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一)外流区:占全国面积约2/3甲、太平洋水系水文特征东北河流1____ 2____ 3____ 4____ 5____ 6____ 7____①水丰;②水量变化小;③含沙少;④冰期长。北方河流8____ 9____ 10____ 11____ 12____①水少;②水量变化大;③含沙多;④有冰期。南方河流13____ 14____ 15____ 16____ 17____①水丰;②含沙少;③水量变化小;④无冰期。横断山区河流18____ 乙、印度洋水系19____ 20____①流域面积小;②水流急;③水力大。丙、北冰洋水系21____注:流入苏联鄂毕河。丁、____  相似文献   

2.
结合国产环境一号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包含的多光谱和形态学特征信息,提出了一种有效提取该卫星遥感影像桥梁信息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①图像预处理;②主成分分析;③图像区域分割;④数学形态学处理。利用该卫星数据进行的桥梁信息提取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提取影像中的桥梁信息,在交通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港口环境各要素与海岸线资源的动态变化,基于此,采用GIS技术构建了浙江沿海港口岸线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设计、技术路线设计、数据接口交互设计以及系统性能保障,实现如下功能:①港口、港区、作业区、码头、泊位等港口资源信息数据管理维护;②港口资源信息地图动态统计展示;③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动态展现,通过上述功能实现对浙江全省沿海港口岸线空间信息资源的一张图管控.  相似文献   

4.
3D GIS技术研究发展综述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施加松  刘建忠 《测绘科学》2005,30(5):117-119
回顾了3DGIS的发展进程,从三维空间数据获取,三维数据模型,三维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以及三维可视化技术4个方面综述了3DGIS技术的发展。探讨了目前研究3DGIS的4个热点问题:①数据源集成快速获取数据的方法;②不同数据模型的集成;③支持空间分析的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④城市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5.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及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如何将污染分布及发生规律、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以科学、准确、直观的方式进行展示并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广大公众,是摆在环境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问题.本文提出了环境监测信息空间表征定义,并介绍了基于GIS、大数据技术的环境监测信息空间表征的主要形式,包括:①点数据的空间表征;②线数据的空间表征;③面数据的空间表征;④三维可视化空间表征;⑤随时间变化的空间信息表征,以及各空间表征方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最近完成的澳大利亚资源管理与产业管理项目工作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澳大利亚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问题,包括:①进一步保护优质农业土地;②重视水资源与水质量管理;③进一步重视海岸带管理;④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等。  相似文献   

7.
地学信息图谱具有图形与谱系的双重特性,是由大量地学数字信息经过图形思维与抽象概括,并以计算机多维与动态可视化技术,显示和揭示地球系统及各要素和现象空间形态结构与时空变化规律的一种手段与方法。本文分别论述了:①图谱的基本概念;②地学信息图谱产生和发展背景;③地学信息图谱的分类;④地学信息图谱建立基本过程与步骤;⑤地学信息图谱应用实例———区域可持续发展虚拟系统;⑥地学信息图谱的意义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球重力场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我国近年来在地球重力场研究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包括 :① 2 0 0 0国家重力基本网的建立 ;②我国省市级局部大地水准面的精化 ;③卫星测高 ;④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 ;⑤卫星重力探测技术。  相似文献   

9.
在项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澳大利亚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问题,包括:①更加重视牧地管理;②进一步加强湿地管理和保护;③进一步重视土著权保护,并完善土著土地的开发利用与管理;④进一步扩大土地使用者的责任范围等。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有关问题,重点介绍了LUCC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进展情况,并归纳出LUCC研究的发展趋势:①新一代的LUCC模型应该能够模拟LUCC的主要社会经济和自然驱动力,包括从LUCC到驱动力和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反馈关系;②具有明确的空间关系,能够以适当的空间分辨率、比较好地预测长期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及有关的物理参数,如植被特征、资源积聚和退化等;③能够更好地认识LUCC与其主要驱动力之间的关系在局地、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动态和后果。充分考虑LUCC对政策、技术进步、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市场变化等社会变量的灵敏性;④发展新的LUCC建模方法,使LUCC模型能够与其他类型的全球环境变化模型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11.
郑伟  许厚泽  钟敏  员美娟 《测绘科学》2012,37(2):44-48,76
本文回顾了国际火星探测计划的历史进程和科学意义,介绍了中国"萤火一号"火星探测计划的基本参数、发射过程、科学目标、核心载荷和关键技术,并且提出了中国将来Mars-SST火星卫星重力测量计划的实施建议:①基于探测精度较高、技术需求较少、测定速度较快、定轨要求较低、可借鉴GRACE的成功经验等优点,采用SST-LL-Doppler-VLBI系统观测模式;②先期开展高精度激光干涉星间测距仪、非保守力补偿系统等关键载荷和地面Doppler-VLBI系统的研制;③卫星轨道高度和星间距离分别设计为50~100 km和100±50 km;④先期开展仿真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2.
SPOT图像在城市规划信息提取中应用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SPOT图像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应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全文内容包括城市规划管理所需要的基础信息简介,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作用以及SPOT图像应用于城市规划的可能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市空间大数据,综合生活、交通、环境、人口因素构建了高校区位优势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专家打分及熵权法对南京高校区位优势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南京高校综合区位优势度在空间上呈现以南京新街口地区为中心并且向四周递减的结构,区域化特征差异明显;②高校生活区位优势呈现“一超多强”且沿地铁线路分布的多核心空间格局,生活评分变化幅度与所在区域的商业辐射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并且随着范围的扩大两极分化程度加深;③高校交通区位优势以新街口地区为中心,呈现中心评分高、四周低,并主要沿轨道交通线路分布的空间格局;④综合评价表明南京的3个大学城中,江宁大学城发展最好,其次为仙林,浦口最差,但均与主城区内高校群存在较大差距。本文评价结果可为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学城完善及新建大学城规划布局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姚翔宇  黄丽娜  于洋 《测绘学报》2022,51(2):290-300
为探究明度与色相同步变化时不同分级设色方案在数字环境下的适宜性,基于Munsell色彩调和秩序与CIEDE2000色差公式设计了7种分级设色方案,并开展了视觉认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增加各级间色差会导致颜色辨识的准确性增强;②与各级间色差相等的色阶相比,色差先增大后减小的色阶有利于读图判别;③图斑面积分布均匀程度对颜色辨识的影响并不显著;④色阶的总色差增大,会导致颜色过渡的协调性降低。色差先增大后减小的色阶能产生较好的辨识效果,同时保持较好的色彩协调性,且相关规律可以推广到图斑面积分布均匀程度不同的地图中,在分级设色中运用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孟立秋 《测绘学报》2017,46(10):1637-1644
在历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地图由曾经的无所不能的珍稀品逐渐演变成无所不在的生活必需品,服务于不断增加的移动人口,而地图学依然是制作和使用地图的科学、艺术和技术。本文重访地图学4个恒常的核心议题:何为地图,地图何用,如何制图,谁在制图,笔者回顾了自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引入地图学以来地图品种、地图功能价值、制图流程以及制图者角色的发展过程,举例说明贯穿其中的恒常性和易变性,并指出在云计算平台支持下,一个可持续的制图生态环境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6.
多源卫星遥感影像时空融合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波  赵涌泉 《测绘学报》2017,46(10):1492-1499
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或者大气环境动态监测需要高时间-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支撑,但由于卫星传感器硬件技术及卫星发射成本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得获取高时空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较为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可行手段就是将分别具有高时间和高空间分辨率的多源遥感影像进行时空融合,从而生成不同研究和应用所需的高时空分辨率卫星影像。现阶段,虽然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时空融合算法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都局限于特定的数据类型、算法原理、应用目的等客观限制,而且其发展呈现出多样性。本文对现有主流的时空融合算法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将其分为4种:(1)基于地物组分的时空融合;(2)基于地表空间信息的时空融合;(3)基于地物时相变化的时空融合;(4)组合性的时空融合。同时,本文还对时空融合算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前瞻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象存储的分布式GIS数据安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OSD-2标准,提出一种安全机制来保证基于对象存储的分布式GIS空间数据的安全。在本安全机制中,采用的安全模型是基于信任状的访问控制系统,主要由OSD设备、安全管理器、策略/存储管理器和GIS服务器组成。该安全机制主要包含3个协议:GIS服务器-安全管理器协议、安全管理器-OSD设备协议和GIS服务器-OSD设备协议。命令的传输和数据的访问都要进行认证。这3个协议有效预防了各种网络攻击手段的攻击,保证了分布式GIS空间数据的安全共享。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Three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models, Bursa-Wolf, Molodensky and WTUSM[1]are generallyused in 3D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They are lin-ear models which have seven parametersΔX,ΔY,ΔZ,θ,,ψ[2]. Referecne [2] improved these line-ar mo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