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区域地质背景资料,综合运用岩芯观察、岩相和测井相分析等手段,对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沉积微相的沉积相标志、类型以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为一套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亚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主要沉积微相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和前缘席状砂等5种微相,并建立了沉积微相识别模式;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呈现在近东西向剖面上砂体连续性较好,可见河口坝与前缘席状砂的交替出现,而在近西南—北东向剖面上,砂体横向上一般由水下分流河道过渡到河口坝或前缘席状砂。总之,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是研究区三角洲形成的高峰期,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为主要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2.
3.
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三段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结合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各级层序界面,建立地层层序格架,探讨地层格架下沉积相类型、演化规律以及平面展布,并就有利沉积相带分布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从钻测井资料看出,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主要为岩性和颜色发生突变,沉积相类型发生突变,电性特征发生明显变化等;将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12个四级层序;沙河街组三段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相等沉积相类型,其中,上亚段扇三角洲发育,中亚段广泛发育湖底扇相沉积,下亚段以深湖、滨浅湖相为主,斜坡边缘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湖底扇相和下亚段扇三角洲相的储集物性最好,为有利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辽西低凸起锦州S油田沙河街组沉积相带展布及其控制因素,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古地貌特征、断裂系统展布及其对沉积体系演化的控制作用,确定沙河街组SQ1—SQ4层序沉积相类型,探讨沙河街组沉积体系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河街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等沉积体系类型;古地貌整体控制沉积体系类型;构造转换带是锦州S油田沉积物的主要运移通道。古地貌较低的C区,以及受转换带二次运移沉积的F、G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厚度大,储层质量好,有利于油气富集。该结果为研究区有利相带及优质砂体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8,(1)
临南洼陷沙河街组三段地层低压明显,与邻近凹陷特征明显不同。根据临南洼陷沙三段37口探井、99个地层压力实测数据,结合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分析低压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临南洼陷低压区域主要分布于中央隆起带之上的临盘及商河地区,在洼陷西部和西南部边缘也有发育,压力因数为0.82~0.95。异常低压主要与地层剥蚀卸载、地层降温及断层控制作用有关。地层剥蚀卸载引起压力下降幅度为1.00~8.43 MPa,是形成异常低压的主要因素;地层降温引起压力下降幅度为0.50~3.00 MPa。研究区临商断裂带、夏口断裂带主体断层及洼陷西南部边缘断层的封闭性较好,低压区域被保存;临商断裂带西侧部分断层封闭性较差,局部低压区域被破坏。该研究结果为临南洼陷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张世广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2,(5):1-5,9
单砂体级精细井间连通关系制约复杂断块油田的开发,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现代沉积学为指导,综合应用钻井、测井、录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建立海塔盆地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南屯组二段(简称南二段)单砂体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刻画单砂体级沉积微相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南二段主要发育于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随着基准面的下降,水下分流河道的宽度和厚度增大;反之,水下分流河道的宽度和厚度减小.有利砂体主要分布在可容纳空间较小的中期基准面旋回附近.该研究成果为类似区块精细油藏描述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5,(6)
根据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结果,研究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划分、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东部凹陷沙河街组层序地层格架中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界面(SB1、SB2和SB3),划分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识别出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浊积扇相和湖泊相等沉积相类型.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划分和层序格架沉积砂体的特征研究,结合岩心相、测井相及地震相分析,绘制东部凹陷沙河街组不同层序的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根据东部凹陷沙河街组沉积相空间展布及演化规律,结合沉积相分布控制因素分析,提出东部凹陷沙河街组沉积相模式,盆地陡坡带短距离搬运的沉积物质在陆上堆积形成冲积扇,进入水体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扇体等;缓坡带沉积物搬运距离相对较远,多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等远源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理论,建立博兴洼陷深洼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层序地层格架,识别沉积相类型,揭示研究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湖底扇砂体的充填期次和规律.结果表明: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地层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层序内部细分为6个体系域;识别湖底扇中扇、湖底扇外扇、深湖3种沉积亚相,以及辫状水道、水道间、席状浊积岩、远源浊积岩和深湖泥5种沉积微相;总结各沉积微相在岩心、测井、地震上的识别特征;在层序格架内识别各体系域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此研究对该区下一步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7,(4)
受控于不同的水流特征、物源供给和地形坡度,浅水三角洲河口坝发育程度和特征具有较大争议。以河北霸县凹陷文安斜坡西5井区沙河街组三段为例,采用井震心综合研究方法,以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为标志,识别研究区浅水三角洲沉积微相类型;结合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沉积微相、亚相的展布特征和演化规律,以及对古地貌和古水流分析其沉积控制因素和沉积模式,解释浅水河口坝型三角洲发育规律。结果表明:西5井区位于三角洲前缘末端,水动力较弱,砂泥比较低,河道相对稳定,属于缓坡河口坝型浅水三角洲,且地形坡度较缓、物源供给适中或不充分、水动力条件较弱、湖平面上升等因素控制浅水三角洲河口坝的发育程度。该结果对于厘清浅水三角洲河口坝形成的因素,指导该类型三角洲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文昌油田不同开发时期密闭取心井的岩心为例,依据物性、薄片分析、压汞测试等分析化验方法,研究了其珠江组天然水驱油藏不同开发阶段的储层微观变化特征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孔隙度在水淹过程中变化不大,而渗透率在水淹前期以减小为主,水淹中后期以增大为主;水淹后储层泥质含量增加,喉道平均值和微喉道体积都是先减小后增大,退汞效率在前期水淹平均降低30%,水淹中后期约降低8%。储层特征发生变化的主要机理是:储层内颗粒和填隙物在水侵作用下发生溶蚀、破碎和迁移,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增强,到水淹中后期阶段黏土矿物类型发生明显的变化,部分地层微粒被生产带走,储层内可流动喉道的体积分数增多,导致渗透率变大。因此认为泥质含量、细孔喉堵塞环境及可流通喉道体积的发育程度是影响水淹后储层参数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复杂断块构造具有断层复杂,小断层广泛发育,断层识别难度大,储层分布及连通性复杂,地震成像不清、资料品质较差等特征。对于此类问题,常规地震资料无法满足断层解释精度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断层EDF解释性处理技术,将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融为一体,以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断层的识别能力。断层EDF解释性处理技术是利用扩散滤波和中值倾角滤波相结合的断层增强滤波方法来提高资料的信噪比,突出断层和地层的接触关系,再在滤波后的地震资料数据体上进行分频处理,选择最佳成像频带,突出识别不同规模的断层。通过在涠洲A油田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扶余油田扶余油层、杨大城子油层砂体分布特征及重建地下认识体系关键技术的难点,在分析水下分流河道和曲
流河沉积储层形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思路,综合运用岩心、密井网测井等资料,将扶余油层划分成复合河道、单一河道、河道
内加积体等构型要素,将杨大城子油层划分成河道、点坝、点坝内侧积体等构型要素,并识别了不同构型界面的岩心、测井响应特
征和井间对比标志。最后探讨了剩余油成因及分布模式,扶余油层有孤立单一河道型、切叠河道砂体型、单一河道内部加积体控
制局部富集薄层型等类型。杨大城子油层有孤立型、点坝侧积泥岩遮挡型等类型。 相似文献
流河沉积储层形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思路,综合运用岩心、密井网测井等资料,将扶余油层划分成复合河道、单一河道、河道
内加积体等构型要素,将杨大城子油层划分成河道、点坝、点坝内侧积体等构型要素,并识别了不同构型界面的岩心、测井响应特
征和井间对比标志。最后探讨了剩余油成因及分布模式,扶余油层有孤立单一河道型、切叠河道砂体型、单一河道内部加积体控
制局部富集薄层型等类型。杨大城子油层有孤立型、点坝侧积泥岩遮挡型等类型。 相似文献
13.
以测井、储层物性、三维地质模型的渗透率属性资料以及实际注采资料为基础,分别从储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储层构型特征、注采信息3个方面对昆北油田切六区路乐河组的储层连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井测井曲线呈箱型,井间储层连通性较好;测井曲线呈指状,连通性变化较大;测井曲线呈钟型,下部连通性较好,上部较差;测井曲线呈漏斗型,上部连通性较好,下部较差;测井曲线呈齿型,连通性较差;两口井曲线特征差异较大,储层连通性较差;自然电位明显负异常及自然伽马值较低时,曲线越光滑则连通性越好。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单一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好,席状砂构型单元连通性有好有差,其他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差;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与席状砂复合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好,其他复合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差;加积型叠置的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好,其他叠置类型的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差。产液井的产液量增长比例越大,表明其与注水井井间储层的连通性越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西峰油田长8油层较厚而干层、水层等夹层较多,分层射孔难度大,射孔后实施笼统注水的实际,为明确注水过程中油层、水层、干层吸水的差异性,搞清油层吸水特征,选用30块岩心进行了并联水驱流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油、水层渗透率相近岩心低压并联驱替时,早期产出水是水层水,后期产出水既有水层水也有油层水;在油层渗透率大于干层条件下合注水驱时,最早的产出水来自于油层,在干层出水后,产出水仍主要是油层水;在k油=k水>k干条件下合注水驱,最早出现的产出水来自于水层,而不是油层或干层,随着驱替过程的进行,干层水和油层水相继产出;在k油>k水>k干条件下在低压驱至残余油之前,最早的产出水是油层和水层共同产出的,之后干层水才产出。研究结果对于正确认识油层、水层及干层在互层合注条件下油层水淹规律与剩余油分布规律,制定合理开发措施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气田AT1区块凝析气藏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随机函数理论为基础,采用相控-多参数协同的随机建模方法,建立塔河油气田AT1区块凝析气藏三维地质模型,实现气藏精细三维表征。首先,以钻井和岩芯资料为基础构建储层构造模型;然后,以小层界面为控制条件建立储层结构模型;接着,在沉积相、地质条件的约束下,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法来建立砂体骨架模型;随后,在砂体骨架模型内进行优势相计算,形成最终有效砂体骨架模型;最后,以有效砂体骨架模型为约束,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法建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结果表明:将物性参数变量与微相分布结合的序贯高斯模拟法建立孔隙度等物性参数的分布模型,以及采用地质分析类比、地质统计分析等方法优选最佳模型是有效的地质建模方法;所建地质模型精确细致地表征了塔河油气田AT1区块凝析气藏构造格架及储层、流体三维分布,反映了辫状水道复合连片,东北向展布,储层物性受相控较明显,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超深薄层碎屑岩储层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地震数据很难识别薄砂体的问题,对比分析了采用地震资料提频处理、分频处理、储层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等不同手段得到的储层预测结果,筛选出高分辨率储层敏感参数反演作为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储层主要预测手段.通过探讨砂泥岩对声波时差的响应,以及对比分析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以及补偿中子孔隙度与声波时差的关系,确定自然电位与声波时差的相关性最好,由此选取自然电位作为最佳电性敏感参数参与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预测.从井点、剖面、平面等方面检验和评价高分辨率储层预测成果,结果表明其反演预测效果较好,符合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的储层预测要求,实现了对石炭系主力砂体空间展布的解释与描述,建立了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我国断陷湖盆陆相页岩油发育的地质条件和富集机理,以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为例,归纳总结了断陷湖盆页岩油聚集的有效性。通过沉积构造分析,岩心观察,岩矿、地球化学、含油量、生烃模拟等实验测试方法研究了泥页岩的生烃潜力、赋存空间和富集条件。结果表明沙三段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w(TOC)平均在2%左右;有机质类型以Ⅰ和Ⅱ1等偏腐泥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偏低,Ro介于0.4%~0.9%之间,干酪根以生油为主;岩心和薄片扫描电镜均观察到各类孔隙和微裂缝的大量存在,反映断陷湖盆背景下发育的厚层泥页岩具有较好的页岩油聚集条件匹配关系,页岩油资源前景较好。脆性矿物含量较低的特征也为陆相页岩油的开采技术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求解决辽河盆地杜229断块超稠油油藏在开采过程中水侵严重影响生产的问题,通过研究该区块构造演化史,分析了断层在超稠油成藏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该区块的边界断层对油气成藏起侧向封堵作用,后期小断层使油藏复杂化。根据水性分析和示踪剂监测资料,推断水侵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断层的不封闭。建议在以后超稠油开发生产中,生产井段要距不封闭断层70 m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