塔北隆起,古近系膏盐岩层下发育的纵向走滑正断层控制了晚期次生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持续活动的横向走滑断裂主要起调节作用,造成东西方向地质的分段性和油气横向分布的差异性.库车地区"封存箱"的实质是断层构造封存,"封存箱"的顶、底板为非能十层及沿其发育的顺层断层,侧板为压(扭)性高角度逆冲断层和走滑断层.  相似文献   

8.
湘东北煤田构造复杂,主要表现为褶皱和断裂,尤以逆冲推覆和滑覆构造较为发育,多期次的构造叠加、切割及剥蚀,呈现构造窗和飞来峰,使含煤岩系在平面上零星分布。探讨本区滑脱构造发育的区域地质背景,运用推覆构造理论深入分析了引起逆冲推覆构造和滑覆构造的形成机制,对掌握煤炭资源分布规律、评价湖南煤炭资源潜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煤矿中煤层断层与层间滑动构造(简称层滑构造)发育普遍,可出现不同形式的组合。进行煤层断层与层滑构造及其组合型式的研究,对分析区域构造变形史、查明和预测煤层赋存规律、研究煤的耗散流变、煤层气的开发以及预防煤与瓦斯突出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淮北矿区海孜煤矿为例,在现场观测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7、8、9和10煤层的断层与层滑构造的组合型式,并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由于7、8、9和10煤层及顶、底板岩层组合的差异,不同煤层构造变形有较大区别。由于海孜煤矿岩层和煤层经历了多次构造活动,断层和层滑构造间产生了不同的空间组合,具体表现为3种型式:断层与层滑构造的同期扩展、断层与层滑构造组成块体及断层与层滑构造间的相互切割和限制。煤层的构造组合型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造应力作用、含煤地层的岩石力学性质和应变环境等。  相似文献   

10.
辽西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东段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厘定并阐述了辽西地区燕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东段发育的推覆构造的宏观构造格局、运动学特征、形成时代和形成过程;探讨了形成该构造体系的区域构造背景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该区的逆冲构造系统由6条主干逆冲断层组成。分布于西北和东南缘的两条最外缘逆冲断层走向为ENE,居于其间的逆冲断层呈NNE-NE,而且,向东北和南西方向这些断层具有汇合的趋势。在东北端收敛于凌源-东官营子断裂(“内蒙地轴”南缘断裂)上,而在西南端则汇拢于大屯-锦州断裂及其西延的密云-喜峰口断裂。总体上构成一个类似于双重构造(duplex)的巨型逆冲系统。该区逆冲作用始于中侏罗世之前,于株罗纪末达到高峰并基本形成了本区的推覆构造格局。本区逆冲断层系统,总体逆冲方向指向南东,与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西段以向北、北西逆冲为主的逆冲推覆构造明显不同。结合燕山中段发现的近东西向右行走滑断裂系统及其与本区逆冲推覆构造体系的时-空关系分析,指出本区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是没燕山东西向构造带右行走滑作用因构造方向的改变发生构造转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库车新生代构造性质和变形时间   总被引:126,自引:6,他引:120  
库车构造位于南天山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南,为塔里木盆地最北的一个构造带。它自北而南可分为边缘逆冲( 隐伏构造楔) 、斯的克背斜带、北部线性背斜带、拜城盆地、南部背斜带。每个背斜带又包含有若干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它们是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滑脱褶皱、断层传播 滑脱混生褶皱、双重逆冲构造、突发构造、三角带构造。底部逆冲断层向南变浅,堆叠逆冲岩席向南变薄,总体上形成一个向南的逆冲构造楔。逆冲断层在斯的克背斜带侵位最早(25 Ma) ,在北部线性背斜带为169 Ma,拜城盆地中的大宛其背斜为36 Ma,南部背斜带为53 Ma( 北部) 和18 Ma( 南部) ,变形作用向南变新。库车构造是印 藏板块碰撞的内陆构造响应,是二叠纪前陆盆地复活而成的再生前陆盆地变形带  相似文献   

12.
恩平凹陷南部隆起带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部隆起带是恩平凹陷的主要成藏带。利用基础资料, 系统分析了南部隆起带油气成藏的条件与特征, 总结了南部隆起带油气成藏的模式。恩平凹陷南部隆起带油气主要来自北侧EP17洼始新统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 南部隆起带之下缺失文昌组沉积, 存在油气的有利仓储区, 油气通过沟通有利仓储区的断裂运移, 主要有仓上-上盘诱导裂缝带垂向输导-连通砂体侧向输导-滑动破碎带侧向封堵-断块油气藏、仓上-上盘诱导裂缝带垂向输导-连通砂体侧向输导-它源自圈背斜油气藏以及仓上-下盘诱导裂缝带垂向输导-连通砂体侧向输导-滑动破碎带侧向封堵-断鼻油气藏3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
齐姆根-桑株河地区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齐姆根-桑株河地区可划分出铁克力克断隆和塔西南坳陷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塔西南坳陷可进一步划分出齐姆根凸起、克孜勒塔克凹陷、叶城-和田凹陷、铁克力克北缘斜坡等4个三级构造单元.主要构造样式为逆冲推覆构造,有海西末与喜山晚期两次大规模逆冲推覆,沿推覆向可划分出根带、中带、前锋带及外缘带.与其相配套的是自南向北的高陡背斜带、中背斜带和低背斜带等3排背斜构造.克孜勒塔克凹陷与叶城-和田凹陷分界断裂为20号断裂,它是一条自古生代以来长期发展的区域性大断裂,控制了南北两侧沉积和构造发展.研究区经历了基底形成、克拉通边缘裂陷盆地、克拉通内挤压绕曲盆地、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前陆盆地及统一内陆盆地等6个发展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4.
八卦山背斜位于台湾西部的逆冲褶皱带,总体生长是从北向南发展的。由于该地区滑脱面锦水页岩的倾角在走向上有很明显的变化,南北两端小,中部倾角大;因此随之卷入褶皱的地层在走向上也发生明显的变化,造成该背斜形成两端向西突出以及中部窄而两端宽的平面形态。由于在该背斜两端均受到边界构造的控制(可能是侧断坡),因此背斜的生长受到限制,早期主要从北向南,晚期主要从南向北,这样的发育过程可以很好的解释背斜的平面特征、轴面分布特征以及不同部分的形成机制,八卦山背斜内部的发育有其自身独特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金龙井田位于荥巩煤田西部,属华北聚煤盆地南缘的嵩箕构造区,构造演化阶段清晰,形式多样。区内总体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NWW-近EW、倾向NNW-近N、浅部地层倾角因受滑动构造(HF1)的影响,变化较大7°-25°;深部(滑动构造以下)倾角平缓4°~12°。控煤构造主要由印支期东西向断裂(F9、F10)、燕山期北东向裂陷断裂(R)、逆掩断裂组及喜山期地层重力滑动构造等多期变形叠加而成。综合评价区内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构造。  相似文献   

16.
赤城煤田侏罗系中统延安组中赋存丰富的煤炭资源。研究该区地质构造及其控煤作用,对今后的煤炭资源勘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区煤系及煤层的分布规律受基底构造、同沉积构造及后期构造活动的改造等综合作用的控制,受其影响,该区煤系及煤层以NW-SE向的条带状分布于梁龙背斜两翼和赤城向斜的次级凹陷内,分布范围和埋藏深度受断层、褶皱等次级构造的控制,使煤系和煤层大致呈北部浅、南部深、东部浅、西部深的特点。因此,梁龙背斜的两翼和赤城向斜的次级凹陷是今后找煤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山前坳陷逆断裂-褶皱带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66,自引:9,他引:57  
乌鲁木齐山前坳陷位于天山新生代再生造山带北侧,南以准噶尔南缘断裂与天山相隔,内部发育了几排逆断裂 背斜带,每一排构造带又由多个逆断裂 背斜组成。最南的齐古逆断裂 背斜带形成于中生代末,其北的玛纳斯逆断裂背斜带包含霍尔果斯、玛纳斯和吐谷鲁逆断裂背斜,形成于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受上、下2 个滑脱面和断坡的控制,形成上、下2 个背斜。再向北的独山子逆断裂背斜带由独山子、哈拉安德和安集海逆断裂背斜组成,形成于早、中更新世之间,主逆断裂向下在8 ~9 km 深处的侏罗系中变为近水平滑脱面。此外,在独山子和吐谷鲁背斜的西北和东北还分别发育有正在形成之中的西湖和呼图壁隆起。研究了这些逆断裂 背斜带的地表和深部的构造特征、二维和三维几何学及运动学后指出,它们是在天山向准噶尔盆地扩展过程中发育于近水平滑脱面和不同断坡上的断展褶皱,独山子和安集海逆断裂 背斜的水平缩短量分别为2 900 ,1 350 m ,缩短速率分别为397 ,187 m m/ a。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逆断裂 背斜的水平缩短量分别为5 900 ,6 500 ,6 000 m ,相应的缩短速率分别为202,223 ,206 m m/a,准噶尔南缘断裂和乌鲁木齐山前坳陷第四纪?  相似文献   

18.
荥巩煤田位于豫西强变形区的嵩山背斜北翼,区内断块组合特征明显,聚煤期后构造变形对二1煤层的改造强烈。通过分析煤田构造、二1煤层及煤岩特征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认为层间滑动断层是煤田中普遍发育的一种构造样式,印支期嵩山地区存在着区域性的顺二1煤层发育的层间滑动断层,层间滑动引起的煤层流变造成了"三软"构造煤的发育和煤层厚度的剧烈变化,煤厚的变化及煤体结构的破坏是煤层瓦斯赋存不均衡和突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黔西官寨井田主体构造为一背斜,位于关寨向斜与黔西向斜之间的隆起部位,走向NE-EW,井田受三条大断层(F1、F2、F3)切割,自然划分为三个区块:北区块(F2以北)为向N倾的单斜,地层倾角缓,断层稀少,构造简单;西南块区(F2以南、F12以西)断层发育,为构造复杂地段;南东区块(F2以南、F12以东)构造中等。通过对井田构造特征及应力场分析,认为官寨井田构造主要形成于燕山期,早期产生反时针NW-SE向的挤压,形成关寨向斜和F12等断层,从中期到晚期转为顺时针扭动,产生NE-SW向挤压,形变加剧,形成沙井背斜和F1断层,喜山期使井田内NE、NW向构造进一步演化,导致沙井背斜轴和F2断层产生弧形弯曲。根据井田构造发育特征,建议矿井开采首选地段应为沙井背斜的北翼,南翼西部构造复杂,需进一步研究断层分布规律,以正确指导煤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涟邵煤田北段西部逆冲推覆构造和重力滑动构造并存,前者表现为逆冲叠瓦扇,其主干断层向下收敛于加里东不整合面附近,总体沿加里东不整合面向西逆冲推覆,后者则表现为滑片型,总体向东滑动。滑脱构造对煤层结构和煤厚变化具有明显的影响,它使煤层原生结构遭受破坏形成各种构造煤,并导致煤层厚度重新分配,形成NE—NNE向展布的厚、薄煤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