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资本对农户信贷行为的影响——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贷作为经济发展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备受专家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发现社会资本对信贷行为有重要的影响。通过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掖市农户为例,基于入户调查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不同民族农户的社会资本,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对信贷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甘南藏族自治州社会资本总得分最低为0.91,临夏回族自治州社会资本总得分为1.20,张掖社会资本总得分最高为1.26;(2)从社会资本的每个维度来看,信任、网络和规范与信贷行为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3)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对农户信贷行为发生率也有促进作用,但自然资本对农户信贷行为发生率有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作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国家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张掖市为研究区,设计了社会资本的测量指标,利用入户调查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张掖市的社会资本指数和该区农户的社会资本特征,并通过回归剖析了影响农户社会资本的因素。结果表明:(1)张掖市农户社会资本指数为4.93,其中,农户社会资本信任维度的发展水平最高,信息传播维度的发展水平最低;(2)影响信任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受教育程度、农户财富差异;影响政治赋权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年龄;影响网络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和户主年龄;影响合作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户主年龄和农户财富差异;影响社会凝聚力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年龄与农户财富差异,影响信息传播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以及农户财富差异。 相似文献
3.
基于外部社会资本视角,选取黄土高原典型农区陕西省长武县洪家镇,探讨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社会资本特征及生活满意度差异,重点讨论社会资本对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地四种类型农户社会资本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表现出多种生计方式并存的农户类型高于单一生计方式为主的农户。(2)当地农户生活满意度水平整体较低。(3)农户社会资本存量对生活满意度水平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社会网络、社会互动、社会信任、共同愿景均是影响农户生活满意度的重要社会因素;此外,影响不同类型农户生活满意度的首要社会资本因子各不相同,分别为社会互动(纯农型)、社会网络(农兼型)、信任(兼农型、非农型)。 相似文献
4.
以农户为细胞单元,通过对典型乡镇农户收入的差异分析来探讨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选取陕西省神木县12个乡镇典型村域进行农户调查和定量评价,运用多元回归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各乡镇间人均纯收入差距显著,基尼系数均在0.20以上,67%的乡镇基尼系数大于0.30,其中解家堡、乔岔滩、花石崖的基尼系数更是超过了国际警戒线0.40;乡镇内部农户间的收入差距也十分明显。回归结果显示:耕地面积、第一产业支出是低收入家庭农户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户主受教育程度、非农就业等显著影响着中等收入家庭农户收入;而经济潜力、家庭教育负担、区位因素对高收入家庭农户收入影响显著。研究表明,要增加农户家庭的收入,除了发展个体经济、提升兼业比重外,还应重视农户自身素质的提高,大力发展农村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5.
基于秦巴山商洛地区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聚焦不同群体之间生计资本状况,并探讨其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以及生计资本的耦合性。结果表明:(1)山区农户生计策略出现明显分化,依据非农收入比重分为纯务工型、务工主导型、兼业型和纯农型4种类型。(2)调研样本中农户生计资本有限和不均衡,呈现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相对较高,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偏低的特征。非贫困户中兼业型生计资本总值最高,务工主导型、纯务工型次之,纯农型最低;贫困户中务工主导型生计资本总值最高,纯务工型、兼业型次之,纯农型最低。(3)非贫困户中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林地面积、耕地质量、职业技能水平、政治资源、就业网络对纯务工型农户向务工主导型、兼业型转变有着积极影响,家庭人均收入、男性劳动力比例则具有负向影响;家庭人均收入和职业技能水平对于纯务工型向纯农型转变有负向影响。贫困户中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林地面积、政治资源对纯务工型农户向务工主导型、兼业型和纯农型转变具有正向影响,家庭人均收入、劳动力教育水平、职业技能水平、联系成本则具有负向影响。(4)非贫困农户生计资本耦合度依次为兼业型>务工主导型>纯务工型&... 相似文献
6.
防止致贫返贫、建立脱贫长效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落脚点。探究低收入农户收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建立预防致贫返贫机制提供思路和借鉴。基于青海省3县18个行政村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户角度将所访低收入农户收入特征进行分析。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和Tobit模型研究影响农户收入和收入结构的影响因子,确定因子的解释力和显著性,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低收入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增长明显,增收效果明显,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通过扶贫资源配置,农户增收意愿与内生动力明显提升,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3)收入影响单因子解释力有很大差异,且双因子交互作用驱动力均高于单一因子。其中劳动力人数和建档立卡人数交互后影响力最大。(4)公共性扶贫资源配置对农户的收入结构影响显著,不同的收入渠道影响因子各不相同。在收入提升阶段应重点关注贡献程度较高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
典型山区农户生计资本评价及其空间格局——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省凉山州彝族自治州(凉山州)为例,运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将其生计资本划分成较高、中等和较低三级,并将各县(市)农户生计资本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在此基础上,对农户生计资本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生计资本的空间差异特征明显。农户生计资本分布与凉山州地理资源条件空间位置有较强的藕合性,安宁河流域的"五县一市"农户生计资本存量水平均高于其他县域;县域生计资本空间差异十分显著,农户生计资本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聚集性。2.农户生计资本存量与少数民族人口空间分布呈极强的负相关,即凉山州少数民族(或彝族)集中分布区与生计资本的低值区基本相重合。3.农户生计资本存量与交通优势度之间呈强的正相关,与地形起伏度呈中度负相关。4.农户生计资本总量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呈极强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西秦岭地区农户生计改变对生态建设的影响——以甘肃省陇南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秦岭典型地区甘肃省陇南市为案例区,分析了农户生计改变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探讨了以农户生计改善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路。在揭示陇南市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生产和生活空间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农村贫困面大和传统资源利用模式普遍等主要难点的基础上,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和陇南市武都区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1999年退耕还林以来在农户生计五大资本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农户生计改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研究认为,理想状态下,农户生计能力的提升对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促进资源利用节约、改善生态环境有益。但陇南市因自然环境困境,在农户生计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阶段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陇南市应树立以生态促发展、以农业促发展的思路,努力提升农户生计水平,为构筑有效率的空间结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体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有效改善了陇中黄土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环境、抑制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然而,对该区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和交通便利程度对小流域农户收入结构的耦合影响及互馈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选取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龙滩小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问卷调查获取3个区120个农户家庭土地利用情况、经营方式及收入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和退耕还林比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与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比例影响了农田面积,进而影响了玉米和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由此增加了种植业收入,从而导致3个区低比例退耕还林农户收入均高于高比例退耕还林农户收入。同时退耕面积的增加也促使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而交通便利程度影响农户家庭打工人口比例,从而导致Ⅰ(交通便利)区农户的收入显著高于Ⅱ(交通欠发达)和Ⅲ(交通闭塞)区。交通便利程度和退耕还林比例通过农田面积、退耕还林地面积、玉米和马铃薯种植面积及打工人数等影响种植业、劳务输出和退耕还林政策性补助,进而影响流域内农户的收入水平。总之,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影响了陇中黄土丘陵区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产业的发展且存在区域差异,而对该区养殖业、林业及副业带动有限。因而,在新一轮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之际,该区在加强交通等乡村基础条件建设的同时还需推动林下经济、特色养殖及副业发展,降低农户对种植业和退耕还林政策性补助的依赖,以此实现陇中黄土丘陵区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村绿色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11.
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的核心问题,其影响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明确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以及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及其需求,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石羊河流域1963-2012年气候变化和493个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石羊河流域不同福利水平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及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和需求。结果表明:(1)流域上游气候呈显著的暖湿化趋势,中游和下游气候暖湿化趋势不显著。(2)气候变化对中游和下游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均大于上游农户,其中,对中等福利群体的生计资本影响最显著,对高福利群体的影响次之,对低福利群体的影响最小。农户自然资本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强,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弱。(3)流域内农户均倾向选择减少消费和外出务工来适应气候变化,其中,选择减少消费的农户比重最高,选择外出务工和向亲属或政府求助的比重次之。高福利群体中选择减少消费和外出务工策略的比重较高,中等福利群体中选择求助亲属或政府策略的比重较高。(4)流域内农户对信息和资金的需求均较显著,其中,对信息的需求最强烈,对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素质的需求次之。高福利群体和低福利群体在就业信息方面的需求最强烈,中等福利群体在农牧业市场信息方面的需求最强烈。 相似文献
12.
用SPSS13.0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均值比较方法,对浙江省不同城市化地区的农户农地收入比重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城市化不同,农户农地收入比重不同,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农户农地利用经济收入比值的平均值低于城市化程度低的地区,但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农户农地收入比值标准差大于城市化低的地区,其中主要原因是城市化不同导致农户兼业时间不同。提出要创造条件促进资源集中型农户兼业化,使农户农地利用经济效率得到提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廊道型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评价与空间格局特征——以大别山国家风景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别山国家风景道为例,借鉴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农户生计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廊道型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大别山旅游廊道内自然资本等有形生计资本权重较高,社会资本等无形生计资本权重较低.②农户生计资本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特征,各乡镇以及乡镇内各村的农户生计资本水平也存... 相似文献
14.
海外关系网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本,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社会网络作为资源配置渠道的角度,以广东新会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数据统计及问卷分析,探讨了海外关系网络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通过海外关系网络进入侨乡的资金主要有侨汇、捐赠和投资三种形式,三者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新会地方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对新会地方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建立,社会网络的作用正在减弱,说明社会资本只能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起作用。侨乡经济要取得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市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地域研究与开发》2021,40(4)
根据社会嵌入理论,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乡村社会嵌入的各个因素对江西省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兼业水平和农业收入比重正向影响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家庭总人口负向影响农户生态耕种行为;认知嵌入、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有助于提高农户生态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生态耕种行为的普及要从农户、不同群体和地方政府3个维度出发:农户自身要提高认知和技术水平;农户之间、农户和其他乡村主体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分享资源和信息,并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地方政府要提高自身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因地制宜地为不同群体提供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等相关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不同环境下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对收入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采用改进的信息熵值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对河南11个村1251农户调研数据进行处理,基于时空耦合的概念,定量分析了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农户自主发展能力与农户持续增收的内在关系.得出如下结论:①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影响农户农业收入,但耕地和地形等地理因素的影响更为突出,且耕地增长的贡献度存山区最大,丘陵次之,平原最小,能力增长的贡献度恰好相反.②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和家庭劳动投入显著影响农户非农收入,地理因素对家庭非农收入没有直接影响.地域通达性通过影响家庭自主发展能力间接影响家庭非农收入.③不同阶段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对农户非农发展的贡献度不同.初级阶段,农户非农发展几乎完全依赖劳动投入的增长,能力增长几乎没有起作用;中级阶段.能力增长和劳动增长的贡献各半;高级阶段,能力的贡献度又跌至15%.④农民非农收入报酬率的增长依赖农户能力增长和地域通达性提高.在低报酬阶段,能力的贡献度约占2/3,但进入中下报酬阶段后,报酬的增长完全依赖地域通达性的增强,进入中上报酬阶段后,地域通达性的作用开始下降,到达高报酬阶段后下降到零,这时报酬的增长完全依赖能力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生态补偿项目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关系到项目可持续性及社会公平性,近年来已成为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调查退牧还草工程前后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农户生计资本及生计方式的变化,分析了生态补偿项目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提出应建立多样化、差别化的补偿方式,提高项目区农户的生计能力,确保生计安全。研究发现:①生态补偿后农户生计总资本显著增加,除自然资本下降外,其余各类生计资本均增加,但纯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农户的生计资本变幅不同;②生态补偿后农户生计方式发生显著变化,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户比例增加,生计多样化指数增加,其中农区农户的非农化程度及生计多样化指数的增幅均高于纯牧区与半农半牧区。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以贵州省关岭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关岭县3个退耕村及1个未退耕村为对象,采用参与式方法调查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经济收入和粮食产量的影响。调查发现,由于耕地面积减少了,退耕农户的粮食产量均不同程度下降;但由于退耕还林释放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获得了高于过去种地的经济收益或通过畜牧业增加了收入,退耕地上种植的经济林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耕地减少后农民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农业投入,且国家提供的退耕还林补贴高于实际种地的收益.绝大多数退耕农户经济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为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提出了从树种选择、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有利条件等方面推进后续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海南和云南橡胶主产区615个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测算了农户生计资本水平,设计了生计活动多样性指数和家庭收入多元化指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生计资本配置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农户生计资本积累有助于丰富农户家庭生计活动和收入来源结构,尤其是金融资本积累有助于提升农户生计活动多样性水平;不同生计资本结构对农户生计结果的影响存在地域性差异;自然资本禀赋对海南产区的收入多元化水平有显著推动作用,但在云南产区却可能存在“诅咒”效应。2)地域差异、生产决策和农户特性对可持续生计有重要影响。村庄所处的海拔高、距县城距离远对农户开展多样化生计构成挑战;割胶生产规律固化虽然可能会削弱农户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但由于其劳动力调整灵活性强,可更好地稳定家庭收入;土地细碎化具有多元化生计的效果,但不一定有收入效应;虽然贫困户身份可帮助农户获得相关政策的支持,但增强生计能力才是实现可持续生计的关键所在。3)生计资本对生计活动和家庭收入的影响存在中介效应。生计资本对生计多样性的促进作用,有52.70%是通过提高生计资本统筹能力实现的,家庭就业策略优化有助于增强生计资本对收入多... 相似文献
20.
探索贫困地区退耕农户的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对实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甘肃会宁县退耕农户调查数据,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生计资本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生计资本,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退耕农户生计策略选择问题。结果表明:(1)研究区退耕农户拥有的生计资本中人力资本指数最低,且各生计资本值存在差异;(2)金融资本中的现金收入可以显著增加退耕农户选择非农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而自然资本中的平地面积、物质资本中的耐用消费品价值和金融资本中的资金获得渠道会显著降低退耕农户选择非农型生计策略的概率;(3)对于不同退耕程度的农户,现金收入依旧可以显著增加选择非农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而抑制两类农户选择非农型生计策略的生计资本指标则存在差异。基于此,提出改善退耕农户的金融资本的多项措施,进而提高农户的非农生计意愿,更好地解决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