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以1990 年、1994 年、2000 年和2009 年4 期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基于CA-Markov 模型,利用4 种不同的时间策略模拟了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0 km 缓冲区范围内湿地变化.以1994 年保护区建立为时间节点,研究了政策干预前后保护区里外湿地类型的变化情况,从而评估若尔盖保护区的建立对湿地保护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若尔盖保护区湿地退化严重,湿地保护的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1990年、1994年、2000年和2009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基于CA-Markov模型,利用4种不同的时间策略模拟了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0 km缓冲区范围内湿地变化。以1994年保护区建立为时间节点,研究了政策干预前后保护区里外湿地类型的变化情况,从而评估若尔盖保护区的建立对湿地保护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若尔盖保护区湿地退化严重,湿地保护的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保护区的划分是地质公园规划的重要任务和公园建设的基础,但目前还存在划分标准随意、主观臆断干扰大等问题。在地质遗迹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基于游客体验和资源框架,引入地质遗迹集中度、丰富度等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地质公园保护区划分评价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等功能定量评价公园保护指数,以湖北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为研究区域,对其进行地质遗迹保护区划分。结果显示:公园保护指数为8.4~124.4,呈现出聚集性和空间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等需要,划定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保护区总面积174.749 km2,其中一级保护区9.023 km2,二级保护区75.403 km2,三级保护区90.323 km2;保护区的划分为地质公园规划中园区建设和功能区划分等关键问题提供了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3、2008、2003年的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以及其他专业资料,对盘锦湿地10年来的地表覆盖实施了监测,分析了湿地周边水田面积、人类活动区域和南部海水养殖区的变化情况以及保护区内部地表覆盖现状和10年来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盘锦市经济的发展,对保护区的人为干扰逐年增强,湿地保护力度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生态环境领域的数据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从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内涵、特征、技术体系及其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等角度出发,探讨了适用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数据管理模式。首先,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大数据来源广泛、结构多样、数据处理方式复杂,难以通过传统技术手段被有效收集、处理和应用,除了具备一般大数据的“5V”特征外,还具备地理空间特征;然后,大数据技术贯穿于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分析及数据解释在内的整个流程,为保护区多源异构数据高效管理与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最后,将生态环境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解决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结合GEE云平台与生态环境模型模拟技术对植被变化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获取了2000—2020年保护区植被覆盖度的演变趋势及不同海拔高度的垂直地带性差异规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管理模式是生态环境大数据面对新形势、新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6.
田洪军  李晋 《东北测绘》2012,(10):34-36
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自然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建立海洋保护区。规划海洋保护区时尽量做到与海洋功能区划协调一致。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海洋保护区的建设现状,通过收集整理沿海各省海洋功能区划中划定的海洋保护区信息,对比分析海洋保护区建设现状与海洋功能区划中划定的保护区之间的空间关系。文章利用GIS技术分析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中划定的保护区与海洋保护区现状的空间一致性,得出海洋功能区划有利于协调全国海洋保护区总体布局,现行的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中海洋保护区的选划可满足海洋保护区建设需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导致我国水污染严重,水环境堪忧,饮用水水质不断下降.此外,我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区划陈旧,未严格按照国家、省级最新有关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规范,科学、适宜地进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管理不规范,保护区域管护设施不完善,都是我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利用测绘技术可以完善并核准各级保护区边界的矢量数据,还可进行地勘定界,为完善保护区管护设施提供数据支撑.本文基于自主研发的Umap图库一体化系统,定制地形图快速制图方案,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推动了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遥感手段对省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监测技术进行探讨,形成了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技术路线、技术指标、数据处理方法、关键参数等成果;并提出了省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方法。以太安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影像分辨率应以5 m为主、2 m为辅;2015年该保护区人类活动包括农业用地、居民点、工矿用地、采石场、道路和其他人工设施6类,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7.08%;人类活动类型以农业用地为主,占人类活动总面积的86.49%;人类活动主要分布在实验区,但有采石场位于核心区;2013~2015年面积减少最多的为林地,同时农业用地面积增加最多;保护区人类活动影响指数为0.001 217,核心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大,不利于该地区的生态系统保护。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青藏高原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实验区,基于空间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不同地貌类型内居民点集聚特征及分布状态。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居民点在高原地貌类型上集聚程度最大,大起伏山地上居民点的集聚程度次之,高台地和小起伏山地上的居民点空间分布近乎呈现均匀状态,该结论反映了该保护区居民地在不同地貌类型上地理分布的规律性现象。  相似文献   

10.
针对如何衡量海南岛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有效性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地表覆盖变化监测进行客观评价的方法。基于遥感分类信息提取,统计分析了海南岛及其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变化情况,在2000—2017年间海南岛40.838%的自然地表转换成了人工地表;75%的保护区变化量小于面积的30%,接近10%的保护区变化量大于面积的50%;随高程和坡度增加,各类型土地覆盖变化程度均减小;保护区内部变化与其周边3 km和6 km范围内的变化相关,而与较远区域9 km的变化无关。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土地覆盖变化显著、各自然保护区变化状况并不一致、地形和周边范围均对地表变化产生一定影响。该方法可为海南岛及其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开发地铁隧道保护区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根据地铁隧道保护区变形监测内容和特点,以Visual Basic作为开发工具、ACCESS数据库作为系统数据库,综合运用监测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实现对地铁隧道保护区变形监测信息的采集、录入、存储、分析、显示、输出和信息更新,使安全监测管理人员更为方便和高效地管理监测信息,为确保地铁隧道保护区结构的安全运行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湿地专题图的更新无论是对湿地研究还是湿地管理和保护都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由于湿地本身具有显著的时空动态性和空间异质性特征,使得大空间范围湿地专题图的更新面临着周期长、时效性差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实现大空间范围湿地地图的快速更新,本文提出一种通过提取历史湿地专题图中的信息,对新遥感影像进行自动化的湿地分类制图方法——"迭代解译再组织" IIR (Iterative Interpretation and Reorganization)。针对湿地空间异质性强、稳定样本获取困难等特点,IIR方法通过分别获取不同湿地类型的空间信息和类别属性两个步骤完成湿地的自动更新。为验证该方法在大空间范围湿地图更新中的应用效果,随机选取了位于高海拔地区、高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和滨海地区等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4个湿地保护区(若尔盖湿地保护区、莫莫格湿地保护区、鄱阳湖湿地保护区和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IIR方法的湿地制图的总体精度在70%—90%,总体上优于传统监督分类方法。IIR方法对于大的时空尺度背景下湿地专题图更新面临的高时空动态特征具有较好的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9、1995、2001、2007和2014年5期遥感影像,研究了近25年保护区湿地面积的变化趋势,探索了保护区湿地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质心的空间变化特征以及气候与湿地变化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近25年,保护区湿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总共减少了52.28 hm2;保护区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湿地分布的质心向东北方向偏移;湿地面积变化与区域年平均温度相关性最大,与日照时数相关性最小。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保护区管理决策部门对保护区日常管理的需求。文章运用ArcGIS Server空间分析及Asp.Net 2.0技术,设计了自然保护区系统功能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地开发,实现了地理信息发布、生物多样性、巡护监测及巡护统计等保护区迫切需要的功能,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代化管理进行了有益地探索。  相似文献   

15.
对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表覆盖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幅度、主要地类的变化原因以及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4年保护区地表覆盖类型主要为草地,占总面积95%以上;过度放牧、鼠虫害、旅游、挖药等多重因素影响,致使保护区地表覆盖类型之间转移较为频繁。目前,保护区人均生态足迹明显小于人均生态承载力,发展处于一种相对可持续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云南大山包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越冬的重要栖息地,以保护区GF-2影像及DEM为数据源,选取地表覆被、人为干扰、地形因子等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使用线性加权模型,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展大山包自然保护区黑颈鹤觅食区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显示:1)保护区分布有黑颈鹤适宜觅食区10989.53 hm2,其中,最宜觅食区面积3429.41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7.82%;2)空间分布上,最宜觅食区集中分布在保护区的中部、中北部及西南边缘部分区域,次宜觅食区在保护区均匀分布;3)最宜觅食区大面积连片分布少,呈现斑块数量多、面积小、几何形态破碎度较大的特征.基于此,在后续保护区规划、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强对黑颈鹤觅食区的监管、减少人为干扰,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恢复和提升黑颈鹤觅食区的生态环境条件,促成黑颈鹤觅食区面积的连片扩增和质量改善,为保护区黑颈鹤种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等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数字龙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一期工程把全省1∶10 000地图的覆盖率由"十一五"的52%提高到92%,数字龙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一期工程成果提高了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等重点发展区域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及时填补了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等区域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空白,能够满足农业、林业、能源、交通、水利、生态、国土等工程规划、建设、运营对测绘基准和基本地图的需求。本文详细讲解了数字龙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一期工程成果归档的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田纪飞  董传胜 《现代测绘》2021,(z2):107-108,112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红线(简称:保护区)划定工作是国家粮食自足、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是改革农产品供给端、优化布局农产品生态区域空间,由被动寻求主动的措施.统筹推进"区域保护、上图入库"等各项任务离不开测绘技术服务,然而现有的文献对测绘技术服务(产品)的质量要求仅作了一些原则性规定.本文就此问题开展深入性探讨,对保护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时序的NDVI数据及气象资料(气温、降水),对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东、中、西部各县近10年NDVI、气温、降水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近10年来,保护区东部NDVI呈显著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增加,中部和西部呈下降趋势,植被覆盖减少,东部年均NDVI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呈显著负相关,中部反之;西部年均NDVI与气温、降水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系统是基于C/S架构方式构建的,适用人群范围较小且系统维护成本较高,不能满足当今GIS大众化、互操作与分布式的发展趋势。而随着Web技术的发展,Web GIS成为GIS发展的主流。将水源保护区管理系统构建于B/S架构之上,既减轻了客户端负载,又能实现多用户的并发访问,为加强对水源地保护区的宣传提供了方便。本文基于RIA技术之一的Silverlight构建了Web GIS系统客户端,较之前构建于HTML页面之上的Web GIS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快的响应速度,通过Arc GIS API for Silverlight调用Arc GIS Server发布的GIS Web服务,最终实现了水源保护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系统实现了界址点、污染源、保护区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不仅为环保部门对水源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提供了方便,也为企业的选址提供了辅助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