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西南有些地段的大厂层——金矿源岩残存裸露于地表的古喀斯特洼地中,第四纪强风化作用导致矿源岩中金元素富集,形成黔西南红土型金矿床。贵州晴隆沙子一带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顶部形成古喀斯特高地与喀斯特洼地,在低温、低压、弱碱性水体中锐钛矿晶出被玄武质黏土及褐铁矿等吸附,形成锐钛矿矿床。大厂层——金矿源岩覆盖于锐钛矿体之上,使已形成的锐钛矿得以保存。同时,玄武质黏土、玄武岩残块等,阻碍上覆大厂层——金矿源岩以下的喀斯特进一步发育,使其大厂层——金矿源岩风化不彻底,导致金不富集,仅表现为弱矿化,不能形成红土型金矿床,这就是导致两者成矿差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蔡凹锑矿床位于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内,产于古元古代秦岭群地层中,严格受区域性大断裂和界岭复式背斜两翼的次级褶皱和断裂控制。文中从分析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入手,总结了矿床的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受含矿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等因素控制;提出了新的找矿方向,认为蔡凹锑矿床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围绕有利的构造部位和矿化蚀变标志追索矿体,实现找矿勘查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苍峄铁矿带为山东省典型的"鞍山式"铁矿成矿带,其后期改造作用剧烈,控矿因素复杂。带内先后发现和评价了多个大、中型铁矿床,现区内露头及浅部矿体已基本查明,探求铁矿石资源量逾9亿t,仍未完全控制该矿带的延长和延深规模,其深部及外围隐伏资源潜力巨大。以往勘查工作侧重于各区段浅部矿体特征和规模的控制评价,对矿带赋存规律和找矿方向的研究存在不足。该文结合矿带内已查明矿床特征,对区内基底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开展了分析研究。基于褶皱控矿理论,将苍峄铁矿划分为5个主含矿带,以次级截矿断层为界,将各含矿带自西向东分为3个区段。从断层构造对控矿褶皱及含矿带的后期改造入手,对原始控矿褶皱进行了恢复重建。验证了太白向斜、石闫背斜、辛庄向斜和后大窑背斜为连续产出的复式褶皱,因褶皱构造向西倾伏,致使辛庄向斜向东剥蚀缺失,石闫背斜和后大窑背斜向西隐伏深潜,并有继续向西延伸的可能。进而分析了区内找矿远景,划分3个赋矿远景区,指明了该区今后的重点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广西隆或金矿最初发现的是似层状矿体,近年又在台缘同生断层中发现了具中型规模的脉状金矿体,因此而成为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中同时具有断控和层控矿体的少数矿床之一。文章介绍了该矿床地质特征,并分析了其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5.
金宏金矿位于湖南省醴陵市洪源金矿集聚区,经过近30年开采,矿山资源已接近枯竭。矿区成矿严格受构造控制,开展矿区控矿构造研究,进行深部矿体预测及找矿,具有重要意义。矿区容矿构造以次级褶皱和断裂为主,矿体易产于次级褶皱轴部扩容带,主要以似裙边状倾伏开阔式横跨褶皱为主;断裂构造主要有北北东向及北西西向两组,均为压扭性断裂构造,断裂带往往控制了矿化蚀变带和矿体的分布。通过对矿区控矿构造特征的研究和分析,矿区深部找矿取得了突破,就矿找矿和深部新盲矿体的发现均获成效,其意义对本地区或同类矿山找矿具有重要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6.
广西那坡县果提金矿是近年化探异常查证发现、并控制了一定储量且地质特征特殊的矿床 ,矿体产于下泥盆统郁江组下部硅化压碎岩中 ,受上寒武统博莱田组碳酸盐岩古侵蚀面控制。通过矿体分布特征和形态产状、矿石特点的研究 ,认为果提金矿属岩溶沉积间断面微细粒金矿。  相似文献   

7.
鹿儿坝金矿产于西秦岭中三叠统浊积岩建造地层中,由三个矿带组成;在研究矿床构造特征、矿石矿物特征、矿石地球化学特征及蚀变岩特征的基础上,指出该矿床属低温热液型金矿,找矿标志主要是沉积相、构造破碎带、硅化、黄铁矿化蚀变。  相似文献   

8.
留仙庄空白区位于招(远)-平(度)断裂带中南段,道北庄子金矿东侧。招平带中南段已发现大、中型金矿3处,由南向北依次为夏甸、姜家窑、道北庄子金矿。通过收集分析已知金矿床最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总结招平断裂带中南段矿体控矿围岩、控矿构造、矿体赋存的基本规律,对留仙庄空白区进行远景预测,认为该区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前王家庄金矿是在沂沭断裂带内新发现的金矿床。通过对该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矿化类型的研究,在总结区内金矿勘查成果的基础上,按矿体产出的构造样式划分为产于韧性剪切带、脆/韧性构造带、碎裂岩带3类金矿赋矿类型,以产于沂水岩群与新太古代花岗岩接触部位的第二期中浅层脆/韧性构造带内的金矿类型为主,并对不同类型的矿化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结合沂沭断裂带内典型矿床特征,探讨了该金矿床的成因,指出了今后的勘查思路,为在汞丹山凸起中部开展金矿勘查提供了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了查明青海斑红山地区金成矿前景,笔者结合地质勘查项目,从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金矿点地质入手,分析了控矿因素、矿床成因。认为研究区矿体受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的控制,产于破碎蚀变带中。区域变质作用及岩浆侵入作用为金元素的活化、迁移提供了热源,断裂构造为金矿体的富集提供了空间。区内成矿作用方式主要为含金热液充填交代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交代)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斑红山地区具有较好的金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